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08: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争当阅读小达人:速度与理解的双赢之旅”
NO.1 单元目标与内容分析:
(一)核心素养定位:
语言运用:学习并实践“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读”“抓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思维能力: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捕捉文本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意义。
审美创造:通过感受文本中的人性美、智慧美和科学逻辑美,引导学生鉴赏和表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文化自信:在理解历史故事与民族抗争精神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整合:
1.文本分析:
《搭石》:学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阅读方法,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村和谐之美。
《将相和》:学习“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人物形象(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骁勇善战、知错就改)。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快速把握内容”的方法,了解文章按速度快慢介绍事物的说明顺序和比较的说明方法。
《冀中的地道战》:学习“带着问题读”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了解地道的结构、功能,感受人民的智慧。
《语文园地二》:梳理、总结、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练习用简洁语句概括段意;练习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意思。
《习作:“漫画”老师》:借鉴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老师特点的具体事例进行写作,完成习作。
2.跨学科链接:
道德与法治:结合《将相和》理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结合《冀中的地道战》感受抗战精神。
科学:结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了解速度的概念、不同事物的运动速度及排序,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美术:为《搭石》画插图,表现画面美;为“漫画”老师设计人物形象草图。
信息技术:计时阅读,记录和统计阅读速度数据;尝试制作简单的PPT介绍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三)学情诊断:
已有基础:学生已初步掌握默读的方法,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对写人记事类文章有初步的阅读经验。
认知难点:“提高阅读速度”作为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可能初次系统接触,难以把握速度与理解之间的平衡。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强化。
兴趣点:对历史故事、抗日传奇有天然的兴趣。挑战阅读速度、进行自我检测和同伴比较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挑战性。用“漫画”方式写熟悉的老师,形式新颖,能激发表达欲望。
NO.2 单元主题与情境:
(一)大主题提炼:“争当阅读小达人:速度与理解的双赢之旅”
本主题聚焦“提高阅读速度”这一核心语文要素,强调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保障并深化理解,实现“双赢”。通过单元学习,学生将掌握一系列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文本内涵,学习写作方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真实情境创设:
任务型情境:学校、班级拟举办“阅读小达人”挑战赛,学生需要学习并运用本单元的各种阅读策略来完成挑战任务,最终评选出“阅读小达人”。
项目化情境:创建“班级阅读策略工具箱”项目。各学习小组选择一种或综合几种阅读策略,合作探究其方法要点、适用文本、练习技巧、注意事项等,并形成学习成果(如海报、手册、微视频、演示文稿等),汇入“班级阅读策略工具箱”,供全班同学学习、借鉴和使用。
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阅读策略迁移到日常的课外阅读、各科学习材料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记录和反思自己的阅读速度与理解效果的变化,体会高效阅读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NO.3 单元导图:
NO.4 任务群活动设计:
任务层级 任务内容 活动示例
青铜任务 (基础·策略分项学习) 分课学习并专项训练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核心策略。 1.《搭石》:学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将相和》:学习“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习“抓住关键语句”。 4.《冀中的地道战》:学习“带着问题读”。 计时阅读挑战:默读课文,记录并对比阅读时间。 策略应用记录卡:填写在何处、如何运用了策略,效果如何。 理解检测站:完成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设计的判断题、选择题或简答题。 字词闯关:结合语境学习生字新词。
黄金任务 (发展·策略整合与写作迁移) 在《语文园地》中梳理总结方法,并迁移至习作表达。 1.交流平台:系统梳理、总结四种阅读策略。 2.词句段运用:实践概括语句意思和用情景表现成语。 3.习作《“漫画”老师》:运用策略快速选材、构思,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特点。 策略思维导图: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本单元阅读策略图谱。 情景创作工坊:选择“喋喋不休”等成语,编写具体情景片段。 习作工坊:运用“带着问题读”的策略快速回忆老师特点和相关事例,完成写作提纲和初稿。 互评修改会: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同伴互评和修改润色。
钻石任务 (展示·成果分享与综合应用) 举办单元学习成果展示会,挑战策略的综合应用。 1.展示阅读策略的学习成果与心得。 2.展示本单元的习作成果。 3.在趣味挑战中综合运用策略。4.制定课外阅读应用计划。规划未来。 “阅读达人”展示会:展示策略记录卡、阅读速度折线图、习作等成果。 策略挑战擂台赛:提供新文本,进行“速度与理解”的综合比拼。 我的阅读计划宣言:分享将如何在课外阅读中持续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
NO.5 具体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元开启课——走进“阅读小达人”挑战赛
【核心目标】
1.了解本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阅读小达人”挑战赛的情境任务。
2.初步感知四种基本阅读策略(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读、抓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激发学习兴趣。
3.通读单元课文,对单元内容有整体印象,识记部分生字新词。
【重点环节设计】
1.情境导入·发布挑战任务。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宣布班级将举办“阅读小达人”挑战赛,介绍挑战关卡(对应四篇课文和园地习作)。出示单元导语页,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核心要素。
学生活动:倾听任务介绍,表达参与挑战的兴趣和意愿。朗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
2.策略初探·认识“阅读加速器”。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四种阅读策略,可比喻为“阅读加速器”。选择《搭石》或《什么比猎豹更快》的一个简短段落,示范其中一种策略的运用(如连词成句读)。
学生活动:初步了解四种策略的名称和基本概念。观看教师示范,对策略有直观感受。
3.快速浏览·单元内容初感知。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习作要求。提示学生注意课题、插图、开头结尾段,对课文题材、内容有大致了解。布置浏览任务:简单记录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活动:按要求快速浏览单元内容,捕捉关键信息,完成简单的内容记录。
4.字词闯关·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活动:出示本单元部分重点生字新词(如“汛期、谴责、协调有序、蔺相如、廉颇、和氏璧、猎豹、游隼、浩瀚、侵略、堡垒”等),组织认读、理解。可结合课文语境进行。
学生活动:认读生字词,交流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尝试运用部分词语说话。
第2—8课时:青铜任务——阅读策略分项学习与实践
课时2:《搭石》——学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核心目标】
1.学习并实践“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阅读方法,体会其对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性。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了解主要内容.
3.认识“汛、谴”等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
【重点环节设计】
1.策略导读,明确要求。
教师活动: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提高阅读速度”。重点讲解“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策略:阅读时心无旁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顿,尽量通过上下文猜读,坚持往下看。强调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
学生活动:倾听策略要求,理解“不回读”的重要性。准备好计时工具,明确训练目标。
2.计时阅读,初知文意。
教师活动:默读《搭石》,要求记录阅读时间。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抵抗回读的诱惑,保持阅读流畅性。
学生活动: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策略默读课文,准确记录阅读时间。遇到生词根据上下文猜测大意,保持阅读节奏。
3.检测理解,交流策略。教师活动:
出示检测题:①用简洁语言说明什么是搭石;②文中描写了哪些与搭石相关的场景;③这些场景体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策略运用效果:“不回读是否帮助提高了速度?对理解影响大吗?”
学生活动:完成检测题,分享阅读收获。重点交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策略的运用体验和效果。
4.字词学习,策略巩固。
教师活动:指导学习“汛、谴、惰”等生字,强调在快速阅读中遇到这些生字时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不回读”策略的使用要点。
课时3:《搭石》——深入理解,感受情感
【核心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和乡村和谐之美。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情感表达。
3.会写“汛、访”等词语,积累优美语句。
【重点环节设计】
1.品读文本,感受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点品读“一行人走搭石”等细节描写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和谐美与情感美。提出问题:这些细节描写如何体现乡亲们的品质?
学生活动:深情朗读重点段落,圈画关键语句,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情感表达。
2.探究写法,学习表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情感的表达方式,分析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学习其表达方法,体会写作技巧。
3.书写练习,积累拓展。
教师活动:指导生字书写,组织词语积累活动,强调在书写中继续保持专注。
学生活动:认真书写生字,积累优美词句,巩固学习成果。
课时4:《将相和》——学习“连词成句地读”
【核心目标】
1.学习并实践“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认识“璧、臣”等生字,理解历史背景词语。
【重点环节设计】
1.复习旧策,引入新法。
教师活动:回顾“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策略。引入新策略“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一次性捕捉更多文字信息。示范训练方法。
学生活动:理解新策略要求,进行视域扩展练习。
2.计时阅读,把握梗概。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运用新策略默读课文,记录时间。提示尝试一眼看一个词组或短句。
学生活动:实践“连词成句”阅读法,记录时间,把握故事大意。
3.检测理解,策略反思。
出示检测题:①简述三个小故事的梗概;②这种方法对阅读速度的帮助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完成检测题,分享策略运用体验,反思阅读效果。
4.字词学习,背景了解。
教师活动:指导生字学习,讲解历史背景词语。
学生活动: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历史背景。
课时5:《将相和》——深入研读,感悟形象
【核心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会写“召、臣”等词语,积累语言材料。
【重点环节设计】
1.复习策略,准备深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策略,做好深入阅读准备。
学生活动:回忆策略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2.研读文本,分析形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引导思考:事例如何展现人物品质?
学生活动: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交流阅读见解。
3.探究写法,学习表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通过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学习写作方法,体会叙事技巧。
课时6:《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习“抓住关键语句”
【核心目标】
1.学习并实践“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内容”的方法。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和内容。
3.认识“鸵、赢”等生字,理解科学术语。
【重点环节设计】
1.揭示策略,明确重点。
教师活动:由题目导入,引出"抓住关键语句"策略。讲解如何识别关键语句(首句、总结句等)。
学生活动:理解策略要求,明确学习重点。
2.计时阅读,提取信息。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运用策略圈划关键语句。
学生活动:实践策略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3.检测理解,梳理信息。
出示检测题:①按速度快慢排序事物;②分享关键语句捕捉经验。
学生活动:完成排序任务,交流策略运用体会。
4.术语学习,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指导科技术语理解,拓展科学知识。
学生活动:学习科学术语,增长见识。
课时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探究写法,学习表达
【核心目标】
1.探究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比较、数据等说明方法。
3.会写“冠、俯”等词语,积累表达方法。
【重点环节设计】
1.探究写法,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探究说明方法,分析写作特点。
学生活动:找出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模仿运用,实践表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小练笔。
学生活动:尝试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活动:指导生字书写,组织语言积累。
学生活动:认真书写,积累语言材料。
课时8:《冀中的地道战》——学习“带着问题读”
【核心目标】
1.学习并实践“带着问题读”的方法,做积极的阅读者。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地道结构特点和作用。
3.认识“侵、略”等生字,理解历史背景。
【重点环节设计】
1.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介绍历史背景,激发阅读兴趣,引出“带着问题读”策略。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了解背景知识。
2.提出问题,定向阅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和插图提出问题,明确阅读方向。
学生活动:提出探究性问题,带着问题准备阅读。
3.计时阅读,寻找答案。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记录时间,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运用策略阅读,主动寻找问题答案。
4.交流解答,深化理解。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问题答案,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活动:分享阅读收获,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字词学习,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指导生字学习,总结本单元阅读策略。
学生活动:认读生字,总结策略运用心得。
第9—12课时:黄金任务——策略整合与写作实践
课时9:《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策略梳理与总结
【核心目标】
1.系统梳理本单元学习的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理解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对阅读策略的认识,提升元认知能力。
3.建立个人阅读策略使用档案,培养自主监控和调节阅读过程的能力。
【重点环节设计】
1.策略回顾,激活经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四篇课文及其对应的阅读策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梳理策略名称、方法要点和课文应用实例。提出问题:“哪种策略你用得最顺手?为什么?”
学生活动:参与思维导图构建,回忆并分享在不同课文中运用策略的经历和体会。
2.策略整合,建立档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交流平台”内容,引导他们建立个人阅读策略使用档案,包括策略名称、使用情境、效果反思和改进计划。
学生活动:完成个人阅读策略档案,制定后续阅读中的策略使用计划。
3.迁移规划,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至少两种策略,并记录使用情况。
学生活动:明确任务要求,选择准备使用的策略。
课时10:《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实践提升
【核心目标】
1.掌握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2.学习用具体生动的情景表现成语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体会阅读策略对理解表达的促进作用。
【重点环节设计】
1.概括段意,速度理解。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练习,示范如何快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提供不同体裁的短文进行实战训练。
学生活动:完成概括练习,交流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情景表达,语言运用。
教师活动:组织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通过范例展示如何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意思。引导学生选择成语创设情景。
学生活动:选择成语进行情景创作,小组内分享交流,互相评议改进。
3.策略联系,深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的练习中,运用了哪些阅读策略?这些策略如何帮助理解和表达?
学生活动:反思策略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分享体会。
4.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布置延伸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概括策略。
学生活动:接受任务,明确练习要求。
课时11:习作指导——《“漫画”老师》
【核心目标】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快速捕捉和梳理写作素材。
3.完成习作提纲和初稿,掌握“漫画”式夸张表现的手法。
【重点环节设计】
1.素材速搜,策略运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信息”和“带着问题读”的策略,快速回忆和捕捉老师的突出特点和相关事例。
学生活动:运用阅读策略,快速梳理写作素材,完成素材卡片。
2.方法指导,典型事例。
教师活动:通过范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特点。讲解“漫画”手法运用。
学生活动:学习写作方法,确定写作重点,完成写作提纲。
3.初稿写作,实践运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初稿写作,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专心写作,尝试运用所学方法。
4.分享评议,初步修改。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分享初稿,引导互提修改建议。
学生活动:分享作品,接受建议,记录修改要点。
课时12:习作评改与展示
【核心目标】
1.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提升作品质量。
2.通过交流展示,获得写作成就感和自信心。
3.完成单元学习总结,制定后续阅读写作计划。
【重点环节设计】
1.示范修改,方法指导。
教师活动:选择典型习作进行现场修改示范,讲解修改要点和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学习修改方法,明确修改方向。
2.自主修改,完善提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提供个性化指导。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自主修改,完善作品。
3.展示交流,互学互鉴。
教师活动:组织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欣赏学习。
学生活动:展示作品,欣赏他人作品,交流写作心得。
4.单元总结,拓展规划。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单元收获,制定课外阅读写作计划。
学生活动:分享收获,制定个人语文学习计划。
第13课时:钻石任务——单元学习成果展示与分享
【核心目标】
1.展示本单元在阅读策略运用和写作实践方面的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
2.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3.激发持续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环节设计】
1.成果展示,精彩呈现。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通过多种方式(PPT、海报、演讲、作品集等)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包括阅读策略使用心得、速度提升数据、习作作品等。
学生活动:自信展示学习成果,重点分享阅读策略如何帮助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以及写作实践的收获。
2.互动交流,互学互鉴。
教师活动:引导观众学生就展示内容提问或发表看法,组织展示者进行解答和回应,促进深度交流。
学生活动:积极提问和评价,汲取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在交流中拓宽思路。
3.策略竞赛,能力挑战。
教师活动:设计趣味性的阅读策略挑战任务,如快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概括中心思想等,检验策略运用的熟练度和灵活性。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挑战,综合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NO.6 单元评价体系: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与方式
阅读策略掌握与应用 观察课堂策略运用情况;阅读记录表(记录时间、策略、理解效果);“策略卡”完成质量;课外阅读挑战表现。
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内容检测题完成情况;对人物形象、事件意义的理解与表达;“词句段运用”中概括段意和表现成语的练习情况。
习作表达能力 习作《“漫画”老师》是否抓住老师特点,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语言是否通顺生动。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分享反馈。
合作探究与展示 小组活动中参与度、贡献度;“班级阅读策略工具箱”成果的质量与展示效果。
学习兴趣与习惯 课堂参与积极性;阅读的专注度;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与调整意识。
NO.7 教学资源与拓展:
(一)课内资源重组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理解内容,整合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材料。
(二)课外拓展建议:
1.阅读资源:
历史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司马迁故事》(拓展《将相和》)。
科普读物:《神奇校车》系列、《万物简史》绘本版(拓展《什么比猎豹更快》)。
抗战故事:《小英雄雨来》《铁道游击队》(拓展《冀中的地道战》)。
人物传记:各类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的传记故事(联系习作,学习写人)。
2.视听资源:电影《地道战》片段。纪录片《速度之谜》《动物世界》相关片段。《国家宝藏》等节目中对历史文物故事的讲述。
3.实践活动:
“一分钟速读”擂台赛。
“我眼中的老师”摄影或绘画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
家庭阅读:与家长分享一种学到的阅读策略,并进行亲子计时阅读。
4.技术工具:
使用计时器进行阅读训练。
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梳理课文内容或阅读策略。
使用问卷星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阅读效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