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15: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文中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感受“温晴” 特质与老舍情感的深层关联。
2.体会老舍对济南的深厚情感,感悟文中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3.通过仿写家乡冬景,初步掌握 “以情写景” 的写作方法,提升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赏析文中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体会老舍对济南的深厚情感,感受“温晴” 特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问:“上节课我们梳理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围绕这一特点,作者重点描写了四类景物,谁能说说具体是哪四类?”
待学生回答后,追问:“这些景物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温暖可爱,仅仅是因为济南冬天本身吗?今天我们就透过文字,探寻藏在景物背后的作者情意。”
预设:学生能准确说出 “阳光朗照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并对 “景物背后的情感” 产生好奇,快速进入本节课 “悟情” 的核心主题。
(二)品 “薄雪秀山”—— 析手法,悟 “偏爱”
活动 1:精读勾画,标注 “情语”
学生齐读第 3 段(薄雪覆盖的山),自主勾画出能体现老舍情感的语句,标注所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并在语句旁简单批注 “从这句读出了……(情感)”。
预设:(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批注 “用比喻,把‘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写出雪的小巧、松的秀美,读出老舍对小山的喜爱”;
(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批注 “用拟人,‘害了羞’把薄雪写得像害羞的姑娘,特别娇柔,能感受到老舍对薄雪的温柔偏爱”;
(3)“那些小山太秀气了”,批注 “用感叹句,‘秀气’直接夸赞小山娇美,是直白的喜爱之情”。
活动 2:小组讨论,深化理解
围绕问题 “老舍为什么用‘日本看护妇’‘害了羞’这样的表述写薄雪?如果换成‘树尖上有雪’‘雪变成粉色’,情感会有什么变化?” 展开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分享。
预设:“‘日本看护妇’既有画面感,又带着温柔的感觉,比‘树尖上有雪’更灵动,说明老舍看小山时带着‘欣赏’的眼光;‘害了羞’给薄雪赋予了人的情感,比‘雪变成粉色’多了人情味,就像在描写一个熟悉的朋友,不是冷冰冰的景物”;
点拨:老舍笔下的 “薄雪”“小山” 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情感的 “生命体”,这种 “人格化” 的描写,正是他对济南冬天 “偏爱” 的直接体现 —— 因为爱,所以万物皆有灵。
(三)探 “温水柔情”—— 联背景,解 “深情”
活动 1:补充背景,搭建情感桥梁
展示老舍生平资料:1930-1934 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在这里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他曾说:“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它的感情,是爱到了极点的。”
学生结合资料默读第 5 段(冬天的水),思考:水的哪些特点能呼应老舍的“故乡情”? 并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学生能发现 “水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并分析“不结冰”“冒热气”能看出很温暖,像故乡给人的感觉;济南多泉水,老舍在济南时常和家人漫步泉边,这处描写可能藏着他对济南日常生活的怀念;有学生补充“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认为 “全拿出来”像在展示宝贝,老舍看到这样有生机的水藻,会想起济南的活力,更爱这座城市。
活动 2:对比品读,体会情感浓度
展示例句,让学生对比品读,思考 “哪句更能体现老舍的深情?为什么?”
①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② 那水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热气。
预设:学生能明确选择①句,理由是 “‘呢’是口语词,像和人聊天一样亲切,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不但…… 倒反……’突出了水‘不结冰’的特别,带着惊喜感,能看出老舍发现这一特点时的开心,第②句太直白,没有这种情感”。
小结:“呢”“不但…… 倒反……” 这些口语化的表达,让文字像 “老舍在耳边诉说济南的趣事”,没有距离感,这份 “亲切感” 正是他对济南 “故乡情” 的自然流露。
(四)辨 “京味语言”—— 品质朴,悟 “真心”
活动 1:语言对比,感知 “真情”
出示一组语句对比,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原文的“京味儿”语言好在哪里?
① 原文:咱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② 改写:济南的冬天确实是个好地方。
预设:学生能聚焦 “咱” 字,提出 “‘咱’把济南当成‘自己人’的地盘,特别亲近,像在向别人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家乡;‘真得算’比‘确实是’多了份笃定,能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自豪”;有学生补充 “‘宝地’比‘好地方’更有分量,说明在老舍心里,济南不是普通的‘好地方’,而是珍贵的‘宝地’,情感更浓厚”。
活动 2:齐读悟情,强化共鸣
全班配乐齐读第 3、5 段,提示学生“读的时候要带着‘夸自己家乡’的骄傲感,把‘咱’‘害了羞’‘冒着点热气’这些词的亲切感读出来,语速稍缓,语气轻柔带笑意”,同时巡视指导,纠正语气偏差。
预设:学生朗读时能自然突出 “咱”“秀气”“害了羞” 等词,语气中带着喜爱与骄傲,初步实现与老舍情感的共鸣。
(五)写 “家乡景”—— 抒己情,练迁移
活动 1:写作实践,情感落地
仿照老舍 “以情写景” 的方法,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 “家乡冬天的小景”,要求:① 选择一个具体景物(如 “家门口的老槐树”“小区的池塘”“村口的石桥”);②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或比喻);③ 加入一个口语化词语(如 “咱”“呢”“可”),体现对家乡的亲切感。
预设1:“咱家门口的老槐树,冬天叶子落光了,枝桠却还直直地挺着,像个守着家的老人。雪一落,枝桠上就积着点白,风一吹,雪沫子飘下来,可好玩了 —— 我总觉得它在朝我摆手,等春天再给我遮凉呢。”
预设2:“小区的池塘冬天不结冰,水面上飘着几片枯荷叶,阳光一照,亮晶晶的。偶尔有小鱼游过来,尾巴一摆,水面就荡起一圈圈纹儿,像在跟我打招呼。咱这池塘的冬天,可比别处多了份热闹呢。”(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 “手法与情感的结合”,如 “‘像守着家的老人’既写了槐树的形态,又藏着对槐树的依赖,情感很真实”;“‘跟我打招呼’这句用拟人手法,让小鱼有了灵性,体现了对池塘的喜爱”。)
活动 2:片段分享,情感交流
挑选 2—3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之后从 “景物特点是否鲜明”“情感是否真挚”“手法运用是否恰当”这三个角度进行点评。
预设:学生点评时能准确抓住 “拟人 / 比喻句” 和 “口语词”,如 “他写老槐树‘像守着家的老人’,既形象又有情感,‘咱’字也很亲切,能看出他对家乡的爱”“她写小鱼‘跟我打招呼’,把池塘写活了,‘呢’字让语气更亲切,情感很真实”,教师适时肯定,强化 “景中藏情” 的写作意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从“害了羞”的薄雪里,读出了老舍的温柔偏爱;从“冒着热气”的泉水里,读出了他的故乡眷恋;从“咱济南”的亲切称呼里,读出了他的骄傲自豪。老舍用文字告诉我们:写景物,不是写“它是什么样”,而是写“你看它是什么样”。心里存“情”,笔下的景才会有“温度”。
正如我们从文字中品读老舍的深情,语文的魅力,正在于 “以文传情”—— 用文字连接眼中的景、心中的爱与脚下的家乡。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感悟,用 “有情的眼光” 观察生活,用 “真挚的文字” 记录美好,让每一段文字都成为情感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