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08: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01.核心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观察示意图和数据分析,能够阐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说明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过程(过滤和重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数据表,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功能。
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构建并描述尿液形成过程的动态模型,培养模型与建模的能力。
3.科学探究:
能够对实验数据(成分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4.社会责任:
关注肾脏健康,养成及时排尿、合理饮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了解血液透析和器官捐献,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作用,初步形成关爱生命、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02.教学重难点:
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尿液形成的过程(过滤和重吸收)。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0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血液透析视频、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尿液形成演示动画、血液流经肾单位成分对比表。
04.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情——(约5分钟)。
1.案例介绍:18岁女孩因长期喝饮料出现血糖升高、消瘦、肾衰竭等症状。
2.提出问题:“喝饮料为何会引发肾脏疾病?
3.引入课题: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否则会毒害身体。排尿是最重要的排泄方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废物的排出》。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震撼的视频情境,引发学生共情,深刻体会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渗透“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
(二)探究一:泌尿系统的组成——(约10分钟)。
1.自主观察:出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描述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并推测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汇报与精讲: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和完善。
核心追问:“血液是如何进出肾脏的?”(引导学生找到肾动脉和肾静脉,建立血液循环与泌尿系统的联系)。
指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核心器官,引出其内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描述、推测,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泌尿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与功能观,为学习尿液形成打下基础。
(三)探究二:尿的形成和排出——(约15分钟)。
1.模型演示:教具演示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血液流经肾单位后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2.任务驱动(科学探究):
呈现数据:出示“血浆、肾小囊内液体(原尿)、尿液”三种液体的主要成分含量数据表。
基础问题(比较血浆和原尿):两者成分有何异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升高,水量略有增加,说明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有多余的水。)
推理问题(比较血浆和原尿):两者的成分含量有什么显著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同血浆相比,原尿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其他含量不变,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选择滤过作用。)
推理问题(比较原尿和尿液):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3.归纳概括(化解难点):利用FLASH动画,直观演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发生“滤过”和“重吸收”的动态全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尿液形成的两个关键阶段: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推理演绎:角色扮演——“请你来做家庭医生”,通过异常指标推理病变部位,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核心。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推理和论证,自主构建知识,深刻理解尿液形成的机制。教具演示将抽象过程具体化、可视化,有效突破难点。
(四)延伸讨论:排尿的意义与社会责任——(约5分钟)。
1.意义探讨:提问“排尿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从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回答。
2.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短视频。
3.健康生活:提问“学了本节课,今后你将如何做?”(如:不憋尿、适量饮水、避免滥用药物等),引导学生讨论并养成良好习惯。
4.责任升华:再次联系导入的视频,呈现“肾移植”的相关资料,渗透科学技术(如透析仪)如何延续生命,以及器官捐献的伟大意义,提问“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增强社会责任感。
【设计意图】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全面落实“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五)拓展探究——饮水量对尿液成分有无影响。
1、设计实验,简单说明饮水量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2、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