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自古英雄出少年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优良美德。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研学领航:①先自主思考2分钟,再小组合作3分钟。
②组长组织,友好交流。
1.我是小小翻译家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到,到来
舍弃
才
当时,那时
嬉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友人)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达。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离开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等待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对对方的尊称
舍弃
客人问元方说:“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没有来,(他)已经离开。”友人听了便大生气地骂到:“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连词,就
拉,牵拉
回头看
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到了(您)还没有到达,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门去,头也不回。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友人)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达。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没有来,(他)已经离开。”友人听了便大生气地骂到:“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到了(您)还没有到达,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门去,头也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物:友人、元方、旁白
要求:念准台词,可适当配以动作、表情等,表现情感
角色扮演
自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1.你认为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是怎样的人?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从文中 可以看出 是 的人。
2.我是小小分析家
友人
元方
示例:
我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不守信用的人
友人
元方
人物
言行
性格形象
“期日中。过中不至”
无信
“对子骂父”
粗鲁
“友人惭,下车引之”
暴躁易怒
懂礼仪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聪明、勇敢、善辩
“友人便怒”
“非人哉!”
无礼
知错就改
“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元方入门不顾”
性格直率
2.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讲原则,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陈太丘依照约期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经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小小辩论会
围绕“‘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正方:元方这样做,不失礼。
反方:元方这样做,有失礼仪。
理由:
理由:
VS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不失礼。元方年仅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使对方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实属不易。
课文主旨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会尊重他人。
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四叶:反馈迁移
四叶:反馈迁移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当地的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四叶:反馈迁移
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四叶:反馈迁移
是师生关系,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他们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