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1 10:05:32

文档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产品损耗 B.应对市场风险
C.保护种质资源 D.降低劳动投入
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  )
A.提高清洗效果 B.减少清洗工序
C.保持土壤肥力 D.提高产品品质
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
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
C.食品加工企业 D.农机装备企业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A.由材料“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而产品损耗是起收后产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耗,与逐年轮流起收这种方式关系不大,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逐年轮流起收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时多起收多销售,在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时少起收,这样可以应对市场风险,B正确。
C.由材料可知,平贝在铁力市栽培规模大,说明平贝不是稀缺的种质资源,而“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与保护种质资源也无关,C错误。
D.“逐年轮流起收”,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不能降低劳动投入,D错误。
故答案为:B。
2.A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清洗方式和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均需要保障清洗效果,不损坏产品,保障产品品质,故沉淀式自动方式不能提高清洗效果和产品品质,AD错误。
B.与传统手工清洗相比,沉淀式自动方式可能会增加清洗工序,B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可知,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可以将鳞茎上附带的泥土还田,减少土壤肥力的流失,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C正确。
故答案为:C。
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医疗器械对科技要求较高,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铁力市也无明显技术优势,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可知,平贝是名贵中药材,应依托平贝种植业发展医药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B正确。
C.平贝属于中药材,不是食品,且食品加工企业附加值也较低,C错误。
D.农机装备企业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现将不同错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力 L 劳动力数量不足
L+ 劳动力数量充足
交通条件 C 交通系统不完善
C+ 交通系统完善
第一产业 I 第一产业发展为主
I+ 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
4.某村落要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那么这个村落满足的条件最可能是(  )
A.LCI B.L+C+ C.LC+I+ D.L+CI+
5.某村落满足L+CI+,为解决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等问题,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最适宜引进(  )
A.高新技术业 B.食品加工业 C.文化创意业 D.仓储运输业
6.某村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并传承保护,下图符合该村经济状况和乡村文化发展趋势的是(实线为文化,虚线为经济)(  )
A. B.
C. D.
【答案】4.B
5.C
6.D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4.A.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一般(L),交通系统一般(C),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这样的条件可能不足以支持鲜切花的高效配送和满足市场需求,A错误。
B.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良好(C+),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这样的条件能确保花卉的种植和配送都达到较高的效率,B正确。
C.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一般(L),交通系统良好(C+),第一产业基础良好(I+),虽然第一产业基础良好,但劳动力的一般性可能限制花卉种植和配送的效率,C错误。
D.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一般(C),第一产业基础良好(I+),虽然劳动力丰富,但交通系统的一般性可能不足以支持鲜切花的高效配送,D错误。
故答案为:B。
5.A.题目描述某村落满足L+CI+,即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良好(C+),但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针对该村落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的问题,要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需要选择一个与旅游业紧密相关且能提升运营效率和人才吸引力的产业,高新技术业能吸引人才,但与旅游业的直接关联度不高,A错误。
B.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有一定关联,但可能不足以显著提升旅游业运营效率和人才吸引力,B错误。
C.文化创意业与旅游业紧密相关,能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性,有助于吸引人才和提升运营效率,C正确。
D.仓储运输业与旅游业有一定关联,但主要是支持性产业,不能直接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6.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经济会不断发展呈进步趋势,同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会不断进步、发展和弘扬,也会呈上升趋势;根据选项分析可知,A选项经济、文化都呈下降趋势,A错误。
B选项经济发展缓慢,与现实不符合,B错误。
C选项文化先上升后下降,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
D选项经济文化都呈上升发展趋势,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表为2022年上海、宁夏、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区)GDP、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统计表。完成下题。
省(市、区) GDP(万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甲 1.59 51096 22.7 29.2 48.1
乙 4.46 179907 0.2 25.7 74.1
丙 6.13 62106 9.5 41.5 49.0
丁 0.51 69781 8.0 48.3 43.7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市、区)是(  )
A.宁夏、上海、黑龙江、河南 B.黑龙江、上海、河南、宁夏
C.上海、宁夏、河南、黑龙江 D.上海、河南、宁夏、黑龙江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各经济区的划分,上海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对应表中的乙省区;宁夏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最落后,第三产业比重最小,GDP总量最小,对应表中的丁省区;黑龙江位于东北经济带,重工业比重较大,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对应表中的甲省区;河南省人口增多,地域面积大,GDP总量大,但人均GDP相对较小,且河南省业我国的农业生产大省,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对应表中的丙省区。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原则: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采取适宜的发展战略。
(2)考虑因素: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  )
A.④ B.① C.③ D.②
9.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8.B
9.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点评】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划分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
8.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地理坐标为(20°S,50°W),在北京的西南方向,A错误。
B.①地理坐标为(20°S,130°E),在北京的东南方向,B正确。
C.③地理坐标为(0°,20°E),在北京的西南方向,C错误。
D.②地理坐标为(20°N,100°W),在北京的西南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B。
9.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S至20°S,A错误。
B.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N至20°N,B错误。
C.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0°至10°S,C正确。
D.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S至20°S,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某飞机从甲飞往乙,其最短航线应为(  )
A.向正东方向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11.甲乙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  )
A.大于2220km B.小于2220km
C.等于2220km D.无法判断答案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点评】经度相差较大、纬度相差较小(或相等)的两地间,最短航线应沿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该大圆劣弧段纬度最高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比两地纬度都高,因此,从南北方向上,飞行方向应先向北(南)后向南(北);根据劣弧原则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飞行方向往往一直向东或向西。综合起来,就可得出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地位于60°S,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应向南极点方向凸起,乙地位于甲地的正西方向,所以最短航线应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地位于60°S,两地之间经度差为40°,则两地之间沿纬线的距离为111km×40°×cos60°=2220km,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应小于沿纬线的距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甲纬度向北递增,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岸②侵蚀,北岸①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①;图乙纬度向南递增,位于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西岸③侵蚀,东岸④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②为侵蚀岸,坡度较陡;①为堆积岸,坡度较缓,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中图a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b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南极点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15.以下符合图b中从①时期到③时期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变快 B.变慢
C.先变快后变快慢 D.先变慢后变快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影响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高度,如果地表均一,则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如果地表不均一,则相同的纬度,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地球公转变化规律:地球于每年一月初经过近日点,七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一月初到当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七月初到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减小,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处线速度最小,为0。据图可知,选项中南极点的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则从①到②先靠近远日点,过远日点后远离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应该先变慢后变快,②到③是从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可知,从①到③应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今年的春节是1月29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春节时,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北京、海口、上海 B.上海、海口、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 D.海口、上海、北京
17.从冬至日至春节,天津市的昼长(  )
A.先变长,后变短 B.逐渐变短
C.逐渐变长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1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今年的春节是1月29日,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昼长大致向北缩短,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昼越短。在海口、上海和北京三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在最北方,海口纬度最低,在最南方,上海居中,因此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依次是海口、上海、北京,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天津市昼长最短,冬至日之后至春节(1月29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天津市的昼长逐渐变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为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简图。图中四地由北到南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可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一年中太阳高度都没有90°,说明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0°,说明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47°,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因此图中四地由北到南正确排序是④③①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19.(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下题。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天空,此时地方时为15时,说明此时为下午,故太阳应位于西南天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20.(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都有太阳,说明是极昼现象,而且a处于一天中最低的时刻,所以应该是地方时0时的子夜时刻,北极点附近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出现极昼现象时,地方时0时的太阳方位与正午时的太阳方位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的地平线上,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22.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答案】21.A
2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2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位12°N,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面小题。
23.该地这两天的昼长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24.推测该山所在位置的经度是(  )
A.125°E B.115°E C.120°E D.105°E
【答案】23.C
24.D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一年中昼长最长一天的昼长和一年中昼长最短一天的昼长的和为24小时。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或昼长=2×(日落地方时-12)。
23.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可知,这两天分别为该地一年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两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A选项中12小时+8小时=20小时,A错误。
B.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利用日出与日落的对称规律可得出夏至日日落时间比冬至日迟1小时51分,因此夏至日昼长比冬至日昼长长1小时51分×2=3小时42分,所以B选项中13小时-11小时=2小时,B错误。
C.C选项中14小时-10小时=4小时,与3小时42分最接近,C正确。
D.D选项中16小时-8小时=8小时,D错误。
故答案为:C。
24.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1/2×14h=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5.(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为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读图,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福州 C.上海 D.贵阳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鲁木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同理可得,贵阳盛行东北风,福州盛行偏南风,上海盛行偏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南左北右,近地面偏30°-45°,高空偏90°。
26.(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示意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情况。在图示时段(  )
A.我国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C.南极科考进入最佳时期 D.地中海地区高温少雨
【答案】C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A.图中气压带、风带总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寒冷干燥,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进入雨季,草木茂盛,B错误。
C.南极地区有极昼,科考进入最佳时期,C正确。
D.北半球冬季,地中海地区温和多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在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区域,常会出现“东风送雨”“西风送雨”的现象。读“亚洲、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7.最可能出现“东风送雨”现象的区域有(  )
A.①② B.④⑧ C.⑤⑦ D.⑨⑩
28.最可能出现“西风送雨”现象的区域有(  )
A.①② B.④⑧ C.⑤⑦ D.⑨⑩
29.下列与图中⑤和⑩所在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对应的是(  )
A.ab B.cd C.ac D.bd
30.上图a、b、c、d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27.C
28.D
29.B
30.A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判断三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2温度最高--北半球。②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③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7.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②分别为北极地区和亚寒带地区,并没有东风送雨的现象,A错误。
B.④为阿拉伯半岛,盛行东北信风,气候炎热干燥,⑧为南亚地区,带来降水的季风为西南季风,B错误。
C.东风送雨是指东风把水汽送来形成降雨,读图可知,东风送雨的区域为亚欧大陆的东岸,⑤和⑦所在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东南风,C正确。
D.⑨为西欧,盛行风向为西风,⑩为地中海,能带来降水的为盛行西风,D错误。
故答案为:C。
2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②分别为北极地区和亚寒带地区,并没有西风送雨的现象,A错误。
B.④为阿拉伯半岛,盛行东北信风,气候炎热干燥,⑧为南亚地区,带来降水的季风为西南季风,B错误。
C.⑤和⑦所在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东南风,C错误。
D.⑨为西欧,盛行风向为西风,⑩为地中海,能带来降水的为盛行西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29.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⑤所在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结合题中图片可知c图符合;⑩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较为典型:雨热不同期,d图符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图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气温全年波动不大,全年气温较高,全年降水量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b图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全年气温较高,6-9月份降水较多,且降水具有突变型,为热带季风气候;c图中气温在7、8月份较高,且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d图中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示意四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统计数据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32.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是(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33.四种气候类型中,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1.B
32.A
33.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判断三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2温度最高--北半球。②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③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31.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全年高温,降水量年内变化较大,降水少时降水量约为700mm,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
B.②地全年气温和降水变率都小,且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
C.③地全年高温,气温季节变化大,最冷月气温大于15℃,降水较多且降水变化较小,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
D.④地气温在0℃以上,降水在1000mm以下且年内降水变化大,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B。
32.A.根据上题的判断,②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最大的分布区在亚马孙平原地区,A正确。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地区为沙漠气候,B错误。
C.西西伯利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错误。
D.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A。
3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乙风1月最为盛行
C.乙季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地区的东南信风
D.甲为西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3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天津地区正值雨季 B.非洲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
【答案】34.C
35.D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4.AD.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风影响的区域为澳大利亚的北部,甲为西北风,西北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甲风盛行时间应为1月份(北半球冬季),AD错误。
BC.7月份这里盛行东南信风(乙风),东南信风的形成是副热带高气压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异而形成,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C。
35.A.上题分析可知,甲风盛行季节(1月),北半球是冬季,天津受冬季风影响,少雨,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的非洲草原进入干季,非洲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B错误。
C.印度半岛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C错误。
D.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36.(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弧AB为   线(晨或昏)。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为   。
(3)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4)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该日天津日落   方位。
(5)B地日出时间为   时,该日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   。
【答案】(1)南极点;冬至;晨
(2)2;1/4
(3)(23°26'S,90°W)
(4)53°26';西南
(5)0;南半球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东经度向东增大,可知此图顺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以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南极圈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顺自转方向弧AB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读图可知,90°E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为2时;自9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经度跨度时90°,占全球比例1/4。
(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90°E相对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经度是90°W,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4)甲地纬度是60°S,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正午太阳高度=90°-(60°-23°26')=53°26',该日除有极昼现象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天津日落东南方位。
(5)B地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日出时间为0时,该日是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南半球。
【点评】自然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跨自然日界线加一天;向东跨国际日界线减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80°经线时间 ÷ 24小时;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1)根据东经度向东增大,可知此图顺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以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南极圈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顺自转方向弧AB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
(2)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读图可知,90°E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为2时;自9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经度跨度时90°,占全球比例1/4。
(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90°E相对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经度是90°W,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4)甲地纬度是60°S,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正午太阳高度=90°-(60°-23°26')=53°26',该日除有极昼现象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天津日落东南方位。
(5)B地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日出时间为0时,该日是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南半球。
37.(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巴多斯是位于东加勒比海的岛国,面积约431平方千米,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
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经济以甘蔗种植和加工(制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朗姆酒、旅游业为主。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也是朗姆酒的故乡。左图为巴巴多斯示意图,右图为布里奇敦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文材料说明巴巴多斯发展甘蔗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概述巴巴多斯生产高品质朗姆酒的条件。
【答案】(1)气候湿热,利于甘蔗生长,原料丰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价格低廉;原料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朗姆酒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热带地区,发酵速度快。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有利于甘蔗生长,所以制糖原料充足。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所以市场广阔,有利于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
(2)根据材料“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可知该岛为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根据材料“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可知该地为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巴巴多斯是朗姆酒的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根据左图可知当地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发酵速度快。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劳动力价格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有利于甘蔗生长,所以制糖原料充足。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所以市场广阔,有利于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
(2)根据材料“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可知该岛为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根据材料“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可知该地为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巴巴多斯是朗姆酒的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根据左图可知当地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发酵速度快。
1 / 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产品损耗 B.应对市场风险
C.保护种质资源 D.降低劳动投入
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  )
A.提高清洗效果 B.减少清洗工序
C.保持土壤肥力 D.提高产品品质
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
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
C.食品加工企业 D.农机装备企业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现将不同错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力 L 劳动力数量不足
L+ 劳动力数量充足
交通条件 C 交通系统不完善
C+ 交通系统完善
第一产业 I 第一产业发展为主
I+ 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
4.某村落要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那么这个村落满足的条件最可能是(  )
A.LCI B.L+C+ C.LC+I+ D.L+CI+
5.某村落满足L+CI+,为解决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等问题,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最适宜引进(  )
A.高新技术业 B.食品加工业 C.文化创意业 D.仓储运输业
6.某村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并传承保护,下图符合该村经济状况和乡村文化发展趋势的是(实线为文化,虚线为经济)(  )
A. B.
C. D.
7.(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表为2022年上海、宁夏、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区)GDP、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统计表。完成下题。
省(市、区) GDP(万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甲 1.59 51096 22.7 29.2 48.1
乙 4.46 179907 0.2 25.7 74.1
丙 6.13 62106 9.5 41.5 49.0
丁 0.51 69781 8.0 48.3 43.7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市、区)是(  )
A.宁夏、上海、黑龙江、河南 B.黑龙江、上海、河南、宁夏
C.上海、宁夏、河南、黑龙江 D.上海、河南、宁夏、黑龙江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  )
A.④ B.① C.③ D.②
9.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某飞机从甲飞往乙,其最短航线应为(  )
A.向正东方向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11.甲乙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  )
A.大于2220km B.小于2220km
C.等于2220km D.无法判断答案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中图a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b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南极点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15.以下符合图b中从①时期到③时期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变快 B.变慢
C.先变快后变快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今年的春节是1月29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春节时,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北京、海口、上海 B.上海、海口、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 D.海口、上海、北京
17.从冬至日至春节,天津市的昼长(  )
A.先变长,后变短 B.逐渐变短
C.逐渐变长 D.先变短,后变长
18.(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为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简图。图中四地由北到南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9.(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下题。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22.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面小题。
23.该地这两天的昼长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24.推测该山所在位置的经度是(  )
A.125°E B.115°E C.120°E D.105°E
25.(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为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读图,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福州 C.上海 D.贵阳
26.(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示意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情况。在图示时段(  )
A.我国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C.南极科考进入最佳时期 D.地中海地区高温少雨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在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区域,常会出现“东风送雨”“西风送雨”的现象。读“亚洲、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7.最可能出现“东风送雨”现象的区域有(  )
A.①② B.④⑧ C.⑤⑦ D.⑨⑩
28.最可能出现“西风送雨”现象的区域有(  )
A.①② B.④⑧ C.⑤⑦ D.⑨⑩
29.下列与图中⑤和⑩所在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对应的是(  )
A.ab B.cd C.ac D.bd
30.上图a、b、c、d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下图示意四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统计数据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32.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是(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33.四种气候类型中,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乙风1月最为盛行
C.乙季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地区的东南信风
D.甲为西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3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天津地区正值雨季 B.非洲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
36.(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弧AB为   线(晨或昏)。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为   。
(3)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4)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该日天津日落   方位。
(5)B地日出时间为   时,该日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   。
37.(2024高二上·滨海期中)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巴多斯是位于东加勒比海的岛国,面积约431平方千米,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
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经济以甘蔗种植和加工(制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朗姆酒、旅游业为主。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也是朗姆酒的故乡。左图为巴巴多斯示意图,右图为布里奇敦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文材料说明巴巴多斯发展甘蔗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概述巴巴多斯生产高品质朗姆酒的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A.由材料“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而产品损耗是起收后产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耗,与逐年轮流起收这种方式关系不大,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逐年轮流起收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时多起收多销售,在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时少起收,这样可以应对市场风险,B正确。
C.由材料可知,平贝在铁力市栽培规模大,说明平贝不是稀缺的种质资源,而“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与保护种质资源也无关,C错误。
D.“逐年轮流起收”,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不能降低劳动投入,D错误。
故答案为:B。
2.A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清洗方式和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均需要保障清洗效果,不损坏产品,保障产品品质,故沉淀式自动方式不能提高清洗效果和产品品质,AD错误。
B.与传统手工清洗相比,沉淀式自动方式可能会增加清洗工序,B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可知,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可以将鳞茎上附带的泥土还田,减少土壤肥力的流失,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C正确。
故答案为:C。
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医疗器械对科技要求较高,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铁力市也无明显技术优势,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可知,平贝是名贵中药材,应依托平贝种植业发展医药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B正确。
C.平贝属于中药材,不是食品,且食品加工企业附加值也较低,C错误。
D.农机装备企业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B
5.C
6.D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4.A.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一般(L),交通系统一般(C),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这样的条件可能不足以支持鲜切花的高效配送和满足市场需求,A错误。
B.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良好(C+),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这样的条件能确保花卉的种植和配送都达到较高的效率,B正确。
C.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一般(L),交通系统良好(C+),第一产业基础良好(I+),虽然第一产业基础良好,但劳动力的一般性可能限制花卉种植和配送的效率,C错误。
D.L+CI+:这个选项表示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一般(C),第一产业基础良好(I+),虽然劳动力丰富,但交通系统的一般性可能不足以支持鲜切花的高效配送,D错误。
故答案为:B。
5.A.题目描述某村落满足L+CI+,即劳动力丰富(L+),交通系统良好(C+),但第一产业基础一般(I+)。针对该村落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的问题,要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需要选择一个与旅游业紧密相关且能提升运营效率和人才吸引力的产业,高新技术业能吸引人才,但与旅游业的直接关联度不高,A错误。
B.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有一定关联,但可能不足以显著提升旅游业运营效率和人才吸引力,B错误。
C.文化创意业与旅游业紧密相关,能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性,有助于吸引人才和提升运营效率,C正确。
D.仓储运输业与旅游业有一定关联,但主要是支持性产业,不能直接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6.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经济会不断发展呈进步趋势,同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会不断进步、发展和弘扬,也会呈上升趋势;根据选项分析可知,A选项经济、文化都呈下降趋势,A错误。
B选项经济发展缓慢,与现实不符合,B错误。
C选项文化先上升后下降,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
D选项经济文化都呈上升发展趋势,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各经济区的划分,上海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对应表中的乙省区;宁夏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最落后,第三产业比重最小,GDP总量最小,对应表中的丁省区;黑龙江位于东北经济带,重工业比重较大,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对应表中的甲省区;河南省人口增多,地域面积大,GDP总量大,但人均GDP相对较小,且河南省业我国的农业生产大省,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对应表中的丙省区。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原则: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采取适宜的发展战略。
(2)考虑因素: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8.B
9.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点评】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划分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
8.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地理坐标为(20°S,50°W),在北京的西南方向,A错误。
B.①地理坐标为(20°S,130°E),在北京的东南方向,B正确。
C.③地理坐标为(0°,20°E),在北京的西南方向,C错误。
D.②地理坐标为(20°N,100°W),在北京的西南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B。
9.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S至20°S,A错误。
B.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N至20°N,B错误。
C.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0°至10°S,C正确。
D.图中度数差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甲地10°S至20°S,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点评】经度相差较大、纬度相差较小(或相等)的两地间,最短航线应沿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该大圆劣弧段纬度最高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比两地纬度都高,因此,从南北方向上,飞行方向应先向北(南)后向南(北);根据劣弧原则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飞行方向往往一直向东或向西。综合起来,就可得出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地位于60°S,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应向南极点方向凸起,乙地位于甲地的正西方向,所以最短航线应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地位于60°S,两地之间经度差为40°,则两地之间沿纬线的距离为111km×40°×cos60°=2220km,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应小于沿纬线的距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甲纬度向北递增,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岸②侵蚀,北岸①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①;图乙纬度向南递增,位于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西岸③侵蚀,东岸④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②为侵蚀岸,坡度较陡;①为堆积岸,坡度较缓,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影响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高度,如果地表均一,则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如果地表不均一,则相同的纬度,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地球公转变化规律:地球于每年一月初经过近日点,七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一月初到当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七月初到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减小,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处线速度最小,为0。据图可知,选项中南极点的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则从①到②先靠近远日点,过远日点后远离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应该先变慢后变快,②到③是从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可知,从①到③应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1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今年的春节是1月29日,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昼长大致向北缩短,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昼越短。在海口、上海和北京三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在最北方,海口纬度最低,在最南方,上海居中,因此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依次是海口、上海、北京,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天津市昼长最短,冬至日之后至春节(1月29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天津市的昼长逐渐变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可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一年中太阳高度都没有90°,说明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为0°,说明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47°,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因此图中四地由北到南正确排序是④③①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19.【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天空,此时地方时为15时,说明此时为下午,故太阳应位于西南天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20.【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都有太阳,说明是极昼现象,而且a处于一天中最低的时刻,所以应该是地方时0时的子夜时刻,北极点附近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出现极昼现象时,地方时0时的太阳方位与正午时的太阳方位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的地平线上,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答案】21.A
2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2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位12°N,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3.C
24.D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一年中昼长最长一天的昼长和一年中昼长最短一天的昼长的和为24小时。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或昼长=2×(日落地方时-12)。
23.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可知,这两天分别为该地一年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两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A选项中12小时+8小时=20小时,A错误。
B.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利用日出与日落的对称规律可得出夏至日日落时间比冬至日迟1小时51分,因此夏至日昼长比冬至日昼长长1小时51分×2=3小时42分,所以B选项中13小时-11小时=2小时,B错误。
C.C选项中14小时-10小时=4小时,与3小时42分最接近,C正确。
D.D选项中16小时-8小时=8小时,D错误。
故答案为:C。
24.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1/2×14h=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5.【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鲁木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同理可得,贵阳盛行东北风,福州盛行偏南风,上海盛行偏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南左北右,近地面偏30°-45°,高空偏90°。
26.【答案】C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A.图中气压带、风带总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寒冷干燥,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进入雨季,草木茂盛,B错误。
C.南极地区有极昼,科考进入最佳时期,C正确。
D.北半球冬季,地中海地区温和多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答案】27.C
28.D
29.B
30.A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判断三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2温度最高--北半球。②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③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7.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②分别为北极地区和亚寒带地区,并没有东风送雨的现象,A错误。
B.④为阿拉伯半岛,盛行东北信风,气候炎热干燥,⑧为南亚地区,带来降水的季风为西南季风,B错误。
C.东风送雨是指东风把水汽送来形成降雨,读图可知,东风送雨的区域为亚欧大陆的东岸,⑤和⑦所在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东南风,C正确。
D.⑨为西欧,盛行风向为西风,⑩为地中海,能带来降水的为盛行西风,D错误。
故答案为:C。
2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②分别为北极地区和亚寒带地区,并没有西风送雨的现象,A错误。
B.④为阿拉伯半岛,盛行东北信风,气候炎热干燥,⑧为南亚地区,带来降水的季风为西南季风,B错误。
C.⑤和⑦所在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东南风,C错误。
D.⑨为西欧,盛行风向为西风,⑩为地中海,能带来降水的为盛行西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29.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⑤所在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结合题中图片可知c图符合;⑩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较为典型:雨热不同期,d图符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图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气温全年波动不大,全年气温较高,全年降水量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b图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全年气温较高,6-9月份降水较多,且降水具有突变型,为热带季风气候;c图中气温在7、8月份较高,且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d图中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1.B
32.A
33.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判断三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温度最高--北半球;12、1、2温度最高--北半球。②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③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31.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全年高温,降水量年内变化较大,降水少时降水量约为700mm,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
B.②地全年气温和降水变率都小,且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
C.③地全年高温,气温季节变化大,最冷月气温大于15℃,降水较多且降水变化较小,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
D.④地气温在0℃以上,降水在1000mm以下且年内降水变化大,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B。
32.A.根据上题的判断,②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最大的分布区在亚马孙平原地区,A正确。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地区为沙漠气候,B错误。
C.西西伯利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错误。
D.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A。
3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4.C
35.D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4.AD.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风影响的区域为澳大利亚的北部,甲为西北风,西北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甲风盛行时间应为1月份(北半球冬季),AD错误。
BC.7月份这里盛行东南信风(乙风),东南信风的形成是副热带高气压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异而形成,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C。
35.A.上题分析可知,甲风盛行季节(1月),北半球是冬季,天津受冬季风影响,少雨,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的非洲草原进入干季,非洲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B错误。
C.印度半岛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C错误。
D.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36.【答案】(1)南极点;冬至;晨
(2)2;1/4
(3)(23°26'S,90°W)
(4)53°26';西南
(5)0;南半球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东经度向东增大,可知此图顺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以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南极圈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顺自转方向弧AB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读图可知,90°E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为2时;自9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经度跨度时90°,占全球比例1/4。
(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90°E相对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经度是90°W,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4)甲地纬度是60°S,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正午太阳高度=90°-(60°-23°26')=53°26',该日除有极昼现象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天津日落东南方位。
(5)B地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日出时间为0时,该日是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南半球。
【点评】自然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跨自然日界线加一天;向东跨国际日界线减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80°经线时间 ÷ 24小时;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1)根据东经度向东增大,可知此图顺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以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南极圈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顺自转方向弧AB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
(2)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读图可知,90°E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为2时;自9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与北京位于同日期,经度跨度时90°,占全球比例1/4。
(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90°E相对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经度是90°W,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4)甲地纬度是60°S,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26'S,正午太阳高度=90°-(60°-23°26')=53°26',该日除有极昼现象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天津日落东南方位。
(5)B地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日出时间为0时,该日是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长时长达到一年之中最大值区域为南半球。
37.【答案】(1)气候湿热,利于甘蔗生长,原料丰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价格低廉;原料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朗姆酒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热带地区,发酵速度快。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有利于甘蔗生长,所以制糖原料充足。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所以市场广阔,有利于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
(2)根据材料“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可知该岛为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根据材料“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可知该地为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巴巴多斯是朗姆酒的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根据左图可知当地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发酵速度快。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劳动力价格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有利于甘蔗生长,所以制糖原料充足。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巴巴多斯是优质朗姆酒生产国,朗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经过蒸馏分离工艺而制成的蒸馏酒,所以市场广阔,有利于巴巴多斯发展制糖业。
(2)根据材料“珊瑚石灰岩广布,岛上的雨水经过滤后成为地下水,水质纯净”可知该岛为珊瑚石灰岩海岛,雨水被天然过滤,水质好;根据材料“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业始于1645年,目前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可知该地为甘蔗产地,原料丰富,品质高;巴巴多斯是朗姆酒的故乡,历史悠久,酿酒工艺水平高,经验丰富;根据左图可知当地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发酵速度快。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