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1 21: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世界史
专题九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体系建构
专题线索
线索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交流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随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线索二: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出多元面貌。西欧形成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先后崛起。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印度经历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古代日本和朝鲜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非洲,东非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众多农作物,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主干知识
1.古代文明的产生及特点
文明区域 表现及特点
古代西亚文明(公元前
3500年左右) (1)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2)《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是研究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
(3)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等家畜
(4)文化: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5)建筑: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古代埃及文明(公元
前3500年左右) (1)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2)土地主要是王室和神庙占有
(3)古代埃及文明:象形文字,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等
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 (1)制度:种姓制度
(2)宗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
(3)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4)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古代希腊文明
(公元前
2千纪) (1)政治: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2)经济:希腊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
普遍
(3)文化
①哲学: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②文学:《荷马史诗》、戏剧
③艺术:《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
④史学: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帝国/方式 表现
帝国的
形成与
扩展 波斯帝国(公元
前550—前330年) 中央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
前336—前323年)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罗马帝国
(公元前
27—公元476年) (1)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控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2)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4)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5)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
(6)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文明
交流 人口
迁徙 (1)从公元前2千年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的大规模迁徙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促进了各个区域文化的碰撞、交往与交融
商路 (1)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代世界商路,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古代西亚、埃及等文明之间在技术、神话、艺术、文字等方面的传播,汉朝和罗马帝国的间接交往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3)阿拉伯帝国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使者的作用
战争 以亚历山大远征为代表的古代战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破坏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3.中古时期的世界
地域 表现
欧洲 (1)政治
①封君封臣制度盛行;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制度出现
②王权得到强化、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教权高于王权
③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先后兴起
④《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
①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农奴制度盛行;自治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②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③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文化
①整个西欧社会被基督教控制
②拜占庭帝国兼收并蓄欧亚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③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美洲 玛雅
文明 (1)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2)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
(3)崇拜自然神,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采用20进制,知道
“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2)发明“浮动园地”,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3)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印加
文明 (1)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
(2)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3)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亚洲 阿拉伯
帝国 (1)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
(2)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洋贸易繁荣;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悬诗”、《天方夜谭》、《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表》、《医典》及“阿拉伯数字”
奥斯曼
帝国 (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笈多帝国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德里苏丹国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
日本 (1)大化改新、幕府政治
(2)武士道、《万叶集》、《源氏物语》、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朝鲜 (1)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2)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3)古代朝鲜文化:瞻星台、《三国史记》、音乐和舞蹈
非洲 西非文明 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掌握了冶铁技术
北非文明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东非文明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国家兴起
西非国家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素养提升
典例精析
(2025·甘肃卷,12)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的地理认知范围不断拓宽。起初他们将充满风暴和危险的黑海称为“不好客海”,但随着航海技术发展,他们改称黑海为“好客海”。黑海称谓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古希腊(  )
[A]殖民范围扩大
[B]文化中心转移
[C]奴隶贸易发达
[D]国家统治稳固
A
思维深化练
(2025·重庆卷,10)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国王腓力
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
[A]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B]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
[C]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D]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
A
【解析】 在雅典于喀罗尼亚战役惨败后,公民大会临时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以扩充军力;但数日后获悉腓力二世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法令,此举显示公民群体在危机缓解后立即收回让步,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防止外邦人和奴隶分享城邦核心权益,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公民兵拒绝征召,排除B项;外部压力下民主决策迅速调整法令,体现了当时雅典应对危机的灵活性,而非暴露弊端,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奴隶制问题,排除D项。
考向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
1.(2025·广东卷,12)某古代文明的文字包含人、动物、神兽、植物、器具、衣物、编制物、武器、几何形态、波纹和火焰等图形符号,书写材料包括莎草纸、石头和木块等。以下成就属于该文明的是(  )
[A]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B]创作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C]颁布了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D
高考题组
【解析】 该古代文明文字为象形文字且使用莎草纸,符合古埃及文明特征,故选D项;建立众多城邦国家是古希腊文明成就,排除A项;西亚文化成就《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B项;C项指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
2.(2025·河南卷,11)屋大维成为罗马世界主宰者后,共和政体的形式和机构依然保留,但经过共和末期的内战,古老的贵族世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下层贵族,即骑士家族。他们中最早的来自意大利乡村市镇,后来有的来自西部行省,有的来自阿非利加行省等。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政权的统治基础日益扩大
[B]延续了传统的民主制度
[C]贵族寡头政治色彩的强化
[D]出现了封君封臣制雏形
A
【解析】 屋大维执政时期,取代古老贵族世家的骑士家族来源地广泛,包括意大利乡村市镇、西部行省、阿非利加行省等,这意味着罗马政权纳入了更多地区的力量,统治基础不断扩大,故选A项;屋大维时期实行元首制,他独揽大权,排除B、C两项;封君封臣制形成于中世纪的西欧,与材料时间(公元前27年)不符,排除D项。
[图解历史] 古代世界文明多元化的原因
考向二 中古时期世界的多元面貌
1.(2025·湖南卷,13)中世纪英格兰税务征缴机制是:国王发布征税令状,各地根据国王令状建立税务陪审团,陪审团评估复核税额,最后征缴税金。普通民众出任税务陪审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表明中世纪英格兰(  )
[A]专制君主权力衰落
[B]地方自治色彩浓厚
[C]王室严格控制地方财政
[D]公民拥有广泛的参政权
B
【解析】 税务陪审团由普通民众出任,评估复核税额,体现了地方自治传统,故选B项;国王发布征税令状显示王权强化而非专制君主权力衰落,排除A项;材料体现地方在征税上有自主性,不能得出王室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的结论,排除C项;普通民众出任税务陪审员限定于税务领域,无法表明公民拥有广泛参政权,排除D项。
[深化拓展]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多元的
社会结构 政治上,基督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庄园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共存
封君封臣
制度 封君与封臣通过特定仪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履行效忠领主等义务
相对独立
的庄园 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追逐自由
的城市 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自治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宗教的禁欲主义与
世俗的贵族文化 宗教文化宣扬对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
2.(2025·广东卷,13)日本成为律令制国家后,近畿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步推广到各地,贵族、寺院与地方官致力于地方的开发,庄园广泛出现,国有土地的人口日见减少,庄园渐渐变为独立的政治经济体。这反映了(  )
[A]大化改新的深化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明治维新的局限
[D]幕府政治的衰落
B
【解析】 日本成为律令制国家是在646年大化改新后。材料中庄园广泛出现且变为独立政治经济体,国有土地的人口减少,意味着地方势力增长,中央对土地和人口控制能力下降,中央集权被削弱,故选B项;大化改新是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深化应指集权巩固,与材料现象相反,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近代化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幕府政治衰落是在19世纪,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