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新人教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研学当天的天气状况为多云。下图示意当地的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天气符号能表示研学当天天气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研学途中,经过的M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陡崖 C.鞍部 D.山顶
3.图示区域海拔有可能相同的村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作为承载国家记忆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节日,可通过地理视角的挖掘实现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的双重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收集国庆节相关地理知识最便捷的途径是( )
A.阅读地理书籍 B.访问互联网
C.开展问卷调查 D.进行野外考察
5.国庆节期间出游需要查询天气信息,这反映气象会影响( )
A.风土人情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日常生活
6.国庆节期间来山西省平遥古城的游客可以感受到( )
A.春风送暖 B.夏日炎炎 C.秋高气爽 D.银装素裹
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烧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二氧化碳的瓶内温度较装空气的瓶内温度高,最大差值可达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全球变暖 B.酸雨污染 C.土壤污染 D.水土流失
8.为减缓实验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多用一次性贺卡 B.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常用一次性碗筷 D.参与植树节的植树活动
下图为小明绘制的不同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同
C.由中纬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D.高纬度地区降水多于中纬度地区
10.下列关于两极地区降水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赤道附近地区比较,两极地区降水稀少 B.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很少
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多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量多
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主题为“影响气候的因素”模拟实验。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演示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出现大量白雾②将挡板立于桌面,模拟高大山脉
③取适量干冰放入烧杯,放在挡板的一侧④面向挡板,用吹风机吹白雾,模拟气流运动状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12.下列景观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东非高原的草原景观 B.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景观
C.马来半岛的雨林景观 D.撒哈拉沙漠的热带荒漠景观
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陆地上的等温线比海洋上等温线平直 B.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在南美洲
C.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14.关于五地的气温,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④>③>② C.①>③>④>⑤ D.④>②>③>⑤
1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甲乙两图表示我省某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B.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左右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左右
17.根据该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可以推测观测日可能是( )
A.元旦 B.清明节 C.建军节 D.国庆节
18.据图可以推测,该地(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东半球 C.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D.传统民居注意通风散热
二、解答题
19.北京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以“发现世界”为主题开展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一:发现之旅
(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 岸,分布范围最广的是 大陆。
小组二:文学之旅
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老舍《济南的冬天》
(3)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列图中能反映该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 。下列图中最有可能是济南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气候。
(4)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这是因为 。
小组三:古城之旅
材料二:欧洲意大利罗马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7.6 8.2 12.2 14.8 18.8 21.1
降水量/mm 81 95 80 62 51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1 23.9 20.8 16.8 14.4 13.5
降水量/mm 2 18 63 85 105 99
(5)小兰收集了欧洲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将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6)在查阅资料时,一则关于意大利罗马夏季发生山火的报道引起了小兰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小组四:环保之旅
材料三:小明查阅了北美洲多个城市关于空气质量的资料。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生多次严重空气污染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让美国政府意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为了解决污染问题,1970年美国政府首次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都规定了最高限度。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洛杉矶的公路管理要求上,污染排放较大的汽车被要求过滤汽车尾气,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被处以很重的罚款;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7)阅读材料三,该地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
20.【地理实践】2024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实施30周年。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固原市某中学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下图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各地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②地降水量比①地 ,原因是 。
(2)③地常年平均气温比④地 ,影响因素是 。
(3)据图回答,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 气候类型区。
探究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据图回答,冰屋主要分布在 地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气候区。
探究三: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
(5)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基石。那么①与⑤两国的互助合作关系称为“ ”,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新人教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D C A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C B B C C A
1.A 2.C 3.C
4.B 5.D 6.C
7.A 8.D
9.A 10.D
11.C 12.B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1)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 纬度位置
(2) 东 亚欧
(3) C 全年温和湿润 B
(4)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阴雨天气多,晴天少,难见阳光照耀,冬季尤其如此
(5)
(6)可信。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容易发生山火。
(7)污染排放较大的汽车被要求过滤汽车尾气,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被处以很重的罚款;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 少 ②地位于内陆,①地位于沿海,海陆位置差异导致降水不同
(2) 低 纬度因素
(3) 赤道(0°纬线) 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
(4) 北极(寒带) 热带草原
(5) 南南合作 示例:随手关灯、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用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