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 3.3 海陆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上 3.3 海陆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1 11: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主题思考】
在海南省琼山市演丰镇海底,深藏着72个神秘的“海底村庄”,据考证,这些村庄建筑属于明代。古村深藏海水中已经长达410年,究竟是古人建于海底,还是陆上村村庄沉没海底?海底村庄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变化吗?说说你对“沧海桑田”的理解。
【知识归纳】
<知识点>
1.海陆变迁
(1)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地壳运动和 。
人为原因(次要)——人类活动,如 。
(2)证据:①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海洋变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陆地变 );
③中国澳门、荷兰、日本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学说
(1)内容: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2亿年前各大洲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 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 现在 七大洲、四大洋
(2)证据:
轮廓的相似性 古生物的相似性
①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
②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④南极大陆发现了煤炭。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 ,多火山、地震。
<重难点>
1.板块运动与地形
板块运动 形成地貌 举例
张裂拉伸 裂谷、海洋 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亚欧大陆东部海沟、岛弧,美洲西部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2.世界地震、火山带与板块运动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日本、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多地震;马来群岛多火山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我国西南及青藏地区、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多地震;地中海沿岸国家多火山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下图示意东西半球和肯氏兽。据此完成1、2题。
1.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⑤⑥⑦
2.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亿2千万吨TNT炸药,有媒体推测可能相当于48000枚广岛原子弹的威力。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和汤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汤加与日本都位于( )
A.喜马拉雅地震带 B.亚欧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边界 D.大洋洲洋板块边界
4.汤加火山喷发后掀起1.2米海浪,有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海啸 C.地震 D.干旱
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下图示意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左)和六大板块分布(右)。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所处的火山、地震带是( )
A.环非洲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D.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火山主要分布在( )
A.大洲的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内部 D.所有大洋边界
7.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A.有害无利 B.有利无害 C.有害有利 D.影响较小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出自白居易的《杂曲歌辞·浪淘沙》。沧海桑田,既反映了海陆变迁的事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8、9题。
8.海陆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水侵蚀 B.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变
C.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 D.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一直相等
9.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更替 D.台湾海峡深处有森林遗迹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图一),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图二)。图三为六大板块示意图。
(1)说出图一实验、图二实验分别演示的板块运动类型。
(2)指出图三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
(3)简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
<能力提升>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是8848.86米。下面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据此完成11、12题。
11.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12.漫画中,因为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红海不断扩大 B.大西洋形成
C.古地中海消失 D.东海底有人类活动遗迹
地理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了板块运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板块共有(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14.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原理一致的是( )
A.安第斯山脉升高 B.东非大裂谷扩大
C.红海面积扩大 D.台湾岛的形成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日本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11座活火山。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下图示意世界局部板块与火山地震带分布。
(1)说出日本所处的地震、火山带的位置。
(2)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理由。
(3)为减轻地震、火山喷发造成的伤害,列举日本政府采取的合理措施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参考答案
【主题思考】
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既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外力作用等),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
【知识归纳】
<知识点>
1.(1)海平面上升 填海造陆 (2)海洋
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3.(1)非洲板块 (2)地壳运动活跃
【达标检测】
1.C 2.B 3.C 4.B 5.D 6.B 7.C 8.C 9.D
10.(1)挤压;张裂。
(2)太平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巨大山脉。
11.A 12.C 13.B 14.A
15.(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加压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频繁。
(3)实施火山地震活动的动态监测;加强公众防震救灾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地震自救的培训和演练;做好地震物资的储备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