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2课 芦花荡
第1课时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1.字音辨读。
蹿( ) 仄( ) 飒( ) 泅( )
2.字形辨识。
nüè( )疾 寒jìn( ) pā( )在 cuānzèsàqiú疟噤趴 预 习 检 测3.解释下列词语。
(1)提防:
(2)飒飒:
(3)泅:
(4)寒噤:
(5)仄歪:
(6)打牙跌嘴:小心防备。形容风、雨声。浮水。因寒冷而哆嗦。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倾斜、歪斜。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孙犁(1913—2002),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作 者 简 介孙犁代表作《荷
花淀》早期版本即“白洋淀纪事之一”。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创 作 背 景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次要人物是——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
——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时间:
地点:
事件: 一天夜里。芦苇塘。 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为情节展开做铺垫
第二部分(9~55):叙述“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
——开端、发展
第三部分(56~63):叙述“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的经过。
——高潮、结局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写大女孩在冲破敌人封锁线时负了伤。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大女孩报仇。文中出现了三个“不怕”:不怕, 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 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课 堂 小 结 1.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2.拓展延伸(用200~300字写一篇短文)。
时代需要英雄,造就英雄,呼唤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呢? 布 置 作 业 板 书 设 计芦花荡(1—8)序幕(9—19)开端------护送(20—55)发展------受伤(56—63)高潮和结局---复仇爱国抗日
爱憎分明
自信自尊
智勇双全课件20张PPT。第2课 芦花荡
第2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了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中的人物、景物。 新 课 导 入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体会下列句子用词的精准。.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体会下列句子用词的精准。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头子举篙砸鬼子的脑袋比作敲打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地传达出老头子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也讽刺了侵略者的可耻下场。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
1.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2.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一)感悟人物之“美”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
3.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4.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一) 感悟人物之“美” 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1.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作用: 通过外貌描写,点出老人精神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2.“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3.“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语言清新,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4.“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 ”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狠狠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5.“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探究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课 堂 小 结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
的诗意美。 布 置 作 业 板 书 设 计芦花荡情节-----传奇色彩人物-----立体美,真实美环境-----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