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16:11:18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名句名篇积累;默写古诗文。
1.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黄鹤楼》里,诗人抒发日暮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3.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   ,   ”以小见大,通过莺燕的动态,将钱塘湖的春色写得鲜活而富有情趣。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    ,   ”二句化静为动,以雄健的笔力,展示了山水的壮阔之美。《使至塞上》中,王维在浩瀚沙漠中凝望壮景,挥毫写下了“   ,   ” 的千古名句。
【答案】1.徙倚欲何依;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清流见底;五色交辉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2)(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徙,唯。
故答案为:徙倚欲何依:山山唯落晖
2.诗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接点出“日暮”时分,以“乡关何处是”的设问和“使人愁”的感叹抒发思乡之情,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辉。
故答案为:清流见底;五色交辉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题干关键词“以小见大”“莺燕的动态”“春色鲜活”。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选取“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细小动态场景,展现早春的生机与情趣,符合“以小见大”的手法。李白《渡荆门送别》:题干关键词“化静为动”“山水壮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将静止的“山”“江”写活,描绘出山峦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入旷野的壮阔景象,体现“化静为动”的笔力。王维《使至塞上》:题干关键词“浩瀚沙漠”“壮景”“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沙漠中孤烟直立、落日浑圆的雄浑画面,是边塞诗的经典写景句,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ɡ xī liǎn shēnɡ▲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kāng kǎi▲,让她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____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____的观众用zhèn r yù lónɡ▲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5.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bǐnɡ xī liǎn shēnɡ   ②kāng kǎi   ③zhèn r yù lónɡ   
6.依次选用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容不迫 反映 恍然大悟 B.从容不迫 反应 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 反应 如梦初醒 D.慢条斯理 反映 恍然大悟
7.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修改正确的一项(  )
A.游泳场的气氛把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B.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C.游泳场的气氛使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D.游泳场的气氛令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答案】5.屏息敛声;慷慨;震耳欲聋
6.B
7.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及词语解释。①“bǐng xī liǎn shēng”,对应的词语是 “屏息敛声”。“屏” 在此处读 bǐng,意思是抑制(呼吸);“息” 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敛” 是收起、收住的意思;“声” 指声音。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抑制住呼吸,收住声音,形容非常安静,不敢出声。②“kāng kǎi”,对应的词语是 “慷慨”。“慷” 和 “慨” 都有情绪激昂、大方的意思,“慷慨” 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也指大方、不吝啬。③“zhèn ěr yù lóng”,对应的词语是 “震耳欲聋”。“震” 指震动;“耳” 指耳朵;“欲” 是将要;“聋” 指耳朵听不见声音。整个词语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故答案为:屏息敛声;慷慨;震耳欲聋
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一空,“从容不迫” 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慢条斯理”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文中描述吕伟跳水时的动作,强调的是她在 1.7 秒内镇静地展示身体线条,而非动作缓慢,所以应选 “从容不迫”。第二空,“反映” 通常指把情况、意见等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或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 指有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或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指观众看到吕伟的动作后产生的心理活动,属于事物引起的态度,应选 “反应”。第三空,“恍然大悟” 指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如梦初醒” 指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文中观众从 “眼花缭乱” 中醒悟过来,强调从一种状态中醒悟,用 “如梦初醒” 更恰当。
故答案为: B
7.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文中画线句子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存在主客颠倒的问题。句子的主语是 “游泳场的气氛”,宾语是 “吕伟精彩的表演”,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 “吕伟精彩的表演” 将 “游泳场的气氛” 推向高潮,而非 “气氛” 将 “表演” 推向高潮。
A.“游泳场的气氛把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同样存在主客颠倒,主语和宾语位置未调整;
B.“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调整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符合逻辑,修改正确。
C.“游泳场的气氛使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中 “使” 字使用不当,且主客关系未理顺;
D.“游泳场的气氛令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中 “令” 字使用不当,主客颠倒问题未解决;
故答案为: B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包括潮汕菜、广府菜、客家菜、粤西菜,以及其他广东地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风味菜。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粤菜不断吸收外地特别是中国北方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灵活善变,贯通中西。
潮汕菜简称潮菜,是享誉中外的一大菜系,是粤菜菜系的主干和代表之一,它食材讲究、选料广博、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注重养生,着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国最高端菜系之称。广府菜源自中原,做法比较复杂、精细,如煲仔饭、烤乳猪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烧鹅源自宋朝名菜烤鸭;点心从中原传到广东后演变出广式点心。广东客家菜主要流行在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等地,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与经济的沟通桥梁。粤西菜以广东省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等地为代表,烹饪食材用料广泛,有热带亚热带特色。
8.学校准备举办“粤菜美食节”,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美食节拟一条宣传标语。
9.为了增强校园“粤菜美食节”的教育效果,校报小记者将采访校长,请你为此设计两个采访提问。
问题一:   
问题二:   
【答案】8.示例一:博采中西精髓,醉美当属粤菜。(示例二:尝遍世界各地,味美还数粤菜。 示例三:品味粤菜魅力,畅享美食盛宴。)
9.校长,您好!请问您设计校园“粤菜美食节”的用意是什么?;校长,您好!请问您觉得初中生应该为传承粤菜做些什么?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8.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力。需抓住材料中粤菜 “贯通中西”“质鲜味美”“食材讲究” 等特点,注意对仗工整。材料第一段强调粤菜吸收北方和西餐技艺,第二段通过 “食材讲究”“中西结合”“用料广泛” 等关键词,可提炼 “博采中西精髓”;通过 “味美”“享誉中外” 等词,可对应 “醉美”“味美” 等表达。
故答案为: 示例一:博采中西精髓,醉美当属粤菜。(示例二:尝遍世界各地,味美还数粤菜。 示例三:品味粤菜魅力,畅享美食盛宴。)
9.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能力。需围绕 “教育效果” 设计具体问题:①问题一应聚焦活动目的,如材料中 “饮食文化传承” 与 “教育效果” 的关联;②问题二需体现学生参与度,如材料末段 “人文与经济沟通桥梁” 可引申出 “传承责任”。注意问题需有梯度,从活动意义到实践行动。
故答案为:校长,您好!请问您设计校园“粤菜美食节”的用意是什么?校长,您好!请问您觉得初中生应该为传承粤菜做些什么?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江水又东①,经②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③刀牵牛,人黑牛黄④,成就⑤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⑥高,加以江湍纡⑦洄,虽途经信宿⑧,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东:向东。②经:经过。③负:背。④人黑牛黄: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⑤成就:轮廓。⑥既:极,很。⑦纡:弯曲,绕弯。⑧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经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刀牵牛。
1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朝 发 黄 牛 暮 宿 黄 牛 三 朝 三 暮 黄 牛 如 故
13.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①   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②   的特点,两文都用了③   描写的方法。
1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C
11.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很有趣味。
②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
12.朝 发 黄 牛 / 暮 宿 黄 牛 / 三 朝 三 暮 / 黄 牛 如 故
13.湍急;江湍纡洄(迂回曲折);侧面
14.【甲】文展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抓住了黄牛滩的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描绘了长江的自然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深远,往回看还是原来的样子。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不同,从 / 如果;
B. 不同,极高的 / 消失;
C. 相同,即使;
D. 不同,所以 / 原来一样。
故答案为: 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②重点词:形,形状。如,像。
故答案为: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很有趣味。②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
1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分析句意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是并列关系。“三朝三暮” 是 “黄牛如故” 的时间状语。
故答案为: 朝 发 黄 牛 / 暮 宿 黄 牛 / 三 朝 三 暮 / 黄 牛 如 故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甲】文中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知,白帝城到江陵千二百里的路程,早晨出发傍晚就到达,从侧面写出水流湍急的特点;第二空:【乙】文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可知,借行者的歌谣,写早晨出发傍晚还在黄牛滩,来侧面体现江流湍急回环曲折的特点;第三空:据以上分析可知,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故答案为:湍急;江湍纡洄(迂回曲折);侧面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第一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生动地描绘了三峡两岸连绵不断的高山以及其雄伟险峻的气势,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二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夏水的描写,突出了水流的湍急,体现了三峡的壮观。第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绘了春冬之时三峡的清幽之美,素湍、绿潭、怪柏、悬泉瀑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第四段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则写出了三峡秋季的凄清,高猿长啸,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哀愁。这些对三峡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三峡这一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作者对黄牛山的奇特景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这句描写了黄牛滩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以及岩石的高峻,让读者感受到了长江的自然奇景。通过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甲】文展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抓住了黄牛滩的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描绘了长江的自然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高州市石板镇贺村东岸花灯是有地方特色的花灯,每逢新春元宵佳节,这村里的花灯如潮,家家户户都装上花灯,五光十色,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常壮观。据清朝《光绪熏修茂名县志》卷一(舆地·风俗篇)记载:“元宵灯市甚盛,每隔五家缚一灯栩,作扁联,掛红绘,其下多用杂色糊毯,灯剪红白纸缀成玲珑万眼灯,光彩夺目。”高州市贺村东岸花灯是由吴氏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已有500年以上历史,因吴氏家族的祖先是唐朝被称作“画圣”的吴道子,其画风作为家风一代代传承,后来吴氏后人将彩画融入花灯之中,才得以流传至今。
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需采料、开料、扎灯、糊灯、贴灯、装灯等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尤其是用竹篾扎花灯和粘贴的工序十分复杂。先固定形状,再添细致的扎工,成形后再用涂胶糊纸,然后再绘美术图案以及加上对联文字,最后就是安装完毕便大功告成。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花灯别致大方,式样出新,有四方花灯、六角花灯、八角花灯、圆形花灯、筒形花灯等。尺寸有可持手上的0.1米高的花灯,有吊于大厅1—3米高的花灯,还有吊挂于门前的各类形状花灯,气派非凡。这些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利用通透的画面与灯光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变化丰富、色光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效果,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
材料二:
电白朝海,海贝壳甚多。贝壳的形状千奇百怪,不仅有晶莹璀璨的珠光质地,还有着自然幻化的颜色,略加雕琢便可成为不凡的艺术品。贝雕,正是大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
“贝雕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贝雕讲究‘原汁原味’。根据每种贝壳的色泽和形状特点,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和国画构图形式,精制成半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电白区霞洞永乐村贝雕工艺厂负责人莫善玉说,“一幅好的贝雕画从技艺上来说,设计、选料、打磨、镶嵌等步骤需要循序渐进,而且不同的贝雕画用的贝壳也不一样。”
譬如,石头蚌主要用来做鹅头、鹤头、鹤翼、鹤身等;白口螺形似花瓣,打磨后像白牡丹;青口螺可以用来做松叶……
以刀为笔、以贝为纸,成就了电白贝雕的神奇。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贝壳,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反复雕琢,最终脱离本身形态成为一件艺术品。
材料三:
信宜玉雕工艺起源于信宜金垌镇,距今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暴雨,德亮围(今金垌)山崩,出玉石,色青绿,少润泽,土人以之制器。”
玉雕最初使用的工具材料是河沙和石器,后来用金钢沙和铁器,由原始的手工业逐步演变为半机械化生产,并发展到应用电子超声波设备。生产工序运用钻、吸、挖、车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工艺,使信宜玉雕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玉雕技艺十分严密,主要有选料、精雕和抛光等程序。选料,做到“量料取材”,构思设计新颖巧妙;精雕,做到造型合理生动,章法结构严谨,雕琢技艺精细讲究,制作工艺恰到好处;抛光,做到充分体现层次感与质地美。
经过历代艺人的刻苦钻研,信宜玉雕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配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产品更是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特别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用南玉精工制作的“一帆风顺”龙船,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市民作永久纪念礼品。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村东岸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
B.贺村东岸花灯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
C.电白贝雕讲究“原汁原味”,以刀为笔、以贝为纸,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精制成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
D.信宜玉雕产品类型丰富,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16.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贺村东岸花灯?请加以概述。
17.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5.C
16.①贺村东岸花灯工艺历史悠久。(或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②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③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17.①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其中。②持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③将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到旅游文化中来,共同发展。④将传统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让精美实用的手工艺产品深入人心。⑤将传统手工艺登上课堂,让非遗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5.ABD. 正确。
C. 有误,材料二第②段提到 “贝雕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贝雕讲究‘原汁原味’。根据每种贝壳的色泽和形状特点,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和国画构图形式,精制成半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 C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一第①段 “高州市贺村东岸花灯是由吴氏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已有 500 年以上历史,因吴氏家族的祖先是唐朝被称作‘画圣’的吴道子,其画风作为家风一代代传承,后来吴氏后人将彩画融入花灯之中,才得以流传至今”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材料一第②段 “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需采料、开料、扎灯、糊灯、贴灯、装灯等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尤其是用竹篾扎花灯和粘贴的工序十分复杂”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故答案为: ①贺村东岸花灯工艺历史悠久。(或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②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③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17.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这些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利用通透的画面与灯光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变化丰富、色光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效果,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材料二第④段 “以刀为笔、以贝为纸,成就了电白贝雕的神奇。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贝壳,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反复雕琢,最终脱离本身形态成为一件艺术品”、材料三第④段 “经过历代艺人的刻苦钻研,信宜玉雕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配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产品更是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等内容可知,要加大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种传媒手段,广泛宣传传统手工艺,为大众树立保护并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识;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满足人们当前的审美需求等。
故答案为: ①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其中。②持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③将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到旅游文化中来,共同发展。④将传统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让精美实用的手工艺产品深入人心。⑤将传统手工艺登上课堂,让非遗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驾考的日子
朱宜尧
①老黄从侄女婿那里得知,残疾人驾考条件放宽,手部即使有残疾,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考驾照了。年近六十了,但年少时的执念在老黄心中燃起来。他决定报名参加考试,怎么也得试一试。
②老黄是我的一个亲戚,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的苏木河农场,二十岁时出来跟三叔四叔学了木匠。一次事故,他手上落下了残疾。此后,老黄便开始种大棚。一个大棚足足一亩地,总共六个大棚,他一种就是多半辈子。
③老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立马板着脸反对:“这么大年纪了,大孙儿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你还学开车?”跟他八十三岁的老父亲一说,老父亲也反对。但知子莫若父,父亲知道老黄从小就喜欢车,话语间少了一些强硬:“都啥年纪了,还不死心。”不过,老黄的两个孩子倒是很支持,不仅帮他报名、安排体检,还帮他在手机里下载了考试题目。
④听大嫂说,从没见老黄如此认真地学习过,反复背诵,把不会的题重新抄在本子上。直到最后连续几次测试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他心里才有了底。
⑤考笔试的头一天晚上,正是腊月二十八。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老黄一听,忽然也想起来了。手机他还会摆弄,鼠标却是摸也没摸过。老黄,冒出一身冷汗。老伴说:“要不明天一大早,去找小生子。他会摆弄电脑,让他教教你。”
⑥这一夜,老黄有了心事,怎么也睡不实。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他早早敲开了小生子家的门,把人家吓了一跳。小生子倒是耐心,反反复复教了几遍,老黄这才知道左右键、中间拨轮是啥。他的心放到了肚子里,连早饭都没吃,就直接坐上村里最早一趟车去了城里。
⑦然而,事与愿违。本来就不会使鼠标,考试用的鼠标还是无线鼠标,还闪闪发光,老黄一紧张就不知咋用了。他手心不停地冒汗,擦了又擦,索性把羽绒服脱了。想着还有四道题就可以交卷了,忽然又找不到鼠标符号了,这下真急坏了老黄。他起身找来考官,发现死机了,怎么弄也没法子。后来考官给出的建议是重新考试。
⑧老黄终于喘了口气,重新考就重新考。第二次,鼠标稍微使得麻利些。又过了一个小时,考试终于结束了,老黄顺顺利利地提交了试卷,最终得分九十八!他对这个成绩相当满意。几位考官也对老黄佩服不已:“大叔,你可真厉害!我就没见过不会用鼠标,还这么大岁数一把考过的!”
⑨练习科目二时,老黄是起早贪黑。从村里到城里,每天往返,连续练习了十几天。他本来就没接触过车,而且年近花甲,所以操纵起手动挡的车总是熄火。科目二考试当天,考场人头攒动,没考的人都聚在一起闲聊。有人说自己考了三次都没过,老黄心里直突突,心想自己要是也这样,还不得考到猴年马月呀?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隐隐有些害怕。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紧张个啥?
⑩终于轮到老黄考了。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他完全忘了紧张,一路根据考官的指示,上坡,下坡,转弯,停车,一遍就通过了考试。下车时,老黄和考官都不敢相信。
历时五十一天,四门科目均一次通过,老黄成功拿到驾照!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黄,枣红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大儿子的轿车闲置在家,如今有证了,农闲时他要从万兴村开车回苏木河农场,接上老父亲,兜兜风,还要在霓虹灯闪烁的城里转上几圈,看看城市的风景。他还说,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放宽了部分残疾人考驾照的限制,他的大棚也改建了,现在能开进车去。本来想着花甲之年也该退休了,现在,他突然改变了想法,趁身体好,再干几年,把油钱赚足了,腰包鼓了,到时就拉着老伴满世界跑。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5日第20版)
18.老黄最后成功拿到了驾照,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②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0.结合文章,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1.根据下面图片中单元导语,你认为《驾考的日子》这篇文章能否编选进这一单元,请从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答案】18.①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②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③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④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19.①嘟囔是小声自言自语,对“老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对老黄能否适应新考试形式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
②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黄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20.第2段运用插叙,补充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做铺垫。
21.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文章通过叙述老黄年近六十决定考驾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老黄是个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他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都有追求和实现的可能性。与本单元“小人物身上却闪现着优秀品格光辉”的主题相契合。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8.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结合①段 “老黄从侄女婿那里得知,残疾人驾考条件放宽,手部即使有残疾,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考驾照了。年近六十了,但年少时的执念在老黄心中燃起来” 可知,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结合⑤段 “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老黄一听,忽然也想起来了。手机他还会摆弄,鼠标却是摸也没摸过” 可知,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结合⑦的 “他起身找来考官,发现死机了,怎么弄也没法子” 可知,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结合⑨段 “有人说自己考了三次都没过,老黄心里直突突,心想自己要是也这样,还不得考到猴年马月呀?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隐隐有些害怕” 可知,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故答案为: ①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②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③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④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这是对 “老伴” 的语言描写,写出老伴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也表达因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②通过 “坐”“出”“踩”“点”“踩”“松手”“开动”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老黄考试时,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故答案为:①嘟囔是小声自言自语,对“老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对老黄能否适应新考试形式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 ②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黄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20.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第②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多方面地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用于挑战作铺垫。
故答案为: 第2段运用插叙,补充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做铺垫。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分析。文章叙述年近六十且手部有残疾的老黄考驾照时,遇到考试方式的改变,要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答题的困难,但是老黄并没有畏惧,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 “小人物” 的故事。老黄就是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契合。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
故答案为: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文章通过叙述老黄年近六十决定考驾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老黄是个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他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都有追求和实现的可能性。与本单元“小人物身上却闪现着优秀品格光辉”的主题相契合。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小题。
2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当时身处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作品不方便,《红星闪耀中国》一书于一九三七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B.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句中的“大迁移”是指井冈山会师。
D.《红星照耀中国》采用实地采访的方式,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首次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3.读文段,完成下面2小题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A讲的!我马上知道了他就是_,那个“鼎鼎大名的”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①A处应填写的交流语种是   ,人物“他”是   。
②简要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答案】22.C
23.英语;周恩来;面容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热情诚恳。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2.ABD. 正确;
C. 有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句中的 “大迁移 “指的是红军长征。
故答案为: C
23.①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常识。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可知,周恩来曾在国外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文中描述的这位 “清瘦的青年军官”,结合其 “教会学校的高材生”“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等特征,可判断是周恩来,所以 A 处交流语种是英语。
②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文段中明确提到 “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打招呼” 直接体现出他待人温和、举止文雅的特点。“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说明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也为他开展革命工作、与不同人员沟通交流等奠定了文化基础。主动且友好地与 “我” 打招呼,能让初次接触的人感受到他的亲切,没有距离感,展现出较强的亲和力。
故答案为:英语;周恩来;面容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热情诚恳。
24.(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启程,需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需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毅力;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奋斗;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需要“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需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生命的渴望,启程吧!
请将“带着▲启程”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带着“济沧海”的乐观启程  教室后排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我的心跳得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当“辩论赛止步初赛”的红色字体刺入眼帘时,我攥着辩论稿的手猛地收紧——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我熬了三个通宵的心血,此刻却像褪色的墨迹般黯淡无光。
  回到座位,搭档小语趴在桌上闷闷不乐:“都怪我自由辩论时没接上话,要是我反应快点……”我拍了拍她的肩,喉咙却发紧,连一句“没关系”都说不出口。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落下,我的心情也跟着沉到了谷底。晚上整理书包时,课本里掉出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妈妈写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我上次考试失利时她偷偷夹进去的。指尖抚过字迹,我忽然想起李白写这句诗时,正是人生失意之际,却依然怀揣着“济沧海”的豪情。我这一点挫折,比起他的颠沛流离,又算得了什么?
  第二天,我把便签贴在课桌角,拉着小语重新分析辩题。我们对着初赛录像逐句复盘,把对方的论点列成清单,再一条条琢磨反驳思路。遇到卡壳时,小语会指着便签笑:“李白还等着我们‘济沧海’呢!”我们就这样在图书馆泡了一个又一个周末,笔记本写满了三本,模拟辩论时被同学调侃“比上课还认真”。
  复赛那天,当主持人宣布“正方立论”时,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评委,又落回课桌角的便签上。这一次,我不再紧张得声音发颤,而是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自由辩论环节,对方抛出刁钻问题,我脑海中闪过无数次模拟的场景,从容不迫地回应:“正如古人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暂时的困境不过是风浪,只要我们保持前行的勇气,终能抵达彼岸。”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零星的掌声。
  最终,我们没能拿到冠军,却获得了“最佳思辨奖”。站在领奖台上,小语激动地抱住我,我望着台下微笑的老师,忽然明白:带着乐观启程,不是否认挫折的存在,而是在跌倒时能笑着爬起来,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那张便签后来被我贴在了辩论箱上,它提醒着我,人生的每一次出发,都可能遭遇风浪,但只要心里装着“济沧海”的信念,就没有跨不过的浪头。
  如今再想起初赛失利的那天,我不再觉得灰暗。因为正是那次跌倒,让我学会了带着乐观启程——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在每一次遭遇挫折时,都能扬起风帆,勇敢地驶向属于自己的“沧海”。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核心关键词是“带着”“启程”;中心话题围绕“启程时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如目标、毅力、奋斗、乐观等)及其对人生旅程的意义”展开;材料体裁为排比式哲理语段,通过引用古诗文列举启程所需的多种品质,为补题和写作提供明确方向,引导考生结合自身感悟选择具体品质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
①材料意义解析:材料中引用的古诗文分别阐释了启程需具备的核心品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强调启程要有高远目标,明确方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突出启程需有坚韧毅力,直面挫折;“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侧重启程要付出踏实奋斗,勤勉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启程需保持乐观心态,不惧困境;“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彰显启程要有拼搏决心,执着追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则蕴含启程可怀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这些诗句共同指向“启程不是盲目出发,而是带着特定精神品质奔赴目标”的核心内涵。
②写作思路:写作中心:确定一种或几种(不宜过多,以一种为主)启程时需“带着”的精神品质,通过具体事例或论述,展现该品质在启程后的旅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带来的成长与收获。
阐述角度:是什么:明确“带着”的具体品质(如“带着毅力”“带着乐观”),解释该品质的内涵(结合材料古诗文或自身理解),说明为何选择这一品质作为启程的“行囊”。为什么:分析该品质对启程的重要性——如缺乏毅力会在挫折中半途而废,没有目标会在旅程中迷失方向;可结合反面事例(如因浮躁放弃启程目标)对比论证。怎么做: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带着”该品质启程的过程——如“带着毅力启程”可写面对长跑比赛的极限如何咬牙坚持,“带着乐观启程”可写遭遇考试失利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结尾可升华到未来旅程中如何继续秉持该品质。
写作误区:补题笼统空泛:避免补“带着梦想”“带着希望”等过于宽泛的词,应选择具体可感的品质(如“带着‘再试一次’的勇气”“带着‘低头看路’的踏实”),便于聚焦写作。详略失衡:不可只堆砌事例或空发议论,记叙文需重点描写“启程后遭遇的挑战”与“品质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瞬间”(如“长跑时腿如灌铅,想起‘寒彻骨’的诗句,攥紧拳头加速”);议论文需重点论证品质与启程的逻辑关系,事例仅作支撑。脱离“启程”语境:“启程”强调“开始一段旅程”的动态感,需写出“出发时的选择”“旅程中的经历”,避免仅静态描写品质本身,与“启程”脱节。
结构建议:开头:用场景描写切入(如“站在800米跑道起点,手心冒汗时,我想起了那句‘寒彻骨’的诗——今天,我要带着毅力启程”),或用引用+补题开篇(如“‘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的每一次出发,都该带着乐观启程”),快速点题。事例素材:记叙文可选校园场景(竞赛、考试、社团活动)、生活场景(学技能、家庭困境、旅行经历)、成长感悟(第一次独立做事、克服心理障碍);议论文可引名人事例(如爱迪生带着毅力启程研发电灯、苏轼带着乐观启程人生贬谪之旅)。结尾:呼应开头与材料,升华主题(如“带着毅力启程的那次长跑,不仅让我冲过终点,更让我明白:所有‘扑鼻香’的收获,都始于‘寒彻骨’的坚持”),或展望未来(如“往后的每一次启程,我都会把乐观装进行囊,让‘直挂云帆’的信念,照亮前路”)。
【立意提取】
1. 带着“寒彻骨”的毅力启程
2. 带着“济沧海”的乐观启程
3. 带着“览众山小”的目标启程
【点评】以“辩论赛初赛失利”作为“启程”的起点,通过“发现便签—重拾信心—备战复赛”的过程,展现“带着乐观启程”的具体行动。文中多次呼应“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诗句,将乐观品质与启程后的成长轨迹结合,避免了“品质”与“启程”脱节的问题。“攥紧辩论稿的手猛地收紧”“指尖抚过字迹”等动作细节,“心跳得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梧桐叶打着旋落下”等场景描写,精准还原了从失意到振作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便签”这一实物线索,贯穿全文,让抽象的“乐观”变得具体可触。开头以“失利的沮丧”切入,引出“乐观”的契机;中间详细描写备战过程,突出“乐观”的作用;结尾以“领奖台感悟”升华主题,点明“带着乐观启程”对人生的长远意义。首尾都提到“便签”与诗句,形成闭环,结构严谨。选取校园辩论赛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真实可信,字数达标且未出现真实校名、人名。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真挚的情感,符合作文“情感真实自然”的要求。
1 /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名句名篇积累;默写古诗文。
1.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黄鹤楼》里,诗人抒发日暮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3.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   ,   ”以小见大,通过莺燕的动态,将钱塘湖的春色写得鲜活而富有情趣。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    ,   ”二句化静为动,以雄健的笔力,展示了山水的壮阔之美。《使至塞上》中,王维在浩瀚沙漠中凝望壮景,挥毫写下了“   ,   ” 的千古名句。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ɡ xī liǎn shēnɡ▲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kāng kǎi▲,让她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____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____的观众用zhèn r yù lónɡ▲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5.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bǐnɡ xī liǎn shēnɡ   ②kāng kǎi   ③zhèn r yù lónɡ   
6.依次选用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容不迫 反映 恍然大悟 B.从容不迫 反应 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 反应 如梦初醒 D.慢条斯理 反映 恍然大悟
7.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修改正确的一项(  )
A.游泳场的气氛把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B.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C.游泳场的气氛使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D.游泳场的气氛令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包括潮汕菜、广府菜、客家菜、粤西菜,以及其他广东地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风味菜。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粤菜不断吸收外地特别是中国北方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灵活善变,贯通中西。
潮汕菜简称潮菜,是享誉中外的一大菜系,是粤菜菜系的主干和代表之一,它食材讲究、选料广博、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注重养生,着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国最高端菜系之称。广府菜源自中原,做法比较复杂、精细,如煲仔饭、烤乳猪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烧鹅源自宋朝名菜烤鸭;点心从中原传到广东后演变出广式点心。广东客家菜主要流行在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等地,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与经济的沟通桥梁。粤西菜以广东省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等地为代表,烹饪食材用料广泛,有热带亚热带特色。
8.学校准备举办“粤菜美食节”,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美食节拟一条宣传标语。
9.为了增强校园“粤菜美食节”的教育效果,校报小记者将采访校长,请你为此设计两个采访提问。
问题一:   
问题二: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江水又东①,经②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③刀牵牛,人黑牛黄④,成就⑤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⑥高,加以江湍纡⑦洄,虽途经信宿⑧,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东:向东。②经:经过。③负:背。④人黑牛黄: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⑤成就:轮廓。⑥既:极,很。⑦纡:弯曲,绕弯。⑧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经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刀牵牛。
1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朝 发 黄 牛 暮 宿 黄 牛 三 朝 三 暮 黄 牛 如 故
13.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①   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②   的特点,两文都用了③   描写的方法。
1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高州市石板镇贺村东岸花灯是有地方特色的花灯,每逢新春元宵佳节,这村里的花灯如潮,家家户户都装上花灯,五光十色,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常壮观。据清朝《光绪熏修茂名县志》卷一(舆地·风俗篇)记载:“元宵灯市甚盛,每隔五家缚一灯栩,作扁联,掛红绘,其下多用杂色糊毯,灯剪红白纸缀成玲珑万眼灯,光彩夺目。”高州市贺村东岸花灯是由吴氏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已有500年以上历史,因吴氏家族的祖先是唐朝被称作“画圣”的吴道子,其画风作为家风一代代传承,后来吴氏后人将彩画融入花灯之中,才得以流传至今。
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需采料、开料、扎灯、糊灯、贴灯、装灯等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尤其是用竹篾扎花灯和粘贴的工序十分复杂。先固定形状,再添细致的扎工,成形后再用涂胶糊纸,然后再绘美术图案以及加上对联文字,最后就是安装完毕便大功告成。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花灯别致大方,式样出新,有四方花灯、六角花灯、八角花灯、圆形花灯、筒形花灯等。尺寸有可持手上的0.1米高的花灯,有吊于大厅1—3米高的花灯,还有吊挂于门前的各类形状花灯,气派非凡。这些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利用通透的画面与灯光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变化丰富、色光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效果,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
材料二:
电白朝海,海贝壳甚多。贝壳的形状千奇百怪,不仅有晶莹璀璨的珠光质地,还有着自然幻化的颜色,略加雕琢便可成为不凡的艺术品。贝雕,正是大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
“贝雕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贝雕讲究‘原汁原味’。根据每种贝壳的色泽和形状特点,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和国画构图形式,精制成半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电白区霞洞永乐村贝雕工艺厂负责人莫善玉说,“一幅好的贝雕画从技艺上来说,设计、选料、打磨、镶嵌等步骤需要循序渐进,而且不同的贝雕画用的贝壳也不一样。”
譬如,石头蚌主要用来做鹅头、鹤头、鹤翼、鹤身等;白口螺形似花瓣,打磨后像白牡丹;青口螺可以用来做松叶……
以刀为笔、以贝为纸,成就了电白贝雕的神奇。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贝壳,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反复雕琢,最终脱离本身形态成为一件艺术品。
材料三:
信宜玉雕工艺起源于信宜金垌镇,距今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暴雨,德亮围(今金垌)山崩,出玉石,色青绿,少润泽,土人以之制器。”
玉雕最初使用的工具材料是河沙和石器,后来用金钢沙和铁器,由原始的手工业逐步演变为半机械化生产,并发展到应用电子超声波设备。生产工序运用钻、吸、挖、车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工艺,使信宜玉雕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玉雕技艺十分严密,主要有选料、精雕和抛光等程序。选料,做到“量料取材”,构思设计新颖巧妙;精雕,做到造型合理生动,章法结构严谨,雕琢技艺精细讲究,制作工艺恰到好处;抛光,做到充分体现层次感与质地美。
经过历代艺人的刻苦钻研,信宜玉雕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配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产品更是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特别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用南玉精工制作的“一帆风顺”龙船,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市民作永久纪念礼品。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村东岸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
B.贺村东岸花灯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
C.电白贝雕讲究“原汁原味”,以刀为笔、以贝为纸,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精制成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
D.信宜玉雕产品类型丰富,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16.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贺村东岸花灯?请加以概述。
17.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驾考的日子
朱宜尧
①老黄从侄女婿那里得知,残疾人驾考条件放宽,手部即使有残疾,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考驾照了。年近六十了,但年少时的执念在老黄心中燃起来。他决定报名参加考试,怎么也得试一试。
②老黄是我的一个亲戚,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的苏木河农场,二十岁时出来跟三叔四叔学了木匠。一次事故,他手上落下了残疾。此后,老黄便开始种大棚。一个大棚足足一亩地,总共六个大棚,他一种就是多半辈子。
③老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立马板着脸反对:“这么大年纪了,大孙儿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你还学开车?”跟他八十三岁的老父亲一说,老父亲也反对。但知子莫若父,父亲知道老黄从小就喜欢车,话语间少了一些强硬:“都啥年纪了,还不死心。”不过,老黄的两个孩子倒是很支持,不仅帮他报名、安排体检,还帮他在手机里下载了考试题目。
④听大嫂说,从没见老黄如此认真地学习过,反复背诵,把不会的题重新抄在本子上。直到最后连续几次测试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他心里才有了底。
⑤考笔试的头一天晚上,正是腊月二十八。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老黄一听,忽然也想起来了。手机他还会摆弄,鼠标却是摸也没摸过。老黄,冒出一身冷汗。老伴说:“要不明天一大早,去找小生子。他会摆弄电脑,让他教教你。”
⑥这一夜,老黄有了心事,怎么也睡不实。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他早早敲开了小生子家的门,把人家吓了一跳。小生子倒是耐心,反反复复教了几遍,老黄这才知道左右键、中间拨轮是啥。他的心放到了肚子里,连早饭都没吃,就直接坐上村里最早一趟车去了城里。
⑦然而,事与愿违。本来就不会使鼠标,考试用的鼠标还是无线鼠标,还闪闪发光,老黄一紧张就不知咋用了。他手心不停地冒汗,擦了又擦,索性把羽绒服脱了。想着还有四道题就可以交卷了,忽然又找不到鼠标符号了,这下真急坏了老黄。他起身找来考官,发现死机了,怎么弄也没法子。后来考官给出的建议是重新考试。
⑧老黄终于喘了口气,重新考就重新考。第二次,鼠标稍微使得麻利些。又过了一个小时,考试终于结束了,老黄顺顺利利地提交了试卷,最终得分九十八!他对这个成绩相当满意。几位考官也对老黄佩服不已:“大叔,你可真厉害!我就没见过不会用鼠标,还这么大岁数一把考过的!”
⑨练习科目二时,老黄是起早贪黑。从村里到城里,每天往返,连续练习了十几天。他本来就没接触过车,而且年近花甲,所以操纵起手动挡的车总是熄火。科目二考试当天,考场人头攒动,没考的人都聚在一起闲聊。有人说自己考了三次都没过,老黄心里直突突,心想自己要是也这样,还不得考到猴年马月呀?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隐隐有些害怕。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紧张个啥?
⑩终于轮到老黄考了。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他完全忘了紧张,一路根据考官的指示,上坡,下坡,转弯,停车,一遍就通过了考试。下车时,老黄和考官都不敢相信。
历时五十一天,四门科目均一次通过,老黄成功拿到驾照!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黄,枣红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大儿子的轿车闲置在家,如今有证了,农闲时他要从万兴村开车回苏木河农场,接上老父亲,兜兜风,还要在霓虹灯闪烁的城里转上几圈,看看城市的风景。他还说,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放宽了部分残疾人考驾照的限制,他的大棚也改建了,现在能开进车去。本来想着花甲之年也该退休了,现在,他突然改变了想法,趁身体好,再干几年,把油钱赚足了,腰包鼓了,到时就拉着老伴满世界跑。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5日第20版)
18.老黄最后成功拿到了驾照,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②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0.结合文章,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1.根据下面图片中单元导语,你认为《驾考的日子》这篇文章能否编选进这一单元,请从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小题。
2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当时身处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作品不方便,《红星闪耀中国》一书于一九三七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B.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句中的“大迁移”是指井冈山会师。
D.《红星照耀中国》采用实地采访的方式,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首次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3.读文段,完成下面2小题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A讲的!我马上知道了他就是_,那个“鼎鼎大名的”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①A处应填写的交流语种是   ,人物“他”是   。
②简要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24.(2026九上·高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启程,需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需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毅力;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奋斗;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需要“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需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生命的渴望,启程吧!
请将“带着▲启程”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徙倚欲何依;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清流见底;五色交辉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2)(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徙,唯。
故答案为:徙倚欲何依:山山唯落晖
2.诗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接点出“日暮”时分,以“乡关何处是”的设问和“使人愁”的感叹抒发思乡之情,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辉。
故答案为:清流见底;五色交辉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题干关键词“以小见大”“莺燕的动态”“春色鲜活”。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选取“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细小动态场景,展现早春的生机与情趣,符合“以小见大”的手法。李白《渡荆门送别》:题干关键词“化静为动”“山水壮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将静止的“山”“江”写活,描绘出山峦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入旷野的壮阔景象,体现“化静为动”的笔力。王维《使至塞上》:题干关键词“浩瀚沙漠”“壮景”“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沙漠中孤烟直立、落日浑圆的雄浑画面,是边塞诗的经典写景句,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5.屏息敛声;慷慨;震耳欲聋
6.B
7.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及词语解释。①“bǐng xī liǎn shēng”,对应的词语是 “屏息敛声”。“屏” 在此处读 bǐng,意思是抑制(呼吸);“息” 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敛” 是收起、收住的意思;“声” 指声音。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抑制住呼吸,收住声音,形容非常安静,不敢出声。②“kāng kǎi”,对应的词语是 “慷慨”。“慷” 和 “慨” 都有情绪激昂、大方的意思,“慷慨” 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也指大方、不吝啬。③“zhèn ěr yù lóng”,对应的词语是 “震耳欲聋”。“震” 指震动;“耳” 指耳朵;“欲” 是将要;“聋” 指耳朵听不见声音。整个词语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故答案为:屏息敛声;慷慨;震耳欲聋
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一空,“从容不迫” 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慢条斯理”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文中描述吕伟跳水时的动作,强调的是她在 1.7 秒内镇静地展示身体线条,而非动作缓慢,所以应选 “从容不迫”。第二空,“反映” 通常指把情况、意见等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或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 指有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或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指观众看到吕伟的动作后产生的心理活动,属于事物引起的态度,应选 “反应”。第三空,“恍然大悟” 指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如梦初醒” 指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文中观众从 “眼花缭乱” 中醒悟过来,强调从一种状态中醒悟,用 “如梦初醒” 更恰当。
故答案为: B
7.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文中画线句子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存在主客颠倒的问题。句子的主语是 “游泳场的气氛”,宾语是 “吕伟精彩的表演”,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 “吕伟精彩的表演” 将 “游泳场的气氛” 推向高潮,而非 “气氛” 将 “表演” 推向高潮。
A.“游泳场的气氛把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同样存在主客颠倒,主语和宾语位置未调整;
B.“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调整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符合逻辑,修改正确。
C.“游泳场的气氛使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中 “使” 字使用不当,且主客关系未理顺;
D.“游泳场的气氛令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中 “令” 字使用不当,主客颠倒问题未解决;
故答案为: B
【答案】8.示例一:博采中西精髓,醉美当属粤菜。(示例二:尝遍世界各地,味美还数粤菜。 示例三:品味粤菜魅力,畅享美食盛宴。)
9.校长,您好!请问您设计校园“粤菜美食节”的用意是什么?;校长,您好!请问您觉得初中生应该为传承粤菜做些什么?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8.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力。需抓住材料中粤菜 “贯通中西”“质鲜味美”“食材讲究” 等特点,注意对仗工整。材料第一段强调粤菜吸收北方和西餐技艺,第二段通过 “食材讲究”“中西结合”“用料广泛” 等关键词,可提炼 “博采中西精髓”;通过 “味美”“享誉中外” 等词,可对应 “醉美”“味美” 等表达。
故答案为: 示例一:博采中西精髓,醉美当属粤菜。(示例二:尝遍世界各地,味美还数粤菜。 示例三:品味粤菜魅力,畅享美食盛宴。)
9.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能力。需围绕 “教育效果” 设计具体问题:①问题一应聚焦活动目的,如材料中 “饮食文化传承” 与 “教育效果” 的关联;②问题二需体现学生参与度,如材料末段 “人文与经济沟通桥梁” 可引申出 “传承责任”。注意问题需有梯度,从活动意义到实践行动。
故答案为:校长,您好!请问您设计校园“粤菜美食节”的用意是什么?校长,您好!请问您觉得初中生应该为传承粤菜做些什么?
【答案】10.C
11.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很有趣味。
②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
12.朝 发 黄 牛 / 暮 宿 黄 牛 / 三 朝 三 暮 / 黄 牛 如 故
13.湍急;江湍纡洄(迂回曲折);侧面
14.【甲】文展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抓住了黄牛滩的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描绘了长江的自然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深远,往回看还是原来的样子。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不同,从 / 如果;
B. 不同,极高的 / 消失;
C. 相同,即使;
D. 不同,所以 / 原来一样。
故答案为: 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②重点词:形,形状。如,像。
故答案为: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很有趣味。②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
1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分析句意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是并列关系。“三朝三暮” 是 “黄牛如故” 的时间状语。
故答案为: 朝 发 黄 牛 / 暮 宿 黄 牛 / 三 朝 三 暮 / 黄 牛 如 故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甲】文中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知,白帝城到江陵千二百里的路程,早晨出发傍晚就到达,从侧面写出水流湍急的特点;第二空:【乙】文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可知,借行者的歌谣,写早晨出发傍晚还在黄牛滩,来侧面体现江流湍急回环曲折的特点;第三空:据以上分析可知,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故答案为:湍急;江湍纡洄(迂回曲折);侧面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第一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生动地描绘了三峡两岸连绵不断的高山以及其雄伟险峻的气势,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二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夏水的描写,突出了水流的湍急,体现了三峡的壮观。第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绘了春冬之时三峡的清幽之美,素湍、绿潭、怪柏、悬泉瀑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第四段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则写出了三峡秋季的凄清,高猿长啸,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哀愁。这些对三峡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三峡这一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作者对黄牛山的奇特景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这句描写了黄牛滩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以及岩石的高峻,让读者感受到了长江的自然奇景。通过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甲】文展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抓住了黄牛滩的水流湍急迂回的特点,描绘了长江的自然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15.C
16.①贺村东岸花灯工艺历史悠久。(或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②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③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17.①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其中。②持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③将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到旅游文化中来,共同发展。④将传统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让精美实用的手工艺产品深入人心。⑤将传统手工艺登上课堂,让非遗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5.ABD. 正确。
C. 有误,材料二第②段提到 “贝雕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贝雕讲究‘原汁原味’。根据每种贝壳的色泽和形状特点,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手法和国画构图形式,精制成半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 C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一第①段 “高州市贺村东岸花灯是由吴氏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已有 500 年以上历史,因吴氏家族的祖先是唐朝被称作‘画圣’的吴道子,其画风作为家风一代代传承,后来吴氏后人将彩画融入花灯之中,才得以流传至今”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材料一第②段 “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需采料、开料、扎灯、糊灯、贴灯、装灯等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尤其是用竹篾扎花灯和粘贴的工序十分复杂”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且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与吴氏家族的古朴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概括可得: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故答案为: ①贺村东岸花灯工艺历史悠久。(或贺村东岸花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②贺村东岸花灯制作工艺独特。③贺村东岸花灯工艺造型独特。
17.结合材料一第③段 “这些花灯美术图案都是由传统的中国水彩与水墨国画图案技艺绘制而成,利用通透的画面与灯光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变化丰富、色光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效果,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材料二第④段 “以刀为笔、以贝为纸,成就了电白贝雕的神奇。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贝壳,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反复雕琢,最终脱离本身形态成为一件艺术品”、材料三第④段 “经过历代艺人的刻苦钻研,信宜玉雕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配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产品更是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等内容可知,要加大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种传媒手段,广泛宣传传统手工艺,为大众树立保护并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识;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满足人们当前的审美需求等。
故答案为: ①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其中。②持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③将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到旅游文化中来,共同发展。④将传统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让精美实用的手工艺产品深入人心。⑤将传统手工艺登上课堂,让非遗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答案】18.①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②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③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④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19.①嘟囔是小声自言自语,对“老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对老黄能否适应新考试形式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
②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黄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20.第2段运用插叙,补充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做铺垫。
21.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文章通过叙述老黄年近六十决定考驾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老黄是个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他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都有追求和实现的可能性。与本单元“小人物身上却闪现着优秀品格光辉”的主题相契合。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8.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结合①段 “老黄从侄女婿那里得知,残疾人驾考条件放宽,手部即使有残疾,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考驾照了。年近六十了,但年少时的执念在老黄心中燃起来” 可知,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结合⑤段 “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老黄一听,忽然也想起来了。手机他还会摆弄,鼠标却是摸也没摸过” 可知,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结合⑦的 “他起身找来考官,发现死机了,怎么弄也没法子” 可知,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结合⑨段 “有人说自己考了三次都没过,老黄心里直突突,心想自己要是也这样,还不得考到猴年马月呀?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隐隐有些害怕” 可知,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故答案为: ①老黄年纪大,学习难度大,而且手部有残疾。②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③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④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甚至想放弃。
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这是对 “老伴” 的语言描写,写出老伴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也表达因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②通过 “坐”“出”“踩”“点”“踩”“松手”“开动”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老黄考试时,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故答案为:①嘟囔是小声自言自语,对“老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对老黄能否适应新考试形式的担忧以及对他的关心。 ②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黄上车前的紧张情绪和上车后操作的专注与考试的决心。
20.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第②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多方面地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用于挑战作铺垫。
故答案为: 第2段运用插叙,补充老黄的职业背景、个人经历和对驾驶的执着,解释他决定考驾照的原因,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做铺垫。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分析。文章叙述年近六十且手部有残疾的老黄考驾照时,遇到考试方式的改变,要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答题的困难,但是老黄并没有畏惧,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 “小人物” 的故事。老黄就是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契合。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
故答案为:我认为文章可以入选本单元,文章通过叙述老黄年近六十决定考驾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不因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老黄是个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他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都有追求和实现的可能性。与本单元“小人物身上却闪现着优秀品格光辉”的主题相契合。
【答案】22.C
23.英语;周恩来;面容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热情诚恳。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2.ABD. 正确;
C. 有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句中的 “大迁移 “指的是红军长征。
故答案为: C
23.①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常识。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可知,周恩来曾在国外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文中描述的这位 “清瘦的青年军官”,结合其 “教会学校的高材生”“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等特征,可判断是周恩来,所以 A 处交流语种是英语。
②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文段中明确提到 “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打招呼” 直接体现出他待人温和、举止文雅的特点。“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说明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也为他开展革命工作、与不同人员沟通交流等奠定了文化基础。主动且友好地与 “我” 打招呼,能让初次接触的人感受到他的亲切,没有距离感,展现出较强的亲和力。
故答案为:英语;周恩来;面容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热情诚恳。
24.【答案】                  带着“济沧海”的乐观启程  教室后排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我的心跳得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当“辩论赛止步初赛”的红色字体刺入眼帘时,我攥着辩论稿的手猛地收紧——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我熬了三个通宵的心血,此刻却像褪色的墨迹般黯淡无光。
  回到座位,搭档小语趴在桌上闷闷不乐:“都怪我自由辩论时没接上话,要是我反应快点……”我拍了拍她的肩,喉咙却发紧,连一句“没关系”都说不出口。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落下,我的心情也跟着沉到了谷底。晚上整理书包时,课本里掉出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妈妈写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我上次考试失利时她偷偷夹进去的。指尖抚过字迹,我忽然想起李白写这句诗时,正是人生失意之际,却依然怀揣着“济沧海”的豪情。我这一点挫折,比起他的颠沛流离,又算得了什么?
  第二天,我把便签贴在课桌角,拉着小语重新分析辩题。我们对着初赛录像逐句复盘,把对方的论点列成清单,再一条条琢磨反驳思路。遇到卡壳时,小语会指着便签笑:“李白还等着我们‘济沧海’呢!”我们就这样在图书馆泡了一个又一个周末,笔记本写满了三本,模拟辩论时被同学调侃“比上课还认真”。
  复赛那天,当主持人宣布“正方立论”时,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评委,又落回课桌角的便签上。这一次,我不再紧张得声音发颤,而是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自由辩论环节,对方抛出刁钻问题,我脑海中闪过无数次模拟的场景,从容不迫地回应:“正如古人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暂时的困境不过是风浪,只要我们保持前行的勇气,终能抵达彼岸。”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零星的掌声。
  最终,我们没能拿到冠军,却获得了“最佳思辨奖”。站在领奖台上,小语激动地抱住我,我望着台下微笑的老师,忽然明白:带着乐观启程,不是否认挫折的存在,而是在跌倒时能笑着爬起来,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那张便签后来被我贴在了辩论箱上,它提醒着我,人生的每一次出发,都可能遭遇风浪,但只要心里装着“济沧海”的信念,就没有跨不过的浪头。
  如今再想起初赛失利的那天,我不再觉得灰暗。因为正是那次跌倒,让我学会了带着乐观启程——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在每一次遭遇挫折时,都能扬起风帆,勇敢地驶向属于自己的“沧海”。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核心关键词是“带着”“启程”;中心话题围绕“启程时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如目标、毅力、奋斗、乐观等)及其对人生旅程的意义”展开;材料体裁为排比式哲理语段,通过引用古诗文列举启程所需的多种品质,为补题和写作提供明确方向,引导考生结合自身感悟选择具体品质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
①材料意义解析:材料中引用的古诗文分别阐释了启程需具备的核心品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强调启程要有高远目标,明确方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突出启程需有坚韧毅力,直面挫折;“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侧重启程要付出踏实奋斗,勤勉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启程需保持乐观心态,不惧困境;“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彰显启程要有拼搏决心,执着追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则蕴含启程可怀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这些诗句共同指向“启程不是盲目出发,而是带着特定精神品质奔赴目标”的核心内涵。
②写作思路:写作中心:确定一种或几种(不宜过多,以一种为主)启程时需“带着”的精神品质,通过具体事例或论述,展现该品质在启程后的旅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带来的成长与收获。
阐述角度:是什么:明确“带着”的具体品质(如“带着毅力”“带着乐观”),解释该品质的内涵(结合材料古诗文或自身理解),说明为何选择这一品质作为启程的“行囊”。为什么:分析该品质对启程的重要性——如缺乏毅力会在挫折中半途而废,没有目标会在旅程中迷失方向;可结合反面事例(如因浮躁放弃启程目标)对比论证。怎么做: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带着”该品质启程的过程——如“带着毅力启程”可写面对长跑比赛的极限如何咬牙坚持,“带着乐观启程”可写遭遇考试失利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结尾可升华到未来旅程中如何继续秉持该品质。
写作误区:补题笼统空泛:避免补“带着梦想”“带着希望”等过于宽泛的词,应选择具体可感的品质(如“带着‘再试一次’的勇气”“带着‘低头看路’的踏实”),便于聚焦写作。详略失衡:不可只堆砌事例或空发议论,记叙文需重点描写“启程后遭遇的挑战”与“品质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瞬间”(如“长跑时腿如灌铅,想起‘寒彻骨’的诗句,攥紧拳头加速”);议论文需重点论证品质与启程的逻辑关系,事例仅作支撑。脱离“启程”语境:“启程”强调“开始一段旅程”的动态感,需写出“出发时的选择”“旅程中的经历”,避免仅静态描写品质本身,与“启程”脱节。
结构建议:开头:用场景描写切入(如“站在800米跑道起点,手心冒汗时,我想起了那句‘寒彻骨’的诗——今天,我要带着毅力启程”),或用引用+补题开篇(如“‘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的每一次出发,都该带着乐观启程”),快速点题。事例素材:记叙文可选校园场景(竞赛、考试、社团活动)、生活场景(学技能、家庭困境、旅行经历)、成长感悟(第一次独立做事、克服心理障碍);议论文可引名人事例(如爱迪生带着毅力启程研发电灯、苏轼带着乐观启程人生贬谪之旅)。结尾:呼应开头与材料,升华主题(如“带着毅力启程的那次长跑,不仅让我冲过终点,更让我明白:所有‘扑鼻香’的收获,都始于‘寒彻骨’的坚持”),或展望未来(如“往后的每一次启程,我都会把乐观装进行囊,让‘直挂云帆’的信念,照亮前路”)。
【立意提取】
1. 带着“寒彻骨”的毅力启程
2. 带着“济沧海”的乐观启程
3. 带着“览众山小”的目标启程
【点评】以“辩论赛初赛失利”作为“启程”的起点,通过“发现便签—重拾信心—备战复赛”的过程,展现“带着乐观启程”的具体行动。文中多次呼应“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诗句,将乐观品质与启程后的成长轨迹结合,避免了“品质”与“启程”脱节的问题。“攥紧辩论稿的手猛地收紧”“指尖抚过字迹”等动作细节,“心跳得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梧桐叶打着旋落下”等场景描写,精准还原了从失意到振作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便签”这一实物线索,贯穿全文,让抽象的“乐观”变得具体可触。开头以“失利的沮丧”切入,引出“乐观”的契机;中间详细描写备战过程,突出“乐观”的作用;结尾以“领奖台感悟”升华主题,点明“带着乐观启程”对人生的长远意义。首尾都提到“便签”与诗句,形成闭环,结构严谨。选取校园辩论赛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真实可信,字数达标且未出现真实校名、人名。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真挚的情感,符合作文“情感真实自然”的要求。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