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4.14《关汉卿曲二首》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4.14《关汉卿曲二首》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0: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关汉卿散曲二首 体裁知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双调·沉醉东风】 元曲知识简介元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的组成 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元杂剧的体制上的特点(1)以唱为主,说白只是起很次要的作用
(2)元杂剧一本四出,因此一般篇幅短小.
(3)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外,杂五大类.
(4)从音乐的角度看,元杂剧的曲调与词有密切的联系.散曲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窦娥冤》
  白朴的代表作是  《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 《倩女离魂》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 《汉宫秋》
《墙头马上》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称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 词与曲比较: A、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B、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C、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
散曲:小令、套数 D、在格式上宋词:词牌+标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调+曲牌+标题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代表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安德烈耶夫说:“关汉卿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进步人类的财富。”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左右,成长的年代正经历金亡、宋亡的动荡岁月,当时兵荒马乱,政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生活异常痛苦。元代统治者把人分成十等,读书人位在第九,仅在乞丐前面,因此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知识分子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备受歧视和压迫,进取无路,于是沦落社会下层,与艺人为伍,借戏曲创作来表达不满、反抗的心声。关汉卿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套数12,小令35,其中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其代表作。关汉卿散曲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diān)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là)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名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体裁:散曲套曲
  宫调:南吕宫
  曲牌:一枝花
  曲题:不伏老
  年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资料 译文: 【一枝花】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梁州】我是个全天下最有名气的花花公子。但愿那些红颜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驻。我在如云的美女中消遣时光,借酒忘忧消愁。品着茶,画着竹,沉醉于打马、藏阉这些赌博游戏之中,十分自在。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无聊了,使我心头发愁。整天以妓女为伴,她们或在银台前抚弄银筝,笑倚银屏;或者是携玉手、并玉肩,一起登上玉楼;或者是唱着《金缕衣》曲调,捧着盛满酒的金樽及华贵的酒器。你暂且不要以为我已老了。我可以说是风月场上最有名的头号老手,比所有的风流浪子更风流。我在姑娘群中还算是个总头领,曾游玩过许多州府。
【隔尾】那些嫖客们,个个都如同那些刚刚从茅草岗、沙土窝里蹦出来的小兔子,初次踏进妓院的门槛,我已经是个经笼罩、受索网、饱受磨难如同长着苍老羽毛的老野鸡,踏踩过妓院,狎妓经验丰富老到。经受了不少的暗算和中看不中用的妓女,虽然如此,也不曾甘落人后。所以不要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能甘心这样虚度年华。相关材料 译文:【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这是关汉卿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对于它曾有一些分歧的看法,有人认为它表现了一个“眠花卧柳”的风流浪子形象,有人却认为它表现了关汉卿顽强,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其实,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确是比较复杂的。而要正确理解这篇作品,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
  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尤其是元初,经过战乱,不少士人流落他乡,有的甚至陷入奴籍,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加之蒙古贵族歧视汉族士人,数十年未行科举,堵塞了仕途,改变了历代“唯有读书高”的情况。当时有“……八倡,九儒,十丐”的提法,可见儒生地位之低。所以,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无出路,无前途的苦闷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知识分子或流连于湖山之间,或沉溺于声色之中,以排遣胸中的积郁之情。而当时正值散曲,杂剧兴盛之际,不少有才华,有正义感的文人便被吸引到创作活动中来。关汉卿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戏剧,还有大量散曲作品。他与“书会才人”以及行院中的艺妓有着亲密的关系,还曾亲自粉墨登场,经行戏剧实践,对我国戏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一散套中,关汉卿以“浪子班头”,“郎君领袖”自居,以较多的文字叙述了他“攀花折柳”的生活,并且表示了坚持这种生活方式,除死方休的决心。其间虽然带有沉溺于声色的及时行乐色彩,但是,关汉卿主要是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很可宝贵的传统。
刘大杰曾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评价:“关汉卿是一个彻底的风流才子,浪漫才子。”但这浪漫背后,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生活在“蒙古时代”的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无尽悲凉。 课文所选是这组套曲的第四支曲(“尾”)。
第一支曲总写自己“浪子风流”的形象。以下三支曲子从不同角度写这个“浪子”怎样“风流”。
第二支曲(“梁州”)写自夸自赞。
第三只曲(“隔尾”)写饱经风霜。
第四支曲(“尾”)即课文,写作者的不屈个性、与社会决绝的态度。 “尾”曲大量使用市井语言,以铜豌豆自喻,一连用了五个修饰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排比而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顽抗到底的决心。有意与“子弟每”相区别,暗示自己别有抱负。 第一层(“我是个”到“千层锦套头”) 第二层从“我玩的是……”到“会双陆” 紧接着又一连串排比“我也会”,列举自己多才多艺,样样皆精。 在这大胆又略带夸饰的笔调中,在这才情、诸艺的铺陈中,实际上蕴藏一种豪情,一种在封建观念压抑下对个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 第三层从“你便是落了我牙”到结尾。
从正反两面再表决心,正面说哪怕“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 也决“不肯休”。又从反面说除非“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那“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正话反说,同样表明决不妥协的态度。
作者在曲中把自己比作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思考:“铜豌豆”; 表现了顽强、幽默的性格。 思考:面对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统治“书会才人”并没有向黑暗势力妥协,圈划曲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关汉卿的斗争精神? “你便是落了我牙……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里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向社会、向世俗的偏见挑战,表示了要坚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坚强决心。
此曲重彩浓墨,层层渲染,集中而又夸张地塑造了一个“浪子”的形象。这形象之中固然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也可视作以作者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虽然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并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结合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就可以知道,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此曲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曲中运用急促有力的短句,运用排比、对偶等手法,节奏铿锵,表现出“浪子”的精神抖擞、斩钉截铁。这种浪漫不羁的表现形式,恰能表达浪漫不羁的内容,以及风流浪子无所顾忌的品性。 艺术特色: 四块玉˙别情朗读,感知此曲的情感基调。情感基调:伤感、忧愁。用一句话来概括散曲的内容 。别情——描写离情别绪 。 思考:
1.“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该女子怎样的情感?作者如何来表现该女子的情感的? 借女子之口,直抒胸臆,从别后说起,点明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现了女子爱她的情人爱得深挚、爱得真切,爱得缠绵。 思考:2.“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飞絮的杨花(一语双关);感伤凄迷的氛围;以景衬情 思考:3、关汉卿在《别情》中写道:“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写杨花飘洒如雪,人的心情忧伤烦躁,以景衬人。
B、表现人物独自依阑,情恋行人,内心的失落和孤单感。
C、把杨花似雪的飘落比喻人物送别心情的纷繁无绪。
D、写送行人怕杨花妨碍视线,阻挡目送远行人,表现了难舍难分之情。
答案:D 小结: 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