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地形图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地形图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7 23:09:45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形图》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9.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0.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12.读图1.3-28,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1)沿 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 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
答案:
1、B 2、B 3、D 4、B 5、D 6、B 7、B 8、B 9、B 10、B
11.(1)C到A容易,因为C到A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和缓。
(2)东北 东南 (3)45 山脊 (4)75米
12.(1)DB,DB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和缓 (2)15
《第三节 地形图》习题
一、填空题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_-距离,称为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
2.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___________。
3.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
二、选择题
1.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地是(?? )
A.坡陡地区 B.山谷 C.陡崖 D.缓坡地区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 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约低于海平面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约是(?? )
A.8444米 B.9244米 C.8044米 D.8844米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点的相对高度总是低于绝对高度 B.以海平面为起点的高度即海拔
C.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D.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不一定相等
4.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有一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我们可以判定它为(?? )
A.山谷 B.山脊 C.盆地 D.山顶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内低外高的闭合曲线表示的是(?? )
A.山顶 B.盆地 C.平原 D.山谷
7.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
C.海拔高,相对高度低 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三、综合题
读图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垂直? 海拔? 米? 2.海拔? 海拔? 等高线? 3.坡度较陡? 坡度较缓?
二、选择题
1.D? 2.B? 3.B? 4.B? 5.B? 6.B? 7.D?
三、综合题
山顶? 鞍部??山谷? 山脊? 缓坡? 陡坡
《第三节 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23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3708米,A点的高度824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4352米,824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4352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板书:二、陆地地形
提问: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4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
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4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
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
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地面都崎岖不平
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三、等高线地形图
讲解: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形类型多种多样,那么怎样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类型了?等高地形图可以在平面上概略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
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板书: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读课本第2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28图L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课件23张PPT。第三节 地形图1、什么是海拔?并指出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出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3、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之间的异同?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①垂直距离;②在地图上,都是用海拔表示地面某地点的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高度示意图甲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乙的海拔高度是500米甲比乙高1000米,即甲乙
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15001000500 课堂小练习,你会吗?陆地地形1、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
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丘陵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高线地形图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形类型多种多样,那么怎样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类型了?
等高地形图可以在平面上概略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想一想: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成闭合曲线,等高线上一般都标出海拔数值,单位是米。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思考:什么是等高线?比一比:看谁能快速的总结出等高线的特点?那什么叫做等深线?等温线?等高线特点
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地形图
将海拔不同的等高线转化到同一平面上,形成等高线地形图。山等高线稀疏缓坡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坡度的识别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活动题P35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中间高,四周低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山顶山脊 山谷鞍部 陡崖连线题:ABCDE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谷山脊山体的不同部位山谷拳头上地理知识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高凸谷,低凸脊,
悬崖就在相交处。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五种基本地形五种基本地形海拔高度判读(1)平原一般用 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 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 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湖泊一般用 表示。绿色黄褐色蓝色白色1、对照图J和图K,找出图上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类型或其他地理事物。地形剖面图课件44张PPT。第三节 地形图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第三节 地形图珠峰高程含义:第三节 地形图   珠峰的高程实际上就是在珠峰的重力线方向上相对于青岛黄海海平面的高度。

  要弄清楚珠峰高程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第三节 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海拔第三节 地形图中国的最高与最低点相差多少?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31米,是我国陆地海拔的最低点。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第三节 地形图世界上的高山第三节 地形图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第三节 地形图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意义: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它表示该区域中某一海拔高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第三节 地形图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图。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一个平面图上,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 如何实现立体地形到平面地图的转化?如下图,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第三节 地形图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缓坡缓坡——
坡度缓,水平距离上的高度变化不大,等高线稀疏。第三节 地形图陡坡陡坡——
坡度陡,在短距离内高度变化很大,等高线密集。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山脊山脊——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山谷山谷——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鞍部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的地形为鞍部。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陡崖陡崖——
陡崖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高度变化很大。第三节 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第三节 地形图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第三节 地形图视频资料练习:绘制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AECBD第三节 地形图答案: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第三节 地形图本节知识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地 形 图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含义测量方法换算方法常见的地形类型地形的概念地形五种形态五种地形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含义如何绘制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第三节 地形图丘 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高 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山地第三节 地形图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平 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第三节 地形图盆 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