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十三 散文家谈散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苏教版):十三 散文家谈散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0: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册第四单元
十三 散文家谈散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uàn( )永  qǐ( )丽  shì( )好 ruì( )智
suō( )毛 长huì( ) páng bó( )( )     
鸿hú( ) kēng qiāng( )( ) liáo kuò( )(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天变得暗沉沉的。
B.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射程可分
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C.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谈论。但是谈着谈着,却忘记了该如何幸福?
D.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一辈子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3.(河南中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__①__。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
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
的发展,__②__。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
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
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郭沫若的散文《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
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的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
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
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
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5.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季节”为内容写一段话。
例句: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
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仿句: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写点评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点评下列句子。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的手法表现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很匀称的特点。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实践。
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
本,远远低于欧美人均16本。然而,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电子读物的阅读量却在逐
年上升,人们普遍“手不释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由此可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
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也出现了“手不释机”
的电子阅读群体,他们被称为“低头族”。他们的阅读浮躁,不求甚解,让良好的阅读习
惯成为空谈。
可喜的是,我市许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进社区”活动,目的在于
使人们亲近纸质图书,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回归经典“深阅读”。
(1)联系上下文,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总结句,不超过20个字。
(2)山西太原理工大学为治理校园“低头族”现象,倡议“无手机课堂”。请你为这个活
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个字以内。
(3)王林同学是一个“低头族”,向来只爱看电子读物,不爱看纸质图书。假如你们居住
的社区开展了“书香进社区”活动,请你利用材料所给信息,劝说王林跟你一起去参
加活动。
听 雁
①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天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那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此时,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②在这肃杀的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③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鼓舞同伴。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般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④“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合力的内涵,高旷的风不断跑来,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仁爱洒落一路云空。
⑤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叫,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⑥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出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⑦秋空出奇的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用心灵来听雁。
9.文章第①段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
10.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赏析句子】
11.简要概括文章第③—⑤段是如何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理解文章内容】
12.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感悟启示】
【参考答案】
1.隽 绮 嗜 睿 蓑 喙 磅 礴 鹄 铿 锵 寥 廓 
2. C(解析:C项后半句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的意思,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3.①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②书法也在不断发展(意思对即可) 
4. B(解析: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5. 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在寻求中理
解这种美。 
6. 春天的万紫千红 夏天的绿树浓阴 秋天的累累硕果 冬天的皑皑白雪
7. 示例: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8.(1)示例:①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读。②电子阅读方式有成为主流阅读的趋势。③人们
更喜欢电子阅读。④不是国民阅读少,而是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⑤人们不是“手不释
卷”,而是“手不释机”了。 
(2)示例:课堂无手机,校园满书香。 
(3)示例:王林,长期只看电子书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浮
躁、不求甚解。读纸质图书能让我们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进行“深阅读”。我
们一起去参加我们社区开展的“书香进社区”阅读活动吧!(称呼,劝说,劝说内容应出
自材料;语气委婉) 
9. 用秋天原野荒凉、落寞的景色烘托大雁那“世间最美的音乐”般的叫声,也为后文“八
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大雁“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
现实”的壮举作铺垫。 
10.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鸣叫,突出表现了大雁叫声的巨大气势以及在
鼓舞同伴中所起的作用,也表现了大雁的叫声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11.第③段写“听”到“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大雁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鼓
舞同伴”;第④段写“听”到在头雁的提醒声中,大雁队伍由“人”字形向“一”字形
的变换;第⑤段是写“听”到大雁凄美的爱情。三个段落都写了作者“听”到的大雁的
情感。 
12.示例:从大雁用号子般的叫声鼓舞同伴的行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学习大雁热爱
集体、帮助弱小、团结互助的精神;从轮流做头雁的行为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在集
体中,每个人应该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