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6 土地资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教材图改编)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读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占比图及部分国家人均土地面积图,完成1~2题。
1.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湿地
2.两图反映了我国 ( )
①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②湿地等难以利用土地占比小
③人均土地面积少
④人均土地面积高于世界人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25年6 月 25 日是我国第 35 个全国土地日,“严守耕地红线”曾是多届全国土地日的主题。读2011——201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3~4题。
3.“严守耕地红线”是基于我国 ( )
A.土地污染加重的国情
B.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的国情
C.草地面积广阔的国情
D.经济迅速发展的国情
4.为“严守耕地红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填海造陆,扩大耕地面积
B.制定法规,加强农田保护
C.开垦林地,建设人工草场
D.开拓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比例超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读坡耕地与梯田景观图,完成5~6题。
5.我国梯田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雨热同期
B.灌溉水源短缺
C.土壤较为肥沃
D.地势起伏较大
6.梯田相比于坡耕地,优势在于 ( )
①便于机械化耕作 ②改变耕地类型
③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④利于水土保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反映了一定地域内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人们对当地土地结构认识的积累和对当地土地特点利用改造的结果。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完成7~8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是 ( )
A.种植小麦 B.栽植果树
C.淡水养鱼 D.高原牧业
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与发展重担,也有“成长的烦恼”。近年来,内蒙古正在探索形成解决草原过牧的“良方”。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及降水量分布图,完成9~11题。
9.造成图中林地和草地分布形成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10.内蒙古大草原的“烦恼”最可能是 ( )
A.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B.湖泊萎缩,洪涝多发
C.超载放牧,草原退化
D.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11.解决草原过牧的“良方”主要有 ( )
①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②以草定畜,科学核定载畜量
③改放牧为圈养,加强监管
④放弃畜牧业,开发矿产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9分)
12.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 19.29 亿亩与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比,增加1120.4万亩,守住了耕地红线,耕地布局进一步优化。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我国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分布 (均衡/不均衡),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3分)
(2)耕地平均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耕地面积最小且耕地平均等级最高的区域是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2分)
(3)为提升耕地质量,我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简述提升耕地质量的合理措施。(任答两点,2分)
(4)耕地数量、质量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试列举两例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助力粮食安全的行为。(任答两点,2分)
周测6 土地资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1.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概况。读图可知,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林地,占比为35%。
2. 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读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总量大,但人均土地面积少,低于世界人均;湿地属于可利用土地。
3.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耕地资源概况。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基于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的国情,必须“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4. B【解析】本题考查保护耕地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可制定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保护;填海造陆和开垦林地的做法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拓荒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但盲目拓荒,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修建梯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势起伏较大,故需要修建梯田来满足耕地需求。
6. D【解析】本题考查梯田相比于坡耕地的优势。读图可知,梯田相较于坡耕地,坡度更为平缓,更有利于保持水土;梯田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同时,也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耕地类型主要分为水田和旱地,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7.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根据表格可知,所示地区耕地占总用地比例最小,仅为0.19%,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占比大,最符合我国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耕地占总用地比例均高于难以利用的土地。
8. D【解析】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措施。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可能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当地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原环境的畜种,适宜发展高原牧业。
9. B【解析】本题考查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类型分布形成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景观变化大致为林地一草地一荒漠,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
10. C【解析】本题考查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面积广大,畜牧业发达,但由于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11. A【解析】本题考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草原过度放牧,可以将严重退化沙化、不适宜放牧利用的草原划为禁牧区,禁牧区以外的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实施休牧、轮牧制度;以草定畜,科学核定载畜量;改放牧为圈养,减轻天然草原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9分)
12. (9分)(1)不均衡(1分) 东北、西南和东南(1分) 400(1分) (2)青藏区(1分) 气候高寒,环境恶劣,耕地面积狭小且耕地平均等级高(1分)(3)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地污染,加强耕地质量检测;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耕地质量保护意识等。(任答两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4)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打包未吃完的饭菜等。(任答两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各区耕地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升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读图可知,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北方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2)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青藏区的耕地面积最小,耕地平均等级最高,原因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恶劣,耕地面积小,耕地质量差。(3)为提高土地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确保粮食安全;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地污染,加强耕地质量检测;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宣传与培训,树立农户自觉保护耕地质量的意识。(4)为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中学生应该爱护粮食,不浪费粮食,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打包未吃完的饭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