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机械振动 课时2 简谐运动的描述(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机械振动 课时2 简谐运动的描述(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1 14:31:15

文档简介

课时2 简谐运动的描述
核心 目标 1. 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了解相位、相位差,会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简谐运动,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像信息.
2. 通过实验过程,掌握测量小球振动周期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振幅
(1) 定义: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最大距离__,叫作振动的振幅.用A表示,国际单位为米(m).
(2) 振幅是描述振动__范围__的物理量.
2. 周期(T)和频率(f)
内容 周期 频率
定义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__全振动__所需要的时间 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__之比__
单位 秒(s) 赫兹(Hz)
说明 都是表示__振动快慢__的物理量
关系 f=____
说明 ① 全振动的定义: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叫作一次全振动 ② 不管以哪个位置作为研究起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3. 相位(ωt+φ):在物理学中,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用不同的__相位__来描述.
要点2 简谐运动位移的表达式
1. 表达式:x=__A_sin_(ωt+φ)__或x=A sin ,式中x表示振动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表示振动的时间.
2. 表达式中
(1) “A”对应简谐运动的__振幅__.
(2) “ω”是一个与__频率__成正比的物理量,叫简谐运动的__圆频率__,表示简谐运动物体振动的快慢,ω=2πf=.
(3) “T”表示简谐运动的__周期__, “T”和“f”之间的关系为T=____.
即学即用
1. 易错辨析
(1) 周期越大,表示振动越快.( × )
(2) 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成正比.( × )
(3) 振动物体在周期内的路程一定等于振幅A.( × )
(4)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同一点时,位移相同.( √ )
(5)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2. (2024·梅州期末) 一物体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24 cm,周期为2 s.当t=0时,位移为24 cm.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 C )
A. x=24cos cm
B. x=24sin cm
C. x=24cos (πt)cm
D. x=24sin (πt)cm
解析: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x=A sin (ωt+φ),由题意可知振幅为24 cm,周期为2 s,则有A=24 cm,ω==π rad/s,则有x=24sin (πt+φ),当t=0时,位移为24 cm,代入得φ=,故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x=24cos (πt) cm,A、B、D错误,C正确.
考向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振幅与位移、路程、周期的关系
(1) 振幅与位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相等,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2) 振幅与路程: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__4倍__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振幅.
(3) 振幅与周期:实验证明,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或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
2. 全振动的四个特征
(1) 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2) 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3) 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4) 相位特征:增加2π.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它的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经过2.9 s后,位移的大小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D )
A. 0 10 cm B. 4 cm 100 cm
C. 0 28 cm D. 4 cm 116 cm
解析: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s=0.4 s,时间t=2.9 s=7.25T,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经过2.9 s到达最大位移处,其位移大小为x=A=4 cm,通过的路程为s=7.25×4A=7.25×4×4 cm=116 cm,A、B、C错误,D正确.
 (2024·中山期末)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 相距40 cm,小球经过 B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2 s首次到达O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第1 s内小球经过的路程为 10 cm
B.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频率为 0.125 Hz
C.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0 cm
D. 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小球经过B点时开始计时,经过2 s首次到达O点.则T=2 s,得T=8 s,小球做简谐运动的频率f==0.125 Hz,B正确;第1 s内对应时间Δt=1 s=T,B到O因为是速度增加且加速度减小的运动,所以第 1 s内小球速度较小,经过的路程s1.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
2. 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周期内的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
考向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
2. 应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解决相关问题,首先应明确振幅A、周期T、频率f的对应关系,其中__T=__,f=,然后把确定的物理量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应,找到关系.
 (2024·肇庆市第一中学)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盘边缘有一钉子B,在水平光线下,圆盘的转轴A和钉子B在右侧墙壁上形成影子O和P,以O为原点在竖直方向上建立x坐标系.t=0时从图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圆盘,角速度为ω,则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B )
A. x=R sin   B. x=R sin
C. x=2R sin   D. x=2R sin
解析:由图可知,影子P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R,以向上为正方向,设P的振动方程为x=R sin (ωt+φ),由图可知,当t=0时,P的位移为R,代入振动方程解得φ=,则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R sin ,B正确.
 一个质点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甲所示,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甲 乙
A.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0.05sin (2.5πt) m
B. 0.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向右
C. 0.2~0.3 s质点做加速运动
D. 0.7 s时质点的位置在O与B之间
解析:由图乙得质点振动的振幅为0.05 m,周期T=0.8 s,故ω== rad/s=2.5π rad/s,故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0.05sin (2.5πt+θ) m,且当t=0时,x=0.05 m,代入可得θ=,故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0.05sin (2.5πt+) m,A错误;根据振动图像得0.2 s末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负的最大位移振动,所以此时速度方向从O指向A,方向向左,B错误;0.2~0.3 s质点由平衡位置向负的最大位移振动,此过程速度的方向与所受力的方向相反,故质点在做减速运动,C错误;0.7 s质点在平衡位置和正的最大位移处之间,所以在O与B之间,D正确.
1. 表达式中“ωt+φ”或“t+φ”或“2πft+φ”对应简谐运动的相位,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相位决定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t时刻处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哪个状态.
2. “φ”对应简谐运动的初相位,简称初相,表示t=0时简谐运动质点所处的状态.
考向3 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1. 对于某个振动,相位差Δφ=2π时,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 ω相同时,对两个简谐运动
(1) 若相位差Δφ=0,表示同相,振动步调一致.
(2) 若相位差Δφ=__π__,表示反相,振动步调总是相反.
(3) 一般情况下,振动2超前1的相位差Δφ=φ2 -φ1.
3. 图像运用如图:
 (多选)如图所示为两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 A、B之间的相位差是
B. A、B之间的相位差是π
C. B比A超前
D. A比B超前
解析:t=0时,A到达平衡位置时,B再经过才达到平衡位置,故A比B超前,相位差为Δφ=,A、D正确.
由图像确定初相时不能只看一个时刻的位移,应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验证,因为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可能沿正方向,也可能沿负方向,同时还要注意考虑运动方程的多解性.
1. (2024·深圳龙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带笔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摇动把手使纸带运动就在纸带上画出如图乙所示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 乙
A. 振动的振幅为8 cm
B. 振动的周期为5 s
C. 振动的频率为0.2 Hz
D. 位移-时间的表达式为x=8sin (0.5πt)cm
解析: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由图可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8 cm,A正确;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由图可知,周期为T=4 s,B错误;由频率和周期关系可得,频率为f== Hz,C错误;由图可知,初相位不为零,位移—时间的表达式为x=8cos (0.5πt) cm,D错误.故选A.
2.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 乙
A. t=0.6 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cm处
B. 振子在t=0.2 s时和t=1.0 s时的速度相同
C. t=6 s时,振子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
D. t=1.0 s到t=1.4 s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12 cm
解析:由图乙知振子的最大位移为12 cm,周期为1.6 s,在t=0时刻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振动,所以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A sin ωt=12sin (t) cm,当t=0.6 s时,x1=12×sin =6 cm,A正确;由图乙知,t=0.2 s振子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t=1.0 s振子从平衡位置向左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反,B错误;t=6 s时,即t=3T,振子在O点左侧,故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C错误;由图乙可知,t=1.0 s到t=1.2 s的时间内振子向最大位移处运动,t=1.2 s到t=1.4 s时间内振子从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t=1.0 s和t=1.4 s时振子位于同一位置,故t=1.0 s到t=1.4 s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零,D错误.
配套新练案
考向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2024·福建泉州五中)有一个在光滑水平面内的弹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弹簧压缩x后释放让它振动,第二次把弹簧压缩3x后释放让它振动,则先后两次振动的周期之比和振幅之比分别为( A )
A. 1∶1 1∶3 B. 1∶1 1∶1
C. 1∶3 1∶3 D. 1∶3 1∶1
解析:弹簧的压缩量即为振子振动过程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振幅,故振幅之比为1∶3,而对同一振动系统,其周期由振动系统自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周期之比为1∶1.故选A.
2.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弹簧振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相同,从a到b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3 s,接着从b到a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4 s,则振子的周期为( A )
A. 0.8 s B. 0.9 s
C. 1.0 s D. 1.2 s
解析:a、b两点速度相同,可知a、b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从a到b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3 s,接着从b到a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4 s,可知从b点到最大位移所用的时间为(0.4-0.3)× s=0.05 s,则有= s+0.05 s=0.2 s,则振子的周期为T=0.8 s,A正确,B、C、D错误.
3. (2024·广州期末)某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该质点( D )
A. 振动频率为4 Hz
B. 在A点速度最大
C. 在B点加速度最大
D. 在0~3 s内通过路程为12.0 cm
解析:由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知周期为T=4 s,振动频率为f==0.25 Hz,A错误;在A点时振幅最大,根据简谐振动规律此时速度最小,B错误;在B点时处于平衡位置,根据简谐振动规律此时回复力为零,得加速度为零,C错误;在0~3 s内质点经历T,由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振幅为A=3 cm,得通过路程为s=3A=12 cm,D正确.
4.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质点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N点后再经过1 s又第2次通过N点,在这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C )
A. 3 s,6 cm B. 4 s,9 cm
C. 4 s,6 cm D. 2 s,8 cm
解析: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相同的速度通过M、N两点,可判定M、N两点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所以质点由M到O所用的时间与由O到N所用的时间相等,则质点由平衡位置O到N点所用的时间t1=0.5 s;因通过N点后再经过t=1 s质点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速度再次通过N点,则知质点从N点到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t2=0.5 s,因此,质点振动的周期是T=4×(t1+t2)=4 s,题中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振幅的2倍,所以振幅A= cm=6 cm,故选C.
考向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5.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是x=A sin ,那么物体在运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率是( D )
A. B.
C. D.
解析:物体在运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A,周期为T=,故物体在运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率是v==,故选D.
6. (2024·江门期末)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x=5sin (t) 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 cm
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
C. 在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 在t=4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解析:由位移的表达式x=5sin cm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5 cm,A错误;由位移的表达式可知圆频率为ω= rad/s,则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8 s,B错误;在t=4 s时质点的位移x=5sin cm=0 cm,说明质点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C正确;在t=4 s时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加速度最小,D错误.
7. (2024·广州第二中学)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5 kg的小球静止在O点,现用手竖直向上托起小球至A点,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t=0时放手,小球在竖直方向上A、B之间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小球( B )
甲 乙
A. 在t=0.5 s时加速度最大
B. 在t=0.6 s时速度方向向下
C. 在t=1.2 s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D.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5cos (2πt) cm
解析:在t=0.5 s时小球在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A错误;小球在0~1 s时间内向下运动,所以t=0.6 s时速度向下,B正确;小球在1~1.5 s时间内从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1.5 s末运动到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向上,所以t=1.2 s时加速度向上,C错误;由图乙可知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5 cm,周期为T=2 s,ω==π rad/s,故小球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5cos cm,D错误.
8. 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 (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
C. 在t=0.2 s时刻,振子的加速度最大
D. 在任意0.2 s内,振子的路程均为0.1 m
解析:从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 (2.5πt),可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0.1 m,其振幅为0.1 m,A错误;从关系式可知其振动周期为T== s=0.8 s,B错误;从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 (2.5πt),在0.2 s时振子位移为y=0.1sin (2.5π×0.2) m=0.1 m,可知此时振子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C正确;弹簧振子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并不是任意相等时间路程就相等,不能保证在任意0.2 s内,振子的路程均为0.1 m,D错误.
考向3 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9. (多选)有两个弹簧振子1和2做简谐运动,x1=3a sin (10πbt),x2=9a si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 两个弹簧振子1和2的振幅不同,频率不同
B. 两个弹簧振子1和2的振幅不同,频率相同
C. 弹簧振子1超前于弹簧振子2的相位是
D. 弹簧振子1落后于弹簧振子2的相位是
解析:1的振幅为3a,2的振幅为9a,所以两个弹簧振子1和2的振幅不同,1的频率为f1==5b,2的频率为f2==5b,所以两个弹簧振子的频率相同,A错误,B正确;从公式可知弹簧振子1落后于弹簧振子2的相位是,C错误,D正确.
10. (2024·安徽合肥一中)某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幅为6 cm,周期为0.5 s,t=0开始计时,t=0.25 s时振子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振子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是( B )
A. x=6sin (4πt) cm
B. x=6sin cm
C. x=6sin cm
D. x=6sin cm
解析:t=0.25 s时振子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说明此时振子的位移是正向最大,表明t=0时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根据位移公式有x=A sin ,其中φ=-,圆频率为ω==4π rad/s,解得x=6sin cm.故选B.
11. (2024·安徽安庆一中)(多选)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2.5πt) 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 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 )
A. h=1.7 m
B.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 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
D. 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t=0.6 s时,物块的位移为y=0.1sin (2.5π×0.6) m=-0.1 m,对小球,h+|y|=gt2,解得h=1.7 m,A正确;简谐运动的周期是T==0.8 s,B正确;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3A=0.3 m,C错误;t=0.4 s=,此时物块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则此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12. (2024·广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图乙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则( D )
甲 乙
A. 弹簧振子从B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一次全振动
B. 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0.1 sin m
C. 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
D. 弹簧振子在前2.5 s内的路程为1 m
解析:弹簧振子从B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次全振动,A错误;根据题图乙可知,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0.1 m,周期为T=1 s,则角速度为ω==2π rad/s,规定向右为正方向,t=0时刻位移为0.1 m,表示振子从B点开始运动,初相为φ0=,则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A sin (ωt+φ0)=0.1sin m,B错误;题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为负,此时刻振子正在沿负方向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为正,C错误;因周期T=1 s,则2.5 s=2T+,则振子在前2.5 s内的路程为s=2×4A+2A=10×0.1 m=1 m,D正确.
13. (2024·中山纪念中学)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在t=0时,质点的位移等于2 cm.
(1) 求该质点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答案:4 cm
解析:由图可知,该质点的振幅为4 cm,周期为2 s,由f==0.5 Hz 可知频率为0.5 Hz
(2) 写出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答案:2 s
解析: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A sin (ωt+φ)
其中ω==π rad/s,A=4 cm
依题意,在t=0 时,质点的位移等于2 cm,
可知2 cm=4 cm·sin φ
解得φ= (或,舍去)
即x=4sin (πt+)cm
(3) t=1.25 s时,速度方向如何.
答案:0.5 Hz
解析:由图可知,t=1.25 s 时,x>0,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向正向最大位移运动,所以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课时2 简谐运动的描述
核心 目标 1. 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了解相位、相位差,会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简谐运动,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像信息.
2. 通过实验过程,掌握测量小球振动周期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振幅
(1) 定义: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 __,叫作振动的振幅.用A表示,国际单位为米(m).
(2) 振幅是描述振动__ __的物理量.
2. 周期(T)和频率(f)
内容 周期 频率
定义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__ __所需要的时间 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__ __
单位 秒(s) 赫兹(Hz)
说明 都是表示__ __的物理量
关系 f=__ __
说明 ① 全振动的定义: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叫作一次全振动 ② 不管以哪个位置作为研究起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相位(ωt+φ):在物理学中,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用不同的__ __来描述.
要点2 简谐运动位移的表达式
1. 表达式:x=__ __或x=A sin ,式中x表示振动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表示振动的时间.
2. 表达式中
(1) “A”对应简谐运动的__ __.
(2) “ω”是一个与__ __成正比的物理量,叫简谐运动的__ __,表示简谐运动物体振动的快慢,ω=2πf=.
(3) “T”表示简谐运动的__ __, “T”和“f”之间的关系为T=__ __.
即学即用
1. 易错辨析
(1) 周期越大,表示振动越快.(  )
(2) 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成正比.(  )
(3) 振动物体在周期内的路程一定等于振幅A.(  )
(4)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同一点时,位移相同.(  )
(5)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 (2024·梅州期末) 一物体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24 cm,周期为2 s.当t=0时,位移为24 cm.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  )
A. x=24cos cm
B. x=24sin cm
C. x=24cos (πt)cm
D. x=24sin (πt)cm
考向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振幅与位移、路程、周期的关系
(1) 振幅与位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相等,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2) 振幅与路程: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__4倍__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振幅.
(3) 振幅与周期:实验证明,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或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
2. 全振动的四个特征
(1) 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2) 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3) 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4) 相位特征:增加2π.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它的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经过2.9 s后,位移的大小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
A. 0 10 cm B. 4 cm 100 cm
C. 0 28 cm D. 4 cm 116 cm
 (2024·中山期末)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 相距40 cm,小球经过 B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2 s首次到达O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 s内小球经过的路程为 10 cm
B.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频率为 0.125 Hz
C.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0 cm
D. 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1.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
2. 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周期内的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
考向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
2. 应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解决相关问题,首先应明确振幅A、周期T、频率f的对应关系,其中__T=__,f=,然后把确定的物理量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应,找到关系.
 (2024·肇庆市第一中学)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盘边缘有一钉子B,在水平光线下,圆盘的转轴A和钉子B在右侧墙壁上形成影子O和P,以O为原点在竖直方向上建立x坐标系.t=0时从图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圆盘,角速度为ω,则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
A. x=R sin   B. x=R sin
C. x=2R sin   D. x=2R sin
 一个质点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甲所示,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0.05sin (2.5πt) m
B. 0.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向右
C. 0.2~0.3 s质点做加速运动
D. 0.7 s时质点的位置在O与B之间
1. 表达式中“ωt+φ”或“t+φ”或“2πft+φ”对应简谐运动的相位,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相位决定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t时刻处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哪个状态.
2. “φ”对应简谐运动的初相位,简称初相,表示t=0时简谐运动质点所处的状态.
考向3 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1. 对于某个振动,相位差Δφ=2π时,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 ω相同时,对两个简谐运动
(1) 若相位差Δφ=0,表示同相,振动步调一致.
(2) 若相位差Δφ=__π__,表示反相,振动步调总是相反.
(3) 一般情况下,振动2超前1的相位差Δφ=φ2 -φ1.
3. 图像运用如图:
 (多选)如图所示为两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之间的相位差是
B. A、B之间的相位差是π
C. B比A超前
D. A比B超前
由图像确定初相时不能只看一个时刻的位移,应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验证,因为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可能沿正方向,也可能沿负方向,同时还要注意考虑运动方程的多解性.
1. (2024·深圳龙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带笔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摇动把手使纸带运动就在纸带上画出如图乙所示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振动的振幅为8 cm
B. 振动的周期为5 s
C. 振动的频率为0.2 Hz
D. 位移-时间的表达式为x=8sin (0.5πt)cm
2.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t=0.6 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cm处
B. 振子在t=0.2 s时和t=1.0 s时的速度相同
C. t=6 s时,振子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
D. t=1.0 s到t=1.4 s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12 cm
配套新练案
考向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2024·福建泉州五中)有一个在光滑水平面内的弹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弹簧压缩x后释放让它振动,第二次把弹簧压缩3x后释放让它振动,则先后两次振动的周期之比和振幅之比分别为(  )
A. 1∶1 1∶3 B. 1∶1 1∶1
C. 1∶3 1∶3 D. 1∶3 1∶1
2.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弹簧振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相同,从a到b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3 s,接着从b到a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4 s,则振子的周期为(  )
A. 0.8 s B. 0.9 s
C. 1.0 s D. 1.2 s
3. (2024·广州期末)某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该质点(  )
A. 振动频率为4 Hz
B. 在A点速度最大
C. 在B点加速度最大
D. 在0~3 s内通过路程为12.0 cm
4.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质点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N点后再经过1 s又第2次通过N点,在这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
A. 3 s,6 cm B. 4 s,9 cm
C. 4 s,6 cm D. 2 s,8 cm
考向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5.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是x=A sin ,那么物体在运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率是(  )
A. B.
C. D.
6. (2024·江门期末)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x=5sin (t) 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 cm
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
C. 在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 在t=4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7. (2024·广州第二中学)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5 kg的小球静止在O点,现用手竖直向上托起小球至A点,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t=0时放手,小球在竖直方向上A、B之间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小球(  )
甲 乙
A. 在t=0.5 s时加速度最大
B. 在t=0.6 s时速度方向向下
C. 在t=1.2 s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D.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5cos (2πt) cm
8. 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 (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
C. 在t=0.2 s时刻,振子的加速度最大
D. 在任意0.2 s内,振子的路程均为0.1 m
考向3 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9. (多选)有两个弹簧振子1和2做简谐运动,x1=3a sin (10πbt),x2=9a si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弹簧振子1和2的振幅不同,频率不同
B. 两个弹簧振子1和2的振幅不同,频率相同
C. 弹簧振子1超前于弹簧振子2的相位是
D. 弹簧振子1落后于弹簧振子2的相位是
10. (2024·安徽合肥一中)某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幅为6 cm,周期为0.5 s,t=0开始计时,t=0.25 s时振子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振子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是(  )
A. x=6sin (4πt) cm
B. x=6sin cm
C. x=6sin cm
D. x=6sin cm
11. (2024·安徽安庆一中)(多选)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2.5πt) 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 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h=1.7 m
B.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 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
D. 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12. (2024·广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图乙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则(  )
甲 乙
A. 弹簧振子从B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一次全振动
B. 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0.1 sin m
C. 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
D. 弹簧振子在前2.5 s内的路程为1 m
13. (2024·中山纪念中学)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在t=0时,质点的位移等于2 cm.
(1) 求该质点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2) 写出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3) t=1.25 s时,速度方向如何.(共53张PPT)
第二章
机械振动
课时2 简谐运动的描述
核心 目标 1. 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了解相位、相位差,会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简谐运动,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像信息.
2. 通过实验过程,掌握测量小球振动周期的方法.
必备知识 记忆理解
1. 振幅
(1) 定义: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__,叫作振动的振幅.用A表示,国际单位为米(m).
(2) 振幅是描述振动_______的物理量.
要点
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最大距离
范围
2. 周期(T)和频率(f)
内容 周期 频率
定义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_________所需要的时间 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_______
单位 秒(s) 赫兹(Hz)
说明 都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关系 \ f=_____
说明 ① 全振动的定义: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叫作一次全振动 ② 不管以哪个位置作为研究起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3. 相位(ωt+φ):在物理学中,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用不同的_______来描述.
全振动
之比
振动快慢
相位
要点
2
简谐运动位移的表达式
A sin (ωt+φ)
振幅
频率
圆频率
周期
×
×
×


2. (2024·梅州期末) 一物体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24 cm,周期为2 s.当t=0时,位移为24 cm.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 (  )
C
把握考向 各个击破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振幅与位移、路程、周期的关系
(1) 振幅与位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相等,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2) 振幅与路程: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 4倍 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振幅.
(3) 振幅与周期:实验证明,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或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
考向
1
2. 全振动的四个特征
(1) 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2) 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3) 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4) 相位特征:增加2π.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它的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经过2.9 s后,位移的大小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
A. 0 10 cm B. 4 cm 100 cm
C. 0 28 cm D. 4 cm 116 cm
1
D
   (2024·中山期末)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 相距40 cm,小球经过 B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2 s首次到达O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第1 s内小球经过的路程为 10 cm
B.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频率为 0.125 Hz
C.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0 cm
D. 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2
B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
考向
2
   (2024·肇庆市第一中学)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盘边缘有一钉子B,在水平光线下,圆盘的转轴A和钉子B在右侧墙壁上形成影子O和P,以O为原点在竖直方向上建立x坐标系.t=0时从图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圆盘,角速度为ω,则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  )
3
B
   一个质点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甲所示,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0.05sin (2.5πt) m
B. 0.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向右
C. 0.2~0.3 s质点做加速运动
D. 0.7 s时质点的位置在O与B之间
4
D
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1. 对于某个振动,相位差Δφ=2π时,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 ω相同时,对两个简谐运动
(1) 若相位差Δφ=0,表示同相,振动步调一致.
(2) 若相位差Δφ= π ,表示反相,振动步调总是相反.
(3) 一般情况下,振动2超前1的相位差Δφ=φ2 -φ1.
3. 图像运用如图:
考向
3
   (多选)如图所示为两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5
AD
由图像确定初相时不能只看一个时刻的位移,应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验证,因为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可能沿正方向,也可能沿负方向,同时还要注意考虑运动方程的多解性.
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
1. (2024·深圳龙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带笔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摇动把手使纸带运动就在纸带上画出如图乙所示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振动的振幅为8 cm
B. 振动的周期为5 s
C. 振动的频率为0.2 Hz
D. 位移-时间的表达式为x=8sin (0.5πt)cm
A
2.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配套新练案
解析:弹簧的压缩量即为振子振动过程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振幅,故振幅之比为1∶3,而对同一振动系统,其周期由振动系统自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周期之比为1∶1.故选A.
考向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 (2024·福建泉州五中)有一个在光滑水平面内的弹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弹簧压缩x后释放让它振动,第二次把弹簧压缩3x后释放让它振动,则先后两次振动的周期之比和振幅之比分别为 (  )
A. 1∶1 1∶3 B. 1∶1 1∶1
C. 1∶3 1∶3 D. 1∶3 1∶1
A
2.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弹簧振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相同,从a到b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3 s,接着从b到a经历的最短时间为0.4 s,则振子的周期为 (  )
A. 0.8 s B. 0.9 s
C. 1.0 s D. 1.2 s
A
3. (2024·广州期末)某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该质点
(  )
A. 振动频率为4 Hz
B. 在A点速度最大
C. 在B点加速度最大
D. 在0~3 s内通过路程为12.0 cm
D
4.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质点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N点后再经过1 s又第2次通过N点,在这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  )
A. 3 s,6 cm B. 4 s,9 cm
C. 4 s,6 cm D. 2 s,8 cm
C
D
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 cm
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
C. 在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 在t=4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C
7. (2024·广州第二中学)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5 kg的小球静止在O点,现用手竖直向上托起小球至A点,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t=0时放手,小球在竖直方向上A、B之间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小球 (  )
A. 在t=0.5 s时加速度最大
B. 在t=0.6 s时速度方向向下
C. 在t=1.2 s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D.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x=5cos (2πt) cm
B
8. 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 (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
C. 在t=0.2 s时刻,振子的加速度最大
D. 在任意0.2 s内,振子的路程均为0.1 m
C
BD
10. (2024·安徽合肥一中)某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幅为6 cm,周期为0.5 s,t=0开始计时,t=0.25 s时振子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振子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是
(  )
B
11. (2024·安徽安庆一中)(多选)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2.5πt) 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 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h=1.7 m
B.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 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
D. 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AB
12. (2024·广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图乙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则 (  )
D
13. (2024·中山纪念中学)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x-t图像.在t=0时,质点的位移等于2 cm.
(1) 求该质点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答案:4 cm
(2) 写出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答案:2 s
(3) t=1.25 s时,速度方向如何.
答案:0.5 Hz
解析:由图可知,t=1.25 s 时,x>0,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向正向最大位移运动,所以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
谢谢观赏