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考改革背景下基础年级语文教学备忘 课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高考改革背景下基础年级语文教学备忘 课件 (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7 12: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高考改革背景下基础年级 语文教学备忘在新课标全国卷II中体现出的考改趋势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强化在社会与时代语境下语言交流的实用性
强化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切实考查
?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 强化古典诗文阅读能力
(1)古代诗歌的理解性默写(直接考查)
为更好地传承和运用传统文化,强化名篇诵读时的“篇章”和“语境”意识,拓展默写题的命题空间,2014年开始,采用给提示的理解性默写形式来考查默写,考题难度为0.4左右,明显比传统的填上下句的方式难。而将来还有可能进行情境化默写,难度又将增大。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 杜牧 《赤壁赋》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 强化古典诗文阅读能力
(2)近义成语辨析
(文言阅读能力的隐性考查)
(2014、2015新课标全国卷II)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5新课标全国II)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优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
 ③ 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煥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 强化古典诗文阅读能力
(3)实用类文本阅读串入文言并设题
(文言阅读能力的隐性考查)
新课标全国卷的常态,有时也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令人防不胜防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将军赋采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則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垅,而生气盎然矣。(載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12. (3) 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那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其一:万里旌旗糴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 强化古典诗文阅读能力
(4)论述类文本阅读串入文言并设题
(文言阅读能力的隐性考查)
(2014新课标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原文:周代,……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原文:《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原文: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对文学文化常识(古代)的考查
(1)文言文设文化常识题(直接考查)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北史·来护儿传》)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对文学文化常识(古代)的考查
(2)在现代文阅读题里涉及(间接考查)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论述类文本阅读《艺术是什么》(节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3.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几处文学常识的内容,原文无丝毫涉及,虽不是考查点,但命题人有意为之的态度,或已透露其倾向。)
强化在社会与时代语境下语言交流的实用性1.成语的语境化考查
2.写作题坚持切近社会实际的导向
(2013—2015六套新课标全国卷,概莫能外。)
试题呈现为篇幅不长的概述性语段,表现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实际的一个场景。不是坐而论道式的空谈,而是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又具有一定寓意性,能以小见大,在不同层级、不同角度都能寻找到现实的启发点。这已是新课标国家卷命题的常态。
强化在社会与时代语境下语言交流的实用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II)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强化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切实考查1.现代文阅读题探究性的增强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之小说阅读)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侧重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强化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切实考查2.作文题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广度。
(2013—2015六套新课标全国卷,概莫能外。)
(2015新课标全国卷II)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老王,……。小刘,……。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国家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个人层面)
(2014—2015四套新课标全国卷,倾向明显。)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015年新课标I——情与法之间的抉择
2015年新课标II——风采体现不同价值
2014年新课标I——当规则遭遇了“变通”
2014年新课标II——当爱遭遇了法
考改背景下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若干建议
考改背景下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若干建议文言诗文教学方面
阅读教学实施方面
表达与交流方面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1.利用好初中50默写篇段的资源,做好初高中文言诗文的衔接工作:
(1)在正式进行文言文单元之前,先学习文言句法词法常识的资料,资料选材应兼顾初中内容和高中将要学习的内容。
(有条件还可补上现代汉语语法课。)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省略句:
(1)主语省略。
温故: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2)谓语省略。
温故:a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宾语省略。
温故:a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b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4)省略介词“于”。
温故:a 林尽( )水源。 b 口技人坐( )屏障中。文言诗文教学方面省略句:
知新:a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 余闻而愈悲。
c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e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1.利用好初中50默写篇段的资源,做好初高中文言诗文的衔接工作:
(2)趁热打铁,在高一就完成初中50篇段的理解性默写任务。这需要对有关篇章进行二次讲解,并渗透一定的鉴赏成分,为将来古代诗词教学铺路。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言(文言文文本)
文(文章的内容意蕴)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言到文:(文本翻译促进文意理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本句有没有弦外之音?)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跳出文言文文本,从文章内容整体性的角度,通过提出有趣的、探究性的问题,重新审视翻译结果。这会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也使得课堂不那么枯燥。)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的“之”指代什么?句末用句号好还是问号好?)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注释对“不武”的解释你认同吗?)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是先得到樊於期的头还是先求的匕首?)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与”怎么解释?)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2.用“文言相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由文到言:(文意理解促进文本翻译)
——看似深究“细枝末节”,实际是藉此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翻译的严谨性和探究意识,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3.重视诵读(对课文必须要熟)
(1)文言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诵读
(2)文言文难学就是因为有陌生感,对付陌生感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
?(3)诵读的层次:
读准——读通——读熟——读好
?“读好”的标志:
a.情读、美读、吟诵
b.“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文言诗文教学方面
4.结合教材,总结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阅读教学实施方面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符合能力培养的序列(体现在每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上,整体形成序列)。
3.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展开教学,学必有所得。
阅读教学实施方面5.重视初读体验、整体感知。
初读体验不深入、整体感知不充分,仍是当今教学中的顽疾。
如何做好整体感知:学案导读、内容复述、畅谈感受、寻找问题。(学生尽量自主完成)
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在整体感知目标达到后,进入文本细读阶段。根据能力序列和本课教学重点来确定细读什么内容。(有序列意识就会避免面面俱到。)
文本关键处要细读深挖,这样才能体现文本教学的价值,文本细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梁启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又潇洒。”
——这样的分析够全面和深刻吗?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子所唱之歌,透露出他怎样的复杂心绪?阅读教学实施方面6.教材挖掘再深透一些。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贸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表达与交流方面为数不少的高中生的写作状态:
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或者只为将来的阅卷老师写作。
? 文风:或吟风弄月,雕章琢句;或凌空蹈虚,不切实际;或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或率性恣肆,不知所云。
——在这样的起点上进行作文教学很难有所作为。应回到写作的原初状态,重新找到起点。高一正是时候。
表达与交流方面 动机:写作的本质是交流。为交流而写作。真实的交流姿态,才是写作的安身立命之所。和谁交流?不是阅卷老师,而是自己的内心,是整个社会。
文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人生、为社会、为现实而写作,言之有物,负责任地表达。
——不解决写作之“道”的问题,永远不得其门,又何由登堂而入室?
表达与交流方面写作首重“道”,次重“法”,最后用“术”
——道是什么?
作者的修养、积淀、胸怀、眼界,写作的动机、态度(文风)等。
——法是什么?
写作的思维、习惯、原则等,特别是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开阔而缜密的思维习惯。
——术是什么?
行文的具体技法、格式等。
表达与交流方面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巴菲特
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形成脉络——意象与情感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形成脉络——意象与情感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和写景散文鉴赏能力的形成脉络——情景与技巧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和写景散文鉴赏能力的形成脉络——情景与技巧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形成脉络——赋比兴、情感表达在必修1、必修2中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形成脉络——赋比兴、情感表达在必修1、必修2中记人散文或传记 阅读能力的形成脉络在必修1、必修2中新闻阅读能力 的形成脉络关于吟诵
吟诵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的读书、创作方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突出体现,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和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国学登堂入室的重要门径,是古诗文学习的快捷通道,也是语文教师理应具备的文化修养。
吟诵的实施1.吟诵和朗诵互补、结合,提高诵读教学效果,有利于对古诗文的记忆。
2.吟诵也是深入文本的过程,有利于深入品味感受文本意蕴。
吟诵的实施 学校里废了吟这么多年,即使是大学高才生,有了这样成见,也不足怪的。但这也是教学上一个大损失。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象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了解欣赏,用不着看。吟好象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该就是这个意思。
——朱自清《论朗读》
吟诵的实施3.吟诵和练笔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中国式的美感——语言的音韵之美和内在的节奏之美。
下面是两首来自上海市北中学水云间词社的学生的习作:吟诵的实施
夜月独坐
小院幽幽破市谣,蟾华似霰染层霄。
不知空谷无穷静,须解银盘别样娇。
欲化清风攀雪干,愿乘飞光醉孤标。
一针新碧牗前落,不扰伊人梦此宵。吟诵的实施
簪 菊
问菊无言态自妍,浮金最惹玉人怜。
弃钿静对霜葩细,簪菊犹留露蕊鲜。
五柳傍篱合瘦蕾,稼轩临水赋新篇。
愿看佳色长如此,收尽秋风总淡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