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 11 交通运输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从空中俯瞰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可见关河水道、内昆铁路、G247 公路、秦五尺道和渝昆高速公路“五道并行”。读豆沙镇“五道并行”景观图,完成1~2题。
1.豆沙镇形成“五道并行”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2.当地新鲜山货外运至附近城市应选择( )
A.内昆铁路 B. G247公路
C.秦五尺道 D.关河水道
“米”字形高铁枢纽的条件之一是时速250千米以上的高铁,至少有八个方向射线呈均匀分布,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有西安、郑州、合肥、武汉、重庆。读西安“米”字形高铁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线路中属于西安“米”字形高铁网中的一“撇”是 ( )
A.武西高铁 B.西兰高铁
C.郑西高铁 D.西成高铁
4.西安“米”字形高铁网建成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
②促进相关产业交流合作
③优化各城市的资源配置
④减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国际机场是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批准设立正式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可以容纳国际航班的起落,目前我国国际机场数量呈上升趋势。读我国2024年年末国际机场分布图,完成5~7题。
5.我国国际机场的分布特点是 ( )
A.东密西疏 B.各地均匀分布
C.西密东疏 D.内陆密沿海疏
6.江苏省是我国国际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其国际机场数量最多的原因是 ( )
①外国游客多,客运需求大
②经济发达,运输需求旺盛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交往多
④地势陡峭,利于排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我国国际机场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得益于( )
①经济快速发展 ②客货运输需求增加
③机场建设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逆袭卷改编)冷链物流利用温控、保鲜工艺和相关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从初加工到配送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我国已初步建成“四横四纵”的冷链物流通道网络。读我国冷链物流部分通道图,完成8~9题。
8.我国冷链物流 ( )
A.所有通道均交会于北京
B.通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
C.主销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D.主销区覆盖所有省级行政中心
9.冷链物流通道网络的建设有利于 ( )
A.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B.降低运输能源消耗
C.缩短各地运输距离
D.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桥梁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十年来,我国保持着年均增长约3万座桥梁的建设速度。读我国两地区桥梁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和若铁路建设依木拉克特大桥这座全沙漠地形桥梁的主要原因是 ( )
A.保护野生动物B.方便居民通行
C.防止风沙掩埋D.减少耕地占用
11.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海水腐蚀材料,施工技术要求高
②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③海冰覆盖,施工环境恶劣
④台风威胁,施工窗口期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9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核心枢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航里程长;陆空交通便利,可实现水铁公空多式联运。
材料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 年,基本形成“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 小时通勤、城市群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 1 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 天送达)。武汉努力融入“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下图为我国主要高铁线路和武汉“超米字形”高铁通道示意图。
(1)武汉高速铁路在500 千米范围内可到达的省会城市包括 。(任举两个,2分)
(2)武汉打造“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依托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1分)
(3)“两干多支”水运航道网建设是武汉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布局的重要内容,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优势包括 。(任答两点,2分)
(4)武汉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优势条件有 。(任答两点,2分)
(5)试分析武汉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任答两点,2分)
周测 11 交通运输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1. 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读图可知,豆沙镇山高谷深,可利用的平坦地面少,只能在河流与山地之间的狭窄地带选址建设交通线路,从而形成“五道并行”的格局。
2. 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根据题干可知,当地新鲜山货外运至附近城市,通过铁路运输时效性差,且不够灵活;通过公路运输距离短、时效性较强、灵活性更高,应选择G247公路运输;通过秦五尺道运输运量较小,运速慢,时效性差;关河水道为水路运输,运速较慢,不利于新鲜山货的保存。
3. D【解析】本题考查陕西“米”字形高铁网。读图可知,在“米”字形高铁网中西成高铁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撇”。
4. A【解析】本题考查陕西“米”字形高铁网建成的有利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陕西“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将促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进一步提升沿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交流合作;促进沿线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但并不能减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
5.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国际机场的分布特点。读图可知,我国国际机场分布呈现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
6. D【解析】本题考查江苏省国际机场数量最多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江苏省的国际机场数量多是基于江苏省自身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人员往来等需求,并非单纯为了满足外国游客客运需求;江苏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GDP 总量高,对外交通运输需求旺盛;江苏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拥有多个经济开发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交往多;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但与机场数量众多关系不大。
7.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国际机场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对国际机场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客货运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大力建设国际机场以满足市场需求;国际机场占地面积广,建设成本高;我国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际机场的建设。
8.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冷链物流通道和主销区的分布特点。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冷链物流通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通道分别交会于各大城市;主销区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并未覆盖所有省级行政中心。
9. D【解析】本题考查冷链物流通道网络建设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在全国设置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物流通道,可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冷链物流通道的建设并不能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缩短各地运输距离;冷链物流利用温控、保鲜工艺和相关设施设备控制冷链产品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运输途中的能源消耗。
10. 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读图并结合题干可知,依木拉克特大桥为全沙漠地形施工桥梁,沿线沙漠广布,和若铁路建设该大桥可以防止风沙掩埋铁路。
11. 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读图可知,港珠澳大桥建设在海洋之中,海水盐度高,易腐蚀建设材料,对建设技术要求高;海底存在软土层、岩石层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港珠澳大桥施工区域地处热带地区,海水不结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如遇台风需暂停施工,施工窗口期相对较短。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9分)
12. (9分)(1)长沙、南昌、杭州、合肥、南京、郑州(任举两个,2分) (2)航空运输(1分) (3)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水域空间广阔;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布局和建设;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长江江阔水深,水流较平稳,航道无结冰期(任答两点,2分)(4)地处我国中部,“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政策支持;科技发达;人才众多等(任答两点,2分)(5)提高区域内运输效率;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加强武汉与其他城市及其他国家的联系等。(任答两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武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概况。
(1)读图可知,武汉高速铁路在500 千米范围内可到达的省会城市包括长沙、南昌、杭州、合肥、南京、郑州。(2)根据所学可知,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便于实现武汉与国内、周边国家和全球主要城市的快速联系。(3)根据所学可知,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是沿江港口城市,两江交汇为武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域空间;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布局和建设;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长江江阔水深,水流较平稳,无结冰期,河流航运条件优越。(4)根据所学可知,武汉地处我国中部,是长江经济带城市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武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均较为发达,利于武汉对外联系;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城市之一,经济基础雄厚,为交通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人才众多,利于交通建设;国家高度支持武汉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5)本题为开放性设问,从提升运输效率,带动经济发展,加强对外联系等角度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