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其风俗至此。
——《颜氏家训》
思考:以王复为代表的阶层是如何形成?结局又是如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壹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世官制
先秦:
军功制
察举制
秦朝:
汉朝:
贵族子弟继承祖权
战场立功授爵
官吏考察推举
曹魏:
九品中正制
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葛洪《抱朴子·审举篇》
前→后
品评官评定授官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改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 ——《宋书》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壹
选官制度(科举制)
时间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举措
影响 废九品,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科举制开始
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进士、明经为主
首创武举和殿试,
扩大取士人数
高官主持,提高科举地位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公平、公开、公正
材料一: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故有诗云:“太宗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
壹
选官制度(科举制)
问题一:
从底层人民、统治者和中国古代官制三个角度,思考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使得选官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秦朝:三公九卿制
问题二:阅读p39,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秦到唐的中央官制。
汉朝:内外朝制
贰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
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政事堂
职权分工 彼此制约
贰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只有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无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不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是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如魏征)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职权分工/彼此制约
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加强皇权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调)
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即田税(租)
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
百 姓
国 家
纳税
维持国家运转
1、赋税概念
保国安民是上位者应尽的职责
依法纳税是每个国民应尽的义务
叁
赋税制度
问题三:思考“庸”的意义?(人民—国家)
叁
赋税制度
2、发展演变
魏晋: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土地制度→均田制
(基础)
赋税制度→租调制
21-59岁的成年男子
庸,以布绢代替徭役
江南东道余杭郡
86258 / 51276
河南道河南府
194746 / 18799
河北道赵郡
63454 / 8157
河东道太原府
128950 / 124000
关内道京兆府
362921 / 241202
唐代鼎盛时期及后期部分地区人口统计对比
剑南道成都府
160950 / 46010
结合图片信息和教材第40页史料阅读,分析唐朝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度无法实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叁
赋税制度
问题三:
户籍损坏,人口不实
军费加至赋税,任意加收
官吏盘剥严重,逃户变多
富者逃税,穷者课税,贫富差距悬殊
征税标准
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叁
赋税制度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
创新:①税种:繁杂多项—简化征收
②标准:
以人丁为主
以土地财产为主
“舍人税地”
“舍地税人”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1.简化了税收名目。
规定无论是贵族官僚还是富商地主,均按照田亩资产多寡交税,从而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叁
赋税制度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舍人税地,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推进了税收公平,体现了合理负担原则。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民)。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白居易《重赋》
问题四:新赋税制度在实施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叁
赋税制度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 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肆
随堂检测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肆
随堂检测
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