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选自《_____________》。诸葛亮,字______,三国时______(国名)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诫子书》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夫( )君子之行 遂( )成枯落 淡泊( ) 淫( )慢 险躁(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语句 古义 今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 (1)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明亮
险躁则不能治性 (3) 治理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夫君子之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险躁则不能治性 思而不学则殆
D.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根据课文填空
(1)《诫子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能表现“险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表现出放纵懈怠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非淡泊无以明志( )
(5)淫慢则不能励精( )
9.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阅读课文,用课文原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学”“静”“志”“才”之间的关系。
12. 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结合课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诸葛亮主张的修身方法是(1)____________,曾子主张的修身方法是(2)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唐先生曰:“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①,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余②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③对症下药也。务当④力求主⑤静使内心清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持久,即所谓缉熙⑥也。若知此而不行,真暴弃⑦矣,真小人⑧矣!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密:周密,深入。②余:我。③盖:就。④务当:务必,一定要。⑤主:主张,提倡。⑥缉熙:光明,指希望。⑦暴弃:自暴自弃。⑧小人:自己鄙视自己的人。
13.完成文言词汇整理单。
文言语句 解释加点词 方法提示
非学无以广才 (1) 【语境推断】不学习就不能( )才干
省身也不密 (2) 【课内参考】吾日三省吾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3) (填序号) 【查阅词典】①明亮,光明。②显明,清楚。③明确,阐明。④明白,懂得。
见理也不明 (4) (填序号)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
1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务 当 力 求 主 静 使 内 心 清 明 如 日 之 升 也 即 此 以 求 其 持 久
“归根曰静”,作为古老的中国哲学,“静”一直备受推崇。【甲】【乙】两文都特别重视“静”,由【甲】文中“____________”(原文)可知,“静”是学习的基础;【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表明,“静”是省心明理的前提。
感叹号常传达强烈的情感。请结合两文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的感叹号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弑死,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綦以为奉;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谗侯称宽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救大成,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唯能用管夷吾、宁成、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节选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貳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霸形》)
18、材料一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故天下小国A诸侯既许B桓公C莫之D敢背E就其利F而信G其仁H畏其武。
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指穿着朝服,与“朝服衣冠”的“朝服”意思不同。
B.属,指类、等,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意思不同。
C.有间,指不久,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的“有间”意思相同。
D.席,指用草或竹篾等编织而成的坐卧用具,与成语“座无虚席”的“席”意思相同。
2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发生夫人和庆父之乱,两位国君相继被杀,没有了继承人,桓公听说这件事后,帮鲁国渡过危机,天下诸侯都称赞桓公仁义。
B.桓公派军队消灭了谭、遂两国却不占为己有,把齐国的鱼和盐流通到东莱,让关市稽查并征收赋税,用这些方法为诸侯谋求利益。
C.桓公对管仲非常倚重,在管仲和隰朋拜见时,看到有鸿雁飞过,他感叹自己有了管仲,就像飞鸿有了羽翼、过河有了船只一样。
D.桓公接受管仲提出的建议,但要敬告先君然后再实行,他命令百官有司削好版牍、备好笔墨,第二天在太庙朝见,向百官确立了法令。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为成就霸业,齐桓公对内、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诸葛亮集·文集》 孔明 蜀汉 政治 军事 《出师表》 2.fú suì bó yín zào 3.(1)增长才干 (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达到远大目标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轻薄浮躁 (7)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8)岁月 4.(1)轻薄 (2)明确、坚定 (3)修养 5.C 6.(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2)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7.(1)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淫慢则不能励精 8.(1)操守 ,品德,德 行 (2)修养 (3)逝去 (4)坚定、明确
9.(1)不学习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2)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0.(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学”“静”“志”“才”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学”需要“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入学习;“学”也需要“志”,有志向才能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没有志向就难以学有所成;“才”是通过“学”获得的,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而“静”和“志”也是相互关联的,有宁静的心志才能坚定志向,进而专心学习,增长才干。
12.(1)静和俭 (2)自我反省
13.(1)增长 (2)自我检查、反省 (3)③ (4)④
14.(1)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唐先生两三句话,就针对我的毛病给出了解决办法。
15.务当力求主静/使内心清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持久
16.夫学须静也 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
17.【甲】文末尾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字里行间流露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
由【乙】文末尾的感叹号可见,曾国藩下定决心要改正自身的不足,语气十分坚定。(或:表达了曾国藩对知错不改行为的痛心疾首/痛恨。)
18、C E H 19、C 20、B
21、(1)桓公知道诸侯归附自己,因此让他们减轻进奉的礼物,而增加给他们的回礼。
(2)您想要成就霸王之业做成大事吗?那么一定要从根本的事情做起。
22、①对外:施行忠信和礼义,用利益笼络,用诚信结交,用武力威慑。②对内:轻征赋税,宽缓刑法政令,减轻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