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1 07: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印度印象?
印度电影
泰姬陵
咖喱
人口大国
IT大国
女性安全
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认识到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佛之传播

河之养育

制度之殇
壹 河之养育
● 读图并结合课本P10,找出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流域。
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一)位置: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壹·河之养育——文明之源
古代印度
今天印度
(二)发展历程
按照肤色划分印度,今天的印度有哪些人种?
是谁创造出了最早的古印度文明?
or
(二)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自主学习:阅读第10-11页,梳理古代印度的发展历程(早期文明、入侵者、辉煌时期)
①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二)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 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②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②公元前1500年,古印度受到哪支部落的入侵?
(二)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③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其鼎盛的表现有哪些?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187年
③孔雀王朝时期
鼎盛的表现:
①除半岛最南端基本实现了统一;
②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三)文明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P12相关史事和材料,回答古印度有哪些文明成就?
(提示:手工业、军事、数学)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关史事
金属冶炼:①黄金之国
军事:②大象之国
数学:③阿拉伯数字
《印度贵族出行图》
壹·河之养育——文明之源
贰 制度之殇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阅读课本P12,种姓制度由谁建立?
等级 名称 职业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归纳种姓制度的内容。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时间:大约在3000年前 ;
地点:一个由雅利安人建立的位于印度恒河流域的小国的都城街道上
探究:请大家根据人物对话思考:他们的等级和从事行业
2.内容:
等级 名称 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第一等级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别痴心妄想了,你只能跟我一样成为一名商人,世世代代如此!
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他们的身体,咱们还得洗澡祭祀去除秽气呢!
像你这样身份低贱的人,只能娶跟你身份一样低贱的人为妻!
实行内婚
职业世袭
贵贱分明
材料一: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材料二:(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探究: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如何评价种姓制度?
贰·制度之殇——种姓制度
叁 佛之传播
●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相应内容。
VS
佛是境界圆满之人
众生平等
反对杀生
战胜自我
婆罗门是人间之神
等级分明
杀牲祭祀
取悦天神
叁·佛之传播——佛教创立
时间
创立者
教义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阅读教材,根据佛教的教义分析其实质?
(二)佛教的教义
阅读教材,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呢?佛教对哪一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为什么?
婆罗门是人间之神
等级分明
杀牲祭祀
佛是境界圆满之人
众生平等
反对杀生
战胜自我
(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
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
佛教的实质:
古代印度统治者
维护统治的工具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取悦天神
VS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锡兰
中亚
中国
朝鲜
日本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BC 1世纪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
结论?
●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据图说出佛教的传播过程。
佛教与中国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叁·佛之传播——佛教创立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中国
发源地
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
文明 成果
共同 之处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文明);
经济特征都以农业为主(农耕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等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等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青铜器、甲骨文、农历等
种姓制度、佛教、梵文、阿拉伯数字等
探究——单元总结
文明互鉴
“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2019年习近平出席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