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二单元综合提优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阅读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是汲取智慧的源泉。学校“书香满校园”读书节活动即将开启,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漫步,提升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感受阅读的独特魅力!
一、读书节消息一发布,同学们就积极参与预热活动,先通过语段挑战积累知识吧!(18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精神。我们chēng zàn那些为国家奉献的人,鄙视贪图安逸的lǎn duò之辈;赞美坚守chéng nuò的君子,批判出尔反尔的小人;敬佩面对危险dǎn qiè退缩的勇者,唾弃苟且偷生的懦夫。你看,岳飞带领将士tóng xīn xié lì,抗击金兵,守护家国;你看,抗战时期,百姓们yǐn bì在山林的bǎo lěi中,用智慧与勇气对抗敌人,消灭了bú jì qí shù的侵略者,最终迎来胜利。如今的我们,更应传承这份精神,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1. 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2. 读到“抗击金兵”时,“抗”字的意思是“抵抗、抵御”,下列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抗议 B. 反抗 C. 抗旱 D. 抗争
3. 萌萌遇到“奉献”的“奉”字不认识,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奉”字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读音是______。“奉”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恭敬地用手捧着;②尊重,遵守;③给,献给。请给下面加点的“奉”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6分)
(1)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奉行( )文明出行理念。
(2)他将自己收藏的珍贵书籍,全部奉献( )给了学校图书馆。
(3)祭祀时,人们双手奉( )着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二、读书节知识竞赛中,同学们需要选出正确答案,快来挑战吧!(8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妈妈在厨房熬(áo)粥,香气飘满整个房间,弟弟馋得直舔嘴唇。
B. 他因为贪(tān)玩错过了火车,还在一旁强(qiáng)词夺理,不肯承认错误。
C. 这座古老的桥栏(lán)杆上,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可惜有些已经破粹(cuì)。
D. 看着他侮(wū)辱别人的样子,大家都忍不住上前制止。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平时勤奋练习,在书法比赛中获奖是理所当然的。
B. 公园里的花儿开得五颜六色,无穷无尽,让人眼花缭乱。
C. 解放军战士在救灾现场奋不顾身,全力抢救被困群众。
D. 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 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2分)
爸爸会提前把风筝线整理好,避免缠绕在一起。①春天来了,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②每个周末,爸爸都会带我去广场放风筝。③到了广场,我拿着风筝跑,爸爸在后面放线。④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了蓝天,在天上自由飘荡。
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
4. 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夜空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这座桥长500米,宽10米,比附近的石桥宽敞多了。”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 “他像一只猴子似的,灵活地爬上了树。”这里把“他”比作“猴子”,突出他动作敏捷。
D.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蔺相如怕廉将军,体现了他的胆小。
三、读书节摘抄环节,同学们收集了精彩句子,请完成相应任务。(10分)
1. 简洁概括下列句子的主要意思。(6分)
(1)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2)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会把收获的玉米挂在屋檐下、院墙上,金灿灿的玉米像一串串小灯笼,既方便晾晒,又能装点家园,这就是家乡特有的“晒秋”习俗。
2. 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补充句子。(4分)
我国的故宫博物院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相当于 (作比较);里面的宫殿建筑气势恢宏, (打比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四、阅读时遇到陌生词语会影响速度,请参照例子,选一个词语,用具体情景表现它的意思。(5分)
例子:忐忑不安:考试成绩出来前,我坐在座位上,手紧紧攥着衣角,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会儿想“要是没考好怎么办”,一会儿又安慰自己“肯定能及格”,连老师走进教室都没注意到。
选择词语:兴高采烈 雪中送炭 悠然自得
五、为提升阅读速度,同学们收集了相关材料,请一起分析学习。(13分)
【材料一】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核心是在保证理解率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有效读速由“阅读速度”和“理解率”共同决定,比如1分钟读1200字,10道题答对7道,有效读速就是840字/分。很多人认为快速阅读就是“走马观花”,无法理解内容,这是对快速阅读的误解。
【材料二】普通阅读时,人们常习惯“逐字默读”——眼睛看文字→嘴巴默念→耳朵听→大脑理解,路线长、耗时长。而快速阅读采用“眼脑直映”模式:眼睛看到文字后,直接传递给大脑理解,跳过“默念”“听”的环节,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阅读速度自然更快。
【材料三】五年级学生小宇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单位:字/分)
测试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有效读速 1200 1250 1300 1280 1350 1400 1380 1450 1500 1550
1. 根据材料一,有效读速包括 和 ,材料中用数字解释“有效读速”,好处是 (填序号:A. 生动形象 B. 具体准确 C. 条理清晰)(3分)
2. 结合材料二,说说“眼脑直映”的优势是什么?(4分)
3. 观察材料三的表格,小宇有效读速的总体趋势是______(填序号:A. 上升 B. 下降 C. 波动不变)(3分)
4. 小宇最近很苦恼:每次快速读完文章后,都记不住内容,做题总出错。请你结合材料给他提两条建议。(3分)
六、读书节现场展示了一篇描写传统习俗的短文,请阅读并完成练习。(16分)
晒秋
①在我的家乡江西婺源,“晒秋”是秋天最热闹的习俗。每到秋分前后,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把收获的农作物搬到晒架上晾晒,远远望去,五颜六色的粮食像一幅彩色的画卷,铺满了整个村庄。
②晒秋前,乡亲们要做足准备。大人们会提前检修晒架,把松动的木板钉牢;孩子们则帮忙搬运竹匾,这些竹匾是晒秋的“主角”,圆圆的、扁扁的,能装下满满一筐玉米或辣椒。等到天气晴朗的早晨,全家老小齐上阵,把玉米、辣椒、南瓜干、豆角干等农作物小心翼翼地铺在竹匾里,再把竹匾整齐地摆放在晒架上、屋顶上,甚至自家的院墙上。
③晒秋的日子里,村庄像被施了魔法。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火红的辣椒串成小串,橙黄的南瓜干铺得满满当当,还有碧绿的豆角干、雪白的萝卜干,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路过的游客忍不住停下脚步,举起相机拍照;村里的老人坐在门口的竹椅上,一边看着粮食,一边和邻居聊天,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要是遇到下雨天,大家会立刻行动起来,你抱竹匾,我收粮食,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生怕农作物被淋湿。
④晒好的粮食用途可多了。玉米可以磨成粉做馒头,辣椒能腌制成辣酱,南瓜干可以直接当零食。乡亲们还会把晒好的粮食分给邻里,你送我一袋玉米,我给你一罐辣酱,分享丰收的快乐。这种分享的习惯,在村里已经流传了几十年。
⑤如今,“晒秋”不仅是晾晒粮食的习俗,更成了家乡的一张名片。每年秋天,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份独特的乡土风情,而乡亲们也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让晒秋的温暖代代相传。
1. 看到题目“晒秋”,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带着问题阅读能加快理解。(2分)
2. 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读完短文,共用了______分钟。“晒秋”主要是指( )(多选,2分)
A. 秋天,乡亲们把农作物铺在竹匾里晾晒
B. 乡亲们检修晒架、搬运竹匾的准备工作
C. 晒好的粮食分给邻里,分享丰收快乐
3.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小心翼翼:
慕名而来:
4. 阅读第②--④段,梳理作者描写的画面,完成填空。(3分)
晒秋
├─ 晒秋前:检修晒架、搬运竹匾
├─ 晒秋时:
└─ 晒秋后:
5. 短文中哪处画面让你印象最深?从中体会到乡亲们怎样的品质?(5分)
七、读书节分享会上,主持人邀请大家分享:“生活中有没有人让你想起书中的角色?可能是性格像,可能是做事风格像,也可能是某个瞬间的样子像……”(30分)
请以“你真的好像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先补充题目(如“你真的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你真的好像《草房子》里的桑桑”),再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重点事例要写详细。
要求:①语句通顺,书写工整;②分段叙述,结构清晰;③不少于45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提优卷(A)参考答案
一、(18分)
1.(10分,每空1分)称赞、懒惰、承诺、胆怯、同心协力、隐蔽、堡垒、不计其数
2.(2分)C(“抗旱”的“抗”意为“抵抗、抵御”,与“抗击金兵”的“抗”意思相同;A“抗议”、B“反抗”、D“抗争”的“抗”侧重“反对、抵抗压迫”,与题干不符)
3.(6分)大(或“一”)、5、fèng;(1)②(2)③(3)①(“奉行”指遵守理念,选②;“奉献”指把物品献给他人,选③;“奉着祭品”指恭敬地捧着,选①)
二、(8分)
1.(2分)A(B项“强词夺理”的“强”应读qiǎng,且无错别字;C项“破粹”应为“破碎”;D项“侮辱”的“侮”应读wǔ;A项读音、书写均正确)
2.(2分)B(“无穷无尽”形容数量多到没有尽头,用来形容“花儿”不恰当,花儿数量有限,可改为“数不胜数”)
3.(2分)C(句子讲的是爸爸放风筝前整理风筝线的准备动作,应放在“爸爸带‘我’去放风筝”和“到广场放线”之间,即②③之间)
4.(2分)D(句子是反问句,意思是“蔺相如不怕廉将军”,体现他以国家为重的胸怀,并非“胆小”,说法错误)
三、(10分)
1.(6分,每小题3分)
(1)鲸分为须鲸和齿鲸两类,两类鲸的牙齿特征和食物不同。(概括核心:鲸的分类、牙齿、食物)
(2)每年秋天,家乡人们把玉米挂在屋檐或院墙上晾晒,这就是“晒秋”习俗。(概括核心:时间、行为、习俗名称)
2.(4分,每空2分)
示例:100个足球场的大小(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体现故宫面积);像一位威严的老者守护着历史(打比方,突出宫殿气势)
四、(5分)
示例1:兴高采烈——生日那天,妈妈带我去游乐园。我蹦蹦跳跳地跑向过山车,排队时不停地踮脚张望,坐上车后兴奋地挥手大喊,下来后还拉着妈妈的手,叽叽喳喳地说“太刺激啦,还要再玩一次!”
示例2:雪中送炭——冬天我忘带手套,手冻得通红。同桌看到后,立刻把自己的备用手套塞给我,说“我手不冷,你先戴!”,戴上手套的瞬间,我感觉暖和极了。
示例3:悠然自得——爷爷每天午后都会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泡一杯热茶,手里拿着报纸慢慢读,偶尔抬头看看树上的小鸟,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一点儿也不着急。(任选一个词语,用具体场景体现意思即可)
五、(13分)
1.(3分)阅读速度、理解率、B(用数字举例能具体准确地解释“有效读速”的计算方法,让概念更清晰)
2.(4分)“眼脑直映”跳过“嘴巴默念”“耳朵听”的环节,让眼睛看到的文字直接传递给大脑理解,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能提高阅读速度。(结合材料二核心信息概括)
3.(3分)A(从表格数据看,小宇的有效读速从1200字/分逐步提升到1550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
4.(3分)示例:①阅读时不要只追求速度,边读边标记关键信息,帮助记忆;②读完后花1-2分钟梳理内容,比如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意思,加深理解。(结合“快速阅读需保证理解率”的核心提建议,合理即可)
六、(16分)
1.(2分)示例:“晒秋”是哪个地方的习俗?(或“人们为什么要‘晒秋’?”“‘晒秋’时会晒哪些农作物?”,合理即可)
2.(3分)示例:3(时间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填写);AB(“晒秋”主要指晾晒农作物及前期准备,C是晒秋后的分享行为,不属于“晒秋”核心定义)
3.(4分)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文中指乡亲们铺农作物时动作轻柔,生怕弄坏粮食。
慕名而来:指仰慕名声而来。文中指游客因为“晒秋”的名气,特意来家乡参观。(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含义及文中语境)
4.(3分)
晒秋时:全家铺农作物晾晒,村庄满是彩色粮食,遇雨大家快速收粮;晒秋后:粮食有多种用途,乡亲们互相分享粮食。(梳理②-④段关键场景)
5.(5分)示例:印象最深的是“遇雨收粮”的画面——下雨时,乡亲们立刻行动,你抱竹匾我收粮食,动作麻利。从中体会到乡亲们团结协作、做事高效的品质,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粮食的珍惜。(结合文中画面,提炼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七、(3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分值 评分要求
优秀(25-30 分) 25-30 1. 题目补充完整,贴合 “生活人物与书中角色相像” 的主题;2. 选 1-2 件具体事例,重点事例细节丰富(如动作、语言、场景);3. 人物特点与书中角色对应清晰,突出 “相像” 之处;4. 语句通顺,分段合理,字数达标(≥450 字)。
良好(20-24 分) 20-24 1. 题目补充完整,主题明确;2. 有具体事例,但细节稍显单薄;3. 能体现人物与书中角色的相像之处,对应较清晰;4. 语句较通顺,分段合理,字数接近 450 字。
合格(15-19 分) 15-19 1. 题目补充完整,主题基本符合;2. 事例简单,缺乏细节;3. 人物与书中角色的相像之处体现不明显;4.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数不足 450 字。
待合格(15 分以下) 15 以下 1. 题目未补充或偏离主题;2. 无具体事例,内容空洞;3. 未体现 “人物与书中角色相像”;4. 语句不通顺,语病多,字数远不足 450 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