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9 20: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理念:遵循新课标理念,紧扣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情境激趣、品读悟情、生活链接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
1.认识“筝、鼠、折”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漂”,会写“纸、张、折”等8个生字,积累“风筝、纸船、松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运用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二)思维能力:
1.通过对比朗读、观察插图等方式,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交友—和好—珍惜)。
2.能根据板书或关键词提示,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三)审美创造
1.通过品味“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等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心情的起伏变化,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过。
2.懂得当友谊出现“裂缝”时,主动和好是需要勇气且无比珍贵的行为,初步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难点:感受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懂得如何维护友谊。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PPT),包含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背景音乐、朗读音频。
学生:预习课文,制作纸船或风筝的简易手工作品。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预计5分钟)
实物/图片激趣:(教师出示一只纸船和一个风筝模型)孩子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谈话导入:一张普通的纸,可以折成纸船,在水上漂呀漂;也可以扎成风筝,在天上飞呀飞。今天,这纸船和风筝呀,要把我们带进一个特别动人的童话故事里。(板书课题:23.纸船和风筝)齐读课题。
识记生字“筝”:“筝”这个字是后鼻音,我们来读准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竹字头”加“争”,古筝是用竹子做的。)
【设计意图】从直观实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课题导入自然,并随文解决“筝”的读音和字形,实现高效识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15分钟)
明确要求,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检查反馈,游戏识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词:风筝、松鼠、折纸、抓住、愿意、哭、取、祝你幸福、扎风筝、漂流。
多种形式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读。
重点指导:
多音字“扎”: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和“小明的手被刺扎破了。”进行对比区分。
多音字“漂”:出示“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和“这件衣服真漂亮。”进行对比区分。
形声字规律:“筝、鼠、折、抓、愿、哭”等字,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巧记生字。
语境理解:“祝你幸福”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
【设计意图】将识字教学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游戏化、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夯实语言运用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预计1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故事里都有谁?纸船和风筝分别是送给谁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汇报,梳理情节: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松鼠——(放)→纸船→小熊(住在山脚)
小熊——(放)→风筝→松鼠(住在山顶)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吵架了,最后又和好了。
初步感知情感:当他们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乐坏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构建故事框架,为第二课时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四)指导写字,巩固双基(预计5分钟)
出示生字:“纸”、“张”、“折”。
观察指导:
“纸”字右边是“氏”,不要多加一点。
“张”字“弓”字旁要写得瘦长,“折”字提手旁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预计3分钟)
听写或认读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友谊的甜蜜与波折。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预计25分钟)
板块一:品味“快乐”,感受友谊的美好
指名读第2-6自然段。
聚焦“乐坏了”:
小熊收到纸船,松鼠收到风筝,他们是什么表现?(都“乐坏了”)
“乐坏了”是什么意思?(非常高兴,高兴极了)
想象说话:小熊,你为什么乐坏了?松鼠,你又为什么乐坏了?(引导学生代入角色,体会收到朋友礼物的惊喜与幸福。)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开心、兴奋的心情,读好第3和第5自然段。
体会“互动”:他们除了送礼物,还送了什么?(“祝你快乐”、“祝你幸福”)这一句句祝福,让他们的友谊更加甜蜜。
【设计意图】抓住核心词“乐坏了”,通过想象说话和情感朗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友谊带来的纯粹快乐,落实审美创造目标。
板块二:品味“难过”,感悟失去友谊的滋味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美好的友谊却出现了裂痕。发生了什么事?
默读第7-9自然段。
对比感悟:
吵架后,他们还在折纸船、扎风筝吗?(不折了、不扎了)
那他们每天在做什么?(松鼠“很难过”,小熊“也很难过”)
探究原因:既然都难过,为什么不去和好呢?(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不好意思,怕对方不原谅,在赌气……体会和好需要勇气。)
指导朗读:用低沉、难过的语气朗读这几段,读出他们内心的失落和期盼。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情感的强烈对比,让学生体会失去友谊的痛苦,引发共情,为理解“主动和好”的珍贵做铺垫,发展思维能力。
板块三:品味“勇气”,领悟友谊的真谛
聚焦“勇敢的举动”:最后是谁迈出了和好的第一步?(松鼠)
品读重点句:“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再也受不了了”说明了什么?(他非常想念小熊,难过的情绪已经到达了顶点。)
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小松鼠,在折那只纸船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感受“和好”的喜悦:
当松鼠看到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他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他为什么哭了?(激动、开心、委屈、释然……各种情感交织)
想象拓展: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进了小溪,如果他也要在纸船上写一句话,他会写什么?
分角色朗读全文:在舒缓动人的背景音乐中,男生读小熊部分,女生读松鼠部分,教师读旁白,再次完整感受情感的波澜。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情感升华的关键。通过品味松鼠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分角色朗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预计7分钟)
回顾板书,讲述故事:看着板书,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联系生活,畅谈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新的理解?
如果你和朋友闹了别扭,你会怎么做?
续编故事(可选):和好后的松鼠和小熊,他们的友谊还会怎样延续呢?请你展开想象,续编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讲故事和续编故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四)书写指导,布置作业(预计5分钟)
指导书写:“祝”、“福”、“哭”、“抓”等字。重点指导“哭”与“笑”的对比,“抓”的右半部分。
六、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松鼠(山顶) ←——→ 小熊(山脚)
| |
(放)纸船 (放)风筝
| |
(乐坏了) ←——→ (乐坏了)
| |
←—— 友谊的桥梁 ————→
| |
(吵架了) ←————→ (吵架了)
| |
(很难过) ←————→ (很难过)
| |
(主动和好) ——————→ (回应)
| |
(高兴得哭了) ←————— (放飞风筝)
|
懂得珍惜 主动沟通
七、布置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实践性作业(二选一):
【成都特色融合】折一只纸船或画一只风筝,在上面写上一句祝福的话,送给你最好的朋友。
和好朋友一起表演《纸船和风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