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后练习)
01 洋务运动
1.如图是关于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抓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概况的思维导图。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自19世纪60年代起,至甲午战争前,各类新式学堂在中国渐次设立,培养了大批军事、科技、外语人才。这主要得益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3.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臣等伏思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为了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洋务派( )
A.创办了军事工业 B.设立京师同文馆
C.编练新式陆海军 D.筹建京师大学堂
4.跨学科—与数学学科相结合
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1873~1899年)翻译的部分图书统计,据此可知( )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军事/海军 37 工程 31 数学 7
化学 10 矿业 10 图画 6
电气 5 地质 3 地理 3
医学 12 造船 7 物理 2
A.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民族实业家创办近代化企业
C.维新派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5.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下列史事最先体现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创设情境—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
根据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恭亲王奕 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他们探究的是( )
A.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B.戊戌变法改革旧教育
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 D.五四运动传播新思想
7.创设情境—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
某校学生以“李鸿章的功与过”为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按史料价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李鸿章的族人编纂《合肥李氏宗谱》②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亲笔信(原件)
③晚清《李鸿章视察上海机器织布局》图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介绍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8.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02 边疆危机
1.史明辨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笔记如下,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1.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 4.英国、俄国侵略西藏
A.西北危机 B.瓜分狂潮 C.东南危机 D.边疆危机
2.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B.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C.加强管理以应对边疆危机 D.实现边疆与内地制度完全统一
3.在19世纪60年代,最先使用武力侵犯宝岛台湾的是哪个帝国主义?(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4.跨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在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的历史情景剧演出中,剧中主人公吟诵了清朝诗人杨昌浚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盛赞的民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5.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下列英雄人物与其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陈化成——虎门御敌,忠魂卫国门 B.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土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重创英军 D.左宝贵——黄海海战,以身殉国
6.我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表两个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国。
清朝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A.平定了西北地区叛乱 B.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理
C.促进了中外交往交流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7.跨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对联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花甲西征平叛乱,收复新疆保边境;古稀南下抗外敌,兴办洋务振国威。”这幅对联描述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8.创设情境—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
某班设计了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历史文物展,下列文物所在展板的标题应为( )
戚继光军刀 (国家博物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炮 (新疆博物馆)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红衣大炮 (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
传播文化助交流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抗击侵略卫主权
9.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有学者认为,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晚清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在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建设方面做了一定尝试,国家主权观念在这一时期开始强化。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 B.设立总理衙门 C.建立新疆行省 D.掀起洋务运动
10.中法战争爆发后,业已退职的老将被清政府起用,参与抗法。他率清军于1885年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这员“老将”是( )
A.葛云飞 B.冯子材 C.左宗棠 D.聂士成
11.跨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镇南关外雨潇潇,法军狂奔去未遥……金戈铁马逐天骄。”诗句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邓世昌 B.冯子材 C.左宗棠 D.丁汝昌
12.据下面所示的人物名片,可知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
A.抵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近代教育 D.兴办民族工业
13.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其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这体现代化进程中要( )
A.学习西方制度 B.加强技术引进 C.重视发展实业 D.注重人才培养
1.边疆危机警示卡制作
情境设定:班级要办 “守护边疆” 主题板报,你负责制作一张 “边疆危机警示卡”。
任务要求:在卡上列举 19 世纪 中后期中国 2 个边疆危机事件,并写一句警示语(如 “边疆安,则国家安”)。
2.洋务运动 “成功 VS 失败” 辩论赛发言稿
情境设定:你是辩论会 “洋务运动失败了” 一方的发言人,准备 2 句简短理由。
任务要求:理由要结合洋务运动的结果或局限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辛苦答案)
靶向01 洋务运动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靶向02 边疆危机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答案】
危机事件:“英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日本侵略台湾”
警示语:“一寸土地都不能丢,守护边疆就是守护家园!”
2.【答案】
“洋务运动建了很多工厂,但甲午战争还是输给了日本,说明它没让中国真正强大。”
“这些工厂大多被官府把控,老百姓没得到多少好处,根本改变不了国家落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