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2、诗人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
3、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通过写诗人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百合花
基本知识
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基本知识
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手法
内容、结构
照应前文;
承上启下;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设置悬念,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读者效果、文章本身
识作者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识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他们写了那些事情?请根据小说划分情节结构。
梳理文脉
我
小通讯员
新媳妇
开端 1-23段 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
发展 24-43段 “我”和小通讯员一起去借被子
高潮 44-57段 小通讯员身负重伤牺牲了
结局 58-59段 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
选材讲究、淡化情节
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谈谈小说中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我”和通讯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衬托、借助环境烘托借助事物形象表现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7段)
外貌、细节描写
善解人意、细心、腼腆
“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8段)
神态描写
羞涩、紧张
质朴、纯洁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21段)
腼腆、害羞、局促
“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23段)
动作描写
羞涩、紧张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28段)
语言描写
忸怩、不善言辞
动作、神态描写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颇不服气地对我说……”(31、32段)
语言描写
委屈不服、耿直、爽快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38、39段)
动作、语言
淳朴、善良
“走不了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42段)
体贴、关心
“这都是为了我们……这时那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侧面描写
舍己为人、英勇无畏
动作、神态、语言
以我的心理变化由淡而浓地刻画了小通讯员羞涩、腼腆、纯洁、质朴、关心同事、热爱自然、青春朝气、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形象,同时表现出“我”和小通讯员之间的真挚的情谊。
请在文中找一找“我”对通讯员的态度变化的句子。
生气
兴趣
着恼
亲热
爱上
后悔
心跳
强忍泪水
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
“我”和通讯员:
心理刻画细腻
识背景
在总攻的前夕,一段平静的间隙时间里,使得“我”与通讯员是完全正常的环境中同行,使得他和“我”拉开距离,更显得突出,也更能显出矛盾的性格,显出他怕女性的那个特定年龄。同时在这段路程中,要让“我”对与通讯员建立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但他又不是一见钟情的男女间的爱情。“我”带着类似手足之情,带着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它,牵挂他。
《百合花》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是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小说。
——茅盾《人民文学》第六期
请探究小说中“我”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的反衬作用。 ——人物角度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我的视角,增加小说真实性。
——读者效果角度
3.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 ——主题角度
4.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角度
文中围绕新媳妇写了哪些事情?
新媳妇和通讯员:
新媳妇给通讯员盖上被子
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
新媳妇献出被子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肖像描写
美丽、质朴
细节描写
娴静、羞涩、淳朴
动作描写
善良、思想成熟
神态、动作描写
果断、坚毅;
崇敬、痛惜、深情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30段)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文章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
意象精妙
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美好的心灵,象征革命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情谊,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主旨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环境
人物
情感
诗化小说:
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坏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从而显现小说的主题。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