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7《忆冼星海》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7《忆冼星海》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7 15: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欣赏《黄河大合唱》组歌之一《保卫黄河》,然后简单地交流感受。
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呢?
他是怎样一个人?
词:光未然(诗人) 曲:冼星海
创作于1939年3月,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忆冼星海
茅盾xiǎn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4年一评。作家、作品简介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散文:《森林中的绅士》《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广东番禺(pān yú)人。
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1938年冬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艺术系主任,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
1940年经新疆赴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因病卒于莫斯科。鄙吝(lìn) 魁梧(kuí)
沉默寡言 堂倌(guān)
寒暄( xuān ) 噩梦( è)
困厄( è) 傥来( tǎng)
绮丽(q ǐ) 颠沛流离预习检查初步感知,梳理脉络(1)按照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把体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第一部分(1-5节): 想像中的冼星海; 第二部分(6-9节): 长谈时的冼星海; 第三部分(10-16节): 记忆中的冼星海。根据不同的阶段,概括冼星海的个性特征。
①想象: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听说:中等身材,喜欢说笑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意志坚强③热情开朗,气魄伟大,胸怀大志,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散读文章的第三部分,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感悟作者对冼星海的崇敬之情,对他英年早逝的震惊悲伤惋惜。品读语言,体会情感对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伤悲之痛,作者是怎样表述这种情感的? 作者以写两人的唯一一次见面,并听到他的创作计划,然而他却不能回来了,来表现自己的伤悲。接着,作者又通过“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噩梦”,“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话”,“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这些带有极强感彩的语句,抒发了对冼星海之死的悲伤。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2.朗读第14、15自然段。思考:作者与冼星海只有一面之交,为什么他能做出如此肯定的两次“这样想”?3、全班齐读第16自然段,提问:你认为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何在? 明确: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1)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明。
(2)说熟识,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未跟冼星海见过面。深入探讨2、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正面描写:在记叙文中,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景物等)直接进行描写的,也称为直接描写。它是描写的主要方法。
具体有: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又叫衬托法。 本文的艺术特色:(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听《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木雕像、西安见面以及听到他不幸逝世的假想,看似不连贯的材料,实际上都紧扣文章中心,表现主题服务。(2)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合,完整表现了一位人民音乐家潇洒和从容的形象。主旨: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冼星海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冼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