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 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教学目标
1.辨析行楷与楷书的异同。
2.结合例字让学生理解行楷技法。
3.展示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辨析行楷与楷书的异同。
2.结合例字让学生理解行楷技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行楷字的笔画灵便、圆转,比楷书写起来更快捷,是我们平时书写的理想字体。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钢笔行楷作品。
这幅作品,神态潇洒,富于魅力,字体匀称舒展,清爽悦目,很适合初学行楷字的人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行楷技法。
二、展示行楷字笔画写法
1.行楷书中的点最富于变化,有时成为一条短的、斜的线段,有时直接与前后笔画顺势相连,有时需要加钩挑,加强呼应。
2.悬针竖一般用在竖画的最后一笔的字,如:等,但不可写得太长。
3.行楷书中的捺一般可以写成反捺。
4.行楷书中带有“折”“钩”的笔画,要写得比较圆转,不要棱角太多,过于生硬。其中的钩已基本消失,变成了笔画的延伸。
学生进行行楷笔画练习。教师巡视,将一些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进行以表扬为主的点评。
三、学生临写教材例字
练习时注意:行楷中自然连带的规律是笔画组合中最基本的规律。要达到自然须细心练习。
第一行:“三”字是横式笔画,在上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带出牵丝向左下,再写下一笔。最后一笔横停笔后抬笔即可。“川”字是纵式笔画,在前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向右上带出牵丝,再书写下一笔。“合”字是撇、捺两笔的自然连带,向左下写出撇后,不用出锋,沿原路返回一半处,自然向右下转笔写出捺。 “少”字是最后一笔撇,直接由右点向左下带出。“自”字是撇和竖连为一笔书写,字框中横画笔笔相连至最后横收笔。写“布”时,首笔横自然提笔向上,与撇的起笔连接一笔写完。写“巾”的钩时,也是收笔后自然向上提笔后带出一竖。“书”字的首笔是横折,书写时直接向左折45°角,带出下一笔横折钩的书写。“打”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提的收笔恰好是右边“丁”的起笔,一笔连接写完。写“享”字横向笔画右上带向左下,“子”的钩笔和横可连可断。
第二行:“单”字,上头是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自然连带;“朴”“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结构的自然连带;“之”字,上头点与横的自然连带;“开”字,先是横式笔画的连带,后是纵式笔画的连带;“子”字,钩笔与横画的自然连带。
第三行:“就”字,两点为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连带;“向”字,竖与折的连带;“己”字,折与横的连带;“她”字,撇与横、钩与竖的连带;“两”字,横与竖、竖与折的连带;“那”字,撇与横、横与横的连带;“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笔画连带;“经”字,绞丝旁、横撇与点、横与竖与横的连带;“么”字,折与点的连带。所有这些连带,都应重在自然。
第四行:“发”字,撇与折的连带;“还”字,折撇与竖的连带;“要”字,横与撇折的连带;“同”字,横与竖的连带;“把”字,横与竖、钩与提、提与横折的连带;“着”字,左边点与右边点、横与横的连带;“作”字,撇与竖、横与竖、横与横的连带;“多”字,撇与折、折与点、点与撇的连带;“前”字,上头左边点与右边点、下面横与横、横与竖的连带。以上这些连带,同样要讲究自然。
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相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将部分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表扬好的习作。
四、展示行楷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练习时注意:
1.第一字是领头字,下笔前应认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笔的轻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这个字为准。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当。行距要明显大于字距,同时行距和字距一般自始至终都要均匀。
3.所有文字的中心点都应安排在同一条横轴线上。
4.书写格式有两种:一是内容在前,作者及题目写在最后一行偏右处;二是题目居前头,写在中间,作者写在题目的下一行居中处。
5.纸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空间,要给人以疏密得体、和谐清新的感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挑出几份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点评、鼓励)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介绍了行楷字的特点,行楷字笔画的写法及行楷字的自然连带。请同学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练习行楷字,记住: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字,对你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