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九课 《体育精神》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九课 《体育精神》 课时 1
课标要求 理解体育精神的核心内涵(如公平、诚信、拼搏),明确正确比赛观与胜负观的定义及重要性。能够在日常比赛或活动中,践行体育精神,遵守规则、诚信参与,以正确心态面对胜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九课,围绕“体育精神”展开,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通常以 “理论 + 案例” 形式呈现,理论部分聚焦体育精神(如规则意识、拼搏精神)与竞技精神(如尊重、包容、超越自我)的核心内涵,案例多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如篮球、拔河)或国际赛事(如奥运会)片段,降低理解难度。同时注重 “生活化” 与 “实践性”,常设计 “情境判断”(如比赛中是否应提醒对手违规)、“案例辨析”等模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理解 “公平竞争”“团队协作” 的表层含义,但对 “竞技精神中‘尊重对手’与‘追求胜利’的平衡”“失败后的心理调节” 等深层问题,缺乏系统思考,易受网络碎片化信息影响产生片面认知(如认为 “赢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多数学生有参与校园运动会、班级体育比赛的经历,对 “胜利的喜悦”“失败的失落” 有直接感受,但部分学生因体能、技能不足较少参与竞技活动,可能对 “竞技精神” 缺乏共鸣,甚至产生 “与我无关” 的心态。
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体育精神的正确含义并学会区分 “符合” 与 “违背” 体育精神的行为,形成系统的体育精神认知体系。学会调节竞技中的情绪,如面对失败时能理性分析原因,而非抱怨或放弃。培养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在竞技中能尊重对手、服从裁判,不采用不正当手段并树立 “终身体育” 意识,理解竞技精神对个人成长的长期价值。
教学重点 明确体育精神与竞技精神的核心内涵,能结合具体案例准确识别。理解 “竞技的本质是自我超越,而非单纯战胜他人”,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平衡 “追求胜利的欲望” 与 “尊重规则、对手的底线”,避免出现 “为赢而违规” 的认知偏差。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时效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制作图文或视频课件;设计 “赛事模拟”分析题;提前了解班级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情况,针对有抵触心理的学生设计个性化引导方案;预判课堂讨论中的争议点,准备对应的引导思路。2.学生:回忆自己或身边同学参与体育比赛的经历,记录印象最深的 “胜负瞬间”,思考当时的感受与想法;并且自主查找 1-2 个体现体育精神的赛事片段(如运动员受伤后坚持完成比赛、对手间互相鼓励),在课堂上分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规则下的团队之舞 阅读教材p55页的故事,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坚守规则,诚信至上小岩在球队可能获利时,主动向裁判指出己方犯规,即便输球仍赢得尊重,体现对规则的敬畏与诚信品质。拼搏不息,永不言弃面对对手身高、技术优势,小岩带领球队严格训练、奋力对决,全程不退缩,展现为热爱运动拼搏的精神。 1. 阅读教材,了解规则下的团队之舞的故事,初步认识什么是体育精神。 通过介绍规则下的团队之舞的故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精神和比赛精神。
探究新知 一、比赛中做到诚信自律1.以诚信为根本诚信是一个人在言行中诚实、守信的品质和态度。自律是一个人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诚信自律承载着体育运动的纯粹和高尚,每一位选手都应当始终牢记这一准则。体育比赛需秉持诚实、公正态度,拒绝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如找双胞胎代赛、田径比赛用兴奋剂等行为我们应该坚决杜绝,诚信参赛。(观看视频)2.以自律为保障坚持自律:在体育比赛过程中,要尊重裁判的判罚和决定,即使认为裁判的判罚有误,也应以礼貌和理智的方式与裁判交流,而不是抗议或批评裁判的裁决,这是比赛过程中最基本的自律。在体育比赛过程中,还要尊重对手的实力水平和辛勤努力,尊重教练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二、增强体育比赛规则意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遵守体育规则,具有规则意识,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能培养我们形成优秀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1.主动了解体育规则在参加任何体育比赛之前,都应认真学习该项目的参赛规程和比赛规则,以确保在比赛中根据规程的要求安排活动,不违反体育规则。即使对于经常参与的体育项目,因为规则在不断更新,所以也应认真学习,以保持对规则的全面理解,避免因不熟悉规则的新变化而犯规。2.严格遵守体育规则要时刻牢记体育比赛的公平竞争原则,在比赛中不使用欺骗、作弊或其他不道德手段,始终秉承体育精神。例如,在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触球后突然意识到自己越位了,便主动停止追球,而不是继续进攻。这种诚实行为展现了他在比赛中始终遵守体育规则和秉承体育精神的优秀品质。3.学会迁移体育规则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严格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有利于我们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我们不仅要学会按照规则去赢,还要学会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你知道吗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中,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均跳过 2 米 37 的高度,且在尝试 2 米 39 的高度时三次试跳均失败。两人经协商后一致同意共同分享一枚金牌,这是奥运会田径赛场自 1908 年以来再次出现金牌共享的情况。(观看视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头脑风暴:请思考以下问题:1.走捷径或违反规则对个人的长久发展有何影响?答:比赛中走捷径或违反规则,会让个人失去他人信任,破坏自身声誉;还会滋生侥幸心理,削弱竞争力;长期来看,会阻碍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真正成长。2.如果走捷径或违反规则可以在短期内获利,但可能会损害声誉,不利于长期发展,那么你会如何取舍?答:我会选择坚守原则,放弃短期获利。因为声誉是长期发展的基石,失去声誉会失去更多机会,虽短期可能吃亏,但坚守底线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你知道吗正确胜负观正确的胜负观是正视比赛结果,赢时不骄傲,总结经验继续提升;输时不气馁,反思不足而非抱怨;重视比赛过程中的努力、成长与团队协作,以积极心态对待胜负,将胜负作为进步的动力而非最终目的。三、正确面对比赛结果阅读教材58—59页,说一说如何正确面对体育比赛结果?在体育比赛中正确面对结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理解比赛的目的:比赛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胜利,更重要的是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2.重视努力和进步:参加体育比赛应该重点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将重点放在个人的持续发展上。3.坦然接受胜利和失败: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面对胜利和失败。当取得胜利时,应保持谦虚,并感谢对手的努力;当遭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分析原因,并保持积极的态度。 1.认真听讲,学习诚信比赛自律比赛。2.学习增强体育比赛规则意识相关内容。3.学习相关案例。4.完成头脑风暴思考题。5.学习相关知识。6.学习正确面对比赛结果。 详细强调并介绍在比赛中应以诚信为根本,以自律为保障,结合具体的例子和视频等讲解作弊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做人诚实守信、比赛公平公正的体育竞技精神。详细介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遵守体育规则,具有规则意识,形成健康成长,培养优秀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在奥运会中共享金牌的故事,并观看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技精神。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相关内容,判断作弊对个人和长久发展的坏处。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胜负观念。引导学生从理解比赛的目的、重视个人的努力和进步、坦然接受胜利和失败三角度正确面对比赛的结果,学习正确的体育精神。
课堂练习 一、案例分析:某校园羽毛球比赛中,A 选手发现裁判误判自己得分(实际应是 B 选手得分),A 选手未指出,最终赢得比赛。请分析 A 选手的行为是否正确,若你是 A 选手会怎么做?答:A 选手行为不正确,违背了体育精神中的诚信原则。若我是 A 选手,会主动向裁判说明情况,纠正误判,即便可能失去分数或比赛,也会坚守诚信,因为正确的比赛态度比输赢更重要。二、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班级篮球赛队长,球队在落后时,有队员提议 “故意犯规拖延时间”,你会如何回应并引导队员?答:我会明确拒绝该提议,对队员说:“故意犯规违背比赛规则,即便暂时拖延时间,也会失去对手和裁判的尊重。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打好每一个球,用真实的实力去追赶,即便输了,拼过就不遗憾。” 随后带领队员专注配合,全力冲刺。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通过 “思维导图” 形式,明确体育精神与竞技精神的核心要素,标注各要素的具体表现,并链接教材中的对应案例。2. 意识强化:组织开展“赛事模拟” ,模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 “有人不服从裁判判罚”),重新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用 “尊重规则”“理性沟通” 的方式解决,通过实践强化 “践行精神” 的意识。总结:让学生用一句话分享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并选取典型分享进行点评,强化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号召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长期行为习惯,实现 “认知 - 实践 - 内化” 的闭环。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记录 1 周内参与的体育活动(如课间操、班级球赛),分析其中体现的体育精神,若出现违背精神的行为,提出改进建议。2. 宣传作业:制作一份体育精神宣传海报、短视频或演讲稿,结合校园场景设计内容(如海报主题 “赢不骄,输不馁 —— 做有精神的校园运动员”),在班级或校园宣传栏展示。
3.坦然接受胜利和失败
四、作业1. 体育活动记录。2. “赢不骄,输不馁”海报视频宣传。
教学反思 一、亮点契合八年级学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期,能引导学生树立 “尊重对手、公平竞争” 的意识,避免因胜负心过强产生极端情绪;将精神认知与体育实践结合,可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助力身心健康发展;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 “重技能、轻精神” 的不足,完善体育学科育人价值。二、不足与改进方向精神类内容较抽象,若教学方法单一(如单纯说教),易导致学生理解流于表面;受课时限制,可能无法充分结合真实赛事案例展开深度讨论;学生个体对竞技的认知差异大,部分学生可能因过往失败经历对 “竞技精神” 产生抵触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