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0 07: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新教材)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
过程。
秦灭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分析,知道秦灭六国的原因,认识到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会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通过大量图片和史料,知道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秦朝形势图》说明秦朝疆域的四至,理解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一、秦灭六国
秦朝统一的进程以及疆域开拓
人物生平
秦始皇
(前259—前210)
姓 名:
职 位:
登 基:
理 政:
统 一:
嬴政(在位37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除掉权臣吕不韦,亲理朝政。
22岁时加冕,平定了叛乱
39岁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去 世:
50岁出巡时驾崩。
少年帝王
才华初现
成就霸业
一代君王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材料二:商君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史记》
材料三:秦王赢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取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泰国。
材料四: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①民心所向:战争影响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实力雄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赢政善于用人,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④大势所趋: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秦灭六国的背景。
播放视频
1.背景
秦灭六国
2.过程
(1)时间:
(2)灭国顺序:
(3)策略: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
远交近攻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近550年间,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秦穆公春秋称霸、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终于实现逆袭!!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今陕西西安)
3. 秦朝建立
秦朝统一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 秦统一的意义:
34%
Fed
东至东海
北至长城
西到陇西
南达南海
寡人该如 何统治?
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不仅仅是从地域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格局,更是从经济上、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国、大中华统一的牢固根基。
4. 秦统一的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 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秦汉史》
【思考探究】春秋战国的动荡一直是嬴政心中的痛……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加强君主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
中央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西周 分封制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方
郡县制
郡守、县令




中央集权
君主
专制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阅读材料,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1、确立皇帝制度: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三公
九卿
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虎符(调兵)
拓展:朝议制度
三公九卿“议”,皇帝最终“决断”
找出你的家乡在秦朝时属于哪个郡?郡县制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司马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
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
地方管理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是否世袭
权力大小
血缘关系
地域
世袭
朝廷任免
相对较大
相对较小
注意
秦始皇建立的是郡县制,不是县制。建立县制是商鞅变法措施之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是对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继承与发展。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地方:设置郡县制
【视频】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
地方政府
中央集权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或长)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意义: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的基本格局,自秦代开创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
君主专制
巡游手札
朕巡行天下,道途或广或狭,狭处车舆几难通行。问途于野人,语言乖隔,书字示之,竟不能识。及楚地,欲市纪念品,彼人但认楚币,秦钱弗受。令市牛肉一斤,止得八两,询之,云其俗皆然。于酒肆用膳,有儒生窃议国事。去国未及半月,北疆急报至,匈奴复犯边。如此乱象纷纭,大秦威严何存!
道路宽窄不一
货币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语言文字不通
思想混乱
边疆危机
“秦始皇巡游手札”反映出秦朝的统治有什么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会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朕平六国,创中央集权之制!今驾巡九州,使天下皆知皇权至上!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措施 影响
文字
经济
交通
统一推行小篆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修筑道路;开凿灵渠
使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区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结合教材,完善表格
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便利秦朝的水运和陆路交通。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边疆。
小篆
影响: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区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统一文字
秦都宫殿用砖正面小篆刻有十二个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峄山石刻小篆






①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
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用器。
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2.统一货币、度量衡
“道路宽窄不一”
(1)目的: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2)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意义: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以咸阳为中心,贯通全国的驰道,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3.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上:
匈 奴






辽东郡
陇西郡
桂林郡
南海郡
象郡
咸阳
临洮

蒙恬


秦朝疆域


湘水
临洮táo
辽东
南征越族 修建灵渠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长江
湘水
离水
4.修灵渠、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从疆域上,更是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通史》
一统江山归嬴秦
中央集权称皇帝
再同车书度量衡
长城万里铸华夏
疆域
文化
经济
政治
统一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统一中国
前221年
秦巩固统一措施
秦朝疆域
创立大
一统的
中央集
权制度




统一
度量衡
车同轨
修驰道
南开灵渠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军事上]
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统
一的措施
文化:统一文字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交通: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军事: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课堂小结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皇帝制度
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
地方政府:郡县制
背景:民心、国力、秦王、潮流
时间:前230-前221年 都城:咸阳
意义:结束分裂,建立首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余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及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025·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据此推断,秦朝铸半两钱的目的( )
A.顺应天意 B.巩固统一 C.思想控制 D.审美需要
b
课堂反馈
2.(2025·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其后汉承秦制,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法政’,奠定了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央地组织结构的基本格局。”(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08月25日)这表明( )
A.郡县制在全国推行始于西周时期
B.郡县制对后世历代王朝影响深远
C.后世有一百个王朝实行了郡县制
D.郡和县均为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
b
课堂反馈
3.(2025·河南·中考真题)某学者曾说: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材料表明该学者( )
A.认为秦的版图空前绝后 B.感叹秦的制度泽被后世
C.批评秦的专制残酷暴虐 D.强调秦的统一顺应时势
d
课堂反馈
4.(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该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嬴政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a
课堂反馈
5.(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同坑位的陶俑在服饰、发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秦军来自多个不同的地区。由此推知,秦朝( )
A.统一国家的组织能力 B.军纪严明装备精良
C.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 D.兵役徭役十分繁重
a
课堂反馈
6.(2025·福建·中考真题)在秦代,要通过宦学或私学以获得做官吏的资格和业务能力,才能进入仕途,学习的内容包括政事、农业、刑法等诸多方面。这表明秦代( )
A.实行郡县制度 B.重视官吏素质
C.调整赋税标准 D.统一货币形制
b
课堂反馈
7.(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秦始皇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施行郡县制,设有郡、县、乡、里四级。这一举措( )
A.结束了战乱局面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轻徭薄赋 D.凸显了崇文抑武
b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