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课内重点阅读专项特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资料】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屡有修缮扩建,用时150多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约有150万件。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选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老师让各小组成员分段朗读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朗读选文第①自然段时语气应自然、从容,体现自豪赞叹之情。
B.朗读选文第②自然段时语速稍慢,应带着对这段历史的悲愤之情。
C.朗读选文第①、②自然段时语气语速平稳,体现连贯自然之感。
D.朗读选文第①、②自然段时语气语速应有变化,体现情感的起伏变化。
3.小铭要向别人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宏伟,【资料】中对他没有帮助的一项是( )
A.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
B.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约有150万件。
C.圆明园建成以及修缮扩建,用时150多年。
D.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4.回想课文,结合【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5.假如此刻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少年,你有怎样的感想?请 写下来。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6.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
7.出自课文《 》,“将”是指 ,“相”是指 。
8.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出正确说法。
①赵王和大臣们:
A.进退两难 B.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
A.逞能 B.勇敢、果断
9.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10.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 、 、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课内文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1.《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 ,他的笔名是“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 的写法。
1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体面 爱慕
13.文段中,作者将花生和 、 、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 、 、 。
14.父亲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
15.生活中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6.第一段中,“缠”字写出了“我” 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 的心情。
17.读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18.读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完成以下题目。
①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是( )。
A.每逢佳节倍思亲
B.梅花香自苦寒来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与鉴赏
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A】他急忙跑回家【B】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C】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D】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9. 读横线的句子,这是对海力布的 和 描写,我们能体会到海力布此时 的心情。
20.兰兰想把故事创造性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她在文中ABCD处分别添加了下面内容,你认为添加错误的选项是( )
A.他心想:大事不好,我得赶紧通知乡亲们,再晚就来不及了!
B.一看到乡亲们,就连忙用手指了指那快要崩塌的大山。
C.种庄稼的农大问他:“这个地方怎么了?我的庄稼还没成熟,走了多可惜啊!”
D.海力布见乡亲们无动于衷,只好放弃劝说,先回家仔细想想该如何说服他们。
21.读选段梳理信息,大家不肯搬走的原因有哪些,分条写下来。
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2.选文的作者是 。
2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矞矞皇皇
②干将发硎
24.文中画线的句子揭示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
25.百年来的中国,在强国梦想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你知道哪些这样的杰出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个人物。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C
3.B
4.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5.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圆明园的废墟,是我们民族苦难的历史见证,更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将这份悲愤转化为前进的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发展,以胸怀天下的担当,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答案】6.渑池会见
7.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8.A;B
9.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10.神态;语言;动作;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热爱国家
【答案】11.许地山;落华生;借物喻人;
12.珍贵;光荣;仰慕
13.桃子;石榴;苹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朴实无华;
1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5.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犹如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不令人羡慕,但他们切切实实为大家服务,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教师等。
【答案】16.急切(着急);兴奋(高兴)
17.B
18.①D;②作者借母亲的话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19.语言;神态;焦急
20.D
21.在这住的好好的;他们舍不得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他们想知道真相;人多,搬家不容易。
【答案】22.梁启超
23.富丽堂皇的样子;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
24.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中国少年强大了少年中国才能越来越好。
25.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他攻坚克难的勇气,值得所有人敬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