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件(打包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件(打包5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7 14:08:49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0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入新课1.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通过品
味议论性的语句来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重、难点)2.找出标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作者介绍纪念
碑的顺序。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
法。(重点)3.体会内容介绍与情感表达水乳交融的写作方法。(重点)导入新课武昌起义 1911年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五卅运动 192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南)导入新课南昌起义 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销毁鸦片烟 1839年金田起义 1851年(东)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北)胜利渡长江 解放战争时期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讲授新课矗立( ) 奠基(  ) 镏金( )
辛亥( ) 发髻(  ) 五卅( )chùdiànliúhàijìsà1.注音2.注释敬仰:敬重,仰慕。摧毁:用强力破坏,毁坏。践踏:踩,比喻摧残。搀扶:牵挽,架扶。讲授新课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 解: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讲授新课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题 解: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
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第一部分(1段):点题开头,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2—10段):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纪念碑的外形、结构和各个部分。第三部分(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讲授新课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走去越过踏着走到踏上到了瞻仰东长
安街纪念碑
台阶前第二层
平台东转到 转到最后
来到走下离开南(背面)西北(正面)讲授新课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
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
来?(阅读2至5节,找出表明顺序
的关键词语回答。)讲授新课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踏上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活动顺序:讲授新课 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纪念碑东南西北
纪念碑台阶前第二层平台东长安街政协礼堂讲授新课大碑座小碑座碑 身碑顶第二层平台讲授新课(1)先 后 (2)先 后(3)先 后四周中间台阶碑身正面背面正面背面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中间:碑 心 石正面:题 字背面:碑 文 说 明
顺 序空间顺序讲授新课1.“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因为?这能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建碑意义的重大。讲授新课2.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双层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庄严、雄伟。讲授新课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② , 
③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
晰,表达了人民 。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讲授新课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课文分析(6—10节)讲授新课方位 顺序 事件 时间
东 1 销毁鸦片烟 1839
2 金田起义 1851
南 3 武昌起义 1911
4 五四运动 1919
5 五卅运动 1925
西 6 八一南昌起义 1927
7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战时期
北 8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解放期
9 (左) 渡江前夕 解放期
10 (右)慰劳解放军 解放期讲授新课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①:南浮雕题名及方位图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支援前线胜利渡长江欢迎解放军讲授新课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1.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讲授新课三、说明顺序:
(1)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
(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2)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
(由下到上空间顺序)
(3)介绍碑身的顺序
(由正到背的空间顺序)
(4)介绍浮雕的顺序
(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
(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除了介绍外观外,还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
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巍峨、雄伟、庄严过程栏杆碑身正面—题词背面—碑文东侧西侧碑顶浮雕(碑座四周)尺寸质地人物形态主题表现内容具体内容历史意义近—高主—次东—南—西—北总分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当堂检测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课件17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2 读 碑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从而学会在生活中由浅入深的理解和认识生活。(重点)2.培养围绕主题进行圈点勾画的能力。初步学习运用排比句
的技巧。(重点)3.体会文章表现出的悲壮感和使命感。(重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刘成章,当代诗人 ,1937年生,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 讲授新课夯实( ) 弥深(  ) 上溯( )
砰然( ) 凝滞(  ) 沁入( )hāngmísùpēngníngqìn1.注音2.注释急促:短促、速度快。恢宏:宽阔,宏大。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如泣如诉: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第一部分(1—5段):主要写自己去南泥湾之前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第二部分(6—14段):写作者瞻仰了南泥湾的九农泉烈士纪念碑以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新认识。第三部分(15段):作者读碑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要从碑上获取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讲授新课作者“读”了几座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这两座碑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在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讲授新课感悟:作者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经历 了三个阶段。
浏览全文,有没有相关的词句,在书中划出来。“第一印象:庄严、雄伟、壮观”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上刻着的烈士的名字“心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使命感”“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我并没有读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讲授新课品读1:“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将这句改为“它的正面和背面,都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原句用反复和排比来加强文意,以强调烈士的名字之多。
修改后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讲授新课品读2:“泉水如泣如诉。”
——这一句独立成段,起什么作用?因为此时作者的情感受到了强烈冲击而又不宜直接表达,所以借泉水的如泣如诉来表达。讲授新课品读3:“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吗?”——将这句改为“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的烈士的名字吗?”不是更简洁些吗?修改后虽简洁些,但表达效果不好。原句连用四个叠音词,
一是反复强调烈士名字之多,
二是畅快淋漓地表达作者胸中所蓄积的悲壮之情。讲授新课为什么在参观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以后,作者才真正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因为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着的仅仅是一个旅牺牲了的战士的名字,由此可想,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有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体验使作者掂量到牺牲的分量和历史的沉重。所以……讲授新课
使命感:悲壮感: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悲壮感和使命感?为烈士的献身行为感到悲壮,
对他们的精神表示敬意。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有责任感,
要懂得珍惜。课堂小结读 碑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感受—悲壮感、使命感(重新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壮观残破名字丰碑千秋烈士英名升华当堂检测学习本文的感情思想,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小文章。课件22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3 黄河颂导入新课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的写作意图。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重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通过揣摩、品味精彩语句,提高鉴
赏能力。(重点)3.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重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讲授新课巅峰( ) 狂澜(  ) 倾泻( )
澎湃( ) 体魄(  )diānlánxièpéng pàipò1.注音2.注释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
的发源地。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讲授新课黄河的基本走向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第一部分:颂黄河奔腾澎湃的雄伟气势。第二部分:直接歌颂黄河的贡献和精神。第三部分: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自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讲授新课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讲授新课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横向展开“望”统领讲授新课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讲授新课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讲授新课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着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讲授新课根据“序曲-主体-尾声”划分层次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讲授新课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讲授新课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地理优势)实虚↓讲授新课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黄河是
摇篮黄河是
屏障讲授新课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1)这是个比喻句,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
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
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联系全诗来看,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黄河气
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好地激发民族
精神和民族信念。讲授新课《黄河颂》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歌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相结合,自由奔放并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课堂小结黄河颂望黄河颂黄河写黄河金涛—狂澜 (特写)浊流—连环 (俯瞰)奔向—黄河 (纵观)劈成—两面 (横视)摇篮—发源屏障—体魄臂膀—滋长榜样—坚强民族精神层层递进当堂检测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试写一篇诗歌课件16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4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导入新课1.巩固对新闻这种文体的认识。(重点)2.结合背景,了解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全过程。(重点)3.探究香港回归所具有的划时代的“丰碑”意义。(重点)导入新课香港街景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瞩目( ) 瞬间(  ) 禽着( )
zhùshùnqín1.注音2.注释承诺:后盾:循序渐进:经久不息: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背后的支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经过很长的时间都不停息。讲授新课(1)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
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
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新闻结构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第一部分(1—5):是新闻的导语,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第二部分(6—25):是新闻的主体,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第三部分(26—29):是新闻的结语,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人数。这些必要的交代,表明了所报道的事实的完整性。讲授新课江泽民在交接仪式上的讲话讲授新课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讲话。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时间顺序,其中概写查尔斯王子讲话,特写降旗、升旗仪式,详写江泽民主席讲话,这样疏密有致,详略得当。
主体部分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如何组织安排材料的?讲授新课标题: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导语: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略)主体:叙述了交接 仪式的整个过(详)概写查尔斯王子讲话特写降旗、升旗仪式详写江泽民主席讲话结语: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和各国记者人数。(略)讲授新课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些什么内容?一层(6、7):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
席仪式的主要官员。
二层(8-10):概述查尔王子的讲话。
三层(11-15):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四层(16-23):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五层(24、25):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合影和结束时间。讲授新课中英双方代表在仪式结束后的合照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导语(1—5):事件: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主体(6—25):
过程及意义简单介绍:时间、地点、宣告、意义(概写)具体报道开始时间,双方官员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特写)江泽民讲话(详写)握手合影结语(1—5):介绍其他人员、各国记者人数(略写)当堂检测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长久的期盼,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如果你是电台的播音员,你会选择哪些语句传达你此刻的心情?课件21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5 七根火柴导入新课理清小说线索,概括故事梗概。(重点)2. 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
作用。(重点)3.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
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重点)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是在部队里成长起来的当代作家。他所写短篇小说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生活。
著作有《王愿坚小说选》、《普通劳动者》、《粮食的故事》等等。于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更是家喻户晓。讲授新课冰雹( ) 昼夜(  ) 瘸子( )
倚重( ) 擎着(  ) 蓦然( )báozhòuquéyǐqíngmò1.注音2.注释倾泻:酸涩: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辛酸的。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第一部分:卢进勇和部队需火柴第二部分:无名战士献火柴第三部分: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自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讲授新课为什么以“七根火柴”为标题?火柴是这篇小说的线索火柴体现了无名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讲授新课这篇小说涉及哪些人物?无名战士、卢进勇、后卫连指导员、战士们讲授新课把文中写到“火”和“火柴”的语句找出来,指出二者关系和作用:写“火”是为写“火柴” ;写“火柴”是为写“无名战士” ;写“无名战士”是为表现主题 ;讲授新课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因为从无名战士身上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卢进勇在故事情节中起着穿针引线的联系作用。讲授新课环境描写讲授新课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火”的无比珍贵为无名战士出场作铺垫,烘托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顽强的品质讲授新课无名战士见到卢进勇后有哪些表现?呼唤战友拒绝帮助托付火柴提问:无名战士怎么出场的?为什么这么写? 提问:卢进勇把面团让给无名战士说明了什么? 提问:文章是怎样写无名战士把火柴托付给卢进勇让他把火柴带给部队? 讲授新课 先写其声,突出声音的低微,暗示无名战士身体的衰竭。再从无名战士的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写他的垂危的状况,为下面写无名战士托付火柴作铺垫。说明无名战士为了保护七根火柴把生死置之度外,显得格外悲壮感人。 无名战士怎么出场的?为什么这么写? 讲授新课文中“托付”火柴这个情节包含四个部分。 (1)是“指火柴” ,表达急切心情。 (2)是“看火柴”:与阴冷环境、湿透的衣服形成对照,把
火柴同党联系在一起,表现对党的一片赤诚。 (3)是“数火柴”:清楚的交代,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 (4)“交火柴”:交代后的无比欣慰,郑重的托付,殷切的
期望。 文章是怎样写无名战士把火柴托付给卢进勇让他把火柴带给部队? 讲授新课提问:文中无名战士的话“记住,这,这是,大家的!”是他临终前说的一句话,你怎样理解? 既表明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也表明话语意义的严肃和郑重。表现无名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 讲授新课提问:无名战士牺牲了,为什么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和“清晰”矛盾吗? 不矛盾。“模糊”写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点明卢进勇心里已经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讲授新课提问:第三部分写了无名战士托付的火柴的巨大意义,作者如何具体表现火柴的意义呢? 火柴交付给卢进勇后,卢进勇走得特别快,说明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给了他巨大鼓舞和力量。接着写篝火,点明火柴给部队带来生机和活力。暗示了火柴的巨大意义,从侧面赞颂无名战士的精神。最后写卢进勇郑重转交火柴,以异样声调数火柴的细节,显示了火柴的不同寻常和重大价值,重现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 课堂小结七根火柴时间:红军长征时期地点:红军过草地人物:卢进勇 无名战士 战士们事件:托交七根火柴经过: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结果:无名战士牺牲了 战士们得到温暖和生命当堂检测学习文中战士的精神,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