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开学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开学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17:06:57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开学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
1.(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拼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乘机(chénɡ) 休憩(qì) 手腕(wàn) 即将(jí)
B.框框(kuànɡ) 坐骑(qí) 执着(zhí zhuó) 枯蔫(niān)
C.琴弦(xián) 铮亮(zhèng) 教诲(huì) 剥皮(bāo)
D.明媚(mèi) 酷爱(kù ài) 枉然(wànɡ) 锲而不舍(qiè)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BC.正确;
D.“枉然” 的 “枉” 正确读音为 “wǎng”(第三声),选项中标注为 “wànɡ”(第四声),声调错误,故该选项拼音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淳朴 硬郎 刨根问底 淋漓尽致
B.忧郁 废墟 挑肥拣瘦 风流倜傥
C.爱幕 派遣 兴味盎然 咄咄逼人
D.惩戒 溜达 花枝召展 力不暇供
【答案】B
【知识点】多义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项中,“硬郎”应为“硬朗”。
B 项书写全部正确。
C 项中,“爱幕”应为“爱慕”。
D 项中,“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科技却束手无策。
B.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C.对这道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D.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束手无策” 指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语境中 “科技面对自然的某些惩罚没有办法”,与成语含义完全契合,使用恰当。
B.“指手画脚” 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此处用于描述老人打太极拳的动作,属于望文生义(误将 “手势动作” 理解为 “指手画脚”),且褒贬不当,使用错误。
C.“恍然大悟” 指突然明白、醒悟,本身已含 “突然” 之意,与前文 “突然就” 语义重复,使用错误。
D .“各得其所” 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语境中强调先烈牺牲有意义,应用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成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即读书需细细品味。
B.宗璞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尽管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
C.邓稼先为人朴实。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D.19岁的谷爱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热度超越很多娱乐圈的明星,成为体坛新顶流。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咀嚼” 本义为 “用牙齿磨碎食物”,句中比喻 “对读书内容反复体会”,与 “从容品味” 的语境契合,且引用名言强化了 “读书需细品” 的含义,使用恰当。
B.句中 “描写眼前的紫藤萝” 与 “回忆过去的紫藤萝” 是递进关系(不仅写眼前,还写过去),需用表递进的关联词 “不仅” 搭配 “还”;而 “尽管” 通常表转折(如 “尽管天气不好,他仍出门”),与递进语境不符,关联词使用错误。
C.“截然不同” 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句中用于对比邓稼先 “朴实不骄人” 与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的性格差异,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家喻户晓” 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知名度高,句中用于说明 19 岁的谷爱凌知名度广,超越诸多娱乐圈明星,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5.(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升国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烟火气”浓郁的好地方。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
A.“保护并了解” 存在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先 “了解” 传统文化,再进行 “保护”,需将 “保护” 与 “了解” 互换位置,句子有语病。
B.“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旗杆上” 存在搭配不当,“歌声” 是听觉范畴,无法 “集中到旗杆上”,应删去 “和歌声”,句子有语病。
C.正确。
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 好地方” 存在搭配不当,主语 “冬天”(季节)与宾语 “好地方”(空间)不匹配,应删去 “的冬天”,使主语变为 “射洪”,句子有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土地是 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用收获证明着播种者的 。
A.温馨 诚实 热烈 品质
B.热烈 温馨 诚实 性格
C.温馨 热烈 诚实 品质
D.诚实 温馨 热烈 性格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温馨” 意为温暖、柔和,春天土地孕育万物萌生,呈现出柔和的生机,与 “温馨” 的语义契合,排除 “热烈”“诚实”;“热烈” 意为充满活力、情绪高涨,夏天土地促使生命快速拔节,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与 “热烈” 匹配;而 “诚实”(诚恳真实)、“温馨” 均无法体现夏天的活力;“诚实” 意为实实在在、不虚假,秋天土地以具体的收获回馈播种,体现出 “真实回报” 的特点,与 “诚实” 对应,语义恰当;“品质” 指人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勤劳、坚韧),收获是播种者 “勤劳” 等本质属性的证明;“性格” 侧重人的性情脾气,与 “播种者通过耕耘获得收获” 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7.(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主要事件中选出不搭配的一项(  )
A.武松——嫉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B.李逵——直爽率真——元宵闹东京
C.林冲——循规蹈矩——雪夜上梁山
D.鲁智深——粗中有细——大闹五台山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分析】A.有误,怒杀阎婆惜的是宋江,不是武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8.(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屈指可数 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义词辨析。
A.“对答如流” 指回答问题流畅自然,“吞吞吐吐” 指说话犹豫、不顺畅,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B.“惊惶失措” 指因慌张而举止失常,“神态自若” 指神情态度镇定自然,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C.“成千上万” 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 形容数量极少(少到可以用手指清点),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D.“锦上添花” 指在美好的事物上再增添美好,“雪中送炭” 指在他人困境时给予帮助,二者均为积极行为,语义相近(均表 “给予正面支持”),并非相反关系,是错误的反义词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不是《三国演义》故事的是(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积累。
A.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在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大军的关键战役,是小说的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
B.“草船借箭”:讲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扎满稻草人的船只从曹操军营 “借” 得十万支箭的故事,体现诸葛亮的智谋,出自《三国演义》。
C.“三顾茅庐”:叙述《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隆中拜访的情节,是刘备求贤的重要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D. “负荆请罪”: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因误解蔺相如,后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并非《三国演义》的故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0.(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四个同学交流各自的读书经验,其中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云:我喜欢看小说,阅读时会特别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B.李明:我喜欢读诗歌,会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揣摩表达的情感。
C.王波:科普读物是我的最爱,我会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尝试背诵积累。
D.张伊:我还是喜欢童话,那些神奇的想象最吸引人,边读边想象很有趣。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BD.正确;
C.科普读物的核心价值是传递科学知识、阐释科学原理与逻辑,而非侧重文学性的 “好词好句”;阅读科普读物应侧重理解知识、梳理逻辑,而非摘录背诵好词好句,做法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二、字词书写(共5分)
11.(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正确书写下面的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需准确书写每个汉字,避免错别字,重点注意 “罔”(上 “网” 下 “冂”,勿写成 “惘”)、“殆”(左 “歹” 右 “台”,勿漏写 “歹” 部)的字形结构,确保笔画完整。
故答案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三、语言表达(共8分)
12.(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仿写句子。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情,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贪婪与抱怨;   ,    。
【答案】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需延续这一逻辑,如 “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劳动行为),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劳动成果)”,“采桑织布” 是制作衣物的劳动,“锦衣华服” 是衣物类成果,既符合结构,又与 “生活厚爱” 的主题契合,故前两空可填 “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后两空仿写需保持这一对比逻辑,如 “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苛刻与冷漠”,“苛刻”(对人对事过于严格)与 “冷漠”(缺乏热情)是并列的负面态度,与 “感激” 所代表的积极心态相反,符合句式与主题,故后两空可填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故答案为: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多一份感激; 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杨绛《老王》节选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⑩“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3.对选文中四处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的“镶嵌”,本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这里突出老王病弱无力,僵直的身体状态。
B.选文第④段中的“强笑”,是指老王送鸡蛋、香油时不善言谈,作者有意装出笑脸来拉拢,以表亲近之意。
C.选文第⑨段中的“叠好”,表达出“我”接受了香油、鸡蛋之后,对老王的尊重与感动。
D.选文第⑨段中的“害怕”,既表现了作者被老王眼前病容吓着了,更有对老王病重的忧虑、不安与悲痛。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句运用的是外貌描写。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运用的是神态描写。
C.文中对老王死时的交代,运用的是侧面描写,说明老王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
D.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时,我拿钱给他,其实我当时并没有理解老王,有辱他的心意,这也是我愧怍的原因之一。
1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最能反映老王神态和形态的两个词语是:伛着身子、结着一层翳。
B.老王说不要钱,最后还是要了钱,是因为老王病重,需要这些钱来治病。
C.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用“苦”和“善”二字概括。
D.选文第⑨自然段描写了老王已病入膏肓,当晚就去世了。
【答案】13.B
14.A
15.C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CD.正确;
B.“强笑” 并非 “装出笑脸拉拢亲近”,结合后文 “我害怕得糊涂了” 可知,作者是因老王病重的模样感到震惊、心酸,又因他送东西的善意而勉强挤出笑容,体现的是复杂的担忧与感动,而非 “拉拢”,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A.“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描写的是老王的动作(拿、攥、转),属于动作描写,而非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侧重容貌、衣着等静态特征),分析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
A.第①段反映老王此刻神态与形态的词语是 “直僵僵”(形态)、“面如死灰”(神态);“伛着身子” 是老王平时的状态,“结着一层翳” 仅为眼部细节,并非最核心的概括,理解错误。
B.老王最后收钱,是因 “我” 说 “免得托人捎”,他不愿给 “我” 添麻烦,而非 “需要钱治病”,原文未提及 “治病” 的需求,理解错误。
C.正确。
D.原文明确老王 “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去世,并非 “当晚”,时间表述错误,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孩子王(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开始,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16.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17.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是对王福的描写,作者用到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8.下面句子加点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19.文中写到了王福、“我”、班长等人物,请选择一个,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案】16.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7.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王福认真、辛苦地扛竹子的动作,他想要赢了这场“赌局”,表现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18.“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却不得把字典给王福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19.示例:王福①渴求知识,勤奋好学。②做事有原则。③吃苦耐劳。④诚实守信,做事认真。⑤有集体观念。(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也可选择其他人物作答。)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首先,王福主动与 “我” 打赌,提出 “定好题目当天写出明天的劳动作文”,赌注为 “我” 的字典,并约定砍料地点在三队,以此争取获得字典的机会;其次,为赢得打赌,他与父亲在行动前一晚八点就上山砍竹,砍够二百三十根后,半夜前完成作文,还找了知青作证,确保劳动与作文均符合约定;最后,当 “我” 提出将字典送给她时,他却认为自己 “记录事件在事后” 的规则上输了,拒绝接受字典,决定每天抄一百字,用五百天抄完字典。综上,可概括出王福为字典做的三件事。
故答案为: 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7.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理解。第⑤段划线句 “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通过 “弯、抬、放、晃、斜、落” 一系列动词,对王福进行动作描写。这些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王福扛竹时的认真与吃力 ——“慢慢弯” 体现他对竹子的小心,“一晃一晃” 凸显扛竹的辛苦;结合上下文可知,王福此举是为了证明自己提前完成砍料任务,赢下打赌获得字典,故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他的勤劳,更突出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故答案为: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王福认真、辛苦地扛竹子的动作,他想要赢了这场“赌局”,表现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18.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前文提到字典是班上的 “圣物”,学生们都珍视它,班长作为保管者,自然对字典有不舍之情;但根据打赌约定,王福 “赢了”,班长又不得不将字典递给王福,“慢慢” 一词精准传递出他 “不舍得给,却又必须给” 的矛盾与犹豫心理,让人物状态更真实可感。
故答案为:“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却不得把字典给王福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示例 1:王福,王福是渴求知识、品性端正的学生。从 “常借字典翻看”“为字典打赌”“决定抄完五万字字典” 可见他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与勤奋;从 “和父亲连夜砍竹完成任务”“找知青作证” 可见他吃苦耐劳、做事认真;从 “拒绝赠送的字典,认为自己输了” 可见他诚实守信、有原则;从 “主动承担班级砍料任务” 可见他有集体观念,整体形象鲜活且充满正能量。示例 2:“我”,“我” 是善解人意、善于引导的老师。起初与王福打赌,是为了教育学生 “作文需基于真实经历”;后来明白王福的付出与认真,主动提出赠送字典,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最后尊重王福 “抄字典” 的决定,不强行给予,展现出对学生想法的理解与包容,尽显教育者的温和与智慧。示例 3:班长,班长是珍视知识、遵守规则的学生。从 “慢慢取出字典” 的动作可见他对字典这一 “圣物” 的不舍,体现对知识的
故答案为: 示例:王福①渴求知识,勤奋好学。②做事有原则。③吃苦耐劳。④诚实守信,做事认真。⑤有集体观念。(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也可选择其他人物作答。)
五、名著阅读(共6分)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完成下面小题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20.这段话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情节。
21.下列故事出自这本名著的是(  )
A.三英战吕布 B.三打祝家庄 C.三进大观园 D.三借芭蕉扇
22.“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诗中“好人”指的是______,人称外号“及时雨”(  )
A.晁盖 B.柴进 C.武松 D.宋江
【答案】20.水浒传
21.B
22.D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0.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选段中 “七个贩枣客人”“麻倒十五人”“劫走金珠宝贝”“黄泥冈” 等关键信息,对应《水浒传》中 “吴用智取生辰纲” 的情节 —— 晁盖、吴用等人假扮贩枣商,用蒙汗药麻倒杨志及其押送队伍,劫走生辰纲。
故答案为: 水浒传
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三英战吕布”:讲述刘备、关羽、张飞对战吕布,出自《三国演义》,非《水浒传》。
B.“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的重要情节,最终攻破祝家庄,壮大梁山势力,出自《水浒传》。
C.“三进大观园”:讲述刘姥姥三次进入贾府大观园的经历,出自《红楼梦》,非《水浒传》。
D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过火焰山三次向铁扇公主借扇的情节,出自《西游记》,非《水浒传》。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晁盖外号 “托塔天王”,是梁山早期首领,以豪爽、有领导力著称,非 “及时雨”。柴进外号 “小旋风”,因出身贵族、乐善好施闻名,非 “及时雨”。武松外号 “行者”,以勇猛、正直著称(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非 “及时雨”。宋江外号 “及时雨”,性格仗义,常扶危济困(如资助阎婆惜、帮助梁山好汉),符合 “好人有难皆怜惜” 的描述,且 “及时雨” 是其标志性外号。
故答案为:D
六、作文(共30分)
23.(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你会遇到很多人、事、物,也会与之发生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难忘,让你幸福,让你警醒,更会让你成长……
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500字。
【答案】示例:
我和妈妈的故事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一直很排斥母亲的管教,讨厌她不理解我。相反,我爱我的父亲,父亲总能让我感觉,到理解的温暖。而母亲,总是用她独特的方式来限制我的行动,以她的一厢情愿策划我的生活。生性不羁的我厌恶被人操纵着。于是矛盾在日益碰撞中愈发激烈。发狂的时候,我有时甚至忘记对母亲所应持有的“尊重”。
矛盾归矛盾,生活还是在一如既往地继续着。因为自己的英语成绩不甚理想,母亲帮我找了一个家教,课外辅导我。虽然自己很不情愿,为了成绩能有所提升,我还是勉强地接受了。
那天晚上,我去英语老师家补习,直到9点多才离开。下楼时,寒风透过楼道的护栏猛烈地刮着,我不由得紧缩脖子,顶着凛冽的寒风“噔噔噔”地下楼。刚出防盗 门,猛地一抬头,一个背影闯进眼帘,是母亲!借着昏暗的路灯,我分明认得出那是我母亲,她靠在车旁,弓着身,背对着我,双手放在嘴边直呵气。那时,我忘记了身上的寒冷,忘记了夜的黑暗,我的大脑储藏空间,只有母亲!只有在寒风中颤抖等待的母亲!突然,母亲转过身,看到了站在原地发愣的我,我不知所措,言不由衷地问:“你来干什么?”母亲从车篮里拿出一件风衣,笑道:“我怕你冷,拿了件衣服过来。接你回家。”接过衣服,触到她冰冷僵硬的手指,问:“为什么不到老师家里去找我?”“因为我怕影响你学习啊!”她说得那么自然,让我顿时哑然。
长期和母亲冷战,已不懂得如何和母亲沟通交流的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达心里突然涌起的各种滋味,只是木然地披上衣服,和她一起慢慢往家的方向走。橘黄色的路灯投射光芒,竟是如此温馨。想起一次次的争吵,她那受伤的眼神,我深感愧疚,她是我的母亲!我以前竟忽略了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只是因为怕影响我,母亲在凛冽的寒风中苦等大半天!风依旧在身边呼啸着,但我的已经感觉不到丝毫寒意。是母亲的爱,为我驱散夜的黑暗,风的寒冷。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会在我身边!我会将这件事留在心底,将这份爱留在心底,带着这份爱去与家人相处,向未来前行。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以 “成长” 为核心话题,围绕 “成长中与他人、事、物发生的故事” 展开,强调这些故事具有 “难忘、幸福、警醒、促成长” 的特质,引导写作聚焦 “故事” 与 “成长” 的关联 —— 需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故事,体现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体裁限定为除诗歌外的文体,需以真情实感传递故事背后的成长感悟 。
【题干分析】
1. 材料意义与关键词解析:关键词:“成长”“人、事、物”“故事”“难忘 / 幸福 / 警醒 / 促成长”。
材料意义:材料为写作划定了两大核心要素 —— 一是 “故事载体”(需补充题目中的 “______”,可为人:如朋友、老师、家人;可于事:如一次比赛、一场旅行;可为物:如一本书、一把旧吉他);二是 “故事价值”—— 必须关联 “成长”,即故事需体现自身在认知、心态、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如因某人的鼓励变得自信,因某件事的挫折学会坚韧,因某件物的陪伴懂得珍惜),避免写无成长关联的单纯事件。
2. 写作思路与误区提示
(1)写作思路:补题与立意:补题时需选择 “熟悉且有故事性” 的载体,避免过大过空(如补 “世界”“人生” 不如补 “同桌的旧钢笔”“家门口的老槐树”)。立意需明确 “故事如何促成长”—— 若补 “我和爷爷的菜园”,可通过 “学种菜从失败到成功” 的故事,体现 “付出与坚持” 的成长感悟;若补 “我和那本错题本”,可通过 “用错题本提升成绩” 的过程,体现 “反思与进步” 的道理。
结构设计:开头:可采用 “场景切入法”(如 “翻开那本泛黄的错题本,扉页上的红笔批注还清晰可见,那是我和它的故事开始的地方”)或 “情感引入法”(如 “每次路过家门口的老槐树,我都会停下脚步,它见证了我从胆怯到勇敢的蜕变”),快速引出故事载体。中间:详写 “故事过程”—— 按 “起因 — 经过 — 高潮” 展开,重点刻画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事物的状态变化)。例如写 “我和朋友的故事”,可详写 “一次争吵后和解” 的过程:争吵时的对话、冷战时的心理、和解时的动作(如递过来的一块橡皮),通过细节展现情感变化。结尾:升华主题,点明 “成长感悟”(如 “爷爷的菜园教会我,所有的收获都藏在耐心的耕耘里”“错题本不仅记录了错误,更教会我直面不足才能进步”),呼应 “成长” 的核心。
(2)常见写作误区:
误区 1:载体模糊,故事零散:补题后未聚焦单一载体,如 “我和童年的故事”,写了多个童年事件却无主线,导致 “成长感悟” 缺乏依托。需锁定一个具体载体,围绕它写 1-2 个核心故事。
误区 2:重故事叙述,轻成长关联:详细写了 “和朋友去旅行” 的过程,却未说明旅行带来的成长(如学会规划、懂得包容),使文章沦为 “事件流水账”。需在故事叙述中穿插 “感悟节点”(如旅行中因分歧争吵后,明白 “沟通的重要性”)。
误区 3:情感虚假,细节缺失:写 “我和老师的故事” 时,只笼统说 “老师鼓励我”,却不写老师鼓励时的神态、语言(如 “老师摸着我的头说‘再试一次,我相信你’”),导致情感不真实。需用具体细节让故事和情感落地。
【立意提取】
1.我和奶奶的缝纫机
2.我和那场失败的演讲
3.我和窗台上的多肉
4.我和同桌的 “秘密日记”【点评】例文以 “妈妈” 补题,围绕 “我与妈妈从矛盾冷战到理解温情” 的故事展开,通过 “寒风中等候送衣” 的核心事件,展现 “我” 从排斥母亲管教到领悟母爱、学会体谅的成长转变,精准呼应材料中 “故事促成长” 的核心要求。文中 “弓着身、背对着我、双手呵气” 的动作描写,“触到她冰冷僵硬的手指” 的触觉细节,以及母亲 “怕影响你学习” 的自然话语,细腻刻画了母亲的默默付出;而 “我” 从 “发愣”“哑然” 到 “深感愧疚” 的心理变化,让情感递进真实自然,无刻意煽情之感。
1 / 1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开学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
1.(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拼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乘机(chénɡ) 休憩(qì) 手腕(wàn) 即将(jí)
B.框框(kuànɡ) 坐骑(qí) 执着(zhí zhuó) 枯蔫(niān)
C.琴弦(xián) 铮亮(zhèng) 教诲(huì) 剥皮(bāo)
D.明媚(mèi) 酷爱(kù ài) 枉然(wànɡ) 锲而不舍(qiè)
2.(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淳朴 硬郎 刨根问底 淋漓尽致
B.忧郁 废墟 挑肥拣瘦 风流倜傥
C.爱幕 派遣 兴味盎然 咄咄逼人
D.惩戒 溜达 花枝召展 力不暇供
3.(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科技却束手无策。
B.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C.对这道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D.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4.(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即读书需细细品味。
B.宗璞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尽管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
C.邓稼先为人朴实。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D.19岁的谷爱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热度超越很多娱乐圈的明星,成为体坛新顶流。
5.(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升国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烟火气”浓郁的好地方。
6.(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土地是 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用收获证明着播种者的 。
A.温馨 诚实 热烈 品质
B.热烈 温馨 诚实 性格
C.温馨 热烈 诚实 品质
D.诚实 温馨 热烈 性格
7.(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主要事件中选出不搭配的一项(  )
A.武松——嫉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B.李逵——直爽率真——元宵闹东京
C.林冲——循规蹈矩——雪夜上梁山
D.鲁智深——粗中有细——大闹五台山
8.(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屈指可数 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9.(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不是《三国演义》故事的是(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10.(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下面四个同学交流各自的读书经验,其中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云:我喜欢看小说,阅读时会特别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B.李明:我喜欢读诗歌,会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揣摩表达的情感。
C.王波:科普读物是我的最爱,我会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尝试背诵积累。
D.张伊:我还是喜欢童话,那些神奇的想象最吸引人,边读边想象很有趣。
二、字词书写(共5分)
11.(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正确书写下面的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语言表达(共8分)
12.(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仿写句子。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情,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贪婪与抱怨;   ,    。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杨绛《老王》节选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⑩“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3.对选文中四处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的“镶嵌”,本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这里突出老王病弱无力,僵直的身体状态。
B.选文第④段中的“强笑”,是指老王送鸡蛋、香油时不善言谈,作者有意装出笑脸来拉拢,以表亲近之意。
C.选文第⑨段中的“叠好”,表达出“我”接受了香油、鸡蛋之后,对老王的尊重与感动。
D.选文第⑨段中的“害怕”,既表现了作者被老王眼前病容吓着了,更有对老王病重的忧虑、不安与悲痛。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句运用的是外貌描写。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运用的是神态描写。
C.文中对老王死时的交代,运用的是侧面描写,说明老王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
D.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时,我拿钱给他,其实我当时并没有理解老王,有辱他的心意,这也是我愧怍的原因之一。
1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最能反映老王神态和形态的两个词语是:伛着身子、结着一层翳。
B.老王说不要钱,最后还是要了钱,是因为老王病重,需要这些钱来治病。
C.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用“苦”和“善”二字概括。
D.选文第⑨自然段描写了老王已病入膏肓,当晚就去世了。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孩子王(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开始,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16.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17.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是对王福的描写,作者用到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8.下面句子加点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19.文中写到了王福、“我”、班长等人物,请选择一个,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五、名著阅读(共6分)
(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完成下面小题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20.这段话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情节。
21.下列故事出自这本名著的是(  )
A.三英战吕布 B.三打祝家庄 C.三进大观园 D.三借芭蕉扇
22.“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诗中“好人”指的是______,人称外号“及时雨”(  )
A.晁盖 B.柴进 C.武松 D.宋江
六、作文(共30分)
23.(2025七上·龙马潭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你会遇到很多人、事、物,也会与之发生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难忘,让你幸福,让你警醒,更会让你成长……
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BC.正确;
D.“枉然” 的 “枉” 正确读音为 “wǎng”(第三声),选项中标注为 “wànɡ”(第四声),声调错误,故该选项拼音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B
【知识点】多义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项中,“硬郎”应为“硬朗”。
B 项书写全部正确。
C 项中,“爱幕”应为“爱慕”。
D 项中,“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束手无策” 指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语境中 “科技面对自然的某些惩罚没有办法”,与成语含义完全契合,使用恰当。
B.“指手画脚” 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此处用于描述老人打太极拳的动作,属于望文生义(误将 “手势动作” 理解为 “指手画脚”),且褒贬不当,使用错误。
C.“恍然大悟” 指突然明白、醒悟,本身已含 “突然” 之意,与前文 “突然就” 语义重复,使用错误。
D .“各得其所” 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语境中强调先烈牺牲有意义,应用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成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咀嚼” 本义为 “用牙齿磨碎食物”,句中比喻 “对读书内容反复体会”,与 “从容品味” 的语境契合,且引用名言强化了 “读书需细品” 的含义,使用恰当。
B.句中 “描写眼前的紫藤萝” 与 “回忆过去的紫藤萝” 是递进关系(不仅写眼前,还写过去),需用表递进的关联词 “不仅” 搭配 “还”;而 “尽管” 通常表转折(如 “尽管天气不好,他仍出门”),与递进语境不符,关联词使用错误。
C.“截然不同” 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句中用于对比邓稼先 “朴实不骄人” 与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的性格差异,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家喻户晓” 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知名度高,句中用于说明 19 岁的谷爱凌知名度广,超越诸多娱乐圈明星,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5.【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
A.“保护并了解” 存在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先 “了解” 传统文化,再进行 “保护”,需将 “保护” 与 “了解” 互换位置,句子有语病。
B.“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旗杆上” 存在搭配不当,“歌声” 是听觉范畴,无法 “集中到旗杆上”,应删去 “和歌声”,句子有语病。
C.正确。
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 好地方” 存在搭配不当,主语 “冬天”(季节)与宾语 “好地方”(空间)不匹配,应删去 “的冬天”,使主语变为 “射洪”,句子有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温馨” 意为温暖、柔和,春天土地孕育万物萌生,呈现出柔和的生机,与 “温馨” 的语义契合,排除 “热烈”“诚实”;“热烈” 意为充满活力、情绪高涨,夏天土地促使生命快速拔节,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与 “热烈” 匹配;而 “诚实”(诚恳真实)、“温馨” 均无法体现夏天的活力;“诚实” 意为实实在在、不虚假,秋天土地以具体的收获回馈播种,体现出 “真实回报” 的特点,与 “诚实” 对应,语义恰当;“品质” 指人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勤劳、坚韧),收获是播种者 “勤劳” 等本质属性的证明;“性格” 侧重人的性情脾气,与 “播种者通过耕耘获得收获” 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7.【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分析】A.有误,怒杀阎婆惜的是宋江,不是武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8.【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义词辨析。
A.“对答如流” 指回答问题流畅自然,“吞吞吐吐” 指说话犹豫、不顺畅,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B.“惊惶失措” 指因慌张而举止失常,“神态自若” 指神情态度镇定自然,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C.“成千上万” 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 形容数量极少(少到可以用手指清点),二者语义相反,是正确的反义词组。
D.“锦上添花” 指在美好的事物上再增添美好,“雪中送炭” 指在他人困境时给予帮助,二者均为积极行为,语义相近(均表 “给予正面支持”),并非相反关系,是错误的反义词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积累。
A.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在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大军的关键战役,是小说的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
B.“草船借箭”:讲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扎满稻草人的船只从曹操军营 “借” 得十万支箭的故事,体现诸葛亮的智谋,出自《三国演义》。
C.“三顾茅庐”:叙述《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隆中拜访的情节,是刘备求贤的重要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D. “负荆请罪”: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因误解蔺相如,后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并非《三国演义》的故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0.【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BD.正确;
C.科普读物的核心价值是传递科学知识、阐释科学原理与逻辑,而非侧重文学性的 “好词好句”;阅读科普读物应侧重理解知识、梳理逻辑,而非摘录背诵好词好句,做法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11.【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需准确书写每个汉字,避免错别字,重点注意 “罔”(上 “网” 下 “冂”,勿写成 “惘”)、“殆”(左 “歹” 右 “台”,勿漏写 “歹” 部)的字形结构,确保笔画完整。
故答案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12.【答案】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需延续这一逻辑,如 “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劳动行为),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劳动成果)”,“采桑织布” 是制作衣物的劳动,“锦衣华服” 是衣物类成果,既符合结构,又与 “生活厚爱” 的主题契合,故前两空可填 “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后两空仿写需保持这一对比逻辑,如 “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苛刻与冷漠”,“苛刻”(对人对事过于严格)与 “冷漠”(缺乏热情)是并列的负面态度,与 “感激” 所代表的积极心态相反,符合句式与主题,故后两空可填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故答案为: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多一份感激; 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答案】13.B
14.A
15.C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CD.正确;
B.“强笑” 并非 “装出笑脸拉拢亲近”,结合后文 “我害怕得糊涂了” 可知,作者是因老王病重的模样感到震惊、心酸,又因他送东西的善意而勉强挤出笑容,体现的是复杂的担忧与感动,而非 “拉拢”,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A.“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描写的是老王的动作(拿、攥、转),属于动作描写,而非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侧重容貌、衣着等静态特征),分析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
A.第①段反映老王此刻神态与形态的词语是 “直僵僵”(形态)、“面如死灰”(神态);“伛着身子” 是老王平时的状态,“结着一层翳” 仅为眼部细节,并非最核心的概括,理解错误。
B.老王最后收钱,是因 “我” 说 “免得托人捎”,他不愿给 “我” 添麻烦,而非 “需要钱治病”,原文未提及 “治病” 的需求,理解错误。
C.正确。
D.原文明确老王 “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去世,并非 “当晚”,时间表述错误,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6.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7.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王福认真、辛苦地扛竹子的动作,他想要赢了这场“赌局”,表现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18.“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却不得把字典给王福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19.示例:王福①渴求知识,勤奋好学。②做事有原则。③吃苦耐劳。④诚实守信,做事认真。⑤有集体观念。(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也可选择其他人物作答。)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首先,王福主动与 “我” 打赌,提出 “定好题目当天写出明天的劳动作文”,赌注为 “我” 的字典,并约定砍料地点在三队,以此争取获得字典的机会;其次,为赢得打赌,他与父亲在行动前一晚八点就上山砍竹,砍够二百三十根后,半夜前完成作文,还找了知青作证,确保劳动与作文均符合约定;最后,当 “我” 提出将字典送给她时,他却认为自己 “记录事件在事后” 的规则上输了,拒绝接受字典,决定每天抄一百字,用五百天抄完字典。综上,可概括出王福为字典做的三件事。
故答案为: 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7.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理解。第⑤段划线句 “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通过 “弯、抬、放、晃、斜、落” 一系列动词,对王福进行动作描写。这些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王福扛竹时的认真与吃力 ——“慢慢弯” 体现他对竹子的小心,“一晃一晃” 凸显扛竹的辛苦;结合上下文可知,王福此举是为了证明自己提前完成砍料任务,赢下打赌获得字典,故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他的勤劳,更突出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故答案为: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王福认真、辛苦地扛竹子的动作,他想要赢了这场“赌局”,表现他对字典的极度渴望。
18.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前文提到字典是班上的 “圣物”,学生们都珍视它,班长作为保管者,自然对字典有不舍之情;但根据打赌约定,王福 “赢了”,班长又不得不将字典递给王福,“慢慢” 一词精准传递出他 “不舍得给,却又必须给” 的矛盾与犹豫心理,让人物状态更真实可感。
故答案为:“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却不得把字典给王福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示例 1:王福,王福是渴求知识、品性端正的学生。从 “常借字典翻看”“为字典打赌”“决定抄完五万字字典” 可见他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与勤奋;从 “和父亲连夜砍竹完成任务”“找知青作证” 可见他吃苦耐劳、做事认真;从 “拒绝赠送的字典,认为自己输了” 可见他诚实守信、有原则;从 “主动承担班级砍料任务” 可见他有集体观念,整体形象鲜活且充满正能量。示例 2:“我”,“我” 是善解人意、善于引导的老师。起初与王福打赌,是为了教育学生 “作文需基于真实经历”;后来明白王福的付出与认真,主动提出赠送字典,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最后尊重王福 “抄字典” 的决定,不强行给予,展现出对学生想法的理解与包容,尽显教育者的温和与智慧。示例 3:班长,班长是珍视知识、遵守规则的学生。从 “慢慢取出字典” 的动作可见他对字典这一 “圣物” 的不舍,体现对知识的
故答案为: 示例:王福①渴求知识,勤奋好学。②做事有原则。③吃苦耐劳。④诚实守信,做事认真。⑤有集体观念。(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也可选择其他人物作答。)
【答案】20.水浒传
21.B
22.D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0.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选段中 “七个贩枣客人”“麻倒十五人”“劫走金珠宝贝”“黄泥冈” 等关键信息,对应《水浒传》中 “吴用智取生辰纲” 的情节 —— 晁盖、吴用等人假扮贩枣商,用蒙汗药麻倒杨志及其押送队伍,劫走生辰纲。
故答案为: 水浒传
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三英战吕布”:讲述刘备、关羽、张飞对战吕布,出自《三国演义》,非《水浒传》。
B.“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的重要情节,最终攻破祝家庄,壮大梁山势力,出自《水浒传》。
C.“三进大观园”:讲述刘姥姥三次进入贾府大观园的经历,出自《红楼梦》,非《水浒传》。
D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过火焰山三次向铁扇公主借扇的情节,出自《西游记》,非《水浒传》。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晁盖外号 “托塔天王”,是梁山早期首领,以豪爽、有领导力著称,非 “及时雨”。柴进外号 “小旋风”,因出身贵族、乐善好施闻名,非 “及时雨”。武松外号 “行者”,以勇猛、正直著称(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非 “及时雨”。宋江外号 “及时雨”,性格仗义,常扶危济困(如资助阎婆惜、帮助梁山好汉),符合 “好人有难皆怜惜” 的描述,且 “及时雨” 是其标志性外号。
故答案为:D
23.【答案】示例:
我和妈妈的故事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一直很排斥母亲的管教,讨厌她不理解我。相反,我爱我的父亲,父亲总能让我感觉,到理解的温暖。而母亲,总是用她独特的方式来限制我的行动,以她的一厢情愿策划我的生活。生性不羁的我厌恶被人操纵着。于是矛盾在日益碰撞中愈发激烈。发狂的时候,我有时甚至忘记对母亲所应持有的“尊重”。
矛盾归矛盾,生活还是在一如既往地继续着。因为自己的英语成绩不甚理想,母亲帮我找了一个家教,课外辅导我。虽然自己很不情愿,为了成绩能有所提升,我还是勉强地接受了。
那天晚上,我去英语老师家补习,直到9点多才离开。下楼时,寒风透过楼道的护栏猛烈地刮着,我不由得紧缩脖子,顶着凛冽的寒风“噔噔噔”地下楼。刚出防盗 门,猛地一抬头,一个背影闯进眼帘,是母亲!借着昏暗的路灯,我分明认得出那是我母亲,她靠在车旁,弓着身,背对着我,双手放在嘴边直呵气。那时,我忘记了身上的寒冷,忘记了夜的黑暗,我的大脑储藏空间,只有母亲!只有在寒风中颤抖等待的母亲!突然,母亲转过身,看到了站在原地发愣的我,我不知所措,言不由衷地问:“你来干什么?”母亲从车篮里拿出一件风衣,笑道:“我怕你冷,拿了件衣服过来。接你回家。”接过衣服,触到她冰冷僵硬的手指,问:“为什么不到老师家里去找我?”“因为我怕影响你学习啊!”她说得那么自然,让我顿时哑然。
长期和母亲冷战,已不懂得如何和母亲沟通交流的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达心里突然涌起的各种滋味,只是木然地披上衣服,和她一起慢慢往家的方向走。橘黄色的路灯投射光芒,竟是如此温馨。想起一次次的争吵,她那受伤的眼神,我深感愧疚,她是我的母亲!我以前竟忽略了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只是因为怕影响我,母亲在凛冽的寒风中苦等大半天!风依旧在身边呼啸着,但我的已经感觉不到丝毫寒意。是母亲的爱,为我驱散夜的黑暗,风的寒冷。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会在我身边!我会将这件事留在心底,将这份爱留在心底,带着这份爱去与家人相处,向未来前行。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以 “成长” 为核心话题,围绕 “成长中与他人、事、物发生的故事” 展开,强调这些故事具有 “难忘、幸福、警醒、促成长” 的特质,引导写作聚焦 “故事” 与 “成长” 的关联 —— 需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故事,体现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体裁限定为除诗歌外的文体,需以真情实感传递故事背后的成长感悟 。
【题干分析】
1. 材料意义与关键词解析:关键词:“成长”“人、事、物”“故事”“难忘 / 幸福 / 警醒 / 促成长”。
材料意义:材料为写作划定了两大核心要素 —— 一是 “故事载体”(需补充题目中的 “______”,可为人:如朋友、老师、家人;可于事:如一次比赛、一场旅行;可为物:如一本书、一把旧吉他);二是 “故事价值”—— 必须关联 “成长”,即故事需体现自身在认知、心态、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如因某人的鼓励变得自信,因某件事的挫折学会坚韧,因某件物的陪伴懂得珍惜),避免写无成长关联的单纯事件。
2. 写作思路与误区提示
(1)写作思路:补题与立意:补题时需选择 “熟悉且有故事性” 的载体,避免过大过空(如补 “世界”“人生” 不如补 “同桌的旧钢笔”“家门口的老槐树”)。立意需明确 “故事如何促成长”—— 若补 “我和爷爷的菜园”,可通过 “学种菜从失败到成功” 的故事,体现 “付出与坚持” 的成长感悟;若补 “我和那本错题本”,可通过 “用错题本提升成绩” 的过程,体现 “反思与进步” 的道理。
结构设计:开头:可采用 “场景切入法”(如 “翻开那本泛黄的错题本,扉页上的红笔批注还清晰可见,那是我和它的故事开始的地方”)或 “情感引入法”(如 “每次路过家门口的老槐树,我都会停下脚步,它见证了我从胆怯到勇敢的蜕变”),快速引出故事载体。中间:详写 “故事过程”—— 按 “起因 — 经过 — 高潮” 展开,重点刻画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事物的状态变化)。例如写 “我和朋友的故事”,可详写 “一次争吵后和解” 的过程:争吵时的对话、冷战时的心理、和解时的动作(如递过来的一块橡皮),通过细节展现情感变化。结尾:升华主题,点明 “成长感悟”(如 “爷爷的菜园教会我,所有的收获都藏在耐心的耕耘里”“错题本不仅记录了错误,更教会我直面不足才能进步”),呼应 “成长” 的核心。
(2)常见写作误区:
误区 1:载体模糊,故事零散:补题后未聚焦单一载体,如 “我和童年的故事”,写了多个童年事件却无主线,导致 “成长感悟” 缺乏依托。需锁定一个具体载体,围绕它写 1-2 个核心故事。
误区 2:重故事叙述,轻成长关联:详细写了 “和朋友去旅行” 的过程,却未说明旅行带来的成长(如学会规划、懂得包容),使文章沦为 “事件流水账”。需在故事叙述中穿插 “感悟节点”(如旅行中因分歧争吵后,明白 “沟通的重要性”)。
误区 3:情感虚假,细节缺失:写 “我和老师的故事” 时,只笼统说 “老师鼓励我”,却不写老师鼓励时的神态、语言(如 “老师摸着我的头说‘再试一次,我相信你’”),导致情感不真实。需用具体细节让故事和情感落地。
【立意提取】
1.我和奶奶的缝纫机
2.我和那场失败的演讲
3.我和窗台上的多肉
4.我和同桌的 “秘密日记”【点评】例文以 “妈妈” 补题,围绕 “我与妈妈从矛盾冷战到理解温情” 的故事展开,通过 “寒风中等候送衣” 的核心事件,展现 “我” 从排斥母亲管教到领悟母爱、学会体谅的成长转变,精准呼应材料中 “故事促成长” 的核心要求。文中 “弓着身、背对着我、双手呵气” 的动作描写,“触到她冰冷僵硬的手指” 的触觉细节,以及母亲 “怕影响你学习” 的自然话语,细腻刻画了母亲的默默付出;而 “我” 从 “发愣”“哑然” 到 “深感愧疚” 的心理变化,让情感递进真实自然,无刻意煽情之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