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八一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14: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 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 B. 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 容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 增加Fe的量
3.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曲线b表示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过程
C. 反应i 的 H>0 D. 反应i比反应ii的速率大
4.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D. 消耗CO的速率与生成的速率相等
5.下列事实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合成氨选择700K的反应条件
B. 压缩的平衡体系,体系颜色加深
C. 将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D.
6.2SO2(g)+O2(g) 2SO3(g) H<0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C. 其他条件不变,通入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但生产成本增加
7.已知反应:3M(g)+N(g) P(s)+4Q(g) ΔH<0。如图中a、b曲线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不同条件下,M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
A. 增大压强 B. 增加N的浓度 C. 加少量固体P D. 升高温度
8.尿酸(Uric acid)的化学式为,可用表示。痛风病与关节滑液中尿酸钠()的沉积有关,增多,病情加重,其在体内产生的过程可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关节疼痛 B. 大量饮水会增大痛风病发作的可能性
C. 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会加重痛风病病情 D. 痛风病患者应少吃能代谢产生尿酸的食物
9.臭氧分解2O3 3O2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
反应①:O3→O2+O (快)
反应②:O3+O →2O2 (慢)
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Cl )能够催化O3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
B. O3分解为O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
C. Cl 主要参与反应①,改变O3分解的反应历程
D. Cl 参与反应提高了O3分解为O2的平衡转化率
10.苯在浓和浓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中间体到产物,从产物稳定性的角度有利于产物II
B. 从中间体到产物,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有利于产物Ⅱ
C. 从反应物生成产物Ⅱ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D. 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作催化剂
11.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光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该实验方法首先将CO2催化还原为CH3OH。已知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有:
①CO2(g)+3H2(g) CH3OH(g)+H2O(g) ΔH1=﹣49.4kJ/mol
②CO2(g)+H2(g) CO(g)+H2O(g) ΔH2=+41.2kJ/mol
其他条件不变时,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对CO2催化加氢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CH3OH的选择性=× 100%
A. CO(g)+2H2(g) CH3OH(g) ΔH=﹣90.6kJ/mol
B.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C.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向生成CH3OH的方向进行
D. 0~240℃,升高温度,对反应②速率的影响比对反应①的小
12.400℃时,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min 0 10 20 30
0.10 0.04 0.02
0.20 0.0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B. 4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则反应的
D. 400℃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大于 20%
13.实验小组探究双氧水与KI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表。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装置及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最终溶液仍为黄色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分解有催化作用
B. 对比②和③,酸性条件下氧化的速率更大
C. 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分解的速率大于 H2O2氧化的速率
D. 实验②③中的温度差异说明,氧化的反应放热
14.燃煤电厂锅炉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主要成分NO),可通过主反应4NH3(g)+4NO(g)+O2(g)=4N2(g)+6H2O(g)ΔH=-1627.7kJ·mol 1除去。温度高于300℃时会发生副反应:4NH3(g)+5O2(g)=4NO(g)+6H2O(g)ΔH=-904.74kJ·mol 1。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NO的转化率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提高主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
B. N2(g)+O2(g)=2NO(g)ΔH=-180.74kJ·mol 1
C. 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反应时间足够长,NO的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D. 图中Z点到W点NO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主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工业合成氨技术反应原理为:
(1)T℃时,在有催化剂、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1mol, 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
①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
②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
(2)T℃时,在有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下图为不同投料比时某反应物 X的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
反应物X是__________(填“”或“” )。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图为分别测定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
L表示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 (填“>”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6.工业上使用黄铁矿制硫酸。
Ⅰ.掺烧和,用于制铁精粉和硫酸
(1)已知:为吸热反应。、时,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和固体,放出热量。
①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将与掺烧 (混合燃烧),其目的包括__________(填字母)。
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
(2)常带一定量的结晶水。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__________。
②为维持炉内温度基本不变,所带结晶水越多,掺烧比应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传统工业中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原理如图所示:
(3)上述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措施加快反应速率,如:__________。
(4)已知:,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450
550
①上述数据表明,是_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17.二甲醚(CH3OC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CO和H2制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 (g) +4H2 (g) CH3OCH3 (g)+ H2O (g) ΔH = -206.0 kJ/mol
工业中采用“一步法”,通过复合催化剂使下列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反应同时进行:
i.甲醇合成反应:
ii.甲醇脱水反应:2CH3OH (g) CH3OCH3 (g)+ H2O (g),ΔH = -24.0 kJ/mol
(1)起始时向容器中投入2 mol CO和4 mol H2,测得某时刻上述总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51.5kJ,此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
(2)请补全甲醇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甲醇脱水反应2CH3OH (g) CH3OCH3 (g)+ H2O (g) 在某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H3OH(g),测得某时刻各组分浓度如下表所示。此时反应______(填“已达到”或“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 /(mol/L) 0.02 0.4 0.4
(4)生产二甲醚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副反应,与甲醇脱水反应形成竞争:
CH3OH(g)+H2O(g) CO2(g) +3H2 (g) ΔH = +48.8 kJ/mol
将反应物混合气按进料比n(CO)∶n(H2) = 1∶2通入反应装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测得二甲醚的选择性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资料:二甲醚的选择性是指转化为二甲醚的CO在全部CO反应物中所占的比例。
①图1中,温度一定,压强增大,二甲醚选择性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②图2中,温度高于265℃后,二甲醚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有______。
18.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A B C D
试剂组成 0.4 mol·L-1 KI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 A快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 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19.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发现Fe3+与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推测亚铁盐与饱和碘水的混合液中会存在Fe3+,并据此设计实验1(如图所示),发现溶液未变红。该小组对溶液未变红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I.初步探究
实验2:用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重新配制两种饱和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编号 饱和 (NH4)2Fe(SO4)2溶液 饱和磺水 石蜡油 操作 KSCN溶液 现象
2-1 1滴 5mL 1mL 不加热 1滴 无明显现象
2-2 1滴 5mL 1mL 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1滴 无明显现象
(1)研究小组同学根据所查阅资料写出的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加入石蜡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做出推断:反应速率不是导致实验1中溶液未变红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理由是__。
II.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资料】AgSCN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4)试管a的实验现象说明滤液l中含有____________。
(5)试管b中,加入KSCN溶液后所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同学对实验3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实验现象并不能证明I2氧化了Fe2+。他提出如下假设:
i.可能是AgNO3氧化了Fe2+;
ii.可能是空气中的O2氧化了Fe2+。
他设计、实施了实验4,实验记录如下表。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 在试管中加入 1滴0.2mol/L(NH4)2Fe(SO4)2溶液,5mL蒸馏水, 1滴试剂a,一段时间后加入1滴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
①试剂a是___________。
②依据实验4,甲同学做出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实验1~4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1) 0.18 2.08
(2)N2
(3) 压强 <

16.【答案】(1)
(2) 增大
(3)粉碎或使用催化剂、加热
(4) 放热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正向移动,使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7.【答案】25% 2CO(g)+4H2(g) 2CH3OH(g) △H = -182.0 kJ/mol或CO(g)+2H2(g) CH3OH(g) △H = -91.0 kJ/mol 已达到 增大压强,副反应CH3OH(g)+H2O(g) CO2(g)+3H2(g)逆向移动被抑制,主反应中2CH3OH (g) CH3OCH3 (g)+ H2O (g)不受压强影响 主反应中2CH3OH (g) CH3OCH3 (g)+ H2O (g)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二甲醚选择性降低;副反应CH3OH(g)+H2O(g) CO2(g)+3H2(g)正向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副产物增加,二甲醚选择性降低。
18.【答案】3SO2(g)+2H2O (g)=2H2SO4 (l)+S(s) ΔH2= 254kJ·mol 1 >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 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SO2 SO42— 4H+ 0.4 I 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
19.【答案】2Fe3+ + 2I- = 2Fe2++ I2 隔绝空气中的 O2,防止 O2 氧化 Fe2+ 实验 2 中,采取了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的措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溶液仍未变红 Fe3+ 加入 KSCN 后,Fe3+先与 SCN-反应生成 Fe(SCN)3,溶液变红;Ag+与 SCN-反应生成 AgSCN,使平衡 Fe3++3SCN- Fe(SCN)3 逆向移动,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0.1 mol/LAgNO3 溶液 假设 i、ii 均不成立 实验 1 溶液未变红是因为反应 2Fe2++ I2 2Fe3+ + 2I-的限度很小,溶液中 Fe3+浓度太低,未能检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