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五、夏衍的魅力王蒙 王蒙1934年生,北京人。当代作家,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影响很大。夏衍生平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
夏衍生平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时家境贫困,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夏衍生平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并与郑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创办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推动了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1933年以后,他担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成为我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夏衍生平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戏剧运动,同时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领导党的文化工作。夏衍生平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词语积累
言简意赅 一针见血 精粹 心有余悸
独具慧眼 骇人听闻 了如指掌 一语中的
入木三分 适可而止 谈笑风生 溘然长逝gāijìhài dìkè一、文章围绕夏衍写了哪几件事?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文章记叙的事件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3.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4.他说建国后前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5.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6.他扶着拐杖赏花。7. 在住院清醒时,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学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这几件事情中分别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等。一、默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直接点明夏衍魅力的语句。 提示(文章中的这些议论直接对夏衍的魅力做了集中概括。)
这些议论性语句在文中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1.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2.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3.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
4.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
5.那是无限好的夕阳,个性已经完成,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6.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7.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了的。深入分析6、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叙使之具体可信;议使之深刻精辟。
在如话家常的叙述之中穿插作者对夏衍的评论。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更具体更深刻地反映了夏衍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
在贯穿全文的抒情议论的文字中,“清晰”一词多次出现,找一找,说一说,“夏衍的清晰”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1、我为他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
不仅说明他的记忆力强,也说明老人的清晰严谨,关心国家大事。
特别是第3节中“比我大三十四岁”,则是强调他年事已高,从而更说明他思想“清晰”之可贵。深入分析2、第11节是详写夏衍回绝他人代笔写序的好意。夏衍“一笔一画”地重新写了一篇“颇有见地”、“清晰见底”的序言。
“一笔一画”可见其认真;“颇有见地”说明夏衍独具慧眼的卓识; “清晰见底”不仅是指文章的思路的条理清晰,更说明老人思想有见地,看问题深入透彻。深入分析 3、1995年1月21日,他清晰起来。
“离去”前能从容面对,设想周到,思路格外清晰。深入分析 4、夏老赏花一事似与中心无关,可否删去?为什么?
写“赏花”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夏老的特点,除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青年作家,他也是一位和善可亲的长者,也有自己的生活趣味,这也是夏老魅力的一方面。文章中心文章通过精炼的话语,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示了夏衍先生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独具慧眼,含蓄和善的高尚人格和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