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2025年精选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25·自贡)起源于中国的围棋深受青少年喜爱.以下由黑白棋子形成的图案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可得答案.
2.(2025·内江) 古钱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选项是在《中国古代钱币》特种邮票中选取的部分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即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即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在平面内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根据定义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3.(2025·辽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的坐标为(3,0),点的坐标为(2,-2),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5),则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A.(7,-2) B.(2,3) C.(2,-7) D.(-3,-2)
【答案】B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2,-2),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CD,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3,5),
∴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C,
∴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点D的坐标为(2,-2+5),即(2,3),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点A平移后的对应点C的坐标确定平移方向与距离,再应用于点B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
4.(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5.(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平移,得到,点在坐标轴上.若,则点坐标为( )
A.(11,-4) B.(10,-3) C.(12,-3) D.(9,-4)
【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K字型相似模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H⊥y轴,作BK⊥AH交HA的延长线于点K,则∠AHO=∠BKA=90°=∠BAO,
∴∠BAK=∠AOH=90°-∠HAO,
∴△AHO∽△BKA,
∴,
∵∠A=90°,,A(-4,3),
∴OH=3,AH=4,
∴
∴BK=8,AK=6,
∵平移,
∴OF=BK=8,OE=AK=6,
∴E(6,0),
∴将点A先向右平移1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E,
∴将点O(0.0)先向右平移1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G,
∴G(10,-3),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A作AH⊥y轴,作BK⊥AH交HA的延长线于点K,证明△AHO∽△BKA,得到,根据点A的坐标,结合tan∠ABO的值,求出BK=8,AK=6,平移求出E点坐标,进而得到平移规则,再求出G点坐标即可.
6.(2025·德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至△EGF处,使EF恰好过边AB的中点D,连接CD,若CD=1,则GE= ( )
A.3 B.2 C.1 D.
【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D是AB的中点,
∴AB=2CD=2,
由平移可得EG=AB=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到AB=2CD=2,然后根据平移解答即可.
7.(2025·大庆) 如图,中,,,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点B,点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点E连接.点D恰好落在线段上,则的长为( )
A. B.4 C. D.6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AB=BC=2,∠ABC=120°,
∴
由旋转可知∠BAD=120°,
∴∠CAD=90° ,
由旋转得: AD=AB=2,∠ADE=120° ,
∴∠ADC=60°,
∴∠ACD=30°,
∴CD=2AD=2X2=4,
故答案为:B.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AC=30°;再由旋转的性质得∠CAD=90°,AD=AB=2,∠ADE=120°,从而得∠ADC=60°,∠ACD=30°, 故可得CD=2AD,计算即可解答.
8.(2025·天津市)如图,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的延长线与边BC相交于点,连接.若,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4 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连接AD,∠CC'于点O
由旋转性质可得AC'=AC=4,∠AC'B'=∠ACB=90°
∴∠AC'D=90°
在Rt△AC'D和Rt△ACD中
∴Rt△AC'D≌Rt△ACD
∴C'D=CD=3
∴AD垂直平分CC'
∴CC'=2OC,AD⊥CC'
∵∠ACB=90°,AC=4,CD=3
∴
∵
∴
∴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D,∠CC'于点O,由旋转性质可得AC'=AC=4,∠AC'B'=∠ACB=90°,则∠AC'D=9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Rt△AC'D≌Rt△ACD,则C'D=CD=3,根据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可得AD垂直平分CC',则CC'=2OC,AD⊥C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9.(2025·淄博)如图,P是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弧BD上的点,连接AP,CP,将线段CP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线段PQ,连接AQ.若AB=1,则△APQ的最大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解:过点Q作QE⊥AP于点E,过点C作CF⊥AP交延长线于点F,连接AC交弧于点P1
则∠QEP=∠CFP=90°
∵∠QPC=90°
∴∠EQP+∠EPQ=∠FPC+∠EPQ=90°
∴∠EQP=∠FPC
由旋转可得,PC=PQ
∴△QPE≌△PCF(AAS)
∴EQ=PF
∵PF≤PC
∴EQ≤PC
∴AP+PF≤AP+PC≤AC
即当点P在P1时,EQ的值最大为CP1长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P1=CD=AB=1
∴
∴EQ的值最大为
∴△APQ的最大面积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Q作QE⊥AP于点E,过点C作CF⊥AP交延长线于点F,连接AC交弧于点P1,则∠QEP=∠CFP=90°,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EQP=∠FPC,根据旋转性质可得PC=P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QPE≌△PCF(AAS),则EQ=PF,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AP+PF≤AP+PC≤AC,即当点P在P1时,EQ的值最大为CP1长,根据正方形性质可得AD=AP1=CD=AB=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EQ,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10.(2025·安徽)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4,BC = 3,AD = 1,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连接 FB,FC,E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EC - ED 的最大值是 B.FB 的最小值是
C.EC + ED 的最小值是 D.FC 的最大值是
【答案】A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 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
∴DE=DF,∠EDF=90°,
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
∴四边形ABGD是矩形,
易证△DHF≌△DAE(SAS)
∴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
∵∠A=∠ABC=90°,
∴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
∴AD=BG=IH=1,
∴DG=AB=4,
∴CG=BC-GB=3-1=2;
∴,
∴,
∴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
∴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
此时,
∴DE=1,
∴EC-ED=5-1=4,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
∴ED=EM,AD=AM=1,∠BAM=∠BAD=90°,
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
∴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
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
∴BN=AM=1,CN=3+1=4,AB=MN=4,
∴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点E和点A重合时,
,
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
易证四边形CQIB是矩形,
∴CQ=IB=4-1=3,QI=BC=3,
∴△DHF≌.△DAE,
∴∴FH=AE=4,
∴QF=FH+HI-QI=4+1-3=2,
∴
综上所述,FC的最大值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DE=DF,∠EDF=90°,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可证得四边形ABGD是矩形,利用SAS可证得△DHF≌△DAE,可证得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再证明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可求出BG、HI、DG、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E,CE的长,然后可表示出EC-ED的长,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即可求出EC-ED的长及BF的长,可对A、B作出判断;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可知ED=EM,AD=AM=1,∠BAM=∠BAD=90°,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由此可知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N、CN、MN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E+ED的最小值,可对C作出判断;当点E和点A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可得到CQ、QI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FH的长,即可求出Q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FC的最大值,可对D作出判断.
二、填空题
11.(2025·深圳) 深圳某物流公司研发了一款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无人机可以按照设计好的飞行轨迹,将快递精准的送达客户.以地面(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无人机现位于P(1,2)的位置,现在桃李的同学们操作无人机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P'.则P'坐标为 .
【答案】(4,2)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规律可得P'(1+3,2)即(4,2).
故答案为: (4,2).
【分析】直接由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即可得出结果.
12.(2025·凉山州)如图,将周长为20的△沿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连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
【答案】24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图形的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的性质得:
四边形的周长
故答案为:24.
【分析】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实际上等于的周长加上平移的距离AD与CF的和,再根据已知代入周长和平移的距离即可求解;
13.(2025·深圳) 如图,以矩形ABCD的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作,交AB于点F,点E为AD上一点,连接CE.将线段 CE 绕点 E 顺时针旋转至 EG,点 G 落在上,且点F为 EG 中点.若AF=1,AE=3,则 CB 的长为 .
【答案】6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圆的相关概念;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方法一:
由题意可知:
设EC=a,则:CB=a+4,AB=a+3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方法二:
如图,作,垂足为H,连接AF,
由题意可知:
设,则: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方法三:
如图,延长DA交于点M,
为直径
直径GM
B为中点
即:
,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接下来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其一可作:作,垂足为N,连接MF
可知:
亦可连接GB,可知:
【分析】方法一:直接可得EF的长度,即可EC的长度,设DE=a,则可知BC和BF的长为a+3,可得CD=AB=4+a,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a的值,即可得BC的长;
方法二:作FH⊥AB于点H,得,FH=3,再设半径为r,由勾股定理得r的值,即可得BC的长;
方法三:作FN⊥AD于点N,得得DN的长为3,即可得BC的长.
14.(2025·宜宾)如图,在中,,BC=6.将射线CA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在射线1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面积为24,连结,则的最大值是 .
【答案】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定角定弦辅助圆模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
解:∵射线CA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A1,在射线CA1上取一点D,连结AD ,
∴ACD= 90°,
∵ACD面积为24,
∴AC·CD·=24
∴ AC·CD= 48,
过点C向上作线段CF⊥BC,使得CE=8,
∵BC=6.
∴BC·CE=6x8=48
即AC·CD= BC·CE
∴
连接DE,
∵CE⊥BC,
∴∠BCE= CACD= 90°,
∵∠BCE-∠ACE=∠ACD- ∠ACE,
∴∠ACB= ∠ECD,
∵
∴CEDACB,
∴∠EDC= ∠ABC =90°,
∵CE=8,即定角定弦,故点D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
记圆心为直径CE的中点O,
即的半径OD=4
连接OB,并延长与交于-一点,即为D1,
此时BD1为BD的最大值,
故BO=
∴BD= BO+OD=2+4.
故答案为:.
【分析】先整理得ACxCD=48,过点C向上作线段CE⊥BC,使得CE=8,得到结合∠BCE=∠ACD= 90°,整理得ACB=ECD,证明△CEDACB,即EDC=ABC = 90°,可运用定角定弦,得点D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连接OB,并延长与交于一点,即为D,再运用勾股定理得BO=2,即可解答.
15.(2025·达州)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变换,现将斜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变换后得为第一次变换,经变换得为第二次变换,…,经变换得,则点的坐标是 .
【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探索规律-点的坐标规律
【解析】【解答】过点C作CD⊥x轴,
由题可知,CD=AD==0.5,∴C(,),绕原点旋转180°,相当于过原点做中心对称点,∴C1(,),再将C1向右平移2个单位,并作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得C2(-,),同理,得C3(,),C4(,),C5(,),C6(,),C7(,).......由此可得规律,当n为奇数时,Cn(,),∴
故填:.
【分析】 过点C作CD⊥x轴,根据斜边上的中线得到C坐标,根据绕原点旋转180°即为作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依次得到C1C2C3C4C5C6C7....从而得到规律,进而求解.
三、解答题
16.(2025·潍坊) 如图,已知菱形的顶点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其中的坐标分别为(0,1),.该菱形经过中心对称得到它右侧的菱形(顶点均在格点上).
(1)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和点的对应点的坐标;
(2)将菱形平移,使点的对应点为点,画出平移后的菱形.
【答案】(1)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见解析;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是(2,-5)
(2)解:画出平移后的菱形,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图﹣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再根据中心对称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
17.(2025·黑龙江)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1)将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画出两次平移后的,并写出点的坐标;
(2)画出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后得到的,并写出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求点旋转到点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答案】(1)解:如图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
C1(4, 1)
(2)解:如图所示: △A2B2C2即为所求,
C2(-1, 4)
(3)解:∵C1(4, 1),
∴OC1=,
∴点旋转到点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
【知识点】作图﹣平移;作图﹣旋转;弧长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的方向和单位长度,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各对应点的位置,顺次连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根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即可得出旋转之后的各对应点的位置,顺次连接,即可得出旋转之后的三角形;
(3)根据点C1的坐标,首先求得旋转到点 路径的半径,然后根据旋转角度为90°,利用弧长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所经过的路径长。
18.(2025·武汉)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3个4闷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是格点.仅用无刻度直尺在给定网格中完成如下两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画线不得超过五条.
(1)如图1,E是格点,先将点E绕点A逆时针旋转(,画对应点 F,再画直线FG交AB于点G,使直线FG-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
(2)如图2,先画点C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M,再画射线MN交BD于点N,使MN∥AD
【答案】(1)解:如图1中,点F,直线FG即为所求;
(2)解:如图,点M,直线MN即为所求,
【知识点】作图﹣旋转;尺规作图-平行线
【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性质可得点F,再连接AC,找到矩形中点O,连接FO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对称性质作出点M,再根据直线平行性质作图即可.
19.(2025·河南)小军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其中含角的三角板OAB的直角边OA落在轴上,含角的三角板OAC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将三角板OAB绕点顺时针旋转边上的点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旋转前点的坐标.
【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C(2,2)
∴k=4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过点C作轴、轴,垂足分别为M、N,设点A、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点A`、D`.
由旋转的性质知,
,即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旋转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解即可;
(2)如图所示,由于点,则过点C分别作轴的垂线段CM和CN,则CM=CN=2,由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N是斜边OA上的中线,即OA=4,则由旋转的性质知,OA`=OA=4,即点D`的横坐标为4,此时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D`的纵坐标为1,即A`D`=1,再由旋转的性质知AD=A`D`=1,由于点D在第二象限,则.
20.(2025·自贡)如图,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点是线段上异于端点的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1)求的值;
(2)若,求点坐标;
(3)双曲线关于轴对称的图象为,直接写出射线绕点旋转后与的交点坐标.
【答案】(1)解:∵点A(-2,a)在反比例函数上,
∴a=4,即A(-2,4),
将A(-2,4)代入正比例函数y=kx中,
得-2k=4,
解得:k=-2.
(2)解:B在直线y=-2x上,
设B(m,-2m),
∵过点B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
∴,
∵BD=2,
∴
整理得:m2-2m-4=0,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
(3)解:∵双曲线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为y',
∴,
如图,
由旋转可得:OA=OA',∠AOA'=90°,
过A作AK⊥x轴于K,过A'作A'L⊥x轴于L,
∴∠AKO=∠A'LO=90°,
∴∠AOK=90°-∠A'OL=∠OA'L,
∴△AOK≌△OA'L,
∵A'(-2,4),
∴OL=AK=4,A'L=OK=2,
∴A'(4,2),
当x=4时,,
∴A'(4,2)在的图象上,
由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可得:A"(-4,-2),
∴射线OA绕点O旋转90°后与y'的交点坐标为(4,2)或(-4,-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轴对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1)点 A(-2,a)在反比例函数上,可得a=4,即 (-2,4),将A(-2,4)代入正比例函数y=kx中,进一步求解即可;
(2)设B(m,-2m),结合过点B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可得,可得,再解方程进一步求解即可;
(3)求解,如图,由旋转可得:OA=OA',∠AOA'=90°,过A作AK⊥x轴于K,过A'作A'L⊥x轴于L,证明△AOK≌△OA'L,可得A'(4,2),证明A'(4,2)在的图象上;结合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可得:A"(-4,-2),从而可得答案.
21.(2025·常州)在平面xOy中以下种不同所得线段的关系。
方式一: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方式二:先原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
如图1小明将线段AB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A1,B1、A2,B2发现它们除长度相等外还有其他关系.
(1)【实践体验】
如图2,小明已画出线段CD按方式一运动得到的线段.请你利用网格,在图2中画出线段CD按方式二运动得到的线段;
(2)【探索发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线段a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则线段、所在直线可能 (写出所有可能的序号);①相交;②平行;③是同一条直线
(3)【综合应用】
如图3,已知点G(2,3),H(x,y)是第一象限内两个不重合的点,将线段GH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是G的对应点。、是H的对应点).
①若点与点重合,求点H的坐标;
②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实数x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如图所示,线段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2)②③
(3)按方式一运动: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坐标为;
按方式一运动: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坐标为.
按方式二运动:先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坐标为;
按方式二运动:先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坐标为.
①点与点重合,
,解得,即.
②由(2)可知,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点在一条直线上,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坐标为代入得,.整理得,,
,
讨论有交点情况:
.当点在线段上时,两线段有交点,
,即,
当点在线段上(不与端点重合)时,两线段无交点,
,即,
当点在线段上时,两线段有交点,
,即,
由于点在第一象限,,
.
综上所述,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或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利用轴对称、旋转、平移设计图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解析】【解答】(2)设线段的端点为和,
按方式一变换得到线段对应端点分别为,,
按方式二变换得到线段对应端点分别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得,
,消去后,整理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得,
消去后,整理得,,
,即和所在直线可能平行或是同一直线.
故选:②③;
【分析】(1)根据旋转和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
(2)先求出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变换后的端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项系数,通过一次项系数来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3)①先根据平行性质转化为共线问题,再通过已知直线方程得到函数解析式;
②通过线段端点位置关系分析范围,根据不等式确定临界点,结合图形,即可求解.
22.(2025·北京) 在△ABC中,∠ACB =90°,∠ABC=α,点 D 在射线 BC上,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 逆时针旋转 180°-2α得到线段AE (点E 不在直线AB上),过点E作EF∥AB交直线 BC 于点 F.
(1) 如图1,α=45°,点 D 与点C 重合,求证: BF =AC;
(2)如图2,点D,F都在 BC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 DF 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证明:∵∠ACB=90°, ∠ABC=45°
∴∠BAC=∠ABC=45°
∵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AE,点D与点C重合
∴AE=AD=AC, ∠EAB=90°-∠BAC=45°,
∴∠EAB=∠ABC,
∴BC∥AE
∵EF ∥AB,
∴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
∴BF=AE,
∴BF=AC;
(2)解:DF=2BC,
证明: 如图,在DB上取 一点G,使得AG=AB
∴∠AGB=∠ABG=α,
∴∠BAG=180°-2α
∵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2α得到线段AE,
∴DA=EA
∴∠DAE=∠GAB=180°-2α
∴∠DAG=∠EAB
∴△DAG≌△EAB(SAS)
∴DG=BE, ∠AGD=∠ABE=180°-∠AGC=180°-α
又∵∠ABC=α
∴∠FBE=∠ABE-∠ABC=180°-α-α=180°-2α
∵EF ∥AB,
∴∠BFE=∠ABF=α
∴∠BEF=180°-∠FBE-∠BFE=α
∴BE=BF
∴DG=BF
∵AG=AB, AC⊥BC
∴GC=BC
∴DF=BD-BF=BD-DG=BG=2B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BAC=∠ABC=45°,再根据旋转性质可得AE=AD=AC, ∠EAB=90°-∠BAC=45°,则∠EAB=∠ABC,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可得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则BF=AE,即BF=AC,即可求出答案.
(2)在DB上取 一点G,使得AG=A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AG=180°-2α,再根据旋转性质可得DA=EA,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E=∠GAB=180°-2α,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DAG≌△EAB(SAS),则DG=BE, ∠AGD=∠ABE=180°-∠AGC=180°-α,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FBE=180°-2α,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BFE=∠ABF=α,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EF=α,则BE=BF,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23.(2025·徐州)如图1,将Rt△AOB绕直角顶点O旋转至△COD,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C,D.连接AD,BC,AC,BD,直线AC与BD交于点E.
(1)△AOD与△BOC的面积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连接OE,若AB,CD,OE的中点分别为P,Q,R.求证:P,Q,R三点共线;
(3)已知AB=5,随着OA,OB及旋转角的变化,若存在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其面积为S,则S的最大值为 .
【答案】(1)结论:△AOD与△BOC的面积相等
理由:如图,过点D作DF⊥OA于点F,过点B作BG⊥CO,交CO的延长线于点G,
∴∠DFO=∠BGO=90°,
∵ 将Rt△AOB绕直角顶点O旋转至△COD,
∴OD=OB,∠COD=∠AOB=90°,OC=OA,
∴∠AOD+∠AOG=90°,
∵∠AOG+∠BOG=90°,
∴∠DOF=∠BOG,
在△DOF和△GOB中
∴△DOF≌△GOB(AAS)
∴DF=BG,
∴
∴△AOD与△BOC的面积相等
(2)解:连接OQ、OP、PE、QE、设OA和BD交于点I,
∵∠AOB=∠COD=90°, AB,CD,OE的中点分别为P,Q,R
∴OQ=CD,OP=AB,∠AOC=∠BOD,
∵AB=CD,
∴OP=OQ,
∵OB=OD,OA=OC,
∴
∴△AOC∽△BOD,
∴∠CAO=∠DBO,
∵∠AIE=∠BIO。
∴∠AEB=∠AOB=90°,
∴EP=AB,
∴EP=OQ=OP,
同理可证EQ=CD,
∴EP=OQ=OP=EQ,
∴△EQOP是菱形,
∴OE和PQ互相平分,
∵点R为OE的中点,
∴点Q、P、R在同一直线上即P,Q,R三点共线
(3)25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3)如图,由(2)可知,BD⊥AC,
∴S四边形ABCD=AC·BD,
∵AC≤OA+OC,BD≤OB+OD,
∴当C、O、A共线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
此时∠AOD=∠BOC=∠COD=∠AOB,
∴△AOD≌△OCD≌△COD≌△COB,
∴S四边形ABCD=4S△AOB,
过点O作OW⊥AB于点W,
∴,
∵OW≤OP,
∴当时,△AOB的面积最大,
∴,
∴S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25.
【分析】(1)过点D作DF⊥OA于点F,过点B作BG⊥CO,交CO的延长线于点G,可证得∠DFO=∠BGO,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可推出OD=OB,∠COD=∠AOB=90°,OC=OA,∠DOF=∠BOG,利用AAS可证得△DOF≌△GO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F=BG,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证得结论.
(2)连接OQ、OP、PE、QE、设OA和BD交于点I,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OQ=PO,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OC∽△BOD,由此可推出△AOC∽△BOD,即可证得∠AEB=90°,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EP=OQ=OP=EQ,可得到△EQOP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和点R为OE的中点,可证得结论.
(3)由(2)可知S四边形ABCD=AC·BD,可得到AC≤OA+OC,BD≤OB+OD,当C、O、A共线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可得到△AOD≌△OCD≌△COD≌△COB,由此可得S四边形ABCD=4S△AOB,过点O作OW⊥AB于点W,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可推出△AOB面积最大时OW的值,由此可求出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24.(2025·长春)如图,在中,,,点为边的中点,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
(1)线段的长为 ;
(2)当时,求的长;
(3)当点在边上时,求证:;
(4)当点到的距离是点到距离的2倍时,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1)
(2)解:如图,在中,,,点为边的中点,
∴,,
∵,
∴,而,
∴,
∴;
(3)证明:∵旋转,
∴,
如图,∵,,
∴,
∵,,
∴;
(4)解:的长为或.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钝角)
【解析】【解答】(1)解:∵在中,,,
∴;
故答案为:;
(4)解:如图,当在的左边时,结合题意可得:,,,
过作于,过作于,
∴四边形为矩形,
∴,
结合(1)可得:,
∵,,
∴,
∴,
∵,
∴,
∴,
∵,
∴,
∵,
∴,
∴,
∴,
∴,
∴;
如图,当在的右边时,过作于,过作于,
同理:,
四边形四边形为矩形,
∴,
∵,
∴,
∴,,
同理可得:,,
∴;
综上: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2)根据平行得到∠DEB=90°,然后利用余弦的定义解答即可;
(3)根据旋转的性质,利用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4)分为在的左边或在的右边两种情况,过作于,过作于,证明,即可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长,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
25.(2025·宁夏回族自治区) 如图,在和中,,,.连接,点是的中点,连接.
(1)如图1,当点在上时,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将图1中的△ADD绕点A顺时针旋转.
①当旋转角为60°时,如图2所示,(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②当EF最长时,EF与AD的交点记作M.若AE=3,则EM= ▲ .
【答案】(1)证明:∵在中,
,
∵在中
,
∴点F是BD的中点,
∴在中
,在Rt△BED中,,
,,,
,
∴CEF是等边三角形;
(2)解: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
由旋转角为可得∴,
又∵,AE=AE,
∴,∴DE=D'E,∴DF=BF,
∴EF是的中位线,∴,∴,
同理可得∴BC=B'C,∴DF=BF,
∴FC是的中位线,∴,∴,
∴是等边三角形;
②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2)
②如图,点E在以点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
∵△CEF为等边三角形
∴EF=CE
∴当EF最大时,即CE取得最大值
∴当点A,C,E三点共线时,CE取得最大值,此时EF最大
即△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240°时,EF最大
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
由①可得FC是△BDB'的中位线,EF是△DBD'的中位线
∴CF∥DB',EF∥BD'
∴∠MAE=∠FCE=60°,∠MEA=∠BAC=60°
∴△MAE是等边三角形
∴EM=AE=3
故答案为:3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可得可得,,则,,,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及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2)①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根据旋转性质可得,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则DE=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则,同理可得,则BC=B'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则,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②点E在以点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可得EF=CE,当EF最大时,即CE取得最大值,当点A,C,E三点共线时,CE取得最大值,此时EF最大,即△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240°时,EF最大,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CF∥DB',EF∥BD',则∠MAE=∠FCE=60°,∠MEA=∠BAC=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6.(2025·无锡)【数学发现】
某校数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以△ABC内部任意一点O为中心,画出与△ABC成中心对称的△A'B'C'.当点O处于不同位置时,从“形”的角度发现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只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的有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六边形(称为“平行六边形”);从“数”的角度发现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在不断变化.
【问题解决】
组员小明选择面积为1的△ABC,以其内部任意一点O为中心,画出与之成中心对称的△A'B'C',探究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1)如图3,BC=2,当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落在边BC上时,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 AQA'P.
①若AA'⊥BC,求AO的长;(请直接写出答案)
②若 AQA'P的面积为,求A'C的长.
(2)如图4,点D为BC的中点,点O在AD上,若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为“平行六边形”EFGHMN,求“平行六边形”EFGHMN面积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点O的位置.
【答案】(1)解:①∵,
∴,
∵,
∴,
∵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为点,
∴.
②∵,
∴,,,,
∴,,
∴,
∴设,
∴,
∵的面积为,
∴,
∴,
∴,
∵与关于成中心对称,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同理可得:,
∴,
∵,
∴,
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
∴,
∴.
(2)解:如图,连接,,记,的交点为,
∵与关于成中心对称,“平行六边形”,
∴共线,共线,,,,,
∴,
设,,,
∴,
∵,
∴,
∴,即,
同理:,
∴,即,
同理:,
∴,即,
∴,
∵,,,
∴的最小值为:
,
此时,,,
∴,即,
∴“平行六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同理可得:,
同理:,,
∴,,
∴,
∴是的重心.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
(1)①利用面积求出,再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到,
②得到,可设,根据的面积为,求得,同理,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
(2)连接,,记,的交点为,得到共线,共线,,,,,,设,,, 进而得到,根据最小值的到,然后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27.(2025·乐山)在一堂函数专题复习课上,刘老师给出了新定义:若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某一点P成中心对称,则称这两个函数关于点P互为“对称函数”.请同学们解决以下问题:
(1)求函数y=x﹣1关于点(0,0)的“对称函数”.小乐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在函数y=x﹣1的图象上取两点(1,0)和(0,﹣1);
第二步:分别求出这两个点关于点(0,0)的对称点 和 ;
第三步:函数y=x﹣1关于点(0,0)的“对称函数”为 .
(2)是否存在点P,使得函数y1关于点P的“对称函数”就是它本身?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函数C1:y=ax2﹣2ax+2a(a>0)关于点(2,2)的“对称函数”为C2,函数C1与函数C2所围成的区域(包括边界)记作W,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i)若a,求W内的“整点”个数;
(ii)若W内至少有9个“整点”,至多有13个“整点”,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1)(﹣1,0);(0,1);y=x+1
(2)解:存在点P(0,1)满足题意,理由如下:
∵函数y1图象可看成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
且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关于原点(0,0)成中心对称的,
∴函数y1的图象关于点(0,1)成中心对称,满足题意.
故P点坐标为(0,1)
(3)解:(i)函数C1:y=ax2﹣2ax+2a的顶点坐标为(1,a),
则(1,a)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的点为(3,4﹣a),
故函数C2可设为:y=﹣a(x﹣3)2+4﹣a=﹣ax2+6ax+4﹣10a,
当a时,函数C1:y,函数C2:y.
画出两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则W区域内整点为(1,1)、(2,1)、(2,2)、(2,3)、(3,3),共计5个整点.
(ii)联立C1和C2表达式,即ax2﹣2ax+2a=﹣ax2+6ax+4﹣10a,
整理得2ax2﹣8ax+12a﹣4=0,
令Δ=0,此时两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整理可得﹣32a2+32a=0,
解得a=1或0(0舍去,不合题意),
故a=1,
∵C1和C2要围成区域W,
∴0<a<1.
∵C1和C2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
则点(2,2)必为W区域内一个“整点”.
当有9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4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由图2可知,“整点”只能是(1,1)和(3,3)、(2,1)和(2,3)、(0,1)和(4,3)、(1,2)和(3,2),
此时当函数C2过点(0,1),即4﹣10a=1时,满足题意,
可得a;
当有15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7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由图3可知,即在前面9个“整点”的基础上再增加3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即(0,2)和(4,2)、(3,1)和(﹣1,1)、(1,3)和(5,3),
此时当函数C1过点(5,3),
∴16a+a=3,
解得a,
综上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坐标与图形变化﹣中心对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
【解析】【解答】解:(1)∵(1,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0),
(0,﹣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0,1),
设过(﹣1,0)、(0,1)两点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代入两点坐标,得:
,解得,
∴y=x+1,
故答案为:(﹣1,0),(0,1),y=x+1.
【分析】(1)由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1,0)、(0,-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1,0)、(0,1),进而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函数表达式;
(2)将函数y1与学过的反比例函数y联系起来,它的图象可以看作由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关于点(0,0)成中心对称的,故而函数y1的图象是关于点(0,1)成中心对称的,即得到答案;
(3)(i)当 a 时,分别求出C1和C2的解析式,再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ii)根据C1和C2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则点(2,2)必为W区域内一个整点。当有9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4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由图2可知,整点只能是(1,1),(3,3),(2,1),(2,3),(0,1),(4,3),(1,2),(3,2),此时当函数C2过点(0,1),即4﹣10a=1时,满足题意,可得a;同理,当有13个整点时,由图3可求得a,综合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
28.(2025·深圳) 综合与探究
【探索发现】如图1,小军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拼接成一个四边形.
【抽象定义】以等腰三角形为边向外作等腰三角形,使该边所对的的角等于原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此时该四边形称为“双等四边形”,原等腰三角形称为四边形的“伴随三角形”.如图2,在中,,.此时,四边形ABCD是“双等四边形”, 是“伴随三角形”.
(1)【问题解决】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CD,
求:
①AD与BC的位置关系为: ;
② .(填“>”,“<”或“=”)
(2)【方法应用】①如图 4,△ABC中,AB=BC,将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至,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求证:四边形 ABDE 是双等四边形.
②如图 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5,在平面内找一点 D,使四边形 ABCD 是以 为伴随三角形的双等四边形. 若存在,请求出 CD 的长.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
(2)解:①为旋转得到
,AC=AE,BC=DE,∠ADE=∠B,
∵AC=BC,
∴AE=DE,
∴∠ADE=∠EAD,∠ABD=∠ADB,
设,则,
∴四边形ABDE为双等四边形;
②作于点H
设,则:
在中,,即,
解得:
ⅰ)当时,
ⅱ)若时,
作于点M
ⅲ)若时,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时,CD=或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AB=AC,AD=CD,∠BAC=∠D
∴∠ACB=,∠CAD=
∴∠ACB=∠CAD
∴AD||BC
∵∠BAC=∠D,∠ACB=∠CAD
∴△ABC~△DAC
∴
∴AC2=DC·BC
【分析】(1)直接由双等四边形的性质适
(2)①结合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B=AD,AC=AE,BC=DE,∠ADE=∠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E=∠EAD,∠ABD=∠ADB,设,可表示出相关角的度数,再证明,利用双等四边形的定义可证得结论.
②②作于点H,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H、AH的长,设,可表示出A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CH、AC、BC的长;ⅰ)当时;ⅱ)若时;ⅲ)若时;分别求出CD的长即可.
29.(2025·齐齐哈尔)综合与实践
在探索几何图形变化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猜想、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可以获得典型的几何模型,运用几何模型能够轻松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共同体会几何模型的“数学之美”
(1)【几何直观】如图1,△ABC中,∠BAC=90°,AB=AC,在△ABC内部取一点D,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连接BD,CD',则CD'与BD的数量关系是 ;∠AD'C与∠ADB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推理】如图2,在正方形ABCD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延长E'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深度探究】如图3,矩形ABCD中,AB=3,BC=4,在其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延长CE'至点G,使,连接GB,延长G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若AF=2,则BF= .
(4)【拓展延伸】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DE',若AD=3,AB=,则DE'的最小值为 .
【答案】(1)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CE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E',
∴,.
∵,
∴即.
∴.
∴.
∵,
∴.
∴∠BE'C=∠ECE'=∠CEF=90°.
∴四边形CEFE'是矩形.
又∵CE=CE',
∴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
(4)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四点共圆模型
【解析】【解答】
解:(1)∵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DAD'=90°,AD=AD'
∵∠BAC=90°,
∴∠BAC-∠DAC=∠DAD'=∠DAC,即 ∠DAB=∠D'AC
又∵AB=AC,
∴DABDAC(SAS)
:.CD'=BD;∠AD'C=∠ADB
故答案为: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
(3)∵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 ∠ECE’=90°,CE=CE
∵,
∴,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3,BC=4,
∴CD=AB=3,
∴,
∴,
∵∠DCB=∠ECE'=90°,
∴ ∠DCB-∠BCE=∠ECE'-∠BCE 即 ∠DCE=∠BCE'
∴BCG∽DCE
∴∠BGC =∠DEC =90°
∵ ∠CED+∠CEF =180°
∴∠CEF =90°
∴∠BGC =∠ECG=∠CEF =90°
∴四边形CEFG是矩形,
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
∵O是AC,BD的中点,
在RtOBF 中,OF=BD
∴OF==AC=OA=OC=OD=OB
∴A,F,B,C,D共圆,
∴∠AFC=90°,
∵AD=BC
∴,
∴∠GFC=∠ACD,
在RtABC中,AC==5,
∴cos∠ACD=,
∵AF=2,
∴在RtAFC中,FC==,
∴FG=FCcos∠CFG=,
∵,
∴∠BFC=∠BAC,
又∠AFC=∠G=90°,
∴∠ACB= ∠FCG,
∴∠ACB-∠FBC=∠FCG-∠FBC,即∠ACF=∠BCG,
∴sin ∠ACF ==sin∠BCG=,
∴,
∴BG=,
∴BF=,
故答案为:.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AD=90°,AO=OB
∴AD=3,AB =,
∴AC=BD=
∴AO=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
∵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AE=AE',∠EAE'=60°
∴∠OAB=∠EAE'=60°
∴∠OAB-∠OAE=∠EAE'-∠OAE,即∠E'AO=∠EAB
又OA=BA,EA=EA
∴E'AOEAB(SAS),
∴∠AOE'=∠ABE=90°
∴E'在OE'上运动,且E'O⊥AC
∴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
∵∠AOB=60°,
∴∠AOD=120°,
又∠AOE'=90°,
∴∠E'OD=30,
∴当DE'OE'时,DE'=OD=,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和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利用SAS证明DABD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一步可证明四边形CEFE'是矩形,结合CE=CE',即可解答;
(3)根据旋转的性质通过计算得,即可利用SAS证明BCG∽D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数量计算得到四边形CEFG是矩形,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F,B,C,D共圆,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AC,FC;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FG,根据正弦的定义得到sin ∠ACF ==sin∠BCG=,建立关系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E'=60°,即可利用SAS证明E'AOEAB,即可得到E'在OE'上运动,且E'O⊥AC,可知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即可通过30角度的性质计算可得答案,解答即可.
30.(2025·武威)如图1,抛物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两点,M为OA的中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AB,过点M作OA的垂线,交AB于点C,交抛物线于点D,连接BD,求的面积;
(3)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A除外),将线段OE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F.
①当时,请在图2中画出线段OF后,求点F的坐标,并判断点F是否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
②如图3,点P是第四象限的一动点,,连接PF,当点E运动时,求PF的最小值.
【答案】(1)解:∵抛物线过
∴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1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A在正半轴,
∴,
∵,
∴OA=OB,
∵M为OA的中点,
∴,
∵OA=OB,,
∴,
∴MA=MC,
∵MD为OA的垂线,
∴D的横坐标为2,
∴MD=,
∴CD=MD-MC=;
∴
(3)解: ① F在否在抛物线上,理由如下:如图
连接BF,作FQ⊥OB于点Q,
由(2)可知: 0A=OB=4,∠OAB=∠OBA=45°,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OE=OF,∠EOF =∠BOA= 90°,
∴∠AOE=∠BOF,
又∵OA = OB,OE=OF ,
∴△AOE≌△BOF ,
∴∠OBF=∠OAE=45°,BF=AE=
∵FQ⊥OB,
∴△FQ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Q=OB - BQ=3,
∴F(-1,-3),
对于当x=-1时,y=-3
∴点F在抛物线上;
②连接B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连接PM,MF,作MH⊥BG于点H,如图,
∵∠OPA=90°, M为OA的中点,
∴ PM=OA=2,
∵PFMF-PM,
∴当M,P,F三点共线时,PF最小,
同①可得,∠OBF =∠OAE =45°,
∴点F在射线BG上运动,
当MF⊥BG时,即F与点H重合时,MF最小,此时PF最小为MH-PM,
∵∠OBG=45°,
∴O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G=OB=4,∠BGO=45° ,
∴ MG= OG+OM=6,M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MH=MG=3,
∴PF最小为MH-PM=3-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把代入解析式,即可解答;
(2)求出点A的坐标,进而得到点M的坐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MC的长度,由MD为OA的垂线求出点D的坐标,根据BCD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
(3)①根据要求作图即可,连接BF,作FQ⊥OB于点Q,由旋转的性质利用SAS证明AOE≌BOF,得到∠OBF=∠OAE=45°,BF= AE=,进而得到△FQ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F点坐标,将F点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判断点F在否在抛物线上,解答即可;
②连接B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连接PM,PF,MF,作MH⊥BG于点H,斜边上的中线得到MP=2,根据PF≥MF-PM,得到当M,P,F三点共线时,PF最小,同①可知,∠OBF=∠OAE=45°,得到点F在射线BG上运动,进而得到当MF⊥BG时,即F与点H重合时,MF最小,此时PF最小为MH - PM;易得O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OG的长,进而求出MG的长,易得M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MH的长,根据PF最小为MH - PM,计算即可解答.
1 / 1专题2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2025年精选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25·自贡)起源于中国的围棋深受青少年喜爱.以下由黑白棋子形成的图案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2025·内江) 古钱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选项是在《中国古代钱币》特种邮票中选取的部分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2025·辽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的坐标为(3,0),点的坐标为(2,-2),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5),则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A.(7,-2) B.(2,3) C.(2,-7) D.(-3,-2)
4.(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5.(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平移,得到,点在坐标轴上.若,则点坐标为( )
A.(11,-4) B.(10,-3) C.(12,-3) D.(9,-4)
6.(2025·德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至△EGF处,使EF恰好过边AB的中点D,连接CD,若CD=1,则GE= ( )
A.3 B.2 C.1 D.
7.(2025·大庆) 如图,中,,,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点B,点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点E连接.点D恰好落在线段上,则的长为( )
A. B.4 C. D.6
8.(2025·天津市)如图,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的延长线与边BC相交于点,连接.若,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4 D.
9.(2025·淄博)如图,P是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弧BD上的点,连接AP,CP,将线段CP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线段PQ,连接AQ.若AB=1,则△APQ的最大面积是( )
A. B. C. D.
10.(2025·安徽)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4,BC = 3,AD = 1,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连接 FB,FC,E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EC - ED 的最大值是 B.FB 的最小值是
C.EC + ED 的最小值是 D.FC 的最大值是
二、填空题
11.(2025·深圳) 深圳某物流公司研发了一款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无人机可以按照设计好的飞行轨迹,将快递精准的送达客户.以地面(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无人机现位于P(1,2)的位置,现在桃李的同学们操作无人机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P'.则P'坐标为 .
12.(2025·凉山州)如图,将周长为20的△沿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连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
13.(2025·深圳) 如图,以矩形ABCD的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作,交AB于点F,点E为AD上一点,连接CE.将线段 CE 绕点 E 顺时针旋转至 EG,点 G 落在上,且点F为 EG 中点.若AF=1,AE=3,则 CB 的长为 .
14.(2025·宜宾)如图,在中,,BC=6.将射线CA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在射线1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面积为24,连结,则的最大值是 .
15.(2025·达州)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变换,现将斜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变换后得为第一次变换,经变换得为第二次变换,…,经变换得,则点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
16.(2025·潍坊) 如图,已知菱形的顶点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其中的坐标分别为(0,1),.该菱形经过中心对称得到它右侧的菱形(顶点均在格点上).
(1)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和点的对应点的坐标;
(2)将菱形平移,使点的对应点为点,画出平移后的菱形.
17.(2025·黑龙江)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1)将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画出两次平移后的,并写出点的坐标;
(2)画出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后得到的,并写出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求点旋转到点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18.(2025·武汉)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3个4闷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是格点.仅用无刻度直尺在给定网格中完成如下两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画线不得超过五条.
(1)如图1,E是格点,先将点E绕点A逆时针旋转(,画对应点 F,再画直线FG交AB于点G,使直线FG-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
(2)如图2,先画点C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M,再画射线MN交BD于点N,使MN∥AD
19.(2025·河南)小军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其中含角的三角板OAB的直角边OA落在轴上,含角的三角板OAC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将三角板OAB绕点顺时针旋转边上的点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旋转前点的坐标.
20.(2025·自贡)如图,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点是线段上异于端点的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1)求的值;
(2)若,求点坐标;
(3)双曲线关于轴对称的图象为,直接写出射线绕点旋转后与的交点坐标.
21.(2025·常州)在平面xOy中以下种不同所得线段的关系。
方式一: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方式二:先原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
如图1小明将线段AB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A1,B1、A2,B2发现它们除长度相等外还有其他关系.
(1)【实践体验】
如图2,小明已画出线段CD按方式一运动得到的线段.请你利用网格,在图2中画出线段CD按方式二运动得到的线段;
(2)【探索发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线段a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则线段、所在直线可能 (写出所有可能的序号);①相交;②平行;③是同一条直线
(3)【综合应用】
如图3,已知点G(2,3),H(x,y)是第一象限内两个不重合的点,将线段GH按方式一、方式二运动,分别得到线段、(、是G的对应点。、是H的对应点).
①若点与点重合,求点H的坐标;
②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实数x的取值范围.
22.(2025·北京) 在△ABC中,∠ACB =90°,∠ABC=α,点 D 在射线 BC上,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 逆时针旋转 180°-2α得到线段AE (点E 不在直线AB上),过点E作EF∥AB交直线 BC 于点 F.
(1) 如图1,α=45°,点 D 与点C 重合,求证: BF =AC;
(2)如图2,点D,F都在 BC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 DF 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3.(2025·徐州)如图1,将Rt△AOB绕直角顶点O旋转至△COD,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C,D.连接AD,BC,AC,BD,直线AC与BD交于点E.
(1)△AOD与△BOC的面积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连接OE,若AB,CD,OE的中点分别为P,Q,R.求证:P,Q,R三点共线;
(3)已知AB=5,随着OA,OB及旋转角的变化,若存在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其面积为S,则S的最大值为 .
24.(2025·长春)如图,在中,,,点为边的中点,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
(1)线段的长为 ;
(2)当时,求的长;
(3)当点在边上时,求证:;
(4)当点到的距离是点到距离的2倍时,直接写出的长.
25.(2025·宁夏回族自治区) 如图,在和中,,,.连接,点是的中点,连接.
(1)如图1,当点在上时,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将图1中的△ADD绕点A顺时针旋转.
①当旋转角为60°时,如图2所示,(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②当EF最长时,EF与AD的交点记作M.若AE=3,则EM= ▲ .
26.(2025·无锡)【数学发现】
某校数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以△ABC内部任意一点O为中心,画出与△ABC成中心对称的△A'B'C'.当点O处于不同位置时,从“形”的角度发现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只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的有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六边形(称为“平行六边形”);从“数”的角度发现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在不断变化.
【问题解决】
组员小明选择面积为1的△ABC,以其内部任意一点O为中心,画出与之成中心对称的△A'B'C',探究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1)如图3,BC=2,当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落在边BC上时,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 AQA'P.
①若AA'⊥BC,求AO的长;(请直接写出答案)
②若 AQA'P的面积为,求A'C的长.
(2)如图4,点D为BC的中点,点O在AD上,若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为“平行六边形”EFGHMN,求“平行六边形”EFGHMN面积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点O的位置.
27.(2025·乐山)在一堂函数专题复习课上,刘老师给出了新定义:若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某一点P成中心对称,则称这两个函数关于点P互为“对称函数”.请同学们解决以下问题:
(1)求函数y=x﹣1关于点(0,0)的“对称函数”.小乐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在函数y=x﹣1的图象上取两点(1,0)和(0,﹣1);
第二步:分别求出这两个点关于点(0,0)的对称点 和 ;
第三步:函数y=x﹣1关于点(0,0)的“对称函数”为 .
(2)是否存在点P,使得函数y1关于点P的“对称函数”就是它本身?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函数C1:y=ax2﹣2ax+2a(a>0)关于点(2,2)的“对称函数”为C2,函数C1与函数C2所围成的区域(包括边界)记作W,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i)若a,求W内的“整点”个数;
(ii)若W内至少有9个“整点”,至多有13个“整点”,求a的取值范围.
28.(2025·深圳) 综合与探究
【探索发现】如图1,小军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拼接成一个四边形.
【抽象定义】以等腰三角形为边向外作等腰三角形,使该边所对的的角等于原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此时该四边形称为“双等四边形”,原等腰三角形称为四边形的“伴随三角形”.如图2,在中,,.此时,四边形ABCD是“双等四边形”, 是“伴随三角形”.
(1)【问题解决】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CD,
求:
①AD与BC的位置关系为: ;
② .(填“>”,“<”或“=”)
(2)【方法应用】①如图 4,△ABC中,AB=BC,将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至,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求证:四边形 ABDE 是双等四边形.
②如图 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5,在平面内找一点 D,使四边形 ABCD 是以 为伴随三角形的双等四边形. 若存在,请求出 CD 的长.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9.(2025·齐齐哈尔)综合与实践
在探索几何图形变化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猜想、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可以获得典型的几何模型,运用几何模型能够轻松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共同体会几何模型的“数学之美”
(1)【几何直观】如图1,△ABC中,∠BAC=90°,AB=AC,在△ABC内部取一点D,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连接BD,CD',则CD'与BD的数量关系是 ;∠AD'C与∠ADB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推理】如图2,在正方形ABCD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延长E'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深度探究】如图3,矩形ABCD中,AB=3,BC=4,在其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延长CE'至点G,使,连接GB,延长G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若AF=2,则BF= .
(4)【拓展延伸】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DE',若AD=3,AB=,则DE'的最小值为 .
30.(2025·武威)如图1,抛物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两点,M为OA的中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AB,过点M作OA的垂线,交AB于点C,交抛物线于点D,连接BD,求的面积;
(3)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A除外),将线段OE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F.
①当时,请在图2中画出线段OF后,求点F的坐标,并判断点F是否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
②如图3,点P是第四象限的一动点,,连接PF,当点E运动时,求PF的最小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不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可得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即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此选项中的中国古代钱币图案即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在平面内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根据定义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2,-2),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CD,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3,5),
∴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C,
∴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点D的坐标为(2,-2+5),即(2,3),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点A平移后的对应点C的坐标确定平移方向与距离,再应用于点B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
4.【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5.【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K字型相似模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H⊥y轴,作BK⊥AH交HA的延长线于点K,则∠AHO=∠BKA=90°=∠BAO,
∴∠BAK=∠AOH=90°-∠HAO,
∴△AHO∽△BKA,
∴,
∵∠A=90°,,A(-4,3),
∴OH=3,AH=4,
∴
∴BK=8,AK=6,
∵平移,
∴OF=BK=8,OE=AK=6,
∴E(6,0),
∴将点A先向右平移1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E,
∴将点O(0.0)先向右平移1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G,
∴G(10,-3),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A作AH⊥y轴,作BK⊥AH交HA的延长线于点K,证明△AHO∽△BKA,得到,根据点A的坐标,结合tan∠ABO的值,求出BK=8,AK=6,平移求出E点坐标,进而得到平移规则,再求出G点坐标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D是AB的中点,
∴AB=2CD=2,
由平移可得EG=AB=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到AB=2CD=2,然后根据平移解答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AB=BC=2,∠ABC=120°,
∴
由旋转可知∠BAD=120°,
∴∠CAD=90° ,
由旋转得: AD=AB=2,∠ADE=120° ,
∴∠ADC=60°,
∴∠ACD=30°,
∴CD=2AD=2X2=4,
故答案为:B.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AC=30°;再由旋转的性质得∠CAD=90°,AD=AB=2,∠ADE=120°,从而得∠ADC=60°,∠ACD=30°, 故可得CD=2AD,计算即可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连接AD,∠CC'于点O
由旋转性质可得AC'=AC=4,∠AC'B'=∠ACB=90°
∴∠AC'D=90°
在Rt△AC'D和Rt△ACD中
∴Rt△AC'D≌Rt△ACD
∴C'D=CD=3
∴AD垂直平分CC'
∴CC'=2OC,AD⊥CC'
∵∠ACB=90°,AC=4,CD=3
∴
∵
∴
∴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D,∠CC'于点O,由旋转性质可得AC'=AC=4,∠AC'B'=∠ACB=90°,则∠AC'D=9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Rt△AC'D≌Rt△ACD,则C'D=CD=3,根据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可得AD垂直平分CC',则CC'=2OC,AD⊥C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解:过点Q作QE⊥AP于点E,过点C作CF⊥AP交延长线于点F,连接AC交弧于点P1
则∠QEP=∠CFP=90°
∵∠QPC=90°
∴∠EQP+∠EPQ=∠FPC+∠EPQ=90°
∴∠EQP=∠FPC
由旋转可得,PC=PQ
∴△QPE≌△PCF(AAS)
∴EQ=PF
∵PF≤PC
∴EQ≤PC
∴AP+PF≤AP+PC≤AC
即当点P在P1时,EQ的值最大为CP1长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P1=CD=AB=1
∴
∴EQ的值最大为
∴△APQ的最大面积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Q作QE⊥AP于点E,过点C作CF⊥AP交延长线于点F,连接AC交弧于点P1,则∠QEP=∠CFP=90°,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EQP=∠FPC,根据旋转性质可得PC=P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QPE≌△PCF(AAS),则EQ=PF,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AP+PF≤AP+PC≤AC,即当点P在P1时,EQ的值最大为CP1长,根据正方形性质可得AD=AP1=CD=AB=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EQ,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 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
∴DE=DF,∠EDF=90°,
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
∴四边形ABGD是矩形,
易证△DHF≌△DAE(SAS)
∴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
∵∠A=∠ABC=90°,
∴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
∴AD=BG=IH=1,
∴DG=AB=4,
∴CG=BC-GB=3-1=2;
∴,
∴,
∴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
∴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
此时,
∴DE=1,
∴EC-ED=5-1=4,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
∴ED=EM,AD=AM=1,∠BAM=∠BAD=90°,
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
∴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
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
∴BN=AM=1,CN=3+1=4,AB=MN=4,
∴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点E和点A重合时,
,
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
易证四边形CQIB是矩形,
∴CQ=IB=4-1=3,QI=BC=3,
∴△DHF≌.△DAE,
∴∴FH=AE=4,
∴QF=FH+HI-QI=4+1-3=2,
∴
综上所述,FC的最大值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DE=DF,∠EDF=90°,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可证得四边形ABGD是矩形,利用SAS可证得△DHF≌△DAE,可证得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再证明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可求出BG、HI、DG、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E,CE的长,然后可表示出EC-ED的长,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即可求出EC-ED的长及BF的长,可对A、B作出判断;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可知ED=EM,AD=AM=1,∠BAM=∠BAD=90°,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由此可知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N、CN、MN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E+ED的最小值,可对C作出判断;当点E和点A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可得到CQ、QI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FH的长,即可求出Q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FC的最大值,可对D作出判断.
11.【答案】(4,2)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规律可得P'(1+3,2)即(4,2).
故答案为: (4,2).
【分析】直接由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即可得出结果.
12.【答案】24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图形的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的性质得:
四边形的周长
故答案为:24.
【分析】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实际上等于的周长加上平移的距离AD与CF的和,再根据已知代入周长和平移的距离即可求解;
13.【答案】6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圆的相关概念;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方法一:
由题意可知:
设EC=a,则:CB=a+4,AB=a+3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方法二:
如图,作,垂足为H,连接AF,
由题意可知:
设,则: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方法三:
如图,延长DA交于点M,
为直径
直径GM
B为中点
即:
,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接下来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其一可作:作,垂足为N,连接MF
可知:
亦可连接GB,可知:
【分析】方法一:直接可得EF的长度,即可EC的长度,设DE=a,则可知BC和BF的长为a+3,可得CD=AB=4+a,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a的值,即可得BC的长;
方法二:作FH⊥AB于点H,得,FH=3,再设半径为r,由勾股定理得r的值,即可得BC的长;
方法三:作FN⊥AD于点N,得得DN的长为3,即可得BC的长.
14.【答案】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定角定弦辅助圆模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
解:∵射线CA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A1,在射线CA1上取一点D,连结AD ,
∴ACD= 90°,
∵ACD面积为24,
∴AC·CD·=24
∴ AC·CD= 48,
过点C向上作线段CF⊥BC,使得CE=8,
∵BC=6.
∴BC·CE=6x8=48
即AC·CD= BC·CE
∴
连接DE,
∵CE⊥BC,
∴∠BCE= CACD= 90°,
∵∠BCE-∠ACE=∠ACD- ∠ACE,
∴∠ACB= ∠ECD,
∵
∴CEDACB,
∴∠EDC= ∠ABC =90°,
∵CE=8,即定角定弦,故点D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
记圆心为直径CE的中点O,
即的半径OD=4
连接OB,并延长与交于-一点,即为D1,
此时BD1为BD的最大值,
故BO=
∴BD= BO+OD=2+4.
故答案为:.
【分析】先整理得ACxCD=48,过点C向上作线段CE⊥BC,使得CE=8,得到结合∠BCE=∠ACD= 90°,整理得ACB=ECD,证明△CEDACB,即EDC=ABC = 90°,可运用定角定弦,得点D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连接OB,并延长与交于一点,即为D,再运用勾股定理得BO=2,即可解答.
15.【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探索规律-点的坐标规律
【解析】【解答】过点C作CD⊥x轴,
由题可知,CD=AD==0.5,∴C(,),绕原点旋转180°,相当于过原点做中心对称点,∴C1(,),再将C1向右平移2个单位,并作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得C2(-,),同理,得C3(,),C4(,),C5(,),C6(,),C7(,).......由此可得规律,当n为奇数时,Cn(,),∴
故填:.
【分析】 过点C作CD⊥x轴,根据斜边上的中线得到C坐标,根据绕原点旋转180°即为作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依次得到C1C2C3C4C5C6C7....从而得到规律,进而求解.
16.【答案】(1)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见解析;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是(2,-5)
(2)解:画出平移后的菱形,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图﹣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再根据中心对称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
17.【答案】(1)解:如图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
C1(4, 1)
(2)解:如图所示: △A2B2C2即为所求,
C2(-1, 4)
(3)解:∵C1(4, 1),
∴OC1=,
∴点旋转到点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
【知识点】作图﹣平移;作图﹣旋转;弧长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的方向和单位长度,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各对应点的位置,顺次连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根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即可得出旋转之后的各对应点的位置,顺次连接,即可得出旋转之后的三角形;
(3)根据点C1的坐标,首先求得旋转到点 路径的半径,然后根据旋转角度为90°,利用弧长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所经过的路径长。
18.【答案】(1)解:如图1中,点F,直线FG即为所求;
(2)解:如图,点M,直线MN即为所求,
【知识点】作图﹣旋转;尺规作图-平行线
【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性质可得点F,再连接AC,找到矩形中点O,连接FO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对称性质作出点M,再根据直线平行性质作图即可.
19.【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C(2,2)
∴k=4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过点C作轴、轴,垂足分别为M、N,设点A、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点A`、D`.
由旋转的性质知,
,即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旋转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解即可;
(2)如图所示,由于点,则过点C分别作轴的垂线段CM和CN,则CM=CN=2,由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N是斜边OA上的中线,即OA=4,则由旋转的性质知,OA`=OA=4,即点D`的横坐标为4,此时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D`的纵坐标为1,即A`D`=1,再由旋转的性质知AD=A`D`=1,由于点D在第二象限,则.
20.【答案】(1)解:∵点A(-2,a)在反比例函数上,
∴a=4,即A(-2,4),
将A(-2,4)代入正比例函数y=kx中,
得-2k=4,
解得:k=-2.
(2)解:B在直线y=-2x上,
设B(m,-2m),
∵过点B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
∴,
∵BD=2,
∴
整理得:m2-2m-4=0,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
(3)解:∵双曲线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为y',
∴,
如图,
由旋转可得:OA=OA',∠AOA'=90°,
过A作AK⊥x轴于K,过A'作A'L⊥x轴于L,
∴∠AKO=∠A'LO=90°,
∴∠AOK=90°-∠A'OL=∠OA'L,
∴△AOK≌△OA'L,
∵A'(-2,4),
∴OL=AK=4,A'L=OK=2,
∴A'(4,2),
当x=4时,,
∴A'(4,2)在的图象上,
由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可得:A"(-4,-2),
∴射线OA绕点O旋转90°后与y'的交点坐标为(4,2)或(-4,-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轴对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1)点 A(-2,a)在反比例函数上,可得a=4,即 (-2,4),将A(-2,4)代入正比例函数y=kx中,进一步求解即可;
(2)设B(m,-2m),结合过点B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可得,可得,再解方程进一步求解即可;
(3)求解,如图,由旋转可得:OA=OA',∠AOA'=90°,过A作AK⊥x轴于K,过A'作A'L⊥x轴于L,证明△AOK≌△OA'L,可得A'(4,2),证明A'(4,2)在的图象上;结合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可得:A"(-4,-2),从而可得答案.
21.【答案】(1)解:如图所示,线段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2)②③
(3)按方式一运动: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坐标为;
按方式一运动: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坐标为.
按方式二运动:先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坐标为;
按方式二运动:先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坐标为.
①点与点重合,
,解得,即.
②由(2)可知,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点在一条直线上,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坐标为代入得,.整理得,,
,
讨论有交点情况:
.当点在线段上时,两线段有交点,
,即,
当点在线段上(不与端点重合)时,两线段无交点,
,即,
当点在线段上时,两线段有交点,
,即,
由于点在第一象限,,
.
综上所述,若线段与线段有公共点,,或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利用轴对称、旋转、平移设计图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解析】【解答】(2)设线段的端点为和,
按方式一变换得到线段对应端点分别为,,
按方式二变换得到线段对应端点分别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得,
,消去后,整理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得,
消去后,整理得,,
,即和所在直线可能平行或是同一直线.
故选:②③;
【分析】(1)根据旋转和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
(2)先求出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变换后的端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项系数,通过一次项系数来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3)①先根据平行性质转化为共线问题,再通过已知直线方程得到函数解析式;
②通过线段端点位置关系分析范围,根据不等式确定临界点,结合图形,即可求解.
22.【答案】(1)证明:∵∠ACB=90°, ∠ABC=45°
∴∠BAC=∠ABC=45°
∵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AE,点D与点C重合
∴AE=AD=AC, ∠EAB=90°-∠BAC=45°,
∴∠EAB=∠ABC,
∴BC∥AE
∵EF ∥AB,
∴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
∴BF=AE,
∴BF=AC;
(2)解:DF=2BC,
证明: 如图,在DB上取 一点G,使得AG=AB
∴∠AGB=∠ABG=α,
∴∠BAG=180°-2α
∵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2α得到线段AE,
∴DA=EA
∴∠DAE=∠GAB=180°-2α
∴∠DAG=∠EAB
∴△DAG≌△EAB(SAS)
∴DG=BE, ∠AGD=∠ABE=180°-∠AGC=180°-α
又∵∠ABC=α
∴∠FBE=∠ABE-∠ABC=180°-α-α=180°-2α
∵EF ∥AB,
∴∠BFE=∠ABF=α
∴∠BEF=180°-∠FBE-∠BFE=α
∴BE=BF
∴DG=BF
∵AG=AB, AC⊥BC
∴GC=BC
∴DF=BD-BF=BD-DG=BG=2B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BAC=∠ABC=45°,再根据旋转性质可得AE=AD=AC, ∠EAB=90°-∠BAC=45°,则∠EAB=∠ABC,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可得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则BF=AE,即BF=AC,即可求出答案.
(2)在DB上取 一点G,使得AG=A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AG=180°-2α,再根据旋转性质可得DA=EA,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E=∠GAB=180°-2α,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DAG≌△EAB(SAS),则DG=BE, ∠AGD=∠ABE=180°-∠AGC=180°-α,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FBE=180°-2α,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BFE=∠ABF=α,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EF=α,则BE=BF,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23.【答案】(1)结论:△AOD与△BOC的面积相等
理由:如图,过点D作DF⊥OA于点F,过点B作BG⊥CO,交CO的延长线于点G,
∴∠DFO=∠BGO=90°,
∵ 将Rt△AOB绕直角顶点O旋转至△COD,
∴OD=OB,∠COD=∠AOB=90°,OC=OA,
∴∠AOD+∠AOG=90°,
∵∠AOG+∠BOG=90°,
∴∠DOF=∠BOG,
在△DOF和△GOB中
∴△DOF≌△GOB(AAS)
∴DF=BG,
∴
∴△AOD与△BOC的面积相等
(2)解:连接OQ、OP、PE、QE、设OA和BD交于点I,
∵∠AOB=∠COD=90°, AB,CD,OE的中点分别为P,Q,R
∴OQ=CD,OP=AB,∠AOC=∠BOD,
∵AB=CD,
∴OP=OQ,
∵OB=OD,OA=OC,
∴
∴△AOC∽△BOD,
∴∠CAO=∠DBO,
∵∠AIE=∠BIO。
∴∠AEB=∠AOB=90°,
∴EP=AB,
∴EP=OQ=OP,
同理可证EQ=CD,
∴EP=OQ=OP=EQ,
∴△EQOP是菱形,
∴OE和PQ互相平分,
∵点R为OE的中点,
∴点Q、P、R在同一直线上即P,Q,R三点共线
(3)25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3)如图,由(2)可知,BD⊥AC,
∴S四边形ABCD=AC·BD,
∵AC≤OA+OC,BD≤OB+OD,
∴当C、O、A共线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
此时∠AOD=∠BOC=∠COD=∠AOB,
∴△AOD≌△OCD≌△COD≌△COB,
∴S四边形ABCD=4S△AOB,
过点O作OW⊥AB于点W,
∴,
∵OW≤OP,
∴当时,△AOB的面积最大,
∴,
∴S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25.
【分析】(1)过点D作DF⊥OA于点F,过点B作BG⊥CO,交CO的延长线于点G,可证得∠DFO=∠BGO,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可推出OD=OB,∠COD=∠AOB=90°,OC=OA,∠DOF=∠BOG,利用AAS可证得△DOF≌△GO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F=BG,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证得结论.
(2)连接OQ、OP、PE、QE、设OA和BD交于点I,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OQ=PO,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OC∽△BOD,由此可推出△AOC∽△BOD,即可证得∠AEB=90°,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EP=OQ=OP=EQ,可得到△EQOP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和点R为OE的中点,可证得结论.
(3)由(2)可知S四边形ABCD=AC·BD,可得到AC≤OA+OC,BD≤OB+OD,当C、O、A共线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可得到△AOD≌△OCD≌△COD≌△COB,由此可得S四边形ABCD=4S△AOB,过点O作OW⊥AB于点W,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可推出△AOB面积最大时OW的值,由此可求出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24.【答案】(1)
(2)解:如图,在中,,,点为边的中点,
∴,,
∵,
∴,而,
∴,
∴;
(3)证明:∵旋转,
∴,
如图,∵,,
∴,
∵,,
∴;
(4)解:的长为或.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钝角)
【解析】【解答】(1)解:∵在中,,,
∴;
故答案为:;
(4)解:如图,当在的左边时,结合题意可得:,,,
过作于,过作于,
∴四边形为矩形,
∴,
结合(1)可得:,
∵,,
∴,
∴,
∵,
∴,
∴,
∵,
∴,
∵,
∴,
∴,
∴,
∴,
∴;
如图,当在的右边时,过作于,过作于,
同理:,
四边形四边形为矩形,
∴,
∵,
∴,
∴,,
同理可得:,,
∴;
综上: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2)根据平行得到∠DEB=90°,然后利用余弦的定义解答即可;
(3)根据旋转的性质,利用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4)分为在的左边或在的右边两种情况,过作于,过作于,证明,即可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长,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
25.【答案】(1)证明:∵在中,
,
∵在中
,
∴点F是BD的中点,
∴在中
,在Rt△BED中,,
,,,
,
∴CEF是等边三角形;
(2)解: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
由旋转角为可得∴,
又∵,AE=AE,
∴,∴DE=D'E,∴DF=BF,
∴EF是的中位线,∴,∴,
同理可得∴BC=B'C,∴DF=BF,
∴FC是的中位线,∴,∴,
∴是等边三角形;
②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2)
②如图,点E在以点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
∵△CEF为等边三角形
∴EF=CE
∴当EF最大时,即CE取得最大值
∴当点A,C,E三点共线时,CE取得最大值,此时EF最大
即△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240°时,EF最大
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
由①可得FC是△BDB'的中位线,EF是△DBD'的中位线
∴CF∥DB',EF∥BD'
∴∠MAE=∠FCE=60°,∠MEA=∠BAC=60°
∴△MAE是等边三角形
∴EM=AE=3
故答案为:3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可得可得,,则,,,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及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2)①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根据旋转性质可得,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则DE=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则,同理可得,则BC=B'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则,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②点E在以点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可得EF=CE,当EF最大时,即CE取得最大值,当点A,C,E三点共线时,CE取得最大值,此时EF最大,即△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240°时,EF最大,延长DE交AB于点D',分别延长AD,BC相交于点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CF∥DB',EF∥BD',则∠MAE=∠FCE=60°,∠MEA=∠BAC=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6.【答案】(1)解:①∵,
∴,
∵,
∴,
∵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为点,
∴.
②∵,
∴,,,,
∴,,
∴,
∴设,
∴,
∵的面积为,
∴,
∴,
∴,
∵与关于成中心对称,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同理可得:,
∴,
∵,
∴,
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
∴,
∴.
(2)解:如图,连接,,记,的交点为,
∵与关于成中心对称,“平行六边形”,
∴共线,共线,,,,,
∴,
设,,,
∴,
∵,
∴,
∴,即,
同理:,
∴,即,
同理:,
∴,即,
∴,
∵,,,
∴的最小值为:
,
此时,,,
∴,即,
∴“平行六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同理可得:,
同理:,,
∴,,
∴,
∴是的重心.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
(1)①利用面积求出,再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到,
②得到,可设,根据的面积为,求得,同理,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
(2)连接,,记,的交点为,得到共线,共线,,,,,,设,,, 进而得到,根据最小值的到,然后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27.【答案】(1)(﹣1,0);(0,1);y=x+1
(2)解:存在点P(0,1)满足题意,理由如下:
∵函数y1图象可看成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
且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关于原点(0,0)成中心对称的,
∴函数y1的图象关于点(0,1)成中心对称,满足题意.
故P点坐标为(0,1)
(3)解:(i)函数C1:y=ax2﹣2ax+2a的顶点坐标为(1,a),
则(1,a)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的点为(3,4﹣a),
故函数C2可设为:y=﹣a(x﹣3)2+4﹣a=﹣ax2+6ax+4﹣10a,
当a时,函数C1:y,函数C2:y.
画出两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则W区域内整点为(1,1)、(2,1)、(2,2)、(2,3)、(3,3),共计5个整点.
(ii)联立C1和C2表达式,即ax2﹣2ax+2a=﹣ax2+6ax+4﹣10a,
整理得2ax2﹣8ax+12a﹣4=0,
令Δ=0,此时两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整理可得﹣32a2+32a=0,
解得a=1或0(0舍去,不合题意),
故a=1,
∵C1和C2要围成区域W,
∴0<a<1.
∵C1和C2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
则点(2,2)必为W区域内一个“整点”.
当有9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4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由图2可知,“整点”只能是(1,1)和(3,3)、(2,1)和(2,3)、(0,1)和(4,3)、(1,2)和(3,2),
此时当函数C2过点(0,1),即4﹣10a=1时,满足题意,
可得a;
当有15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7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由图3可知,即在前面9个“整点”的基础上再增加3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即(0,2)和(4,2)、(3,1)和(﹣1,1)、(1,3)和(5,3),
此时当函数C1过点(5,3),
∴16a+a=3,
解得a,
综上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坐标与图形变化﹣中心对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
【解析】【解答】解:(1)∵(1,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0),
(0,﹣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0,1),
设过(﹣1,0)、(0,1)两点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代入两点坐标,得:
,解得,
∴y=x+1,
故答案为:(﹣1,0),(0,1),y=x+1.
【分析】(1)由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1,0)、(0,-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1,0)、(0,1),进而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函数表达式;
(2)将函数y1与学过的反比例函数y联系起来,它的图象可以看作由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关于点(0,0)成中心对称的,故而函数y1的图象是关于点(0,1)成中心对称的,即得到答案;
(3)(i)当 a 时,分别求出C1和C2的解析式,再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ii)根据C1和C2关于点(2,2)成中心对称,则点(2,2)必为W区域内一个整点。当有9个整点时,须以点(2,2)为中心,再向外找出4对关于(2,2)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由图2可知,整点只能是(1,1),(3,3),(2,1),(2,3),(0,1),(4,3),(1,2),(3,2),此时当函数C2过点(0,1),即4﹣10a=1时,满足题意,可得a;同理,当有13个整点时,由图3可求得a,综合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
28.【答案】(1) ;
(2)解:①为旋转得到
,AC=AE,BC=DE,∠ADE=∠B,
∵AC=BC,
∴AE=DE,
∴∠ADE=∠EAD,∠ABD=∠ADB,
设,则,
∴四边形ABDE为双等四边形;
②作于点H
设,则:
在中,,即,
解得:
ⅰ)当时,
ⅱ)若时,
作于点M
ⅲ)若时,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时,CD=或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AB=AC,AD=CD,∠BAC=∠D
∴∠ACB=,∠CAD=
∴∠ACB=∠CAD
∴AD||BC
∵∠BAC=∠D,∠ACB=∠CAD
∴△ABC~△DAC
∴
∴AC2=DC·BC
【分析】(1)直接由双等四边形的性质适
(2)①结合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B=AD,AC=AE,BC=DE,∠ADE=∠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E=∠EAD,∠ABD=∠ADB,设,可表示出相关角的度数,再证明,利用双等四边形的定义可证得结论.
②②作于点H,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H、AH的长,设,可表示出A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CH、AC、BC的长;ⅰ)当时;ⅱ)若时;ⅲ)若时;分别求出CD的长即可.
29.【答案】(1)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CE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E',
∴,.
∵,
∴即.
∴.
∴.
∵,
∴.
∴∠BE'C=∠ECE'=∠CEF=90°.
∴四边形CEFE'是矩形.
又∵CE=CE',
∴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
(4)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四点共圆模型
【解析】【解答】
解:(1)∵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DAD'=90°,AD=AD'
∵∠BAC=90°,
∴∠BAC-∠DAC=∠DAD'=∠DAC,即 ∠DAB=∠D'AC
又∵AB=AC,
∴DABDAC(SAS)
:.CD'=BD;∠AD'C=∠ADB
故答案为: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
(3)∵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 ∠ECE’=90°,CE=CE
∵,
∴,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3,BC=4,
∴CD=AB=3,
∴,
∴,
∵∠DCB=∠ECE'=90°,
∴ ∠DCB-∠BCE=∠ECE'-∠BCE 即 ∠DCE=∠BCE'
∴BCG∽DCE
∴∠BGC =∠DEC =90°
∵ ∠CED+∠CEF =180°
∴∠CEF =90°
∴∠BGC =∠ECG=∠CEF =90°
∴四边形CEFG是矩形,
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
∵O是AC,BD的中点,
在RtOBF 中,OF=BD
∴OF==AC=OA=OC=OD=OB
∴A,F,B,C,D共圆,
∴∠AFC=90°,
∵AD=BC
∴,
∴∠GFC=∠ACD,
在RtABC中,AC==5,
∴cos∠ACD=,
∵AF=2,
∴在RtAFC中,FC==,
∴FG=FCcos∠CFG=,
∵,
∴∠BFC=∠BAC,
又∠AFC=∠G=90°,
∴∠ACB= ∠FCG,
∴∠ACB-∠FBC=∠FCG-∠FBC,即∠ACF=∠BCG,
∴sin ∠ACF ==sin∠BCG=,
∴,
∴BG=,
∴BF=,
故答案为:.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AD=90°,AO=OB
∴AD=3,AB =,
∴AC=BD=
∴AO=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
∵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AE=AE',∠EAE'=60°
∴∠OAB=∠EAE'=60°
∴∠OAB-∠OAE=∠EAE'-∠OAE,即∠E'AO=∠EAB
又OA=BA,EA=EA
∴E'AOEAB(SAS),
∴∠AOE'=∠ABE=90°
∴E'在OE'上运动,且E'O⊥AC
∴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
∵∠AOB=60°,
∴∠AOD=120°,
又∠AOE'=90°,
∴∠E'OD=30,
∴当DE'OE'时,DE'=OD=,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和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利用SAS证明DABD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一步可证明四边形CEFE'是矩形,结合CE=CE',即可解答;
(3)根据旋转的性质通过计算得,即可利用SAS证明BCG∽D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数量计算得到四边形CEFG是矩形,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F,B,C,D共圆,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AC,FC;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FG,根据正弦的定义得到sin ∠ACF ==sin∠BCG=,建立关系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E'=60°,即可利用SAS证明E'AOEAB,即可得到E'在OE'上运动,且E'O⊥AC,可知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即可通过30角度的性质计算可得答案,解答即可.
30.【答案】(1)解:∵抛物线过
∴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1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A在正半轴,
∴,
∵,
∴OA=OB,
∵M为OA的中点,
∴,
∵OA=OB,,
∴,
∴MA=MC,
∵MD为OA的垂线,
∴D的横坐标为2,
∴MD=,
∴CD=MD-MC=;
∴
(3)解: ① F在否在抛物线上,理由如下:如图
连接BF,作FQ⊥OB于点Q,
由(2)可知: 0A=OB=4,∠OAB=∠OBA=45°,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OE=OF,∠EOF =∠BOA= 90°,
∴∠AOE=∠BOF,
又∵OA = OB,OE=OF ,
∴△AOE≌△BOF ,
∴∠OBF=∠OAE=45°,BF=AE=
∵FQ⊥OB,
∴△FQ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Q=OB - BQ=3,
∴F(-1,-3),
对于当x=-1时,y=-3
∴点F在抛物线上;
②连接B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连接PM,MF,作MH⊥BG于点H,如图,
∵∠OPA=90°, M为OA的中点,
∴ PM=OA=2,
∵PFMF-PM,
∴当M,P,F三点共线时,PF最小,
同①可得,∠OBF =∠OAE =45°,
∴点F在射线BG上运动,
当MF⊥BG时,即F与点H重合时,MF最小,此时PF最小为MH-PM,
∵∠OBG=45°,
∴O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G=OB=4,∠BGO=45° ,
∴ MG= OG+OM=6,M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MH=MG=3,
∴PF最小为MH-PM=3-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把代入解析式,即可解答;
(2)求出点A的坐标,进而得到点M的坐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MC的长度,由MD为OA的垂线求出点D的坐标,根据BCD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
(3)①根据要求作图即可,连接BF,作FQ⊥OB于点Q,由旋转的性质利用SAS证明AOE≌BOF,得到∠OBF=∠OAE=45°,BF= AE=,进而得到△FQ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F点坐标,将F点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判断点F在否在抛物线上,解答即可;
②连接B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连接PM,PF,MF,作MH⊥BG于点H,斜边上的中线得到MP=2,根据PF≥MF-PM,得到当M,P,F三点共线时,PF最小,同①可知,∠OBF=∠OAE=45°,得到点F在射线BG上运动,进而得到当MF⊥BG时,即F与点H重合时,MF最小,此时PF最小为MH - PM;易得O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OG的长,进而求出MG的长,易得M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MH的长,根据PF最小为MH - PM,计算即可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