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后练习
【基础巩固】
1.南京“总统府”的第一展厅陈列着洪秀全的塑像(如下图)。170多年前,他领导了一场扫荡封建制度的运动,在南京构建了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王国。这场运动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2.钱穆先生评价太平天国道:“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钱穆先生做出此评价的历史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A.定都天京 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写成《资政新篇》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阅读某书,并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中繁,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4.“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爬上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这是关于太平天国的歌谣。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永安封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C.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 D.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 )
A.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能力提升】
1.下面是九年级同学排练的历史剧片段,据此判断他们的剧本名称是( )
人物A:兄弟姐妹们!我们要建立公平的新天朝!我们要打破腐朽的清朝统治。
人物B:是啊,我们跟随天王,找到真正的出路!
……
人物A:(在天京向民众演讲)我已经起草了《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A.《抗倭英雄》 B.《太平天国传》 C.《五四风云》 D.《建党伟业》
2.185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攻占江西,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提出“斩邪留正,除暴安良”,并在江西推行“按亩征粮”政策,吸引农民参军。至1856年,江西太平军兵力达20万,占全军总数三分之一。这一时期江西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根据地,主要因为( )
A.科举制度废除引发士人不满 B.列强侵略导致江西经济崩溃
C.土地政策契合农民阶级诉求 D.江西地理位置靠近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而《资政新篇》则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C.扩大了列强在华权益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4.太平天国控制长江中下游核心经济区长达14年,导致清廷财政崩溃、八旗军体系瓦解,迫使清廷启用汉族官僚(如曾国藩、李鸿章)组建地方武装,形成“督抚专权”的政治格局。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动摇清朝统治根基 B.打破传统经济秩序
C.激发民族抗争意识 D.催生制度变革尝试
5.1843年,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继畬撰成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识;1859年洪仁玕写成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资政新篇》。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有所发展 B.晚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动探索救国新出路 D.国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国梦始】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1)写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重要历史事件。(至少两件)
【梦的实现】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 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研读”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梦中迷茫】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3)歌谣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梦的破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美术作品中的历史,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和想象。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将以上图片进行排序
图( )→图( )→图( )
(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研究主题,可以作为参考的作品是图____________。
该作品是否能向我们真实地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景?为什么?如果想要进一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补充的史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项)
【拓展延伸】
1.下面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战役,皆以兄弟称之,……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 ——《讨粤匪檄》
A.英法联军 B.清政府 C.袁世凯 D.孙中山
2.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些情节:“长毛”(太平军)一路北上打到保定府,京城一片惶恐,商家店铺大多关门歇业,达官贵人们纷纷携家眷带细软准备外逃,晋商们也大多逃回山西。乔致庸硬是坚持留在京师,结果京师果然安然无恙。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军( )
A.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 B.领导集团的腐败
C.致力于保护商人利益 D.北伐军孤军深入,缺乏后援
3.商务印书馆编《复兴历史教科书》(第2册)写道:“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所颁政令,颇多破除迷信,提倡人权,改正风俗之处。”该书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B.体现近代中国发展要求
C.具有先进思想的指导 D.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4.“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龢,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D
5.
【答案】B
6.
【答案】C
【能力提升】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C
6.
【答案】(1)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答案】
(1)排序:图(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1842年)→图(一)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1858年)→图(二)金田起义(1851年)。
(2)参考:图(二)。
能否及原因:不能;因为美术作品往往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和想象,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艺术加工成分。
补充的史料有:《李秀成自述》。
【拓展延伸】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