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我国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zhì néng机器人能帮人们打扫房间、照顾老人,还能在工厂里精准操作jī xiè臂。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 shì yàn,让曾经的“不kě néng”变成现实,不断jiě suǒ科技带来的新惊喜jīng xǐ,jī fā我们探索wèi lái的热情。
1. 根据拼音按顺序在文中田字格里写上正确的词语。(8分)
2. 把句子补充完整,再提问。(3分)
“ ,孰能无惑?”观科技展览馆时,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智能机器人能听懂所有语言吗?工厂里的机械臂一天能工作多久?请你也来提一个问题吧。
二、照样子,换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6分)
例:住——(注)(注意)
蝇——( )( ) 记——( )( )
倍——( )( ) 注——( )( )
三、选一选。(9分)
1. “科学家通过观察昆虫的飞行,发明了新型飞行器。”下列选项中与句中“观”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观点 观看 B. 观察 观赏 C. 壮观 改观 D. 乐观 悲观
2. 在句子中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智能机器人______能完成简单家务,______能参与复杂的科研工作。
不是……而是…… B. 因为……所以……
C. 不仅……还…… D. 虽然……但是……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他总是胡思乱想,担心未来会出现无法解决的难题。
C.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
D. 归根到底,成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4. 用“√”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1)考古学家在古墓中(发现 发明)了很多珍贵的文物。
(2)春天到了,阳光变得格外(温和 暖和),适合出门踏青。
(3)我们要(继续 陆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这么精密的仪器,怎么能随意拆卸呢?(改为陈述句)(2分)
2. 是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便捷?当然是先进的科技。(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写图中的场景)(2分)
3. 照样子,改写句子。(2分)
例:那时没有收音机、电视、飞机和宇宙飞船。
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未来的生活不会有贫困、疾病和孤独。
五、回顾课本,完成下列任务。(10分)
【任务一】从古代名句中感悟“学与问”的智慧。(7分)
1. 老师常说,做学问要多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别害怕请教,正如《尚书》中所说:“ , 。”
2. 即使是聪明的人,不学习也不会有成就,不提问也不会获得知识,就像王充所言:“智能之士, , 。”
3. 《礼记》中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历“博学之、 、 、 、笃行之”这几个阶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六、整理问题清单。(3分)
4. 下面是“小好奇”同学在学习本单元时提出的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提问的?连一连。
① 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拥有情感吗? 课文内容
② 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 课文的写法
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 联系生活经验
阅读与鉴赏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8分)
(一)机器人的“大脑”(节选)
机器人之所以能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关键在于它的“大脑”——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能接收信息、处理数据,并发出指令。工作人员会提前给机器人输入程序,程序里包含了各种任务的操作步骤。当机器人工作时,它的传感器会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比如物体的位置、颜色等,然后把信息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程序和传感器的信息,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再给机械臂、轮子等“身体部位”发送指令,让它们完成动作。
知道了机器人“大脑”的工作原理,你能想到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在餐厅里,服务机器人能根据程序找到餐桌,把食物准确送到客人面前;在医院里,消毒机器人能按照设定的路线移动,对病房进行全方位消毒。这些机器人的工作,都离不开“大脑”的精准控制。
1. 画“____”的句子中“关键”的意思是( ),说明( )。(填序号)(4分)
A. 重要的部位
B. 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C. 控制系统对机器人很重要
D. 机器人的“大脑”和人类大脑完全一样
2.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机器人的“大脑”是 ,它的工作流程是:传感器 → 控制系统 → 机械臂等“身体部位” 。
3. 文中加点的“应用”指的是什么?用“____”画出来。(2分)
4. 你还能举出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至少举出两例。(4分)
(二)“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新情境·先进文化)
① “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装备,能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探索海底的奥秘。它的名字寓意着勇敢探索深海、挑战未知的精神,寄托着我国科研人员对深海探测事业的期望。
② “深海勇士”号的外形很特别。它的身体呈流线型,像一条巨大的银色鱼雷,这样的造型能减少海水的阻力,让它在深海中灵活移动。潜水器的“身体”上装有多个观察窗,这些窗户由特殊玻璃制成,能承受深海的巨大压力,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看到海底的景象。它还有两只灵活的“手臂”——机械臂,能抓取海底的岩石、生物样本,甚至能操作精密仪器。
③ “深海勇士”号的建造难度极大。科研团队用了5年时间,攻克了材料、密封、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它的外壳采用高强度钛合金,能抵御深海的高压;密封系统能防止海水进入潜水器内部,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控制系统能精准控制潜水器的下潜、上浮和移动,确保在复杂的深海环境中稳定工作。
④ “深海勇士”号的本领十分强大。它能在漆黑的深海中,通过声呐系统探测周围环境,确定海底地形和物体位置。遇到深海生物时,它的高清相机能拍摄清晰的照片和视频,为科研人员研究深海生物提供珍贵资料。此外,它还能在深海进行地质探测,分析海底岩石的成分,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1. 短文写了“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哪几方面的内容?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的示意图。(3分)
“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名字由来 → ( ) → ( ) → ( )
2. 关于“深海勇士”号潜水器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2分)
A. 它的名字象征着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世界第一。
B. 它的观察窗由普通玻璃制成,能承受深海压力。
C. 它能通过声呐系统探测深海环境,拍摄生物照片。
D. 它只能下潜到4500米深海,无法在更深处工作。
3. 画“____”的句子中的“极大”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4. 读完短文,______(A. 针对文章内容;B. 针对文章写法;C. 联系生活经验)(填序号),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 阅读短文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和链接材料,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呈流线型,体长8.2米,宽3.4米,高3.8米,配备观察窗、机械臂等设备,可在4500米深海作业。
表达与交流
八、习作。(30分)
科技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表、扫地机器人、学习机等。请你选择一种熟悉的科技产品,写一篇作文介绍它。题目自拟,用具体事例说说它的特点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不少于40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1.(8分,每空1分)智能、机械、试验、可能、解锁、惊喜、激发、未来
2.(3分,补充句子1分,提问2分)
补充示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提问示例:智能机器人照顾老人时,能及时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吗?
二、换偏旁变新字并组词(6分,每空1分)
蝇——(绳)(绳子) 记——(纪)(纪念)
倍——(培)(培养) 注——(驻)(驻扎)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三、选一选(9分)
1.(2分)B(句中“观”是“看、察看”的意思,B项“观察”“观赏”中“观”均为该意思)
2.(2分)C(句子前后为递进关系,“不仅……还……”表递进,符合语境)
3.(2分)B(“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地瞎想,用在此处形容“担心未来难题”,不符合语境)
4.(3分,每空1分)
(1)发现(√)(“发现”指找到原本存在的事物,“发明”指创造新事物,文物是原本存在的,用“发现”)
(2)暖和(√)(“温和”多形容性格、态度,“暖和”形容温度适宜,此处形容阳光,用“暖和”)
(3)继续(√)(“继续”指接着做某事,“陆续”指有先后地,此处指传承文化的动作持续,用“继续”)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2分)这么精密的仪器,不能随意拆卸。
(解析: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怎么能”“呢”,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问号变句号)
2.(2分)示例:是谁在帮奶奶浇花呢?当然是智能机器人。
(解析:运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再给出答案,结合“智能机器人帮奶奶浇花”的场景即可)
3.(2分)未来的生活不会有贫困,不会有疾病,更不会有孤独。
(解析:仿照例子,将并列的名词拆成多个“不会有……”句式,最后一个用“更不会有……”加强语气)
五、回顾课本完成任务(10分)
【任务一】(7分,每空1分)
1.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3.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任务二】(3分)
①——联系生活经验
②——课文的写法
③——课文内容
(解析:①“机器人是否有情感”需结合生活中对机器人的认知提问,属“联系生活经验”;②“多次提到某句话”是对文章表达手法的提问,属“课文的写法”;③“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需结合生活场景,属“课文内容”)
阅读与鉴赏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8分)
(一)机器人的“大脑”(节选)(13分)
1.(4分)B、C(“关键”指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应B;该词说明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核心,即控制系统对机器人很重要,对应C)
2.(3分,每空0.75分)控制系统;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处理信息并判断指令;接收指令完成动作
3.(2分)在餐厅里,服务机器人能根据程序找到餐桌,把食物准确送到客人面前;在医院里,消毒机器人能按照设定的路线移动,对病房进行全方位消毒。
4.(4分,每例2分)
示例1: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能按照设定路线清扫地面,自动避开障碍物。
示例2:学校门口的测温机器人能快速检测行人的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提醒。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二)“深海勇士”号潜水器(15分)
1.(3分,每空1分)外形特别;建造难度极大;本领十分强大
2.(2分)C(A项“世界第一”文中未提及,无依据;B项“普通玻璃”错误,文中是“特殊玻璃”;D项“只能下潜到4500米”表述绝对,文中仅说“能下潜到4500米”,未说“无法在更深处工作”;C项与第④段内容一致,准确)
3.(3分)不能删掉。“极大”强调了“深海勇士”号建造难度非常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掉后,无法突出建造的艰难程度,与原文意思不符。
4.(3分,选择1分,提问2分)
示例:A;“深海勇士”号的机械臂能完成哪些具体任务?
(答案不唯一,选择与提问角度匹配即可)
5.(4分)短文第②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潜水器比作“巨大的银色鱼雷”,把机械臂比作“手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链接材料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列出潜水器的尺寸,语言简洁、严谨,侧重客观介绍数据。
表达与交流
八、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分值 评分要求
优秀(25-30 分) 25-30 1. 题目恰当,能准确介绍一种科技产品;2. 有具体事例,清晰写出产品的特点(如外观、功能)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3. 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字数达标(不少于 400 字),错别字少。
良好(20-24 分) 20-24 1. 题目较恰当,能介绍科技产品;2. 有事例,能写出产品的部分特点和便利;3. 语言较流畅,结构较完整,字数接近 400 字,错别字较少。
合格(15-19 分) 15-19 1. 题目基本恰当,能提及科技产品;2. 事例简单,特点或便利描述不具体;3. 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字数不足 400 字,有少量错别字。
待合格(15 分以下) 15 以下 1. 题目不恰当,未明确介绍科技产品;2. 无具体事例,无法体现产品特点和便利;3. 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字数远不足 400 字,错别字多。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