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8陈太丘与友期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范式守信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陈元方的方正;
2掌握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的用法;
3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初读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fǒu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译 文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译 文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译 文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丢下。
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太丘)去后(友)乃至”
句首省略主语,即“(家君)待君久不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判断句:
“是……”表判断
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个故事。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就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思考探究
1.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这里指人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从陈元方与父亲朋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方正。具体来说,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以看出他懂得“信”的重要性;从“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他懂得“礼”的重要性;针对客人无礼的行为,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不怕因此得罪客人;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些都可以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各抒己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会尊重他人。
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正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做诚实守信的人。
敬辞与谦辞
敬辞和谦辞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和尊重。敬辞:对他人(或对方相关事物)的尊重表达。谦辞:对自己(或己方相关事物)的谦逊表达。据此判断文中的“君” “尊君”“家君”是敬辞还是谦辞。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拓展提升
敬辞
敬辞
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用法 示例
令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对方亲属的尊敬。 令尊(尊称对方父亲),令堂(尊称对方母亲),令郎(尊称对方儿子),令爱(尊称对方女儿)。
惠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表示其行动是加惠于自己的。 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对方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 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对方想念自己),垂爱(指对方对自己赏识爱护)。
1.敬辞
用法 示例
赐 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答复等。 赐教(请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对方给自己回复)。
高 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高见(指对方高明的见解),高论(指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常用于问对方在什么地方工作),高朋(尊称友人),高邻(尊称邻居)。
贤 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 贤弟(敬称自己或别人的弟弟;对比自己年岁小的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敬称)。
用法 示例
奉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其他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称对方)。
用法 示例
家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同辈中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的或同辈中年纪小的亲属。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人称自己的妹妹)。
小 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店铺)。
2.谦辞
用法 示例
愚 用于自称。 愚兄(男子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 用于对对方称自己的东西。 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著作),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用法 示例
鄙 用于自称。 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请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敬辞,即表示恭敬的言辞;谦辞,表示谦虚的言辞。千百年来,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不仅体现出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
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有关“信”“礼”的名言警句,积累素材。
2.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敬辞与谦辞,请同学们进行搜集整理,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