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9 20: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最近几年,一个个特别“中国”的文化类节目触动了无数观众的美好 __①__想。文化长河的__②__,五十六个民族的多彩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有无穷无尽的绚丽风景。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更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人们的精神殿堂定将更加灿烂辉煌。
1.文中加点字“绚”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xuán      B.xuàn      C.xùn      D.xuān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瑕   B.暇  C.遐  D.霞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花团锦簇  B.浩如烟海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
B.因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所以观众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
C.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
D.从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到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
5.下列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香气)
C.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勉强;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6.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代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C.“更定”是打鼓报告初更开始,晚上八时左右,“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四更。
D.“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妇女姿态美好,这里指嫦娥。
7.古诗文默写。(8分)
中国文人以诗词道尽万古柔情。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苏轼把酒问月,“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人生失意从未击垮中国文人的峥嵘风骨,范仲淹以“古仁人之心”勉励友人,“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豁达淡然;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⑦_______________,⑧ ”,报国之心弥坚。
8.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亭”字。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判断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幅是草书,其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B.第二幅是楷书,其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C.第三幅是篆书,其用笔平稳,字形扁平,蚕头雁尾尤其突出。
D.第四幅是行书,其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分)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答谢① 所作。诗人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凄凉地”“② ”等词语表现了他难以平静的心绪,“千帆过”“万木春”“长精神”等又传达出他③ 的人生态度。
10.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本诗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和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素养创新题)学习文学作品要善于分类整理。某同学辑录了刘禹锡的部分经典诗文名句,请你帮助他完善相关内容。(1分)
(二)(15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①,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③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
【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远迩:远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者:建造者。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   (2)至若春和景明( )
(3)有自岳阳至者( ) (4)夫事不患于不成(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多会于此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其一犬坐于前
C.盖虑于民也深 D.告之于帝
1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填空。(2分)
【甲】【乙】两文为应邀之作,【甲】文侧重抒发范仲淹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乙】文侧重赞颂滕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良品质。
(三)(13分)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①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③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公适见之( ) (2)且戒苟以转售( )
(3)乃复遗吴( )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B.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C.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D.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退居金陵”的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诗句道出了对事物感受的消长变化。路疑无而实有,事似易而实难。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与诗句有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有些事,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容易,那么苦……不管好玩还是无聊、简单还是复杂,甚至“酷”“牛”“爽”等感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以《其实也没有那么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B
2.C
3.D
5.D
【解析】古义是“尽力”。
6.A
【解析】B.这里“射”指的是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C.古代一夜分为五更;D.“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
7.①汉文有道恩犹薄,②湘水无情吊岂知”,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⑤不以物喜,⑥不以己悲”⑦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肯将衰朽惜残年
8.B
【解析】A.草书的特点应为点画连字,结构简省,“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说法有误;C.第三幅是隶书;D.行书的特点应为书写连绵,挥洒自如。
9.①白居易②弃置身③乐观进取
10.刘禹锡借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悼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李白借典故表达了希望一展宏才、有为于当世的梦想。
11.
12. (1) 详尽  (2)日光 (3)从 (4)担心、害怕
13.B
【解析】例句:在。A.到;B.在;C.对;D.向。
14. 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15.(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16.①忧国忧民 ②注重民生(其他符合原文的答案亦可)
【乙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作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的开始时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工夫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预测的祸患,恩惠施予当地百姓并且遍及至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在湖中往来的人,不论是远处还是近处的人,都受到这个堤的好处。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在此停泊的往来的船只,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并非一开始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17.(1)恰好 (2)告诫 (3) 给予,赠送
18.B
19. (把它)在集市中卖了,曾卖到三百文钱用来供养父亲,感谢您的恩赐。
20.王安石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王安石看见吴某贫穷,把内藏黄金的旧乌巾赠送给吴某的父亲,想帮助他们,由此可见王安石富有同情心、善良;吴某觉得乌巾对于父亲没有用就卖给别人,王安石派人用原价购回,取出黄金,并再次赠予吴某,显示出他的守信重诺。
【参考译文】王安石退居金陵,蒋山有个学佛的人俗姓吴,每天负责洒扫,是山下农家的儿子。一天风吹掉挂在墙上的旧的黑色头巾,吴捡起来重新把它挂在墙上。王安石恰好看见,对他说:“给你带回去送给(你的)父亲。”过了几天,王安石问头巾在哪里。吴说:“父亲是个乡下老人,(要这件东西)没有用,(把它)在集市中卖了,曾卖到三百文钱用来供养父亲,感谢您的恩赐。”王安石为此叹息。于是叫了一个仆人同吴一起去用原价赎回(头巾),并且告诫(他们)如果已经被转卖,就不需要寻访求索了。(头巾)果然因为破旧还在,于是赎回而归。王安石命人拿来小刀,亲自在巾脚刮磨出鲜明的黄金,这大概是宫中所赐的。于是(把头巾)又给了吴。
三、写作(40分)
21.略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