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十 创造学思想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十 创造学思想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0: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 创造学思想录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竣工(jùn) 卓著(zhuó) 离奇(qí) 声誉(yù)
B.焙烧(péi) 紧挨(āi) 牡蛎(lì) 领域(yù)
C.铁轨(ɡuǐ) 思维(wéi) 燃料(rán) 开拓(tuò)
D.记载(zǎi) 竞争(jìng) 俨然(yǎn) 痕迹(hén)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和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
成本较低。
B.短短几天,市教委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出版社赠送的图书。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各地政府减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产的原因之一。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
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
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综合下面资料,可以从中得
出什么结论?用简洁的话加以表述。
材料一:有人认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
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
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
材料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
得非凡的灵感,他们的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并对它们反复思考、推敲,不断充实。
材料三: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
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
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的规律。
阅读课文“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多问几个假若”“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顺其自然”,回答问题。
6.如何理解“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这句话的含义?
7.有人说,成天想些离奇的事是“异想天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8.“你的箱子”指什么?简要概括这一则作者的观点。
9.你认为这位建筑师设计人行道的方式妙在何处?
10.所选择的四则语录中,你认为作者的哪一种观点最重要?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的
理由。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①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②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③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__甲__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__乙__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④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⑤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开头的作用】
12.请仔细阅读第③段,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13.请分别指出本文②③④三段的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
14.本文与曾经学习过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
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试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
例。【迁移拓展】

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的,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
【典型例题】说说本文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讲述八个故事,分别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技法点睛】先要表明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然后阐述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如: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比喻论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
【参考答案】
1.B 
2. C(解析:A句“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B句中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D句括号
应放到书名号之后。) 
3. D(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不仅”与“中药”调换位置;B项表意不明,“许多”不
知是指“出版社”还是“图书”;C项“由衷”与“在心里”语义重复。) 
4. B 
5. 示例:①创造力的产生需要汲取各种知识的营养。②创造力不是偶然获得的,而是要通
过人们的不断思索和实践。 
6. 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要懂得灵活应变。 
7. 不同意,有时候很多灵感就是来自假设,有些异想天开也会变成现实。
8. 被禁锢的思维、观点。要开拓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9. 这是消费者行为理论,根据人们的行走趋势铺设人行道,能更大地满足人员需求。 
10.示例:我认为“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这一种观点最重要。理由:创新思维是重点,其
他的三点都是在这一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引发其他几
点。
11.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用一个事例引
出论题 
12.直线(式) 习惯(性) 
13.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4.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
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
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
直习惯于纵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