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19: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17《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课文,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围绕“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四个角色展开,讲述了猴子逗弄孩子引发危险,孩子爬上桅杆横木陷入绝境,最终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脱险的故事。文章情节紧凑、冲突强烈,既展现了海上场景的紧张感,又通过角色的不同表现凸显了船长的冷静与智慧,能引导学生体会“危机处理”的思维方式,同时感受文学作品中“情节推动”的巧妙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描写水手“笑”的语句,分析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通过品读环境、动作描写,感受孩子在横木上的惊险处境,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3.结合海面情况、水手优势等,分析船长命令孩子“跳水”的合理性,体会其做法的好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梳理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在事件中的不同表现,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船长“命令跳水”的好处,理解其冷静决策背后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梳理脉络
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故事中先后出现了哪四个核心角色?(学生回答后,教师同步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请学生结合板书角色,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要求说清“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教师适时补充,帮助学生整体回顾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回顾和内容概括,巩固学生上一课时的学习成果,快速搭建课文的“人物与情节”框架,为后续深入分析做好铺垫。
二、以读促学,体悟情节
(一)品读“笑”:分析情节推动的关键
1.承接学生的故事概括,提问:孩子最终为什么会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预设学生回答“因为追猴子”,教师进一步追问:“真的只有猴子的原因吗?”
2.引导学生关联板书角色,初步感知“水手的笑”与“猴子的逗弄”之间的关联。
3.请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标出水手“笑”的语句,思考:水手一共笑了几次?每次笑的对象是谁?
4.学生分享后,课件出示三次“笑”的相关段落,引导对比:每次水手笑后,猴子和孩子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5.小结提问:在水手一次又一次的笑声中,孩子的情绪逐渐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生气、愤怒);追问:孩子想夺回的仅仅是帽子吗?(引导学生体会“还有尊严”);最终,这种情绪让他做出了什么行为?(爬上横木)
【设计意图】通过“找笑的语句—对比角色反应—分析情绪变化”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发现“水手的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培养其文本分析能力。
(二)品读“险”:感受孩子的绝境处境
1.结合生活经验提问:你们有过爬上高处的经历吗?播放影视片段中“人在高空横木上”的惊险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孩子此时的处境会是怎样的?
2.出示课文中描写孩子在横木上的段落,请学生自由朗读,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处境危险”的语句(如“脚底下的海水像一面镜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3.组织学生分享找到的语句,说说从哪些词语或描写中感受到了危险(如“只要一失足”“没有命了”)。
4.指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教师提示“语速稍快、声调略高,突出‘没有命了’‘摇摇晃晃’等关键词”,再播放轻柔的紧张氛围伴奏,让学生再次朗读,强化“惊险感”。
5.合作朗读:学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教师读描写猴子的语句,通过角色分工,让学生更易代入孩子的紧张处境。
6.如果此刻你就是横木上摇摇欲坠的孩子,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深化对“绝境”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影视辅助—找关键句—朗读体悟—情景联想”,多维度让学生感受孩子的危险处境,为后续理解船长的决策做铺垫。
(三)品读“跳”:分析船长做法的好处
1.横木上的孩子最终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预设:得救了,是船长)
2.请学生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标出船长救孩子的做法,思考:船长是如何让孩子脱险的?
3.指导朗读船长的话,借助船长语言中的感叹号,让同学们体会到这里是命令的语气。
4.小组讨论:与同伴合作探讨“船长的方法为什么能成功救下孩子”,教师提示可从“海面情况(如‘风平浪静’适合跳水)、水手优势(如‘水手都会游泳,能快速救人’)”等角度分析。
5.如果你是船长,除了“命令跳水”,还有其他可行的救孩子的方法吗?(如“搭梯子”“扔绳子”),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方法“耗时久、风险高”,从而凸显船长方法的合理性。
6.孩子成功被救后,你想对船长说句什么话?请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船长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找做法—读语气—议合理性—比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船长做法的好处,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聚焦思维,拓展延伸
1.其实这个故事真的将孩子一步又一步推上甲板,不只是猴子和水手。你们能猜出谁才是这个真正的幕后推手吗?(影视剧中的BOSS往往都藏在暗处,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
2.列夫 托尔斯泰仅用一支笔就创造了个如此惊险的故事,现在我把他的笔传递给你们,请同学们回去试着续写孩子被救上来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关联作者,让学生感受文学创作的巧妙;续写任务则能将课内理解延伸到课外表达,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