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7 水资源
主题情境 解读《治水记》纪录片《治水记》纪录片以宏大的视角揭示中国水资源的困境与突破。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治水记》纪录片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水之现状————时空不均细剖析、
同学们通过观看《治水记》纪录片,了解到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读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中部多,南北少 B.南丰北缺
C.西北多,东南少 D.夏汛冬枯
2.该特征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 )
A.华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
B.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逐渐减少
C.西北地区的洪涝灾害频发
D.南方地区的春季干旱严重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中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分布图及武汉气候资料图,完成3~5题。
3.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气温/℃试点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一级阶梯
B.内流区
C.东部季风区
D.人口稀疏区
4.武汉“海绵城市”蓄水时间段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选择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C.城市湖泊面积较小
D.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水之守护————节水优先共践行、
纪录片中介绍到我国水资源总体上还是比较短缺,而且在利用中的问题较多,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习惯均有待改善。读甲、乙两图,完成6~7题。
6.与以上两图反映的水资源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水资源浪费
B.乙——水资源短缺
C.甲——水资源过剩
D.乙——水资源污染
7.针对以上两图反映的水资源问题,应( )
①甲图;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
②甲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乙图:刷碗时减少使用洗涤剂
④乙图:更换智能节水水龙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水之调配——水利工程解难题
《治水记》中讲到了诸多治水工程,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位于杭州的良渚水利设施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其位于良渚古城附近。读良渚古城及其周边水利系统分布图,完成8~9题。
8.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河流稀少 B.全年少雨
C.渔业发达 D.水患频繁
9.过去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
①蓄水 ②旅游 ③防洪 ④灌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逆袭卷改编)(中考新题型·材料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截至2024 年 12 月 12 日,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超767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85亿。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补充沿线生态用水,减少受水区地下水过度开采,遏制地面沉降,并通过沿线绿化带、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区域小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东线工程梯级提水与自流结合的剖面图。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拟从 上游及其支流引水至黄河上游,其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2分)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梯级提水+自流”方式输水。判断①②③段中可实现自流输水的是 段,试分析其能够引水自流的地理条件 。(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输水至 (地形区);从气候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各答一点)。(3分)
(4)请列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积极影响。(任答两点,2分)
(5)除调水外,节水也是缓解水资源不足 视频讲解的重要措施,试列举两例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各答一点,2分)
周测7 水资源
评分标准:选择题每题1分,非选择题依据每小题标注计分。
1.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河流流量较大的河流多位于东南部,因此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丰北缺,东南多,西北少,夏汛冬枯间接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
2.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北平原位于淮河以北,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农业用水较多,易发生干旱;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地表径流量大;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小,较为干旱,洪涝灾害发生概率较小;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春旱较少,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3. 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的分布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季风区、外流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4. B【解析】本题考查武汉“海绵城市”蓄水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是“海绵城市”主要蓄水时间。
5.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选择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原因。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建设“海绵城市”可充分利用降水。
6.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图中土地皲裂,反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乙图中城市废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反映的是水资源污染问题。
7. A【解析】本题考查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措施。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应采取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在生活中更换智能节水水龙头;针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可以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在刷碗时减少使用洗涤剂。
8. D【解析】本题考查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的原因。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良渚古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多洪涝灾害,因此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以防止水患对古城造成破坏。
9. C【解析】本题考查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主要有蓄水、灌溉和防洪的作用。
10. (11分)(1)长江(1分)空间(1分) (2)③(1分)③段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引水自流(1分)(3)华北平原(1分)气候原因:该地区春季降水较少,河流补给水源较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需从气候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答,各答一点,2分)(4)为沿线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等。(任答两点,2分)(5)生产: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生活: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加强节水宣传等。(需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作答,各答一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意义、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节约用水的措施。(1)读图可知,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将长江上游及其部分支流的水资源调配到黄河上游,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2)读剖面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③段的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引水自流。(3)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向北引水至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春季降水较少,河流补给水源较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浪费等,导致水资源短缺。(4)结合所学可知,南水北调工程能够为沿线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等。(5)为节约用水,农业生产中应改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工业生产中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中应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