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郑州经开区外国语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郑州经开区外国语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1 09: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学校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20分)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A.游牧生活 B.海外贸易 C.农业耕作 D.手工业生产
2.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最原始的记录。其他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于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代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A.古埃及墓穴上的壁画 B.空中花园复原建筑
C.电影《阿育王》 D.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
3.下图所示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局部图。制定该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罗马
4.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两河流域的文明不像古埃及采用绝对的神权政治,不像古印度顽固地保留着种姓制度,也不像中国宗法制长期流行。西亚的地理环境造就商业的流行,商业契约普遍,由此产生了君主制政体下的法制型政治方式。这说明(
A.血缘等级制度是农业文明的共性 B.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有较大差异
C.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 D.地理环境决定西亚的政治体制
5.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6.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说明苏格拉底探讨的哲学主题是 ()
A.自然 B. 神 C.政治 D. 人
7.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人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人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A.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
8.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这说明()
A.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B.希腊民主政治影响深远
C.德国历史全面继承希腊 D.希腊哲学重塑西欧价值观
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该条款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D.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10.晏绍祥在《世界上古史》中写道:“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据此可知,世界文明()
A.多元并存 B. 一脉相承
C.相互影响 D.源远流长
11. 2019 年 4 月 15 日晚 18 时 50 分许,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塔尖于一小时后倒塌。这座哥特式教堂因法国文豪所著《巴黎圣母院》而闻名,是全法国最古老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屋顶和塔尖被焚毁是全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它体现的是哪一宗教建筑风格()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3.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相对应……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这体现西欧的封建制(
A.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 B.以血缘为纽带进行土地封赐
C.森严的等级制的存在 D.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
14.下图所示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希腊城邦 D.中世纪欧洲
15.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
A.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形成
C.巩固了封建王权的统治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大学的自治
17.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这说明( )
A.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大学有相当大的管理自主权
C、大学是反对教会势力的主要阵地 D.城市的发展推动大学的出现
18.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改革比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度。这次改革史称(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百日维新
19.“它使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了它的大名”。“它”指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阿拉伯 D.古代罗马
20.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是 ()
A.《荷马史诗》 B.《掷铁饼者》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
二、非选择题(30分)
21.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 (注:千纪指1000年的时间跨度,公元前4千纪指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1年)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摘编自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就史料来源看,你认为材料一中最可信的史料有哪些 (写序号即可)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3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按其发祥地可分为哪两种类型。(2分)
(3)综上材料及回答,谈谈你对世界古代人类文明的认识。(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在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在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以农业为基础,创造了以农业立国的文明之邦。秦汉以后,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古代城市也由分封形成的城市转变为郡县治所城市,郡县治所城市均由县或附属县管理……方城市发展的历史,一直是以商品经济为核心和动力。10世纪开始兴起的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展开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可以说,自治才使得城市能够成为孕育新的政治文明因素的良好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古代城市的不同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东西方城市不同特征的原因。(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如何看待东西方城市的发展。(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 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当地人在吸收、消化它们后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后来,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因比,穆斯林的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开始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著作的作用。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帝国 (1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个帝国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3)请再举出相似的帝国一例。综上,你认为庞大帝国的建立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气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在古代史上,日本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师学习。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和社会的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拜认的“第一位老师”的名称,并概括日本向这位“老师”学习而体现出的民族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作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原因。(2分)
(3)从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发展的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分)
25.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任何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文明间通过或冲突或友好的方式进行交流。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作为对待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准则,在这种背景下,不同文化在中国汇聚,有些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在从马其顿城邦向亚历山大帝国的蜕变中,希腊文化不段影响着古老的东方过度,新的文明成果和新兴城市随之建立。
(1)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文明交流的观点: (1分)
(提示:观点的句式需要完整、明确。如“ xx能怎么样; xx是什么”)
(2)以“问题(1)”中的观点为核心,选择两例九下1-12课的史实,并写出该史实的影响或作用。要求:相关史实的影响或作用需要能够证明“问题(1)”中的观点。(4分)
史实 影响/作用
(3)请将“问题(2)”中的史实及影响(或作用)连成一段文字。要求:事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必须形成一段文字,不得标序号分条作答,文段末尾需要再次点明“问题(1)”中的观点。(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