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练习
姓名 学号
我学会了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_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固体和液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
高而________。
2 (1)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_________等。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例如:_________等。
(3)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例如:__________等。
3、确定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有意义的两个前提条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饱和
溶液_______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________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___________下,某物质在___________中达到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
__________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以20℃的溶解度为
标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的计算
时要注意:混合前后________的质量不变。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理解了
7、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也有弱,强弱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8、下列既能影响食盐的溶解能力,又能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是---------------------( )
①温度 ②食盐颗粒的大小 ③是否搅拌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
9、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 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
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0.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降温 B.升温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11、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某溶液中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3、一定温度下,析出了固体溶质后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14、在一定温度下,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15.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少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16、下列与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关的是------------------------------------------------------(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 ⑦温度
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
17、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钠恰好达到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8克 B.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18、有A、B、C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
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
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
A.BB>A C.A>B>C D.B>A>C
1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20、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毫升的量筒量取42.5毫升蒸馏水
21、将80克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克 B.100克 C.200克 D.280克
22、简单解释下列现象。
(1)20 ℃时,在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钾固体未溶解,但在经过稍
微加热以后固体立即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杯冷水中加入食盐数克,杯底有较多的食盐固体未能溶解,经过充分加热,
但未见不溶固体明显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凉开水倒入鱼缸中养鱼,鱼不久会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20 ℃时的饱和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汽水瓶盖立即逸出大量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的溶解度/克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的溶解度/克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20 ℃时100克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6.0克,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
温度在_____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和50.0克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_____克。
24、如图所示的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g。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
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3)D操作应选用____mL的量筒(选填“10”或“50”)。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
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5、把2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问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第一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
1.在室温下,在2只烧杯中都装有20毫升的水,分别
加入10克的硫酸铜和食盐(氯化钠),并进行搅拌,
观察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硫酸铜
食 盐
硫酸铜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食盐则不能完全溶解。
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在室温下,取另一只装有20毫升的酒精烧杯,加入
10克的硫酸铜,并进行搅拌,观察是否能完全溶解?
硫酸铜在酒精中不能完全溶解。
说明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涵义
从以上实验和视频可以归纳出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1)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内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提出问题 :
物质的溶解性可能跟温度有关?
2.建立假设 :
其他条件一样,温度越高,溶解越多。
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目的
条件控制
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研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同一种溶质、溶剂。同样质量的溶剂。
(1)烧杯中注入20毫升水,加入10KNO3,室温下进行溶解。
(2)烧杯中注入20毫升水,加入10KNO3,50℃下进行溶解。
室温下,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50℃下完全溶解。
其他条件一样,温度越高,溶解越多。
溶解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烧杯,打开汽水或
啤酒瓶盖,将其中的汽水或啤酒倒入杯中,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你的判断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冒出
压强减少,原来溶解水中的CO2冒出
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可能跟 因素
有关?
压强
(2)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关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外因)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1. 把一个小烧杯放在一块光滑的小三夹板上,板上
先加一些水,然后在烧杯里注入100毫升水,把温
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50克硝酸铵(NH4NO3),
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什
么现象发生?
现象:
温度显著降低,烧杯底和板之间的水结成薄冰,拿起烧杯,可以提起木板。
说明:
硝酸铵(NH4NO3)溶
解于水时要吸收热量。
2. 把一个小烧杯用熔化的蜡烛粘结在一块小三夹板
上,然后在烧杯里注入100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
杯里,再沿器壁慢慢地注入40毫升浓硫酸(H4SO4),
边注边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温度显著升高,烧杯底和板之间的蜡烛熔化,拿起烧杯,木板就掉下来。
说明:
浓硫酸(H4SO4)溶
解于水时要放出热量。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二、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实验表明:
3. 在烧杯里注入100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30克氯化钠(NaCl),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氯化钠溶解,温度没有变化。
说明:
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时,既没有放出热量,也没有吸收热量。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溶解时吸热与放热的原因
物质溶解在水里,通常发生两种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变化。
物质溶解过程,温度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种过程的热量多少。吸收多于放出,温度下降,例如硝酸铵溶解。
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1.如图1-41所示,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你观察
到的现象是 。
蔗糖溶解了
放入一定量后,蔗糖不溶解了
结 论: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叙述中为什么
要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的条件限制?
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限制,上述概念无意义。
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瓶溶液中,一瓶是饱和溶
液,而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硝
酸钾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 加硝酸钾
② 蒸发溶剂
③ 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4、 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
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在2支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 论:
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极少,溶液很稀,但已经达到饱和了 ;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较多,溶液很浓,却还未达到饱和。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句话是否正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吗?
不正确。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物质的溶解性
涵义
影响的因素
溶解时的
热量变化
溶解程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与溶质、溶剂
的性质有关
与外界条件(温
度、压强)有关
浓溶液
稀溶液
1. 如何在常温下将硫酸铜饱和溶液变成
不饱和溶液?
2. 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
溶剂,该溶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加溶剂
逐渐析出食盐晶体。因为随着溶剂的蒸发,溶液渐渐饱和,继续蒸发溶剂,溶质就会析出。
3. 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
食盐水,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入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A
3. 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
升高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浓硫酸 D、硝酸铵
C
4. 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D
5.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共15张PPT)
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
四、配制溶液
1、实验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称取或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的氯化钠溶液 50克。
1.计算 :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 ____ 克,
水 _____ 毫升。
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
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
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
解时,10% 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5
45
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溶质、溶剂
三者的质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溶剂增加,溶液增加、溶质不变。
加溶剂(稀释)
溶质
质量
溶剂
质量
溶液
质量
溶质质
量分数
溶液稀释、浓缩、倾倒各量的变化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少
不变
蒸发溶剂(浓缩)
减少
减少
增大
加溶质
增大
不变
增大
可能增大
倾倒(同比例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不变
2、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将浓溶液稀释配制成稀溶液时,所需加水的
量该如何计算?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
m前溶质 = m后溶质
即: m前溶液 A%前 = m后溶液 B%后
例1: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
需要水多少毫升?
解:
50g× 98%
=
(50g+m水 )× 20%
m水
=
195g
m水
V水
ρ水
=
=
195g
1g/cm3
=
195cm3
答:需水195毫升。
练习1:实验室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现要配制100g这种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水的质量为______g;
(2)若用3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30%
的氯化钠溶液质量是______g.
练习2: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质量分数为30%
的双氧水,配制120g 5%的双氧水,全部用于制
氧气。请你计算一下,小明从商店买来的双氧水
的净含量为多少克?
15
85
50
20克
3、溶液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关系
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溶液的密度也不同。
生产上常把物质溶液的密度和其相对应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列成对照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何结论?
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也越大。
例题2: 配制 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解:
查表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
的密度为 1.84克/厘米3。
根据密度公式ρ= — ,可得到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
m
V
m前 =
1.84克/厘米3×V浓
m后 =
1.07克/厘米3×V稀
V稀 = 1000毫升= 1000厘米3
答: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 59.3毫升。
因为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是不变的,可得到 :
m前 ×98% = m后×10%
1.84克/厘米3×V浓×98%
=
1.07克/厘米3×1000厘米3×10%
V浓
=
1070克×10%
1.84克/厘米3×98%
≈
59.3厘米3
=
59.3毫升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
把浓硫酸沿着器壁倒
入盛有水中的容器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
公式
计算
配制
计算
称量
溶解
P% =
m质
m液
×100%
=
m质
m剂+m质
×100%
1. 实验室需配制10%的盐酸500克,需要38%的盐酸多
少毫升 ?需要加水多少毫升?并说说具体的配制过程。
(已知10%盐酸的密度是 1.047克/厘米3,38%盐酸的
密度是 1.19克/厘米3)
2、白酒的“度”是指白酒中酒精的含量,如53°的白酒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为53:47.小明在家中进行实验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酒精,家中找不到,也没有纯酒精,他找来一瓶45°白酒,准备用来配制所需要的酒精溶液.已知酒精的密度是ρ=0.8g/cm3.请计算:
(1)45°白酒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
到1%)
(2)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酒精,需要这种
白酒多少克?
≈40%
25g
115.7毫升
温度计
3.如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
① ;
② ;
③ 。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
则可能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 ;
② ;
③ 。
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
砝码和药物放反了。
温度计用来搅拌。
砝码和药物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取水读数时仰视。
烧杯中有水。(共17张PPT)
第二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定量地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呢?
需要制定标准;
标准里哪些物理量不变呢?
从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加以考虑。
温度
所溶解的溶质
(1)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2)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关。
要比较两种固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应:
_____一定,________一定,达到_____状态 ,
比较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溶剂的量
饱和
一、物质的溶解度
1. 溶解度的意义
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2. 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要点:
(1)一定的温度;
(2)100克溶剂;
(3)达到饱和;
(4)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人为规定、统一标准)
(不饱和、溶解度无意义)
(单位为克)
3、溶解度数值的实质
溶解度是表示特定条件下(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数。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 100克水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
的溶解度为37克
② 5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0克氯化钾,所以氯化钾
溶解度为30克
③ 在60 ℃时100克水溶解75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
钾溶解度为75克
④ 在6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60 ℃
硝酸钾溶解度为110
4、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表1-6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
能力越强。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在20℃时,100克水溶解氯化钠,达到饱和溶液状态时,需要36克氯化钠。
5、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
> 10克
1-10克 0.01-1克
< 0.01克
溶解性
等 级
举 例
易 溶
可 溶
微 溶
难 溶
蔗糖
硝酸钾
氯酸钾
氢氧化钙
氯化银
说说表 1-6中哪些是易溶物质?哪些是微溶物质?
观看下面视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许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表1-7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如何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蔗糖、硝酸钾、硝酸铵。
是不是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的呢?
表1-8 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如何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用列表法
也可以用坐标法表示。
右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
A的含义是
。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
100克
60 ℃
溶解度\克
温度/℃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70
190
10
30
50
70
90
A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增大
3、曲线上的点所对应的溶质的溶液是 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溶
质的溶液是 溶液。
不饱和
饱和
在60℃时,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②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物质
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所
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
饱和溶液。
① 不同曲线表示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小
的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③ 两条曲线相交点表示在此
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④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如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思考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气体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不能溶解而逸出。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中,鱼塘里的鱼常将鱼头浮出水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
鱼塘里可以增添什么设备,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
鱼塘增氧机
物质的溶解度
意义
定义
一定的温度
100 克溶剂
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受温度
的影响
溶解性等级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2、0.5克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克水中恰好饱
和,这种物质属于 -----------------------( )
A.难溶物质 B.微溶物质
C. 可溶物质 D. 易溶物质
C
1、某温度下,a克溶质溶解在a克水中恰好饱
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A.100克 B. a克 C. 2a克 D. 50克
A
3、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③④⑤
C
4、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
的是------------------------------------------( )
A.把固体研细 B. 加热
C. 搅拌 D. 振荡
B
5.如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 在t2℃时,三种物质的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
⑵ _____℃时,B和C的
溶解度相等
A > B > C
t2(共13张PPT)
第三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给农作物或树木喷施药液时,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
因此在配制溶液时,必须确切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
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1.概念: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 溶质质量
×100%
P% =
m质
m液
×100%
=
m质
m剂+m质
×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例如:医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
的氯化钠溶液。
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溶液,
含义是什么?
2. 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食盐溶液的
质量分数?
3.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到另一烧杯中,求剩余溶
液中的质量分数?
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表示100份氯化钠溶液中含0.9份的氯化钠。
溶质的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
10克
10克
+
=
90克
=
10%
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因为溶液是均一的。
3、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㈠、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
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某一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2克,把它蒸
干后,得食盐3.2克。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
量分数。
溶质的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
3.2克
12克
=
=
26.7%
解:
答: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7%
练习2:某溶液的密度是1.2g/cm3,实验测得每100ml该溶液中含溶质24g,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练习1: 舟山人喜欢吃呛蟹,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腌制。现有人用一袋盐(500克NaCl)溶解在2.0Kg~2.5Kg水中,充分搅拌制作成食盐溶液,腌制24小时后放入冷冻室中保存。求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范围?
20%~16.7%
20%
㈡、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要配制 150千克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
m食盐
=
150千克 ×16%
=
24千克
m水
=
150千克 — 24千克
=
126千克
答 :配制 16% 食盐溶液 150千克,需要食盐
24千克和水 126千克。
推导公式:
溶质 = 溶液×P%
练习3:葡萄糖注射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
液,医院给某一患者输入一瓶500g的葡萄糖注射液,
问输入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水分别为多少克?
练习4: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
技术。某课外小组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
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______g,需水______mL(水的密度
是1.0 g cm-3)。
(2)若在量取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
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2.4%
(填“>”或“<”或“=”)。
(3)配制该营养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2.4
97.6
<
烧杯
玻璃棒
100mL量筒
葡萄糖25g
水475g
㈢ 已知溶解度计算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
例3: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求20℃
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
36克
36克
=
=
26.5%
解:
+
100克
答: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在20℃时能否配制40%的食盐溶液,为什么?
不能。
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6.5%。
练习5: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12.6 15.3 20.0 25.0 38.2
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 克,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
160
60
练习6:t℃将12克某物质溶于30克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10克,则含溶质 克,溶剂 克。
40
60
150
1、2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
比是------------------------------------------------( )
A.1:4:5 B.5:4:1
C.4:1:5 D.1:4:5
D
3、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
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D
2、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
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A
4、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10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 )
②在11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③在100份质量溶剂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④在90份质量溶剂中溶有10份质量溶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5、20℃时,将50g NaCl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
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时NaCl的溶解度
为36g)
26.5%
6、在常温下向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
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
少?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