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B)答题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28. 味精的晶体
蝴蝶的触角
钟形虫 放大镜
植物的花和种子 显微镜
植物叶肉细胞
细菌和病毒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9.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由上到下)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 A ] [ B ] [ C ] [ D ]
30. (1)____________ (2)[ A ] [ B ] [ C ] [ D ]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每题2分,共50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21. [ A ] [ B ] [ C ] [ D ]
22. [ A ] [ B ] [ C ] [ D ] 23. [ A ] [ B ] [ C ] [ D ] 24. [ A ] [ B ] [ C ] [ D ]
25.[ A ] [ B ] [ C ] [ D ]
四、综合应用题(21分)
31.(1)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32.(1)、(3) (2)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连线题(15分)
26. 10倍 光学显微镜 蚂蚁
1000倍 放大镜 洋葱细胞
200万倍 电子显微镜 病毒
27. 乳酸菌 蒸馒头的面团
酵母菌 酸奶
霉菌 人体大肠
大肠杆菌 腐烂的食物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B)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体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2.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 )。
A.新的数据制作初步模型 B.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初步模型
C.未知问题制作初步模型 D.最终结论制作初步模型
3.用下列仪器观察物体,能将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
4.娜娜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下列时间中,我国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最长的是( )。
A.国庆节的中午 B.儿童节的傍晚
C.元旦的傍晚 D.端午节的中午
5.确定某小区住宅楼分布时,为了使一楼的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该小区的设计师可以依据( )。
A.春分日这一天正午时的楼影情况来计算住宅楼间距
B.夏至日这一天正午时的楼影情况来计算住宅楼间距
C.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的楼影情况来计算住宅楼间距
D.秋分日这一天正午时的楼影情况来计算住宅楼间距
6.关于地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比海洋大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7.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轴倾斜 D.月球公转
8.下列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轴为假想轴,贯穿地球的南北两极 B.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C.地轴是地球公转所围绕的轴 D.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
9.下面是娜娜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
A.更换更长的目镜:放大倍数变小
B.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C.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视野变亮
D.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400倍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它的视野( )。
A.变小 B.变大 C.没有变化 D.变模糊
1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0×”变为“40×”,那么这时视野内细胞大小和数目变化正确的是( )。
A.变大、变多 B.变小、变多 C.变大、变少 D.变小、变少
12.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D.同一种生物体内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13.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感冒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有些微生物能用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C.疾病的元凶是细菌和病毒,它们也属于微生物
D.制作面包时加入了酵母菌,所以面包疏松多孔
14.下列4个节气中,我国白昼最短的是( )。
A.劳动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15.“日心说”继承的“地心说”的观点有( )。
A.地球是球形的 B.地球静止不动 C.太阳围绕地球转 D.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
16.左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显示的日期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坐在转椅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椅子,看到周围的景物( )。
A.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B.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C.自东向西运动 D.从左往右运动
18.下列节日中,正午时分我国校园内旗杆影子最长的是( )。
A.植树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元旦
19.下列生物活动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B.刺猬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柳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 D.有些植物会向光生长
20.对于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太阳不动,地球在自转 D.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的时段是( )。
A.④→①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2.地球上不同季节温度差异大的原因是( )。
A.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不同 B.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C.地球自转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3.12月21日,身处杭州的娜娜穿着羽绒服,此时身处澳大利亚的小艾最可能穿( )。
A.T恤 B.羽绒服 C.棉服 D.雪地靴
24.下面是制作简易显微镜步骤,其中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
①把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起来。 ②找到被观察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③准备两个放大镜。 ④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2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下列操作:
①将撕下的一小片洋葱表皮放入水滴中。 ②用碘酒染色。
③盖上盖玻片。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二、连线题(共15分)
26.(6分)把下列放大倍数与相应的观察工具以及可观察的生物体用线连起来。
10倍 光学显微镜 蚂蚁
1000倍 放大镜 洋葱细胞
200万倍 电子显微镜 病毒
27.(4分)把微生物的名称与它们可能生存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乳酸菌 蒸馒头的面团
酵母菌 酸奶
霉菌 人体大肠
大肠杆菌 腐烂的食物
28.(5分)下列物体适合选择哪种观察工具来观察?用线连起来。
味精的晶体
蝴蝶的触角
钟形虫 放大镜
植物的花和种子 显微镜
植物叶肉细胞
细菌和病毒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9.(9分)下列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
(1)写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太暗,那么应调整( )(填字母)。
A.反光镜 B.目镜 C.镜臂 D.载物台
(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①调焦 ②观察 ③对光 ④安放 ⑤上片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 C.②④③⑤① D.④③⑤①②
(4)某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2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倍。用这台显微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病毒。
(5)通过观察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近似长方形,细胞内的小黑点是___________(填“细胞质”“细胞核”或“细胞膜”)。
(6)如果想把图乙中的A点移到视野中央,那么应将载玻片( )(填字母)。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30.(5分)用显微镜可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娜娜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她设计了下列4种培养方法:
①往1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培养。
②往2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稻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培养。
③往3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培养。
④往4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培养。
(1)一个星期后,娜娜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2号烧杯中水田里的水外,你认为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___________号烧杯里的水。
(2)在显微镜下,娜娜观察到了一种微小生物,如图所示,这是( )(填字母)。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3)该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时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条件。
(4)上述实验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观察实验
四、综合应用题(共21分)
31. (14 分)地球的公转及其影响。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并将“夏至“冬至”正确填入括号内。
(2)地球公转产生___________现象;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现象。
(3)当地球运动到“夏至”位置时,此时摆放在北回归线上某一固定地点的圭表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年中( )(填字母)。
A最短 B.最长 C.适中 D.无法判断
(4)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填字母)。
A.猫头鹰捕食 B.蚂蚁搬家 C.大雁迁徙 D.蝙蝠主要在夜间活动
32. (7分)探索地球的奥秘。
(1)在如图所示的地轴延长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内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请用斜线画出地球上不能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地球上A、B两个城市中,先迎来黎明的是___________。
(5)研究地球的自转时,我们主要通过___________(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6)若地球上A城市刚好处于北回归线上,则下列能正确表示A城市12月21日这一天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是( )(填字母)。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C 6.A 7.A 8.C 9.C 10.A 11 C 12.D 13.A 14.D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21.A 22.B 23.A 24.B 25.D
26.
27.
28.
29.
(3) D (4) 200 不能 (5) 细胞核 (6) B
解析:(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太暗,那么应调整反光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让更多的光进入,目镜、物镜和载物台没有调节光的强度的作用,故A正确。(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是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从目镜往下看,调整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直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观察:慢慢移动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故D正确。(4)该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2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20= 200(倍)。用这台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病毒非常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5)通过观察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近似长方形,细胞内的小黑点是细胞核。(6)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A点在视野的下方位置,因此若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下方,故B正确。
30. (1) 3 (2) D (3)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食物 (4) A 解析:(1)一个星期后,娜娜用滴管从4个
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2号烧杯中稻田里的水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外,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3号烧杯里的水,因为3号烧杯里的纯净水中放入了一些干稻草,有机物丰富,放在窗台上时受到阳光照射,温度适宜。(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显微镜下,娜娜观察到的如图所示的微小生物是眼虫,故D正确。(3)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等条件。
31.
(2)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合理即可) (3) A (4)C解析:(1) 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形成四季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等;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等。(3)当地球运动到“夏至”位置时,此时摆放在北回归线上某一固定地点的圭表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年中最短。(4)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大雁迁徙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表现。猫头鹰捕食是生物自身的需要,蚂蚁搬家与天气有关,蝙蝠主要在夜间活动是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32.
(2)地壳 地幔 地核
(4) B (5)模拟实验 (6) A解析:(2)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4)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迎来黎明,因此,图中地球上A.B两个城市中,先迎来黎明的是位于东边的B城市。(5)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我们主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6)若地球上A城市刚好处于北回归线上,则在12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回归线上各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很小,因此,能正确表。示A城市这一天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是A选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