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小卷(十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小卷(十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0 16: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优小卷(十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读下图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完成1——3题。
1.(2024江西婺源期末)该聚落早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资源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2.(2024江西婺源期末)该聚落演变过程中,规模化发展受限制性的主要因素是 ( )
A.河流 B.铁矿资源
C.地形崎岖 D.交通线分布
3.(2024江西婺源期末)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古村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下图为中国某古村落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古村落 ( )
①受地形影响,依山而建
②受降水影响,多平顶房
③受地形限制,房屋密集
④背山面水,防寒且临近水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该古村落最适合的发展方式是 ( )
A.保护古建筑,将居民全部外迁
B.恢复传统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
C.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D.大力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川西林盘指在成都平原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形态,这里河网密布,大小林盘星罗棋布。下图示意某林盘聚落及林盘结构。据此,完成6——8题。
6.(2024山东五莲期末)川西林盘聚落属于( )
A.乡村聚落,因为房屋密度较大
B.城市聚落,因为规划美观整齐
C.城市聚落,因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D.乡村聚落,因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7.(2024山东五莲期末)川西林盘形成散居特点,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 B.气候湿润
C.河网密布 D.地形平坦
8.(2024山东五莲期末)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④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公元前206年,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俗称赵佗城或越城,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9——10题。
9.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 ( )
①面湖②临溪③背山④望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赵佗城筑城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B.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C.气候湿润,牧业发达
D.黑土肥沃,地势低平
11.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跟着他们的探究过程,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图1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聚落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分析,图2聚落成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
【探究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 ,请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区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的原因 。
【探究三】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图6分别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 的特点,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 的特点。
成果展示
探究可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主要通过水源、地形、气候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5 DACCC 6~10 DCDBA
1. D由图可知,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这里有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优越,D正确;与资源、地形和气候没有很大的关系,ABC 错误。故选 D。
2. A读图可知,该聚落演变过程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始终集中在河流南岸东西向发展,由于河流阻隔,北岸发展缓慢,因此其规模化发展受限制性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与铁矿资源、地形崎岖和交通线分布无关,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3. C由第1题可知,该聚落早期形成是由于这里有河流,随着该聚落的不断发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聚落不仅沿河流扩展,还沿公路发展,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C图中古村落,受地形崎岖的影响,多依山而建;降水较丰富,多为斜顶房;被山地环抱,房屋密集;背山面水,防寒且临近水源;①③④正确。故选C。
5. C为保护“活着”的文化遗产,应该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居民全部迁出和恢复传统农耕方式不可取,ABD错误,C正确。故选C。
6. D乡村聚落:人口密度小;人们主要从事种植、放牧、养殖、林业及家庭副业生产;经济比较落后;房屋比较低矮、建筑物密度小;交通线路少,路面等级低。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生产;经济比较发达;房屋比较高大,高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多成网状,路面等级高。读图可知,川西林盘为乡村聚落,BC 错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D正确;房屋密度较大不是乡村聚落的特征,A错误。故选 D。
7. C由图文材料可知,川西林盘分布的成都平原地区河网密布,不适宜大规模团块状聚落的布局,从而形成散居的特点,C正确;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团块状聚落分布,AD错误;与气候无关,B错误。故选C。
8. D对乡村聚落进行拆迁合并,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对传统聚落的保护,①错误;建设规模化小区不利于乡村聚落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挥,②错误;进行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有利于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③正确;开展文旅融合,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收入,同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9. B读图可知,赵佗城布局北背越秀山,南望珠江,城中有文溪穿过,附近并没有湖泊分布,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10. A赵佗城城址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A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匮乏,能源短缺,气候湿润,种植业发达,以水稻土为主,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BCD错误。故选 A。
11.答案:(1)B因为B位于河流交汇处,最为平坦开阔
(2)沿河分布
(3)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4)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解析:(1)据图1可知,三个聚落相比,B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更加充足,地形更平坦,交通便利,更容易形成大的聚落。
(2)据图2可知,受水源的、地形等限制,图中聚落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3)图3为华北平原,聚落呈现团块状分布;图4为云贵高原山地地区聚落,聚落零散分布。原因是山地地区地形崎岖,聚落发展空间受限,交通不便。
(4)图5为高脚屋,是东南亚传统民居,东南亚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湿热的特点,该传统民居具有上下两层(木)竹质结构,窗大墙薄,有利于通风散热;冰屋为因纽特人传统民居,使用冰雪作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封闭,保温性能好,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寒冷干燥的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