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一 鼎湖山听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一 鼎湖山听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0: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册第一单元
一 鼎湖山听泉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肇庆(zhào) 一泓(hóng) 污垢(hòu) 鼎湖山(dǐng)
B.佯作(xiáng) 嬉戏(xī) 崇祯(zhēn) 蜂蝶翩飞(piān)
C.盎然(àng) 迥然(jiǒng) 繁衍(yǎn) 拾级而上(shí)
D.遐想(xiá) 古刹(chà) 怅惘(wǎng) 万籁俱寂(lài)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来到家乡演出,但却身不由己,他不能见一见年迈的父母。
B.春夏之交的东湖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吸引了大量的游人驻足。
C.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D.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
3.(云南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
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4.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周末生活很丰富:看看书呀、打打球呀、爬爬山呀。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一辈子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D.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5.(营口中考)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
柔妩媚;________,________;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冬,
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
6.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7.请你说说下面的语句蕴涵了哪些没有明说的信息。
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
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
在的威胁。
8.九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亲近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主题活动,请你也一起参加。
(1)【亲近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是你永远的牵挂。你的家乡有哪些优美风景、名胜古迹?
请仿照“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给你家乡的一处风景取个好听的名字。
(2)【描绘家乡】“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
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描绘了家乡美丽
的景色。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小节,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家乡的话。(50字左右)
(3)【激情辩论】目前不少地区设立了自然风光观光带,大力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有人
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班里针对“开发旅游资源利与弊”展开了辩论。对此,
你持什么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①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②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③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9.选文的语言精练形象,往往一个词语就能描绘出景物的神韵,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阅读
下列语句,说说与括号中的词比较,加点的词妙在何处。
(1)泉声浸(伴)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2)又好像泉水汩汩滤(流)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10.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11.作者认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12.第②③段是文章的结尾,你觉得这样写多余吗?为什么?
(原创)
泰山极顶(节选)
杨朔
①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②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③一路上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在画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王母池旁的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④画卷继续展开,绿荫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上得山来,又在“孔子登临处”立过脚,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过茶。还看过汉枚乘称道的“泰山穿溜石”,相传是晋朝王羲之或者陶渊明写的斗大的楷书金刚经的石刻。将要看见的唐代在大观峰峭壁上刻的《纪泰山铭》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历代的遗迹更像奇花异草一样,到处点缀着这座名山。一恍惚,我觉得中国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
⑤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险,觉得像在登天。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作登天。爬上南天门,走上天街。黄昏早已落到天街上,处处飘散着不知名儿的花草香味。风一吹,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我们在清帝宫寻到个宿处,早早睡下,但愿明天早晨能看到日出。可是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还听见零零星星的几滴雨声。我有点焦虑,一位同伴说:“不要紧。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说不定明儿早晨是个好天,你等着看日出吧。”
⑥等到明儿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只是天空阴沉沉的,谁知道会不会忽然间晴朗起来呢?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冒着早凉,一直爬到玉皇顶,这儿便是泰山的极顶。
⑦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风景给我们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⑧我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一点也没有惋惜的情绪。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我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瞧那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多有气魄。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不知由多少小方块堆积在一起。眼前呢,好一片大田野,全连到一起,就像公社农民连得一样密切。麦子刚刚熟,南风吹动处,麦流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⑨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现在我才算翻到我们民族真正宏伟的创业史。
⑩有的同伴认为没能看见日出,始终有点美中不足。同志,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实我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您永远“如日之升”!
13.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从山脚往上爬,到________,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接近十八盘,
爬上南天门,走上天街,留宿在清帝宫,爬到________________。【分析文章线索】
14.文章第①段引用别人的话“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
点寡淡”有什么作用?【理解句子的作用】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第④段和第⑤段画线的语句。【赏析句子】
(1)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2)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还听见
零零星星的几滴雨声。
16.作者登泰山的主要目的是看日出,但并没有看到,而文章第⑩段中作者却又说“其实我
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请问矛盾吗?为什么?【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17.请简要分析此文与《鼎湖山听泉》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点。【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18.文章最为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泉水诉诸听觉的感受,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
描写声音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
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
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写法分析】作者把泉声的美妙传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领会文
章的语言美,感受鼎湖山泉声之美,从而使读者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你
已经领悟到把声音“写”出来的奥妙了,那你就选择一种声音一显身手吧。
【参考答案】
1. D 
2. C(解析:“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能叫“万籁俱寂”。) 3. B(解析:A项“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C项两面对一面;D项否定不当,导致前
后矛盾。)
4. C(解析:A项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不能用顿号,将两个顿号均改为逗号;B项引用
的话是完整的句子,句末句号位于引号内;D项冒号要管到句末,但“在一起谈笑风生”
不属于冒号的提示范围。)
5. 示例: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欣赏不到夏的多姿多彩(能写出事物特点、句式相
近、语意连贯即可)
6. A 
7. 示例:现在的许多游客缺少虔诚的心,环保意识差,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8.(1)示例:渔歌唱晚 农家野炊 
(2)示例:你看,山上绿树掩映,密密层层,只听得各种欢乐的鸟鸣声。山连着山,绵
延起伏,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3)示例: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开发的同时要落实好环
保的措施。
9.(1)“浸”字既有泉水的特点,又写出了泉声与月光交融的意境美。“伴”字则表达不
出这种意境。
(2)“滤”字有“过滤”之意,形象地写出了泉声所给予人的心灵上的净化作用。“流”
字则表达不出这层意思。 
10.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作者由泉水的流淌联想到岁月的
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人生的哲理。 
11.泉水孕育着山中的一切,给山林带来生机;在听泉的过程中,作者的心“随泉而流,游
遍鼎湖”,泉水滤过心田,冲走污垢;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就是一次心灵之旅,因此作
者把泉水视为鼎湖山的灵魂。 
12.不多余,这两段是全文的余韵,既写了自己对似梦似醒的夜的回味,又写了对鼎湖山的
祝愿,让人们感悟历史和人生。深化了中心,再次讴歌泉水的美好。 
13.作者的游踪 对松山 玉皇顶(泰山极顶)
14.示例:点出“日出”是泰山的奇景,是“我”登泰山的目的,为写“我”登上泰山极顶
“看到”“祖国”这轮“辉煌的日出”埋下伏笔。 
15.(1)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具有历史遗迹的景色和景点比作画卷和历
史稿本,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松山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动词“挤进”“落”,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上
雾大而浓的特点。 
16.示例:不矛盾,“我”登泰山观日出,因天气不佳,没能看到,但“我”却站在泰山极
顶上看到祖国一切蒸蒸日上,如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又说“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
的日出”。 
17.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寓情于景);不同点:《鼎湖山听泉》通
过写景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泰山极顶》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18.【例文】风在林立的楼宇间、横斜的巨石旁、绵延的峡谷中穿行,发出呜呜的微响。这
种声音,无论在哪里都能时常听到,那风的乐章从耳边滑过,滑向远方。但它不是在诉
苦、在哭泣、在抱怨,这不是风的情感;那是飘逸、流畅、潇洒、自由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