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七上期中测试题(第一章—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火流星是指直径达1米以上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由于与大气之间摩擦,流星体开始烧蚀,最后引发空爆,导致流星体瓦解。某年一颗火流星坠入我国西部某地区,从头至尾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特别明亮,速度极快,瞬间解体殆尽。据此完成1、2题。
1.“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D.小行星
2.宇宙中的火流星一般位于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航天科技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各航天大国相继建立了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发射场最好建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且航天器一般向东发射。下图示意世界十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位于东半球的卫星发射基地是
A.范登堡 B.库鲁 C.肯尼迪 D.酒泉
4.斯里哈里科塔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A.北温带 B.热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5.拜科努尔位于西昌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观察和认识地球,地球仪(下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的经纬度为
A.30°N,60°E B.30°N,60°W
C.30°S,60°E D.30°S,60°W
7.甲、乙两地
A.经线的长度相同 B.都位于低纬度
C.甲位于乙的西方 D.都穿过太平洋
2023年09月21日15时45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十六”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图示意地球公转和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8~10题。
8.造成伦敦、纽约的中国留学生观看直播授课时间与北京时间有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壳运动 D.生活习惯
9.此次“天宫对话”时,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春 B.谷雨 C.处暑 D.霜降
10.“天宫对话”这天
A.武汉荷塘蛙鸣 B.北京枫叶正红
C.上海昼长夜短 D.沈阳日出最晚
包头市某校学生需要到阿尔丁广场参加活动。下图示意北斗卫星导航地图应用时的手机截屏。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显示
A.汽车的行进方向大致自南向北 B.钢铁大街大致为东西走向
C.从出发点到终点大致为2公里 D.苏宁广场位于阿尔丁广场的西南
12.若想了解前方详细路况,需将导航地图
A.图幅缩小 B.比例尺缩小 C.比例尺放大 D.图幅放大
联合国徽章图案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下图),由交叉的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而成。地图包括五个同心圆,投影范围延伸至南纬60度。据此完成13~15题。
13.徽章中A大洋的名称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徽章中的世界地图未能反映地球全貌,实际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A.8:2 B.7:3 C.6:4 D.5:5
15.徽章中围绕A大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欧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非洲
二、综合题(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麦哲伦环球航行500周年之际,西班牙举行纪念活动。麦哲伦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下图1示意麦哲伦船队唯一返回出发地的船只“维多利亚号”的复制品,图2示意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1)据图说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大致方向。(4分)
(2)说出麦哲伦出发的国家西班牙所属的大洲名称,一次穿过的三大洋名称。(8分)
(3)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指出其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意义。(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中国天眼”(又称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贵阳某校学生准备暑假到此研学。行前,同学们利用手机软件查询“中国天眼”所在地的地形(图),以了解该区域概况,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中国天眼”所在地的纬度。(2分)
(2)图中瞭望台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中国天眼”所在地的海拔为 米,它位于瞭望台的 (方位)。(6分)
(3) 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你选择哪条登山 请说明理由。(8分)
(4)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日“中国天眼”所在地的昼夜长短情况。(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世界六大板块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1)和三位同学演示的板块运动方向(图2),开展以“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
(1)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说出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6分)
(2)概况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B的位置。(4分)
(3)分析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4分)
(4)描述图2中三位同学演示的板块运动方向。(6分)
人教七上期中测试题(第一章—第三章)˙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D 6.C 7.A 8.B 9.B 10.C
11.B 12.C 13.D 14.B 15.A
16.(16分)
(1)自东向西(4分)
(2)欧洲。(2分)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6分)
(3)结束了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4分)
17.(19分)
(1)25°39′N(2分)
(2) 山顶(山峰)(2分) 842(2分) 东南(2分)
(3) ①步道。(2分)①步道路程短,节约时间。(6分)或②步道。(2分)②步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省力。(6分)
(4) 昼长夜短(3分)
18.(20分)
(1)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6分)
(2)A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分)
(3)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4分)
(4)甲和乙往相对方向运动;(2分)甲和丙板块往相对方向运动;(2分)乙和丙两板块往相对方向运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