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0 11: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新课导入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
苏联
左图是苏联的国徽,苏联 这个国家已经解体了,现在的 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大部分的 军事、政治、经济内容。
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 Bolshevism (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 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olshevism 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5号
李大钊在赞扬什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大概过程;了解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 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20世纪初的俄国国内外形势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20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十字路口。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传统的村社体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沙皇专制制度却日益强化,落后的政治体制顽固地阻挠着村社的彻底解体和市民社会的形成。于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失衡不断加剧,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深化,使俄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危机。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棉纺织品 钢铁 煤炭 铁路
76% 190% 131% 增加到32000公里
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
“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步枪!……等待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
——(俄)帕莱奥洛格
《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20世纪初俄国的国内大环境如何?
(政治、经济等角度)
①经济: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②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列宁评价: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20世纪初的俄国国内外形势
一战对俄国有何影响?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多年的战争使俄国疲惫不堪,而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又使俄国物价飞涨、粮食供应日趋紧张。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月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0次 100万
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一战时期沙皇统治下,俄国工人频繁罢工的诉求有哪些?
③军事外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的兴起
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30多万人举行了反战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得到士兵的支持。革命迅速扩及全国,各地相继成立苏维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正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全国政权。
P39 相关史事
时间
地点
主力
领导中心
具体结果
性质
1917年8月(俄历2月)
从首都彼得格勒,扩展到全国
工人和士兵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是革命的对象和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革命的领导阶级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后的俄国
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地、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另一个是补充的、附加的、“监督性的”政府,即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没有掌握国家掌权机关,但是它直接依靠显然是绝大多数的人民,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
——列宁
《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
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如何?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这年秋天,饥荒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①政治:两个政权并立(苏维埃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经济: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
③军事: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
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列宁
P40 人物扫描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93年,他在彼得格勒(当时名为圣彼得堡)参加了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他将分散的小组统一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年12月,列宁被捕,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17年4月,流亡在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成千上万工人、士兵的热烈欢迎。
俄国人民对列宁的归来怀有怎样的情绪?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这年秋天,饥荒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列宁
我们应当巧妙地、谨慎地、循循善诱地引导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前进,从“两个政权”进到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
——列宁《为论证四月提纲写的要点》(1917年4月)
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关于武装起义》(1917年10月)
从1917年4月到10月,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策略发生变化?
和平过渡
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
P41 相关史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发生
时间
地点、 总指挥部
领导人
主力、政党
具体结果
性质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
列宁
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
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士兵和赤卫队,布尔什维克
革命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发生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胜利的原因:
①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形成工农联盟;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④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
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治国措施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外交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苏维埃政府、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①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①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②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当家作主
军事上保卫新生政权
人民获得土地
获得和平
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三年卫国战争(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P42 相关史事
背景/原因
措施
评价
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
(帝国主义和国内资本主义)
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
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P42 知识拓展
苏维埃、苏俄、苏联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他们把社会主义的选择融会到俄国人民的革命诉求中,并且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列宁主义指导下的十月革命决定性地改变了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东方落后国家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国自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影响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给20世纪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历史意义:
①(对俄国政治、经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之路;
②(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前奏:二月革命
发生:十月革命
结果: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P41 材料研读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对中国的影响:
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比较中、苏的革命道路,有何启示?
启示:①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马克思主义要与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2.“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萨拉托加大捷 D.“光荣革命”
3.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三股进步潮流,即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反抗阶级压迫而兴起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反抗侵略而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据此判断1917年的十月革命属于(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B】
随堂练习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