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1: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编排在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是在20---100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来编写的,由于后面有关于换算的,所以我是将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讲了之后才开始讲这一单元内容的,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换算的时候更加熟练。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理清元、角、分的关系和会换算人民币。这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教学,同时也是学习人民币的基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很重视教学的实用性,总是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穿插,这次也是一样的,教材设计了一幅主题图:商场的购物情况,里面有买卖字典、书包和询问价格的情景,由于这样的情境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了,所以孩子们在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陌生,例题1是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币的分类(按照单位);例题2是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例题3是元、角、分的换算;例题4则是三者之间的计算;在单元练习题结束之后还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五套人民币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甚至很多同学都自己去买过东西,也就是都会一点点找补人民币的知识,但是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以及角、分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至于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但是理不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更别提换算了。而学生固有的认知又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因此这一单元的内容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教学目标
认识我们国家通用的人民币;
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学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
对元、角、分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多媒体上面展示两幅图,第一幅是在买了东西之后付钱的行为;第二幅是做了出租车之后师傅找钱的行为。询问孩子们这两幅图是在做什么?引出在付钱,而钱在我们国家就叫做人民币。
知识链接
多媒体上面依次出现我们国家五套人民币的变化,同时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人民币的币值是随着国家经济变化而进行印刷的。这个链接知识是在学完这个单元之后的,但是在教学中我把这个内容提到了前面来讲,有助于孩子对人民币的发展形成认识(将这个知识点放在这里的目的,是因为有些孩子提出过他在家中看到过不一样的100元,是之前第四版的人民币。通过这个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明白家中以前版本的钱也是人民币,可以流通的,而现在更多的是当做收藏价值,作为小朋友,不能随便将家中收藏的人民币拿到外面去玩)。
新课
例1的教学 认识人民币
老师:“孩子们,看着黑板上面的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尝试会指出上面的人民币的币值。
老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一说你是通过怎样的办法认出这些人民币的呢?”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方法。孩子们说了之后,我让他们拿出准备的人民币教具来进行说明。根据大小、数字、颜色来进行认识。这个时候有个同学提出了说后面的图案也不一样,100元后面是他跟爸爸妈妈去看过的人民大会堂。然后其他同学会注意到后面的背景图案,而我也顺势出具100元、50元、20元等币值后面的图案,给孩子讲一讲图案名字以及这些景点被刻印在人民币背后的意义。这些认识方法是根据学生自己的认知进行的,而书上是根据单位进行的分类,也就是元、角、分来进行分类,同时给孩子们补充也可以根据材质来进行区别:硬币和纸币。由于孩子们对分这个单位比较陌生,因此我从家中带去了真正的5分、2分、1分的硬币,纸币必确不好找,所以没办法进行纸币的分的教学。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操作和互相提问,对于人民币的币值认识的比较清楚了。
例2 换一换
老师:“老师早上的时候去买了一个橡皮擦,花了5角,可是我们之后一元钱,老板也是一个小孩子,他不知道要找我多少钱,你们能告诉他吗 ”
学生:“老师,他应该找你5角。”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老师:“嗯,是的,同学们都说对了,那你们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你给了他一元钱,而橡皮擦只有5角,所以他还要找你5角。”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那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告诉大家,我付的是一元,他找的是5角,也就是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时候只有少数的同学会说出,因为一元钱减去5角钱就是5角钱,这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说的。
我把两张5角放在一起,问他们合在一起是多少钱,会说出是一元钱,只是还不能提炼出元、角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会问他们两个5角合在一起是不是10角,是不是一元,所以1元是不是等于10角,经过点拨会慢慢的有同学明白过来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就是:1元=10角。然后再学习角和分的关系,大家就会很快的反应过来:1角=10分。从而得出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以10为节点的。就像我们学习加减法一样,个位上满了10个就要向十位进一个。元、角、分也一样,满了10就向上一个单位进1。留一点儿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梳理知识,也让他们同桌之间互相提问。
老师:“现在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可是我们不仅有1角的,还有5角的和2角的,有没有同学来试一试1元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或者几张2角的呢?你们前后4个同学一起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来换一换,好不好?”小组合作学习。
后面还有两道书上的练习题,来帮助它们巩固知识。
课堂练习 模拟购物
我们来到了猪爸爸的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上面都有标价,然后你们自己去买,看看可以怎样付钱。第一个要求是让付钱刚刚好,不找补。比如尺子的1.5元,我们可以付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看看有哪些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会发现有很多种付钱方法,第二个要求是根据老师给的钱去买东西,还需要找回来多少钱。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手操作的事物很有兴趣,特别是让他们自己将手中的人民币进行组合付钱时,大家都很有积极性。而且人民币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在导入环节,认识了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大家都会说说自己在家里面所看到的不同版本的人民币,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认识家中人民币除了具有购买能力之外,还具有收藏的价值,从而不会随意将家中的重要事物随便拿出去玩耍。新课环节让他们从不同币值的背景图案去认识人民币,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大好河山,从而增加他们的祖国认同感和自豪感。用不同的方式付合适的钱和找补钱,这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对不同币值的组合,能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技能,有利于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是在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导致课堂纪律有点儿乱,说明自己在组织教学上还有所欠缺,需要好好的学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