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追悼会
导入新课
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课题解读
文体知识
【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它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共和国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
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锺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多音
读准字音
横多音
猜四字词语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不停止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不辍劳作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文章主要回忆了什么?
能否找出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先找原句)
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整体感知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大意。
整体感知
1.跳读2-13段,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自己思考3分钟,小组合作2分钟)
人物形象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例 母亲的优秀品质
“我”小时候(2-7)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没有打骂过我们”,周济穷人,和家人“相处都很和睦”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1895-1900前后(8)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爱憎分明、坚强不屈、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9) 节衣缩食,借钱供“我”读书。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1908年(10)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1919年(11)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热爱劳动
1927~1937年前后(12)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1943年 (12-13)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理解革命,深明大义,热爱劳动
总结作者母亲的人物形象
作者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作者的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也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作者记叙时间跨度很大,可内容并
不松散。为什么?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叙事线索,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锺太夫人勤劳的一生就给家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者也因此受到熏陶和鼓励。你还知道哪些人物呢?
钱锺书、钱学森……
钱学森
阅读贾平凹的《回忆我的母亲》,回答问题。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 这是谁想我呀 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
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有改动)
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至少写出两件)
1.“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
2.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
3.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
4.“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和文章的中心主旨。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今天的课堂学习,我们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理解、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学习目标
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自己思考3分钟,小组合作2分钟)
语言特点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语言特点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语言特点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语言特点
2.夹叙夹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找出打动你的句子,小组合作,尝试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钟)
示例:“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用词准确,语言朴实但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1.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答案】语言朴实无华,平铺直叙中表现了母亲识大体、勤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答案】作者在普普通通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3.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答案】“好”字用得好,“好”在这里是喜欢,热爱的意思。“总是”, 两个“还”字用得好。“好”、“总是”,“还”这些词语把母亲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答案】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深切地表达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
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事例典型。
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三叶:精讲领学
写作特色:
2.线索明晰,结构严谨。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主线。开头一段交代写作缘由,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中间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了母亲多方面的特点。最后几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自己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写作特色:
3.夹叙夹议,记叙为主。
4.语言平实,饱含深情。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
课堂小结
寄其哀,颂其德,报其恩,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女性形象,她就像一座丰碑,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